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上海汽车展览会观后感》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4 09:11

3招搞定《上海汽车展览会观后感》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上海汽车展览会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主题明确":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对上海汽车展览会的整体感受、观展体验,或者是某一款车型的独特之处。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观后感通常包含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展览会的背景;主体部分详细描述观展感受和观察到的亮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 "内容丰富": - "描述展览盛况":可以描述展览会的规模、参展品牌、展品数量等,给读者一个宏观的印象。 - "突出亮点":针对展览中的亮点,如新技术、新车型、创新设计等,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 "个人体验":分享自己在展览中的所见所闻,包括参观过程中的感受、与其他观众的交流等。 - "观点和感悟":结合自身经验和知识,对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市场前景等进行思考和评价。
4. "语言表达": - "生动形象":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客观公正":在描述和评价时,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 - "条理清晰":句子结构完整,段落层次分明,使文章易于阅读。
5. "注意事项": - "避免

中信建投:2025上海车展亮点解读

2025年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4月23日至5月2日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集中展示了全球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展会之一,本届车展吸引了近千家车企及供应链企业参展,呈现了技术普惠化、高阶智驾量产化、生态融合深化等核心趋势。

本次车展呈现出哪些亮点?中信建投证券电新团队、人工智能团队带来【2025上海车展】观察与解读:

电新:智电风潮,新程启幕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观后感

人工智能:2025上海车展举行,汽车智能化是核心


01 电新:智电风潮,新程启幕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观后感


本次上海车展展现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动化与智能化加速融合的趋势,核心变化为:1)去流量重技术,回归展车本身;2)智能本土化加速,汽车通过AI技术向“智能生活空间”全面进化;3)国产供应链走向台前,中国供应链在三电技术、智能驾驶应用层面全球领先;4)产业链融合赋能的趋势,弱化“智能驾驶”概念,更加注重技术和安全性的宣传,回归展车本身,同时加强在AI智能座舱领域竞争以及产业链协同方向的业业务拓展。

本次上海车展汇聚了超1000家中外企业,首发超过150款车型,展会呈现出1)去流量重技术;2)智能本土化加速;3)国产供应链走向台前;4)产业链融合赋能的趋势。

返璞归真,回归展车本身,本次展会创始人IP、智能驾驶被弱化,车企在宣传上将智能驾驶改为智能辅助驾驶,且更注重安全性的宣传。本次车展各车企创始人减少互动,更关注于产品做介绍;智驾宣传趋于严谨,强调“辅助”作用;车企更加重视安全的宣传,车企发布AI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计划。

智能化方面,汽车通过AI技术向“智能生活空间”全面进化,中外企业“双向奔赴”。本次车展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体验不断升级,中国企业华为、长城汽车、星纪魅族、均胜电子等均推出智能座舱方案;于此同时,宝马、大众、日产、奥迪等跨国车企纷纷展示与中国本土供应链阿里巴巴、DeepSeek、华为鸿蒙、地平线合作,体现出中国在AI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

国产供应走向台前,中国供应链在三电技术、智能驾驶应用层面全球领先。宁德时代、Momenta、黑芝麻智能、地平线等供应链企业在整车展馆中有着与主机厂同等规模的展示区域,小马智行、元戎启行、禾赛等超过5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首次单独参展亮相,成为“聚光灯下的新主角”。

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成为车企竞争新方向。本次车展,峰飞航空2吨级eVTOL、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广汽高域的GOVY-Aircar等几家主机厂商的eVTOL/飞行汽车参展。此外,本次车站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亮相,凭借其仿生结构、22自由度灵巧双手及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展示了自然行走与交互能力,未来将与小鹏汽车的AI生态深度融合,在数据和算法上实现共享。

我们认为中国产业链在电动汽车方面已经具备全球化竞争力,看好整车企业、零部件公司、三电系统及智能驾驶算法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可以关注相关公司:

1)整车企业:在销量及智驾方向领先的企业。2)零部件企业: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相关标的。3)机器人产业链:T链/小鹏链核心标的。4)快充带动下的电池和充电标的。

比亚迪:四大品牌齐聚上海车展 多款概念车迎来全球首秀

比亚迪携旗下四大品牌比亚迪(含王朝、海洋)、腾势汽车、方程豹、仰望汽车亮相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多款车型集结,显示出其丰富产品矩阵。

