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丝绸之路演讲稿》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3 13:14

如何写《丝绸之路演讲稿》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演讲稿,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演讲主题:首先,明确你的演讲主题,例如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经济影响等。主题应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听众的兴趣。
2. 研究资料:充分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收集相关资料,为演讲稿提供有力支撑。
3. 结构安排:合理安排演讲稿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应简洁明了,引出主题;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4. 语言表达:使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汇。注意语言的节奏和语调,使演讲更具感染力。
5. 逻辑清晰:确保演讲稿的逻辑性,各部分之间要有良好的衔接,使听众能够轻松理解你的观点。
6. 视觉辅助:在演讲过程中,可以使用图片、图表、视频等视觉辅助手段,使演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听众的参与度。
7. 举例说明:在演讲过程中,适当举例说明,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听众理解。
8. 时间控制:注意控制演讲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演讲。可以提前练习,掌握演讲节奏。
9. 情感投入:在演讲过程中,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情感,使听众感受到

全球经济史视野中的“丝绸之路”

文/李伯重

丝绸之路是一条商道,更是一条文化、思想与宗教交流的通道,它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

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今天,我们要从丰富的古代史料中探寻那些历久弥新,至今仍然具有启发性的元素:如何对历史因素做全盘的考虑?如何统筹研判在当前情境下尽可能取得更高成效?如何努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形成互惠互利、共赢多赢的关系?

面对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我们也应未雨绸缪,做好准备迎接困难和挑战,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

何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这个名称,是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于1877年首次使用的,指的是从中国到地中海世界的交流之路。但是这条交流之路也有棉布之路、香料之路、瓷器之路、茶叶之路、黄金之路、玉石之路、良马之路、皮货之路、海贝之路等诸多名称。现在我们都用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作出了这样的定义: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跨越陆地和海洋的贸易路线网络,其范围涵盖了地球的很多部分,其时间则从史前到今天;沿着这些路线,拥有不同文化、宗教和语言的人们相遇,交换思想和彼此影响。

人类总是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并与他们的邻人进行交易。因此,自古以来,交流的路线就交织在巨大的欧亚大陆,逐渐连接成了今天称为“丝绸之路”的形式。通过海洋连接东方和西方的海路,或称香料之路,也发展起来了。

这些广大的网络所承担的,不仅是货物和贵重商品的交流,人口的持续流动和混合,也带来了对欧亚人民的历史和文明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思想、文化和宗教。

丝绸之路路程漫长,从中国的西安(汉代长安)到欧洲的罗马,距离大约为11500公里。如果分段计算的话,那就是:从西安到中国最西部的城市喀什为3730公里,从喀什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为1265公里,从撒马尔罕到伊朗的马什哈德为1012公里,从马什哈德到伊斯坦布尔为3328公里。这几段总计为9335公里。如果从伊斯坦布尔到罗马依然选择陆路(实际上很少有人会如此选择)的话,那么还有2219公里的路程。把所有这些加在一起,这条丝绸之路就有11554公里之遥。

在近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以前,要想完全走过这样的一条路线(譬如像大致在13世纪下半叶到14世纪上半叶的马可·波罗父子们那样),绝大部分人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

世界史上最艰难的道路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沿途障碍重重,以陆路为例,要经过的主要山脉包括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兴都库什山、喀喇昆仑山、札格洛斯山、高加索山等,它们的主峰绝大部分超过海拔7000米。如喀喇昆仑山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公格尔峰海拔7719米。

沿途也会经过多处地势险要的山口,如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一线,都必须在环境极其恶劣的山地里穿越海拔很高的山口。而“丝绸之路”上最高的山道,是海拔4730米的红其拉甫山口,它位于现在的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

还有沙漠和草原:跨越中国西北部及蒙古国的戈壁,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乌兹别克斯坦的卡拉库姆沙漠和克孜勒库姆沙漠,通称“沙漠之国”的整个土库曼斯坦地区,伊朗西部的卡维尔盐漠和卢特荒漠,还有伊拉克西部和叙利亚东部的沙漠。

在“丝绸之路”上,也有极大的温差变化,吐鲁番盆地最高气温可达50摄氏度,而克孜勒库姆沙漠以及高山峻岭上,冬天却能降到零下40摄氏度。春天冰雪消融,洪水泛滥,河上缺少桥梁,使人难以通过,也导致山体滑坡。风卷的雪堆、雪崩、沙暴,以及许多难以想像和计算的复杂地理气候变化。

