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3 22: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粮食保管员的工作总结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标题: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概括文章内容,如“粮食保管员工作总结”。
2. 引言: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自己的工作背景、工作职责以及总结的目的。
3. 工作内容概述:简要介绍粮食保管员的工作内容,包括粮食的接收、储存、保管、发放等环节。
4. 工作亮点与成果: a. 保管粮食的数量和质量:说明自己在保管粮食过程中,确保了粮食的数量和质量,避免了粮食损耗和变质。 b. 粮食储存条件:介绍自己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如何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粮食安全。 c. 粮食发放管理:说明自己在粮食发放过程中,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粮食发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 工作不足与反思: a. 粮食损耗问题:分析粮食损耗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b. 粮食储存环境:针对储存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c. 粮食发放管理:针对粮食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6. 工作经验与体会: a. 工作态度:总结自己在工作中的态度,如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等。 b. 团队协作:介绍自己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如
李葵在粮仓前值守。 王昊阳 摄
李葵在粮仓前值守。 王昊阳 摄
中新网江西萍乡10月29日电 题:走近大国粮仓“最美粮食保管员”
记者 王昊阳
身着整洁厚实的蓝色工作服,头戴一顶白色安全帽,李葵在粮库中一路来回巡查,这条路不长,在这条熟悉的路上她走了20年。
李葵登上粮仓的楼梯。 王昊阳 摄
李葵是中储粮萍乡直属库有限公司粮食保管员,负责粮库3号仓和4号仓,管理着近万吨稻谷。
“日常工作主要是巡查,检查仓库中粮食的温度、湿度,察看是否出现虫情,另外每周对粮食进行两次粮情电子检测。”李葵告诉记者,她做的事很平凡,但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有着沉甸甸的责任,因为她是在为国家守护粮食。
李葵在填写巡查粮仓的数据资料。 王昊阳 摄
李葵是科班出身,毕业于武汉粮食工业学院,在2001年3月进入中储粮萍乡直属库,担任粮食检验员,2014年后开始任粮食保管员。
“原来的粮仓条件简陋,工作比较辛苦,粮食出入库都是人工作业,现在条件好多了,粮仓实现全机械作业,不需要太多的体力劳动了。”
李葵在查看粮仓内的湿度表。 王昊阳 摄
“最忙的时候是夏秋两季收储粮食的时候,每天早上7点半甚至更早就要开始作业,粮食入库前需要实时查看质量,保管员必须站在机器旁边复验把关,高温下,飞扬的尘土和额头流下的汗水让人睁不开眼。”
粮食收储的高峰时期,中午也不能休息。李葵称,保管员要确保粮食质量达标,粮食数量真实,哪怕工作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也得时刻在粮仓前紧盯每一个细节,要做到为国储粮,保质保量。
李葵在粮仓内巡查。 王昊阳 摄
粮食进仓了,只是工作的开始。躺在仓库里的一颗颗粮食,像是自己的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是要保证粮食存储安全。“有时下班了,在家里看到看到外面下起大雨,就担心仓库里的粮食怎样了?会不受潮?心里忐忑不安。”
仓库外的地面异常整洁。李葵称,她在粮库来回巡查时,看到一片落叶也会捡起来,看到一根杂草,也会拔起来,时刻保持粮库洁净的环境卫生。
李葵在粮仓外巡查。 王昊阳 摄
“现在工作相比以前轻松了许多,粮库采用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科技赋能储粮工作,节能节耗,省时省力。”李葵说,现在她只要根据粮仓中分布的传感器了解每个点的温度、湿度,再进行数据分析,决定是否通风控湿,或调节氮气防虫杀虫,保障粮食品质。
工作细心,执着,爱学习,这是同事们给李葵最多的评价。20年芳华,她献给了最平凡的岗位,她坚持做好本质工作,力求尽善尽美,所管理的仓廒多次被评为“红旗仓”。
在最近的中储粮江西分公司评比活动中,李葵获得“最美保管员”称号。
“我只是千万普通护粮人中的一个代表,坚守在岗位上,为保护粮食做一些小事。”李葵称,“我们每一个劳动者都是美丽的,这个荣誉我应该和大家共享,我们做的都是平凡的劳动,共同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李玲玲 通讯员 吴圣康
我们来分享一群特殊劳动者的故事。