王朝、海洋首发概念车,公布未来规划。比亚迪王朝网汉唐家族带来全新汉L、唐L与《黑神话:》的联名改装车。同时,定位高端的Dynasty-D王朝D级全尺寸概念车迎来全球首秀。未来,量产车将会进入40万级、5.3米、全尺寸SUV市场,满足高端用户全场景出行需求;海洋网则全球首发5款新车,包括海豹06EV,海豹06DM-i旅行版,今年最值得关注的中型SUV“CP”——海狮06DM-i、海狮06EV,以及Ocean-S概念车。

腾势Z概念跑车亮相,全球首搭云辇-M。腾势首款概念跑车——腾势Z在2025上海国际车展迎来全球首秀。同时,腾势N9、腾势D9、腾势Z9系列及腾势N7品牌全矩阵车型同台亮相。腾势Z致力于打造跑车新标杆,采用Pure Emotion全新设计理念。搭载中国首款全栈自研的线控转向系统,彻底取消机械转向的硬连接。云辇-M行业首个新能源专属的智能磁流变车身控制系统、全线控底盘、易三方等尖端技术。

方程豹583家族首次集结,3大潮改版本亮相。在钛3上市后,方程豹旗下豹5、豹8、钛3三款车型首次同台亮相。作为比亚迪旗下个性化品牌,方程豹在车展现场展现了其产品的无限拓展性。展台上首次公开亮相了“豹8维鲸泰坦套件”以及官方推出的“钛3 SUPER 3潮改版”,去年亮相的“豹5维鲸城市矩阵套件”也再度登台。

刚刚上市的方程豹钛3凭借“钛潮流”、“钛安全”、“钛智能”的全能产品实力和科技潮品属性,成为A级SUV市场的最新爆款单品,同时也成为本次方程豹展台最引人瞩目的焦点;全球唯一兼具比亚迪“天神之眼”、华为“乾崑智驾”两大驾驶辅助系统的豹5智驾版,凭借智勇双全产品力,蝉联硬派越野销量冠军;由比亚迪、大疆、华为三大世界级科技企业联合打造的豹8无人机版,集4大王牌科技于一身,更配备1套全家舒享豪华配置及1个非承载式硬派车身,现场更表演了其搭载的比亚迪智能车载无人机系统的一键跟拍能力。

理想:从客厅到远方 理想MEGA Home家庭特别版正式发布

理想汽车携理想MEGA和理想L系列亮相上海车展。理想汽车正式发布理想MEGA家族新成员——理想MEGA Home家庭特别版,以及全新升级的理想MEGA Ultra智能焕新版和理想L6智能焕新版。两把零重力旋转座椅将在MEGA Home上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场景和空间体验,而全新理想L6全系标配ATL全天候激光雷达,让Pro车型的主动安全能力看齐Max车型。

蔚来:创领新境 三大品牌11款车型、12项全栈技术集体亮相

蔚来携NIO蔚来、ONVO乐道、firefly萤火虫三大品牌亮相上海车展。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的“新三大件”:智驾芯片、全域操作系统和智能底盘拓宽智能汽车的体验上限和安全上限。在此次上海车展上,蔚来展示了自研的智能辅助驾驶芯片神玑NX9031、天行全主动悬架、线控转向系统以及900V高性能电驱系统等核心技术成果。蔚来品牌全新车型ET5、ET5T、ES6以及EC6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正式上市,而备受瞩目的第三代ES8则计划于第四季度与消费者见面。

小鹏:“AI改变世界”为主题 按下智能化竞技快进键

小鹏汽车推出全新车型——小鹏P7+超长续航Max旗舰版。该车型搭载行业领先的5C超充AI电池,充电10分钟即可补充420公里续航。首次应用自研AI底盘技术,智能可变阻尼减震器与太极液压衬套矩阵的协同使得车辆可实时感知路面变化,在颠簸路段与高速过弯时实现媲美豪华车的驾控体验。2025款小鹏X9在车展现场开启全球交付,这款定位“超舒适AI大七座”的MPV车型凭借全系标配零重力太空座椅、双腔空悬及高阶智驾功能,上市仅7天便斩获内地6000台订单,刷新纯电MPV大定纪录。

