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3 22:56
写作核心提示:
《高中万能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在高中阶段,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为了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以下是一些写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一、审题要准
1. 理解题目:仔细阅读题目,确保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准确无误。 2. 确定主题:根据题目要求,明确作文的主题,确保文章围绕主题展开。
二、构思要巧
1. 构思框架:在动笔之前,先构思文章的框架,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2. 确定论点:围绕主题,提炼出明确的论点,确保文章有中心思想。 3. 拟定提纲:根据框架和论点,列出作文的提纲,使文章结构清晰。
三、语言要美
1. 词汇丰富:使用丰富的词汇,使文章生动形象。 2. 句式多样:运用不同的句式,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3. 修辞手法: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四、内容要实
1. 实事求是: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2. 深入挖掘:对选取的事例进行深入挖掘,揭示其内涵和意义。 3. 逻辑严密:文章内容要逻辑严密,
某月某日 星期一 阴
老师又要求我们记日记了。我真不明白老师的用心,越是怕写作越是逼我们,难道记记日记就能把作文写好了?
要不是害怕严厉的老师,我才不会在这个日记本上写下这几行字。
某月某日 星期三 多云
老师说,日记就是要记下自己所见到的有感触的事物。我想,今天见到的这件事应该记下来。
那是一位父亲,他手里的食品袋中装着几个烧饼。他站在教学楼前,一定是在等他的孩子。日光很强烈,整个上午,他一直站在那灼热的阳光下。放学后,我在校园的一角,见到了那位父亲的儿子,他正在抱怨父亲:
“你的衣服那么破旧,在楼前让我怎么认你呢?”
唉!这真是一个混账儿子!
某月某日 星期五 睛
星期五是一个让我胆战心惊的日子,因为今天下午是作文课。而我,最怕写作文。
作文题目要求以“亲情”为话题写作。我写什么呢?我一时间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动笔。突然我发现同桌拿出他的日记,在里面寻找材料呢。难道日记真的能帮助我渡过作文难关?
我也拿出我的日记本,开始一页一页地翻看。我突然发现前天记下的那个给儿子送烧饼的父亲。哈哈,有了,我就写那个父亲,题目叫作“阳光下的父亲”。
某月某日 星期五 晴
又是星期五了。今天下午老师评讲上一次的作文。让我惊喜的是,我的《阳光下的父亲》竟然被老师当作优秀范文在班里念了。经过老师的评说,我才发现我的作文写得真不错。
感谢那篇日记,它帮了我大忙啊。
某月某日 星期一 晴
真快,一本日记本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记满了。今天,我买了一本新的日记本。呵呵,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爱上了记日记。
这是新的日记本的第一页,在这一页上,我一定得欢呼:我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了!
最佳借鉴点
1.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以“难道记记日记,就能把作文写好”设问,让人一读就想往下继续看个究竟,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2.本文题目关键在“养成”,文章从我开始记日记写起,接着写尝到了记日记的甜头,然后说一本日记记满了,爱上了记日记,逐步深入,扣住“养成”娓娓道来,中心明确,重心突出。
桌上,一杯清茶散发着雾气;窗台上,数朵茉莉静吐芬芳。茶叶的清苦、茉莉的香气,混杂着油墨的气息。我轻轻合上书,午后的阳光倾洒在我的书房。我很享受和书一起走过的日子……
携书而行,用浪漫品尝古典情怀。书页翻过,便流转了千百年的时光。吟一首诗,便来到陶渊明采撷黄菊的东篱,南山背负雾霭升腾的暮色,乱世的隐者神情淡然悟出了人生真意。读一篇散文,便到了“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沿岸,随吴均游赏,听他道出散发扁舟、江海寄余生的恬淡。那些尘封的记忆,展开了活色生香的画卷。我听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喟叹,读懂了“明月夜、短松冈”的遥遥思念;我敬佩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豪情,我感伤“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汴京古城的形影孤单……书中的喜怒哀乐聚散离合盈满心间。
携书而行,用清澈的眼眸发现美。书页翻动,徜徉在人间至情至善至美之中。我随着朱自清漫步,流连于人声喧嚣的站台,为父亲艰难攀爬的背影洒一掬感动的清泪;我与余秋雨同行,辗转于敦煌古道,欣赏温婉绰约的飞天以带当风、凌风飘举的倩影;我会追寻三毛的遗迹,跋涉在撒哈拉沙漠,谛听驼铃消散在旷远的大漠;我会邂逅轮椅上的史铁生,垂手而立静听他讲生命的故事……书中的人生,书中的故事,都沉淀在我的灵魂深处。
