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3 16: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世说新语》读后感的2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突出主题: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世说新语》的读后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简洁明了:由于字数限制,要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结构完整:一篇完整的作文应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4.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
5. 主体部分:重点阐述自己对《世说新语》的理解和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人物形象:分析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以及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b. 事件描述:总结书中所描述的事件,分析事件背后的道理和启示。
c. 语言风格:评价《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如简洁、生动、幽默等。
d. 思想内涵:探讨《世说新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
6. 结尾部分:总结自己的读后感,强调《世说新语》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
7.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8.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
作者:张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历代评点者众多,一些评点流传至今。《世说》虽未有如《三国演义》毛宗岗评、《水浒传》金圣叹评、《红楼梦》脂砚斋评等一般的评点名家,但也不乏特色鲜明的评点者,其众多的评点者汇成了《世说》自成体系且不乏特色的评点系统。
《世说》评点者的评点动机各异,如宋刘应登评点《世说》是病思无聊、打发时间,刘辰翁评点《世说》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情感托寄,明王世懋评点《世说》是由衷喜爱的内心驱动,清李慈铭评点《世说》有扬才露己以期被赏识的政治渴求。但众多评点者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的评点并没有利益的驱使。这与《水浒传》等通俗小说是不同的。《世说》记载的是魏晋士人的生活,其读者主要是后代的士人,这决定了它大可能成为畅销书,故其评点也是非商业化的。
评点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阅读时的个性化体验、分析和判断,具有内在的自愉性和自足性。自愉性是指评点的行为全凭己意,重在让自己畅快满足,想评就评,不想评就不评。自足性是指评点者的评点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自有章法、系统。深入细致分析《世说》的众多评点,可以发现其中的自愉性和自足性。综合考察《世说》的不同评点者,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评点也具有一些共性,《世说》注释者刘孝标从事的某些工作,刘应登、刘辰翁、王世懋、李慈铭等人仍然在做,这些工作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简省。共同的评点对象固然是想当然的理由,但评点者对某些问题共同的情理认知应该是决定性的因素。《世说》记载人物言事众多,精华与糟粕共存,评点者多能有较为一致的感受和评论,自然和共同的情理认知有关。评点是文本和评点者两个世界的情理碰撞,评点者在文本的世界中进出遨游、点抹置论。一个好的评点者,既不能完全置身于文本的世界中,也不能完全独立于文本世界之外。评点者要有一个恰当的度,需要进入文本世界时则义无反顾,需要抽身而出时则毫不留恋,能入得其中,又能出乎其外。
《世说》评点看似随意,其实指向无非是人物言事的情、理、实。《世说》通过一条条“丛残小语”描绘了自己的情理世界。评点者于其中的情或有所感或无所动,于其中的理或是或非,于其中的事亦时断其属实与否。《世说》的情能否打动评点者从而让评点者给予评点,在我们看来,会情起着决定作用。评点者必然因《世说》某处记载而情动于衷,评点者之情与《世说》之情必要产生遇合或龃龉,如此评点者的情评才会产生。《世说》的理,评点者在阅读时自然会不自觉的衡之以自己头脑中固有的观念,同样会有合与不合的问题。至于《世说》中的事是否属实,此判断能力和评点者的学识有很大关系。