全球首款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与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首次同台亮相。陆地航母采用6轮增程式设计,CLTC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飞行器可折叠收纳于车尾,计划于2026年实现首批交付。人形机器人IRON则凭借仿生结构、22自由度灵巧双手及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展示了自然行走与交互能力,未来将与小鹏汽车的AI生态深度融合。

飞行汽车:小鹏汇天、峰飞、广汽等携eVTOL首次亮相上海车展

峰飞航空2吨级eVTOL、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广汽高域的GOVY-Aircar等几家主机厂商的eVTOL/飞行汽车参展上海车展。小鹏汇天主要面向个人用户的应用场景,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广汽高域的GOVY-Aircar将于下半年发布,计划应用于低空游览与城市短途接驳、通勤等交通场景。宁德时代的峰飞航空2吨级eVTOL货运版航空器将于今年陆续交付。

风险提示:1)需求方面:国家基建政策变化导致电源投资规模不及预期;电网投资规模不及预期;新能源装机增速下降导致对电力设备需求下降;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下降等;两网招标进度不及预期;特高压建设推进进度不及预期等。2)供给方面:铜资源、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电力电子器件供给紧张,国产化进度不及预期。3)政策方面:新型电力市场相关支持力度不及预期;电价机制推进进度低于预期;电力现货市场推进进度不及预期;电力峰谷价差不及预期等。4)国际形势方面:能源危机较快缓解、能源价格较快下跌;国际贸易壁垒加深等。5)市场方面:竞争格局大幅变动;竞争加剧导致电力设备各环节盈利能力低于预期;运输等费用上涨。6)技术方面:技术降本进度低于预期;技术可靠性难以进一步提升等。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每周观察:智电风潮,新程启幕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观后感》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朱玥 SAC 编号:S1440521100008

SFC 编号:BTM546


02 人工智能:2025上海车展举行,汽车智能化是核心


2025年上海车展展出总面积超过 36 万平方米,来自 26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1000 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包括大众、宝马、奥迪、丰田、本田等全球知名车企,以及比亚迪、广汽、奇瑞等自主品牌和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造车品牌,还有近 50 家国内外知名科技、半导体和芯片企业首次亮相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此次车展标志着汽车行业从电动化竞争转向智能化全面渗透。自主品牌通过技术下沉抢占市场,新势力聚焦差异化体验,合资品牌加速本土化布局,而供应链企业则推动低成本、高可靠的技术普惠。未来,智能化能力将成为车企差异化的核心,同时政策规范与用户需求的双重驱动将加速行业向“安全、平等、可持续”的智能出行生态转型。

2025年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4月23日至5月2日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集中展示了全球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展会之一,本届车展吸引了近千家车企及供应链企业参展,呈现了技术普惠化、高阶智驾量产化、生态融合深化等核心趋势。

今年车展上,AI大模型与汽车融合的需求热度持续升温。自主品牌高阶智驾下沉与电动化加速。比亚迪展示多款搭载“天神之眼”驾驶辅助系统的新车型(如秦L、海鸥智驾版),将城市NOA功能下探至9万元级车型,进一步推动智能化普及。仰望U8升级版搭载了最新的驾驶辅助系统,与地平线、商汤等合作的智能座舱系统也首次亮相。极氪品牌首发L3级智驾解决方案,并推出基于双Thor芯片与激光雷达的极氪9X,支持复杂城市场景处理。长城汽车哈弗二代枭龙MAX搭载Hi4电混技术及Coffee Pilot Plus智驾系统,魏牌高山MPV等车型展示智能化升级。长安汽车启源Q07车机系统接入DeepSeek大模型,提升智能交互能力;海纳百川战略加速智驾域与电驱域的集成。

新势力差异化功能与数据闭环竞争。蔚来发布NT3.0平台下的ET9旗舰车型,搭载自研智驾芯片NX9031及激光雷达融合系统,推出纯视觉方案的乐道L90车型,首次展示ONVO乐道和萤火虫子品牌,覆盖不同细分市场。小鹏推出XNGP新版系统,强调“无图”区域算法鲁棒性;G7车型支持高速NOA及自动泊车。理想纯电i8车型搭载自研“Mind GPT”大模型,计划覆盖全国重点城市NOA与端到端泊车功能。问界M9、智界R7等车型搭载ADS 3.0系统,展示多品牌融合的舱驾系统统一调度能力。