携书而行,用炽热的心倾听书中的智慧。书页轻轻翻动,仿佛推开了一扇扇令人豁然开朗的窗户。月明风清,我手捧一卷书,轻呷一口苦茶,在书香里沉醉。月色幻化成一种背景,书中的人物在这背景中,诉说着生命的平淡和优雅,诉说着人生逆旅的坎坷和平坦,诉说着心灵深处的疲惫和振作……书籍雅致的清香,氤氲着智慧的灵光,沁入我的肺腑。
以书为友,携书而行。
生命因读书而精彩,行走因读书而风光旖旎。
最佳借鉴点
1.“总—分—总”的结构,排比段落,值得学习。文章结构严谨,中间三段排比段落的运用使得文章读起来层次清晰。
2.积累深厚,让人读了为之一悦。文章第二段写到了陆游“明月夜、短松冈”的诗句、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豪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由此足见,小作者素日注重积累,一到用时,信手拈来。
走进书屋,沉醉于淡雅清新的墨香;踏进书海,沐浴着智慧聪颖的睿气;徜徉书间,聆听着古今中外的精彩。啊,阅读,真好!
阅读真好,她让我学到很多知识。在这里,我可以看到古罗马的兴衰血泪史;在这里,我可以感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这里,我可以感受西方文化的自由、平等、博爱;在这里,我可以看到儒家文化的“仁、礼”在世界遍地开花;在这里,我可以欣赏李白的清高;在这里,我可以看到堂·吉诃德的愚蠢。阅读就是这样,她能让我观天理,知古今,想未来。
阅读真好,她让我品味人生百态。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放正气;我们也可以品味“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婉约秀气;我们还可以感知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我们更可以陶醉于“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的恬静闲适。阅读就像一味药,让我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让我拥有了一双飞翔的翅膀。
阅读真好,她让我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当我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她提醒我应该拥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进取精神;当我失败的时候,她让我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内涵;当我徘徊不前的时候,她让我拥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当我失意的时候,她让我拥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自信;当我思想懒惰的时候,她告诉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当我骄傲的时候,她指点我要“胜不骄,败不馁”。她告诉我,在人生道路上,不光有光明大道,还有羊肠小道。在她的帮助下,我没有了忧伤,没有了懒惰,有的是动力和目标。
余秋雨曾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池莉也曾说过:“如果把生活比作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我更想说,阅读就是把书里藏着的这个世界变成我的世界。
阅读,真好!
最佳借鉴点
1.“总—分—总”的结构,排比段落,值得学习。文章结构严谨,中间三段排比段落的运用使得文章读起来层次清晰。
2.积累深厚,让人读了为之一悦。文章第三段写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等诗句,由此可见,小作者素日注重积累,已成习惯。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真没想到”,但就有这一幕“真没想到”的情景。
我和爸爸妈妈正在一辆公共汽车上,太阳晒得车上的座位发烫。
虽然座位很烫,但当时座位已经满了,我和爸爸妈妈,还有不到六七个叔叔阿姨站着。到站了,又挤上来许多人,有男的,也有女的。人群中,有一位年近70的老人,他的头发已经斑白,穿着浅蓝色的上衣,他的身体很单薄,在他的旁边,还牵着一个小孩子,那小孩看起来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车子颤颤颠颠地行驶着,从许多年轻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没有丝毫让座的意思。也许是老人的孙子的腿站酸了,在原地哭了起来,旁边的一位年轻的叔叔看见了,却视而不见,眼睛假装瞄着窗外。
我爱莫能助,只能在心里期望有人能站起来,主动让座。
正在这时,奇迹出现了,那位叔叔后面的一位50多岁的老奶奶站了起来,她示意让那位老爷爷坐她的位置,还和蔼地摸了摸那孩子的头。霎时,我愣住了,空气似乎也在这一瞬间凝固了,给人的感觉,就像不能呼吸似的。
是啊,有谁能想到在一大群人中,让座的竟是一位老人!
老人放弃了自己的座位,把座位让给了比自己更需要的人,让给了比自己更年迈的老人!我想:老奶奶的这个举动是一个很好的榜样,是值得让那些生活在新时代的“假文盲”学习的!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让”,什么是“关爱”!