《世说》的评点涉及两个身份问题。一是《世说》的身份,二是评点者的身份。《世说》是史书还是小说,对评点者同样影响巨大。若视之为史书,则自然以其所记言事是否属实为考察评点之本。若视之为小说,则自然可以有虚构夸张等不实之写作,评点自可随而应之。评点者同样存在身份问题,刘孝标是史学家,王世懋是文学家,李贽是思想家,评点者的身份会影响甚至决定其评点时的着眼点。
《世说》的评点用语,有的简短至一两个字,有的翔实达几十字甚至几百字,这既在同一个评点者身上有体现,也在不同的评点者身上有反映。这一方面和评点对象的需要有关,一方面也和评点者的个人习惯有关。评点语的简短固然有精妙之处,但也常有令后来读者不知其所指的尴尬,我们相信评点者是清楚自己所给出的一两字评语具体之所指的,但确实会造成会评点者意的困难。毕竟对后来人来说,阅读评点本,需要会《世说》意,也需要会评点者的意,有时候二者均非易事。评点语翔实固然有繁复之弊,但好处是容易理解评点者之意。
评点工作实际上并没有想象中的潇洒随意,更不是难度系数较低的工作。有的评点者的评点经过反复的修改增删,有的评点者的评点是逐渐累积而成的。不管评点者是冷静客观还是激情滚滚从事评点工作,好的评点可以说都是呕心沥血的结晶之作。但即便如此,仍然有些评点误会了情,弄歪了理,为后来的评点者和阅读者所批评。这在《世说》的评点上并不少见。因此,关于《世说》评点,我们也要辩证对待。
《世说》有一群各具特色、各安己意的评点者,他们丰富了《世说》的世界,也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今天的我们去阅读和理解《世说》的情理世界,可能会生发出我们自己的评点,但古人关于《世说》的评点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因为它们和《世说》一样,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都有可供我们汲取的精华。近年来,学术层面上的《世说》研究蔚为大观,传统文化热潮下的《世说》阅读也蔚然成风,我们期待研究者整理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世说》评点本以飨读者。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15日10版)
世上既有趣事,也有趣人。
趣事令人快乐,趣人让人亲近。
一辈子很短,不要在无趣中虚度了时光。
活得有趣,才对得起自己。
1
过有趣的生活
枯燥的生活让人厌倦,趣味则是生活的动力。
梁启超把无趣的生活叫作“石缝的生活”和“沙漠的生活”。
活在石缝里,每天被压得死死的,没有伸展的余地;活在沙漠里,干透了、板死了,失去生命的光泽。
没有了趣味、没有了喜悦,也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有时只需要一点趣味,就可以点燃生活的热情。
周作人说:“我们除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
梁启超奉行“趣味主义”,依趣之所行而行,趣之所止而止。他说:“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整天哭丧着脸熬生活,生命便日渐枯萎;怀着一颗有趣的心,即使身在荒漠也能开出花来。
2
做有趣的人
人,不可以无知,更不可以无趣。
无趣的人,只是活着;有趣的人,懂得生活、热爱生活。
木心曾说:“人生在世,需要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
做人若是无趣,走到哪里都煞风景。有趣的灵魂,才配得上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活着,不只是为了熬日子,更是为了取悦自己。在现有的条件下,用心把日子过得有趣味。只要有趣味支撑着,再忙碌都可以充满活力。
《世说新语·任诞》有句话:“人生在世,兴起而至。”有趣的人,总能主动地在生活中发现惊喜。
梁启超说,“我每天除了睡觉外,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不是积极的活动,因为我每天的活动有趣得很”。梁启超不但以趣自立,且以趣育人,常劝孩子们要“及时行乐”。
他从不在学业上过于苛求子女,认为孩子们只要尽自己所能就可以。在梁启超眼里,健康乐观、富有意趣,对于人生成长更为重要。他特别希望子女们开朗活泼,热爱生活,充分享受人生。
在梁启超的趣味教育下,他的九个子女在文学、建筑、考古、航天、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各领风骚。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兄弟三人,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家子弟不仅学有所成,而且个个多才多艺、性格乐观、意志坚强。梁思成、梁思永在清华学堂时,就是铜管乐队的号手。梁思礼还是美国普渡大学摔跤队的队员,尤爱游泳,对球类和象棋也都很感兴趣。
梁启超秉持趣味教育,营造出情深趣浓的家庭氛围,令孩子们受益良多。
人这辈子,不仅要活,还要活得有声有色。
愿我们都能做有趣的人,过有趣的生活,不枉此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