合资品牌主打智能技术本土化与高端化。奔驰全球首秀Vision V概念车及纯电CLA长轴距车型,搭载L2++级全场景辅助驾驶与MB.OS架构。宝马联合阿里巴巴开发AI大语言模型,推出iX3纯电SUV及“巨幕影院”智舱,深化本土化智能交互。奥迪基于PPE平台发布全新纯电车型,整合Momenta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强化智能驾驶能力。大众CMP平台车型采用自研CEA架构,转向区域控制+中央集成模式,缩短软件验证周期;与地平线合作的ID.NEXT车型即将量产。

除整车厂外,供应链厂商卓驭科技展示新型视觉传感器与高算力域控产品,推动车位到车位L2级辅助驾驶量产,合作红旗、比亚迪等。Nullmax以纯视觉技术路线推出MaxDrive解决方案,适配国产芯片平台(黑芝麻、芯驰),合作上汽、奇瑞等。

风险风险:政策理解不透彻,对政策意图、政策影响分析不准确。宏观经济走势仍存不确定性。当前宏观经济复苏总体好于预期,但结构上仍有分化,房地产市场多项指标仍处于负增长状态,工业品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现仍偏弱,未来经济能否保持回暖趋势,仍需观察。美国当前通胀仍高于预期,其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可能延长,高利率环境或维持更长时间,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和资产价格表现。地缘政治冲突仍存不确定性,扰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风险偏好。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2025上海车展举行,汽车智能化是核心》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于芳博 SAC 编号:S1440522030001

辛侠平 SAC 编号:S1440524070006

中信建投 | 关注“新质内需成长”方向

01

PART

目录


策略| 震荡期延续,风格或转向成长

首席经济学家| 贸易战难以持续:美国的软肋——“东升西降”系列之二

宏观| 关税博弈是一场“持久战”——全球大类资产周观点(54)

金融工程及基金研究| QDII基金减配美股增配港股

房地产| 持续巩固稳定态势,政策落地值得期待——最新政治局会议房地产相关表述点评

医药| 2025ASCO:中国创新药口头报告数量再创新高

军工| 一季度板块业绩结构性回暖,关注订单基本面持续回暖

电新| 智电风潮,新程启幕——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观后感

中信建投研究机构服务平台



02

PART

正文


震荡期延续,风格或转向成长

海外关税与降息两大宏观交易逻辑有所改善。中美关税博弈现边际缓和信号,但短期达成协议可能性较低,市场不确定性仍然较高。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松动,政策转向数据依赖与风险平衡。克利夫兰联储主席哈马克称若数据足够清晰,最早6月可能启动降息。

4月政治局会议政策以稳为主,央行呵护资金面。4月政治局会议延续稳中求进总基调,首次将关税冲击明确定性为“国际经贸斗争”,会议将服务消费作为扩内需核心抓手,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发力,财政政策提速。房地产政策保持审慎克制,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稳就业”的篇幅明显变多,重点落在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总体看,4月政治局会议政策力度符合我们此前预期,正如我们在之前报告中强调的,投资者应持续关注后续政策,7月政治局会议可能是更关键的时点。

A股市场红利风格持续占优,但可能阶段性转向成长。市场中期处于震荡格局,但短期风险偏好呈现边际改善迹象,推动市场风格阶段性转向成长。主要源于两方面:其一,平准基金未出现明显减持行为,推动市场中枢稳步抬升,有利于高风险偏好资金入场;其二,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出现缓和迹象,全球风险资产偏好回升。潜在担忧仍存,政治局会议后政策预期兑现,可能导致隐含预期较高的消费板块回调;外部需求冲击对基本面的影响将在未来逐步显现。

短期聚焦政策+业绩,关注“新质内需成长”方向。短期可把握政策催化与一季度业绩确定性,重点关注银行、电力、美容、汽车等行业。中期建议重点关注具备地缘政治隔离、内需驱动和成长弹性特征的“新质内需成长”方向,新消费、AI应用有望穿越震荡博弈期持续走强。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修复不足预期;美国对华加征关税风险;美股波动超预期。