最佳借鉴点
1.选材独到,直击社会问题。文章选取老太太让座,而年轻人却视若不见,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社会上部分青年人的不满,引人深思。
2.描写细腻,增添亮点。第三段对那位年近70岁的老人,进行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生动感人,让人如临其境。
第一天
“砰!”电梯关上它沉重的门。
我和众人默立着,似乎一根根木桩立在拥挤的箱子里。我家刚搬来不久,本想和众位邻居搞好关系,但当我与别人的眼神相对时,还未等嘴角上扬,对方早已把头转向别处。唉,深深的感叹里多了一份深深的无奈。
第二天
出电梯的人飞快地离去,进电梯的人也互相拥挤,并没有片语可言。当电梯门关到一半时,突然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等等,还有我!”我抬起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背着大包小包的青年。
“大爷,帮我提着这个包。大婶,帮我拿一拿。小姐,请……”青年一连串的话把我逗得哈哈大笑,大家也乐了。青年歇了口气,说道:“大家好,我是XX中学的音乐老师,今天刚搬来,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说完,还有模有样地鞠了一个躬。“XX中学,我还在那里上学呢!老师好。”一个笑得很灿烂的女孩说。“哈哈……”大家都被青年的热情和女孩的调皮可爱逗乐了。爽朗的笑声在狭小的电梯里碰撞,摩擦出友善的火花。
到五楼了,青年教师边说着“谢谢”,边拿回自己的包走出电梯,临走前还不忘回头深情地说声“再见”。
到达我的目的地六楼后,我走出电梯,不经意间听到了身后传来的招呼声。
“等等,李大爷还在后面。”
“大妈,您慢走!”
第三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电梯里有了谈天和说笑的声音;也不知从何时起,乘坐电梯的人不再拥挤,而是为别人着想,不断移动地方,为别人提供更多的空间。
一个真诚的笑脸,唤醒了人们的热情和友善;一抹浓浓的情谊,带来了邻里的融洽相处。
最佳借鉴点
1.选材新颖,构思独特。就邻里之间的往来,小作者构思出了电梯间人们之间相互帮助终于和睦相处的事,引人深思。
2.运用对比,吸引读者。文章所写第一天人们在电梯间相互见面的尴尬与后几天人们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们在对比中看到了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邻里之间的力量之伟大,从而使得文章主题深刻,引人思考。
我曾深深地震撼——那些生长在高山深涧的苇草,一次次被风吹倒,又一次次重新挺立起来,以高昂的姿态面对困难、面对挫折。这些从不屈服的苇草,唤起了我心灵深处的坚强。
一次登山的途中,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我面前,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上还是不上?我进退两难。胆小的我终究还是选择了退缩。可是正当我原路返回的时候,我看见那些生长在深涧的苇草,一次次被风吹倒,又一次次地重新挺立起来,弱小的躯体里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抗拒着。
那一刻,我被震撼了,感动了,惭愧了。在那一刻,我决定了我此生的人生态度。
后来的一次军训中,我站在烈日下抗争着。大粒大粒的汗滴从我的额上滑落下来,毒辣辣的烈日炙烤着我的皮肤,汗水湿透了我厚实的迷彩服。我站在整齐的队列中间,双手紧贴身体两侧,昂头,挺胸,收腹……
当时,我以为我坚持不下来了,会倒下。可是,我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呼唤,不断地提醒我要坚强,要勇敢地面对困难。
手里拿着教鞭的教官走过我身边时,狠狠地说:“谁要是不行,谁就滚回去!”
我的心一颤:我会倒下吗?
当我站到两脚发麻、嘴唇发干的时候,心灵深处一个声音在呼喊:“要坚持!”当我站到心跳加速、两眼发黑的时候,心灵深处一个声音在呼喊:“要坚强!”当我站到几乎眩晕,想要放弃的时候,心灵深处一个声音在呼喊:“不能倒下!”
长达三个小时的训练过程中,不断有人倒下,不断有人放弃。站在我身后的一位女生,终于坚持不住,像一摊软泥瘫倒在地。而我却始终以高昂的姿态挺立着。
训练结束的时候,教官走过我身旁,拍了拍我的背,笑着说:“好样的!”