说特殊,是因他们工作的世界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又关乎我们一日三餐的安全底线。“粮仓”“粮食”“粮情”是陪伴他们的主题词;“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是他们的坚守和初心。
在中储粮成立20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进浙江辖区中央储备粮直属库,走进一群“守粮人”的世界。
本期故事介绍的是一位扎根海岛的金牌保管员
扎根海岛的金牌保管员
□邱忆雯
“福建人,出生于1979年,求学河南,扎根舟山,情系守粮”,哪怕用最简单的话语来介绍黄金根,“守粮”二字也必在其中,因为这是他奋斗了16年的事业。
2003年的夏天,河南郑州工程学院粮食储藏专业的新一届毕业生相继完成学业,纷纷涌向社会。这一年,黄金根没有回福建老家,而是拎着全部家当,大包小包挤上绿皮火车,一路南下。
他怀着欣喜与希望,火车、汽车、公交、乡村巴士,来回倒腾了5趟后,终于出现在中央储备粮舟山直属库的门口。
咸咸的海风吹干了他满身的汗水,他心里感叹:“呵,踏实了,终于定下来了 。”
还真是定下来了!这一干就是16年。
“那时候条件真是不好,没有跨海桥,没有高速路,出行只能等轮渡,交通跟现在比恍如隔世。”作为舟山直属库的第一个外地人,语言不通、出行不便,也没有自己的住处,晚上只能临时挤在厨房师傅的杂货间里。
除了背井离乡、环境艰苦外,还有一些难以言说的难处。因为身材瘦小,很多同事都不太看好他,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小身板,又是金贵的大学生,肯定“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保管员这种粗活,他一定干不长久。
然而,好强的黄金根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就暗下决心:要扎根在这里,把自己的事业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融合在一起。
天蒙蒙亮的时候,他就起来了,一把扫帚划过包干区、水泥路、停车场、花坛,哪个角落都不落下,紧接着进仓检查粮情,测温、筛虫、记录……最忙的时候他1人身兼4职,保管、防化、监管、统计,即便这样,他也丝毫没有叫苦喊累。
夏天的晚上,三十六七度的高温,同龄人在啤酒、海鲜、宵夜的时候,他却点亮台灯,就着一把吱吱作响的小电扇,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努力,让他先后取得了高级粮油保管员、安全管理员、标准化管理员、职业卫生管理员、粮油保管员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
他将孤独、枯燥、清苦的日子过得乐此不疲,凭着其扎实的粮食管理理论知识、强烈的求知求学欲望、忘我的爱岗敬业精神,很快就成为中储粮集团浙江分公司的仓储专业能手,各种调粮、检查现场总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除了勤学不辍外,对于科学储粮他更是有着无比的执着。
舟山环海,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但是由于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不利于粮食的储存。
为了摸清当地气候变化与霉、虫、湿、胀等危害粮食的关系,黄金根先后主导开展了《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高大平房仓散装储藏大豆》《空调控温储粮》《空调控温和谷物冷却机控温储粮能耗对比》《大豆保水储藏试验》《分阶段通风储藏》《储粮品质变化规律研究》等10余个储粮科学试验项目。
通过一系列试验,黄金根掌握了包括三温(粮温、仓温、气温),三湿(粮湿、仓湿、气湿)等大量原始数据,并依此总结出不少科学储粮的相关规律,发表多篇实验论文。运用这些试验成果,近年来舟山直属库的粮食损耗率始终维持在0.8%以内,真正实现了创效增收。
敢为人先,迎难而上,这既是对他个人性格的客观评价,也是他工作态度的真实反映。“哪里有需要,我来!”已经成了他的口头禅。
2009年4月,舟山直属库接到一批粳稻跨省移库任务,需要人去调粮。因为量大、任务重,所需时间长,大家都不知道最终谁会去。分管业务工作的领导找到黄金根,他却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回复:“我去!”这一去就是2个多月。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这时他与妻子刚刚新婚。
2019年国家粮食大清查期间,分公司认为黄金根仓储保管基础扎实,业务能力强,又有仓储管理处工作经验,派他带队检查。单位问他有什么困难,他还是那句话,“哪里需要我,我就上哪儿去。”
……
屡屡重任,黄金根从不推脱,每一次,他都把工作需要和组织安排作为自己的唯一选择。
在舟山的十六年,黄金根一直在粮食仓储工作的一线。到如今,不少来找他的人都知道,找黄金根不用去办公室,一准在作业现场。
黄金根的故事也许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也不是那么耀眼,他只是默默地、全心全意地坚守着自己作为守粮人的初心,履行着一名守护粮食安全的基层保管员的应尽职责,但是正是千百个这样普通又鲜活、平凡又伟大的人物筑起了“大国粮仓”最牢固的基石。
坚守本职、甘于奉献,他乐此不疲,永远甘当“那块砖”。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