贸易战难以持续:美国的软肋——“东升西降”系列之二

本文是“东升西降”系列的第二篇,研究美国关税战贸易战的软肋及前景。如美国继续沿贸易保护主义路线一意孤行,美国经济在贸易战状态下的九大软肋,将会削弱其竞争力,引起经济和市场更大的动荡。这九大软肋分别是:国债其一,股市其二,美元其三,通胀其四,产业链其五,居民企业其六,房地产其七,经济结构其八,软实力其九。

美国的软肋决定了关税战贸易战不可持续。投资者要抓住“东升西降”的历史机遇。在关税战边际缓和的过程中,应逐步提升风险偏好。

第一章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贸易战没有赢家。

贸易赤字只是表象,互利共赢才有出路。斯-霍关税、尼克松冲击、广场协议和特朗普关税均对美国的经济和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并部分外溢到全球;本轮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引发美国股债汇三杀。

第二章 美国虽强,仍有软肋:贸易战九大软肋。

主要包括:1)国债其一,既计价经济衰退,又计价信用违约。2)股市其二,科技七巨头领跌,指数估值全回撤。3)美元其三,铸币稳定被动摇,美元跌破荣枯线。4)通胀其四,短期滞胀扰动大,中期衰退概率高。5)产业链其五,沿规模和集中度,冲击涟漪渐散开。6)居民企业其六,零售和汽车销售,是关键前瞻信号。7)房地产其七,早期拖欠率上行,房价或需去泡沫。8)经济结构其八,服务消费占比高,产出效率或下移。9)软实力其九,电影上映恢复弱,赴美旅游人数降。

第三章 闻过如改,善莫大焉,贸易战难以持续。

美国的软肋决定了关税战贸易战不可持续。投资者要抓住“东升西降”的历史机遇。在关税战硝烟未散的背景中,市场风险偏好降低,黄金、债券等避险资产受到追捧。在边际缓和的过程中,应逐步提升风险偏好。

风险提示:全球产业、经济、金融和地缘的不确定性风险。


关税博弈是一场“持久战” ——全球大类资产周观点(54)

本周市场交易围绕两条主线展开。

特朗普关税表态缓和,海外风偏情绪有所修复。关税博弈暂时放缓,联储偏鹰货币政策口吻软化,美股美债同步修复。金价冲高回落。当下市场对黄金的困惑是,高位之后“避险”属性是否坚实。

政治局会议并未给出大规模新增政策。会议强调既定政策“加紧实施”、“用足用好”。市场之前期待的消费大规模刺激、地产天量收储等政策预期并未兑现,货币仍强调“适时降准降息”。AH股此前表现较好的内需板块有所走弱。

中美之间的经贸往来和产业互耦强于历史以往,全球关税博弈推进较2018年更为复杂。关税和内需政策第一轮预期博弈过后,市场将逐步进入到“定价现实”阶段。未来关注实际出口和经济数据。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的持续性仍存不确定性;地产行业能否继续改善仍存不确定性;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表现;地缘政治冲突仍存不确定性,扰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风险偏好。


QDII基金减配美股增配港股

QDII规模上涨,减配美股增配港股。从QDII基金一季报披露看,目前QDII基金共309只,份额共5633亿份(占全体公募基金1.92%),规模共5561亿元(占全体公募基金1.76%)。和2024年Q4相比,QDII基金在香港、中国、德国的投资市值上升最多,在越南、台湾和韩国的投资市值减少最多,从投资占比上看,在美国的投资市值占比下降较大,达到1.26%,在香港的投资占比上升0.55%,其次是中国和德国。

本周(20250421-20250425)权益市场表现分化,沪深300上涨0.38%,北证50下跌2.16%。行业方面,本周综合金融、汽车表现领先,涨幅超过4%;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表现相对落后。本周医药板块和中游制造基金平均表现相对领先。本周基金仓位总体小幅上升,处于近1年较高水平。风格来看,基金较多加仓小盘成长,行业加仓汽车等。本周基金发行热度处于近2年中等水平,类型以指数型为主。