那一刻,我被自己感动了,泪眼蒙眬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摇曳在风中的苇草,一次次被风刮倒,一次次又重新挺立起来。
我知道,苇草柔弱的躯体里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着它,使它以高昂的姿态面对困难与挫折。正是这些从不屈服的苇草,化作一个强有力的声音,在我心灵的深处呼唤我:面对困难要坚强,要勇敢地走下去!
最佳借鉴点
1.心理描写,动人心扉。文章对“我”进行的心理描写,不但点题,而且扣住了本文的写作重心,中心明确突出。
2.过渡自然,衔接连贯。文章第三段用“那一刻,我被震撼了,感动了,惭愧了。在那一刻,我决定了我此生的人生态度”引出了下文主体部分的叙事,使得前后文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树立理想、志向,是作文常见的考题。写作时,按“引题论述-理想是什么+理想的意义+如何实现理想”展开论述,层层递进,文章清晰又有条理。
1.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德莱赛
2. 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
——歌德
3. 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曹植
4. 勇敢坚毅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
—— 拿破仑
1.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勃朗宁
2.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金缨
3.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4. 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
——雨果
5.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受到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
1.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曾国藩
2. 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既莳厥种,乃亦有秋。
——鲁迅
3.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4.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
5.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1. 开头引出中心论点
勇敢坚毅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青年,当志存高远。
2. 论述树立理想/志向的重要性
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以志向作明灯指引道路,擦亮了人生迷茫。(分论点a)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以志向作铠甲抵挡风雨,跨越了山海难关。(分论点b)
3. 进而论证如何实现理想/志向
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既莳厥种,乃亦有秋。敢于行动,是志向冲破云霄的第一步。(分论点a)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磨砺意志,与困难搏斗,是逐梦路上的关键。(分论点b)
家国情怀紧扣时代脉搏,是作文亘古不变的话题,意在呼吁青年一代学习并传承好家国精神。三步走框架中,应着重阐释好家国情怀“是什么”与“怎么做”部分。
1.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2.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赵一曼
3.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4.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宋教仁
5.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1. 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
——蔡元培
2.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来
3. 人类最高贵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
——拿破仑
4.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1. 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
——鲁迅
2.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孙中山
3.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梁启超
4.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5.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6.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鲁迅
1. 开头引出中心论点
家国情怀是捍卫民族尊严的责任和救民于水火的担当。吾辈青年,当心怀家国。
2. 分论点下,用名人事例对家国情怀是什么深入拓展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爱国情是赵一曼战士忍受酷刑,甘洒鲜血也要挺起民族脊梁的赤子丹心。(分论点a)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爱国情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用冷锐笔锋唤醒愚昧国民的义无反顾。(分论点b)
3. 接着论述为什么要继承先辈的家国情怀
爱国之心,实为一国之命脉。惟有万民高擎爱国之精神,凝聚国家之力量,方能促国家发展。
4. 进而围绕“青年”赓续红色基因、阐述怎么传承家国情怀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觉醒意识,担当责任,中华腾飞需青年上下求索。(分论点a)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青年者,当弘扬民族之气魄,传承英雄之精神,书写奋进之华章。(分论点b)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青年者,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以拼搏之力耀我中华。(分论点c)
谈青年、谈奋斗类考题,写作主旨要鲜明有力。“为什么”部分要辩证好青年与奋斗两者的关系,深化文章思辨性,“怎么做”部分的呼吁要有感染力、实践性,忌空喊口号。
1. 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
——鲁迅
2.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
3.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责之时期也。
——陈独秀
1. 人寿几何?逝如朝露。时无重至,华不再阳。
——陆机
2. 青春不单是风华正茂的年华,更是为秋天收获准备的时光。
——竹越与三郎
3. 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平凡的世界》
4. 对人生来说必不可缺的东西,不是取胜,而是曾经无悔地战斗过。
——村上春树
5.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老舍
1. 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罗斯福
2. 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
——卡莱尔
3. 人,只有义无反顾地前行,才能在大地上留下通往光明的履痕。
——阿多尼斯
4.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它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张闻天
1. 开门见山,提炼出中心论点
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青年者,当在奋斗中图自强。