所有这些,都使得丝绸之路成为特别危险的路,种种艰难只有在极大的努力下才能得以克服。在历史上绝大部分时期里,由于各种战争以及乱匪的拦路抢劫,使得走这条“丝绸之路”远比波罗父子们的那个时期更要艰难和危险得多。所以,全程走过这条漫长的“丝绸之路”的人,实属凤毛麟角。

“丝绸之路”古今谈

“丝绸之路”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和马、驴,特别是骆驼。使用这些牲畜作为运输工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马可·波罗说过:商人们用骆驼的多,因为骆驼能载重物,而食量又小,比较合算。他们将食物和商品装在驴子和骆驼背上,如果这些牲畜在走完这个荒原之前就已精疲力竭,不能再使用的话,商人们就把它们杀而食之。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商品非常有限。法国当代东方学者阿里·玛扎海里的名著《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中说:

我们提醒大家注意,来自穆斯林一方的使节商队要比来自中国一侧的多得多。因为主要是伊斯兰世界需要中国产品,而中国则可以离得开“西域”。

中国当时与世界的其余地方比较起来极为富裕和技术发达。中国生产和拥有一切,它丝毫不需要与胡人从事交易。

因为丝绸之路行走艰难,运输费用高昂,有很少回头货,因此中亚的商人千辛万苦来到中国后,大多数人就不想回去了。宋末元初文人周密所著史料笔记《癸辛杂志》续集“回回沙碛”条中记载:“今回回皆以中原为家,江南尤多,宜乎不复回首故国也”。

由于这些情况,美国学者芮乐伟·韩森在《丝绸之路新史》一书中说:

如果说任一时间点的运载量、交通量或旅人数量是评估一条路线重要性的唯一判准,那么丝路可说是人类史上旅行量最低,或者说是最不值得研究的一条路线。

本书引用许多文书显示丝路贸易经常是地方性的,而且规模很小。即便最热切相信贸易量大且频繁的人,也必须承认被大肆吹嘘的丝路贸易并没有太可靠的实证基础。

德国波恩大学宗教教育学教授海尔曼·约瑟夫·弗里施在《丝绸之路的世界》一书中写道:

唯有那些来自波斯的摩尼教、琐罗亚斯德教地区和印度北部佛教地区等不同宗教派别的传教士,不辞劳苦,以极大的忍耐力,沿着这条路,从中亚、南亚一直走向中国。反过来,自佛教东传之后,也不断有中国的佛教人士为了研读佛教经文,徒步走到印度北部的佛教中心地,并把那些佛教经卷带回中国。

唐玄奘孤身西行历尽劫难前往天竺取三藏真经的故事,中国人耳熟能详;明末唯一从陆道来华的葡萄牙传教士鄂本笃,也在中亚探险史及地理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他们行走的路线大体上就是“丝绸之路”所经之地。

文化交流史上的“丝绸之路”

虽然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在经济上意义不太大,但在文化交流上却非常重要。在古代,文化往往与宗教有不解之缘。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宗教,都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在中国历史上的几大古都,都留下中外宗教交流的史迹。如洛阳有始建于公元68年(东汉时期)的佛教古刹白马寺,以及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佛教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长安有大秦景教碑,是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思脱里派所立;始建于公元1163年(南宋、辽、金、夏时期)的开封犹太会堂是移居在此的犹太教徒所立;在北京,有始建于公元996年(北宋时期)的牛街清真寺。此外,同样建于北宋时期,有公元1009年的泉州清净寺;发源于波斯萨珊王朝,约于6至7世纪传入我国新疆地区的摩尼教(又称祆教、拜火教),则自北宋末年至元末社会动荡中,以“明教”为名表现活跃。

在文化与艺术方面,唐代宫廷的“十部乐”,除《燕乐》《清商》两部为中国本土乐舞之外,其余八部都是从外传入的乐舞,而自丝绸之路传入的有七部;还有马球、胡琴、琵琶等,也都是从丝绸之路传入的。