风险提示: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收益的保证或投资建议。部分材料整理自公开新闻报导,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的问题。文中数据统计来自于第三方数据库,不同数据库的更新时效不同,数据的完备性与提取时间具有一定关联,数据可能存在不准确的问题。基金仓位测算结果主要基于模型计算,因此对市场及相关交易做了一些合理假设,但这样可能会导致基于模型所得出的结论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刻画实际情况,可能会与真实的情况出现偏差。而且数据源通常存在极少量的缺失值,会弱微增加模型的统计偏误,历史数据的区间选择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持续巩固稳定态势,政策落地值得期待——最新政治局会议房地产相关表述点评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于房地产,会议强调要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政治局会议一方面肯定市场稳定态势,另一方面要求持续巩固。年初以来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成效持续释放,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同比降幅由2024年全年的-12.9%大幅收窄至一季度的-3.0%,一季度40个重点城市的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6.0%,房地产市场已基本回归稳定。此次政治局会议对房地产行业会议提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一方面肯定市场稳定态势,另一方面要求持续巩固。此次政治局会议首提“四稳”(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相较于2018年提出的“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本次更加强调企业和市场稳定的重要性。房地产行业作为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对整体市场的稳定有重要作用,也是政策持续重点支持方向。

前期政策有望加速落地。此次政治局会议强调了对包括城市更新、高品质住房供给、存量商品房收购在内的前期已有政策的推进,作为对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的巩固手段。具体来看,住建部此前提出100万套以上的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目标,有望通过专项借款、专项债等渠道提升资金支持力度,从而加速推进;住建部已发布的新《住宅项目规范》,将于5月1日落地实施,将有效推动高品质住房的建设供应;此前存量商品房收购中存在的价格与用途的堵点,也有望通过后续政策细节进行优化,如降低收购资金成本与拓宽收购后用途。

政策持续提供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有望持续巩固。看好布局核心城市的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及中介公司。外部全球贸易战不确定性影响下,扩内需政策频出,后续政策有望持续加码,推荐优质商业地产公司。

风险提示: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主要在于销售及结转可能不及预期;物管行业的风险主要在于行业内竞争加剧导致外拓受阻及母公司交付可能不及预期两个方面。


2025ASCO:中国创新药口头报告数量再创新高

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将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30日至6月3日在芝加哥以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拉开帷幕。根据统计,今年口头汇报研究中共有73项为中国研究,各专场分布情况分别为:口头摘要专场为32项,摘要速递专场为33项,临床科学研讨会为8项。就摘要重磅程度而言,广受关注的Late Breaking Abstract(LBA)中,中国研究为11项。数量和占比相比往年都有明显提升。我们持续看好创新药产业技术驱动周期,建议持续关注双抗、ADC及小分子疗法等。

行业回顾及展望:改革进入深水区,高质量增长成为常态。从过去几年已经出台的各项行业政策看,“三医联动”顶层制度设计的各项改革措施已经逐步落地。医药领域的改革政策已进入常态化阶段,医保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增量政策是建立多元复合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疗领域即将迎来薪酬制度及分级诊疗等“深水区”的改革。整体符合预期。我们看好2025年医药行业投资机会,建议重点关注新增量(创新、出海、边际变化)和行业整合机会。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审批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环境波动风险。


一季度板块业绩结构性回暖,关注订单基本面持续回暖

截止2025年4月27日,多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一季度报,仍然呈现结构性特点,低成本精确制导弹药等新域新质方向等方向公司表现较好,传统军工板块方面,船舶、导弹类公司呈现企稳态势。2024年年底以来,军工板块出现诸多积极信号,核心公司发布合同公告,核心公司业绩有望企稳,2025年预计关联交易额增加,显示军工基本面已经开始加速回暖。合同方面,自2024末起,多家上市公司发布订单公告。2025年4月以来,多家公司订单公告持续发酵,军工板块基本面已经开始加速回暖,2025上半年各类催化剂特别是订单公告有望持续兑现,当前投资军工板块已经具备较高性价比,新旧周期的拐点已经出现,板块回调建议加仓。

配置方面建议围绕三条投资主线,一是传统军工方向,我们建议重点关注有订单修复预期、有业绩支撑的航发产业、船舶产业以及航空航天产业;二是新域新质方向,新式战争方面我们建议关注围绕低成本、智能化、体系化三大特点的行业,包括低成本精确制导弹药、无人系统以及新一代智能化作战底座;新质生产力方面,我们建议关注应用市场空间广阔、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国产化率较低的行业,主要为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大飞机;新技术方面,我们建议关注MEMS 器件、增材制造以及陶瓷基复合材料。三是改革出海方向,我们建议关注有资产整合预期、军贸市场具有竞争力的相关公司。