2. 辩证青年与奋斗的关系,说明青年为什么需要奋斗
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青春,因奋斗而绚丽。(分论点a正面论证)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若无奋斗,再灿烂的年华也会荒废。(分论点b反面论证)
3. 提出建议措施,青年怎样奋斗才能点燃青春激情
当时间的主人,命运的主宰,灵魂的舵手。惜时间,把方向,铸青春华章。(分论点a)
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永远在路上,以实干之精神点燃青春之焰火。(分论点b)
文化传承永远是时代主题,作文考题常围绕“传承、创新”两方面展开。写作中应着重论证“为什么”“怎么做”两部分,阐述好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与措施,凸显华夏文明在传承中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亮眼观点。
1.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冯骥才
2.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
——黑格尔
3.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易经》
4. 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
——《典籍里的中国》
5.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
——《菜根谭》
1.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经·大雅·文王》
2. 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
——木心
3. 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
——柴静
4. 大地所负载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负载的其他一切都更难判断和预见。
——余秋雨
1. 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
——《了不起的匠人》
2.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3.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余秋雨
4. 文化是生命的花朵。离开生命本原,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
——周国平
5. 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
——泰戈尔
6. 传统的本身增强了力量,因为它不停地被引用到新的人,新的事物和局面上。
——张爱玲
1. 开篇亮明中心论点
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华夏文明,在岁月中积累沉淀。世人当在传承中蓄精华,在创新中谋进取。
2. 接着论述为什么要传承文化
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分论点a)
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分论点b)
3. 进而论述传承、创新文化具体要怎么做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与岁月同途,寻文化之根,担负传承责任。(分论点a)
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汲取历史精华,与时代同频共振,铸就文化繁荣创新局面。(分论点b)
逆境成长、挫折成功,这类考题层出不穷。紧抓逆境意义+如何成长,简单又快捷。阐述逆境意义部分,引用名人事例能让内容更丰富,观点更有力。
1. 生命本身就是处处布满漩涡与暗礁的海洋。
——叔本华
2. 我走过的漫长的道路并不总是铺着玫瑰花的,有时也荆棘丛生。
——季羡林
3. 岁月送给我苦难,也随赠我清醒与冷静。
——毕淑敏
4.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曼德拉
5. 在隆冬,我终于知道,在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加缪
1. 枫叶经霜艳,梅花透雪香。
——邓石如
2. 在现实断裂的地方,梦,汇成了海。
——顾城
3. 夜暗方显万颗星,灯明始见一缕尘。
——七堇年
4. 生命犹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5. 勇敢产生的非凡而完美的快乐,会因为困难而变得更高尚,更强烈,更美好。
——蒙田
6.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泰戈尔
1. 若不趁起风时扬帆,船是不会前进的。
——东野圭吾
2. 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
——易卜生
3.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贝多芬
4.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
1. 开门见山,点明论述主旨
生命本身就是处处布满旋涡与暗礁的海洋。逆境恒存,人总在漫漫挑战中野蛮成长。
2. 引用名人事例论证为什么成长需要逆境
夜暗方显万颗星,灯明始见一缕尘。困境中的黑暗渺茫,让向上的力量更为耀眼。(分论点a)
枫叶经霜艳,梅花透雪香。捱过逆境的风雨,横贯天际的彩虹才更绚丽,生命成长亦更宝贵。(分论点b)
3. 进而论证怎么做挑战逆境,收获成长
若不趁起风时扬帆,船是不会前进的。把握逆境机缘,迸发成长力量。(分论点a)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迎难而上,无畏艰险,在磨难中跨越成长。(分论点b)
生命价值渗透在各类考题,把握住价值落点是关键。三步框架中,要重点做好“价值意义透析+如何实现价值”的论证。
1.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
——塞内卡
2. 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
——加里·斯奈德
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
4. 世界上多少花吐艳而无人知晓,把芳香白白地散发给荒凉的空气。
——托马斯·格雷
1.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2. 以身徇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文天祥
3. 我们活在世上不是为自己而向生活索取什么,而是试图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
——奥斯勃
4.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三国演义》
5.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1.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2.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送魏万之京》
3.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
4. 只要能培养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草。
——鲁迅
5. 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
——方志敏
1. 开篇亮明观点(假设材料价值落点是英雄精神)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英雄的浩然正气,千秋尚存。
2. 接着结合材料,辩证为什么要实现生命价值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惟有价值永存,人的一生才不算荒芜。
3. 进而阐述青年要怎么做去拓宽生命价值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以宏大之志向,以坚强之意志,激扬生命之价值。(分论点a)
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生逢盛世,青年当有为姿态闪耀人生价值。(分论点b)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