在物质文化方面,葡萄、石榴、苹果、核桃、无花果、扁桃、阿月浑子、油橄榄等,都是通过古“丝绸之路”,从西亚、中亚以及新疆、甘肃一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内地的,其中葡萄、石榴、苹果被视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三大名果”。

至于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与“丝绸之路”的密切渊源自不待言。

“丝绸之路”的另一面

任何事物都是多方面的,丝绸之路也不例外。英国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在其所著《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中指出:

“丝绸之路”也是“信仰之路、基督之路、变革之路、和睦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天堂之路、地狱之路、死亡之路、黄金之路、白银之路、西欧之路、帝国之路、危机之路、战争之路、黑金之路、妥协之路、小麦之路、屠杀之路、冷战之路、美国之路、霸权之路、灾难之路和悲剧之路”。

比如鼠疫,是一种毁灭性的流行病,有一次大流行从14世纪持续到17世纪,即“黑死病”。作者认为,这次传染病首先出现于亚洲,而后传播到非洲、美洲、澳洲、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在14世纪中期杀死了接近三分之二的欧洲人。

因此,我们在谈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时,不能只谈积极方面,也应当注意到其他方面。在今天,丝绸之路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意义呢?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曾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的葛剑雄教授提出:

所谓“丝绸之路”是时断时续,并非一直贯通,往往是通的时间短,断的时间长;中国人也未去积极从事“丝绸之路”的贸易,从来没有为了贸易和利润开辟过这条路。

由此说来,今天我们建设“一带一路”,要考虑外界因素。比如我们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交往,他们是不是有与我们相同的积极性、愿望和利益,值得考虑。不要觉得,因为历史上有“丝绸之路”,我们今天就一定也能建得起这样一条路来,或者我们就完全可能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样去看历史,就可能产生误读。

当然,我们拥有自己的产业优势,水泥、钢材、煤、铁产量高,适于出口,如果能通过投资在海外的基础设施,在海外建铁路、港口、码头,一方面我们的产品销售出去了,另一方面投资所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完善,国与国之间的互惠贸易、经济增长获得可持续的支撑,将成为大家两利的事情。

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这一点,我们应当有充分的认识。我们借鉴历史,是要发扬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积极方面,同时要避免其消极方面,这样才能把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办好。

本文为2020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周”欢迎晚宴上的演讲稿;作者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曾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理工学院、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客座教授,以及美国国会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美国全国人文学中心、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在海内外出版著作9部,论文多篇,先后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香港研究资助局首届“杰出学术奖”、东亚“亚洲图书奖”等多个国内外奖项。

独家:品习近平外交新语“合则强,孤则弱”

核心提示:习总书记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70周年并访问了俄、哈、白三国,传递出“合则强,孤则弱”等外交新语,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热议,人民论坛网各地评论员对此也纷纷发声评析,一起来看看大家都关注了哪些点~

(图片来自新华网)

新闻背景:5月7日,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

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目标迈进,更应该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合则强,孤则弱。”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我们应该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汇合点,树立双赢、多赢、共赢新理念,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式新语开创大国外交新局面

萃岚 景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充满对历史的深沉思索,对未来的深刻思考,其中不乏“外交新语”,“合则强,孤则弱”就是其中一大亮点,提纲挈领,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凝聚共识,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据史料记载,“合则强,孤则弱”,这句引言出自《管子》。原句是:“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意思是说,关于国家轻重强弱的形势问题,各诸侯国能够联合起来就强大,彼此孤立就弱小。“合则强,孤则弱”,对于当今的国际相处之道亦是如此。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频繁出访,风 尘仆仆,外交足迹踏遍五大洲,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和蔼可亲、亲诚惠容的中国,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劝架”路上诠释中国外交价值新取向

刘海东: “合则强,孤则弱”,习主席这番话说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上。简短六字,既有劝架之意,也有与“兄”谈心之情;既表明我国外交方向,也是对世界各国的倡议;既有时代气息,也有沉甸甸的历史感。

先看此话的背景,俄罗斯此次庆典活动,西方国家因为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谈不拢,集体缺席。略有吵架的邻居赌气不语之感。出席的国家不是领国就是知己。再看我国的国际环境,近年来周边向来不太平,南海问题,钓鱼岛之争,美国重返太平洋战略等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

所以,这六字可以分析为以下几点:

一、号召世界各国要以历史为戒,和平共处。

二、你们(西方和俄罗斯)两方要以和为贵,别吵架,利互相让点,一起发展才是王道。世界其它地方还在吵架赌气的,要冷静下来好好谈,和气共赢。

三、中国跟你们(出席国家)是志同道合的兄弟,大家也要和和气气的,别吵架。

四、那些没来的国家,中国也是愿意和你们和气相处共同发展的,别老跟我们(中国)过不去,有什么事大家和气地坐下来谈。

在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下,习主席的外交六字,显得非常温馨,又非常切合情理,极大的展现了我国作为国际舞台重要力量的作用,同时也体现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大国责任。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飞增,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平复兴道路上,可能会触及他国利益,再加上中国建设“两路一带”、成立亚投行的发展倡议,所以“合则强,孤则弱”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与世界各国处理分歧和矛盾的价值取向。

习式新语折射国际关系理念的新超越

强会劳:人类已经进入文明时代,“红海”博弈是该终结了,弱肉强食、强权政治该休矣。国与国完全可以平等合作、共同发展,世界本该是和平安宁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渴望和平,和平与发展应该成为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主席“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思想,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考虑国与国关系的新思路,为国际社会认识理解中国外交政策提供了新视觉,描画了大国崛起、小国发展的新路径,开创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境界。必将逐步赢得世界各国的理解、赞誉和普遍认同,对于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习式外交新语彰显“文化传承”

茶疆:不难看到,总书记的“外交新语”所凝聚的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聚力量。自古以来,“和而不同”,“兼爱非攻”等重要理念不仅一直浸润着整个国家、民族的成长,同时也是我国外交所提倡的主要思想。两千年前,孔子写下“君子和而不同”,短短六字,却为中华文化内在品格定下基调。在今天,总书记所提出的“合则弱、孤则强”的外交政策,无疑是我国“求同存异、亲仁善邻”思想的最好传承。

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很多共同问题,种族冲突、恐怖主义不断,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宽容海涵”、“兼爱非攻”等思想,更具实际作用和价值。从长远的国际交往来看,“和平共处”的理念不止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互惠发展,更是国与国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

习式外交新语布局合作共赢大战略

刘嫦: 习总书记抛出了中国的橄榄枝,这一观点表示我国是朝着“和平发展、远离战争”方向在努力前进。然而想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世界各国的努力,单从我国来说,一要提高我国的军事实力,正所谓“防患于未然”,要想改变被"吞噬"的命运,就必须有所“准备”。二要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经济实力从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地位,提升我国国际地位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发声,进一步倡导“和平发展、远离战争”。三要提升我国国民素质,今年五一节期间外媒报道我国新出台的旅游新规这一乌龙事件,也从另一方面点出了我国国民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

邓曦: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庆典并访问俄、哈、白三国,又一次展现了习式外交新语的魅力,赢得了出访国的广泛赞誉。其中合作共赢的理念是贯穿全程的一条主线,让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更加立体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是广布合作共赢的理念。习近平主席在访俄前发表署名文章中直言“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合作才能提高。中国非常明白“合则强,孤则弱”的道理,因为当今国际社会已经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必须同舟共济一起来解决问题,这也是习总书记多次在外交场合阐述合作共赢理念的原因。中国作为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自然非常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在合作共赢理念的指引下,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是提供合作共赢的方案。习近平在访问俄、哈、白三国时都提到了其在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并分别用 “继续携手走向复兴”、“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哈方‘光明之路’对接”以及“使中白友好合作的乐章更加激越昂扬”等语句充分表明了中国愿与三国携手发展的愿望,也诠释了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和胸怀。近1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位,不过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我赢你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之所以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正是基于帮助地区国家改善经济面貌、提高人民福祉、促进交流互鉴这一前提,应该说这个方案的提出,让相关国家有了更为深入合作平台,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能够使相关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三是收获合作共赢的果实。国与国的发展彼此关联,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发展,关起门搞建设不可能成功。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还有许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一起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相信唯有这样,才能共同收获发展成果,并惠及本国人民。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会因中国更美好,习式外交新语所展现的东方智慧值得世界各国借鉴,只有坚持走“面向未来、合作共赢”的道路,才能切实让人民共享发展带来的红利。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