风险分析:国防预算增长不及预期;武器装备交付不及预期;相关改革进展不及预期。


每周观察:智电风潮,新程启幕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观后感

本次上海车展展现出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动化与智能化加速融合的趋势,核心变化为:1)去流量重技术,回归展车本身;2)智能本土化加速,汽车通过AI技术向“智能生活空间”全面进化;3)国产供应链走向台前,中国供应链在三电技术、智能驾驶应用层面全球领先;4)产业链融合赋能的趋势,弱化“智能驾驶”概念,更加注重技术和安全性的宣传,回归展车本身,同时加强在AI智能座舱领域竞争以及产业链协同方向的业业务拓展。

本次上海车展汇聚了超1000家中外企业,首发超过150款车型,展会呈现出:1)去流量重技术;2)智能本土化加速;3)国产供应链走向台前;4)产业链融合赋能的趋势。

返璞归真,回归展车本身,本次展会创始人IP、智能驾驶被弱化,车企在宣传上将智能驾驶改为智能辅助驾驶,且更注重安全性的宣传。本次车展各车企创始人减少互动,更关注于产品做介绍;智驾宣传趋于严谨,强调“辅助”作用;车企更加重视安全的宣传,车企发布AI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计划。

智能化方面,汽车通过AI技术向“智能生活空间”全面进化,中外企业“双向奔赴”。本次车展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体验不断升级,中国企业华为、长城汽车、星纪魅族、均胜电子等均推出智能座舱方案;于此同时,宝马、大众、日产、奥迪等跨国车企纷纷展示与中国本土供应链阿里巴巴、DeepSeek、华为鸿蒙、地平线合作,体现出中国在AI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

国产供应走向台前,中国供应链在三电技术、智能驾驶应用层面全球领先。宁德时代、Momenta、黑芝麻智能、地平线等供应链企业在整车展馆中有着与主机厂同等规模的展示区域,小马智行、元戎启行、禾赛等超过5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首次单独参展亮相,成为“聚光灯下的新主角”。

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成为车企竞争新方向。本次车展,峰飞航空2吨级eVTOL、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广汽高域的GOVY-Aircar等几家主机厂商的eVTOL/飞行汽车参展。此外,本次车站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亮相,凭借其仿生结构、22自由度灵巧双手及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展示了自然行走与交互能力,未来将与小鹏汽车的AI生态深度融合,在数据和算法上实现共享。

我们认为中国产业链在电动汽车方面已经具备全球化竞争力,看好整车企业、零部件公司、三电系统及智能驾驶算法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可以关注相关公司:1)整车企业:在销量及智驾方向领先的企业;2)零部件企业: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相关标的;3)机器人产业链;4)快充带动下的电池和充电标的。

风险提示:需求方面风险;供给方面风险;政策方面风险;国际形势方面风险;市场方面风险;技术方面风险。

报告来源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震荡期延续,风格或转向成长——建投策略周思考20250427》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夏凡捷 SAC 编号:S1440521120005

姚皓天 SAC 编号:S1440523020001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贸易战难以持续:美国的软肋——“东升西降”系列之二》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黄文涛 SAC编号:S1440510120015

SFC编号:BEO134

朱林宁 SAC编号:S1440521020002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关税博弈是一场“持久战” ——全球大类资产周观点(54)》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周君芝 SAC 编号:S1440524020001

陈怡 SAC 编号:S1440524030001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QDII基金减配美股增配港股》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姚紫薇 SAC 编号:S1440524040001

孙诗雨 SAC 编号:S1440524060007

刘一凡 SAC 编号:S1440523070011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持续巩固稳定态势,政策落地值得期待——最新政治局会议房地产相关表述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竺劲 SAC 编号:S1440519120002

SFC 编号:BPU491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医药行业周报:2025ASCO:中国创新药口头报告数量再创新高》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贺菊颖 SAC编号:S1440517050001

SFC编号:ASZ591

袁清慧 SAC编号:S1440520030001

SFC编号:BPW879

王在存 SAC编号:S1440521070003

刘若飞 SAC编号:S1440519080003

SFC编号:BVX723

汤然 SAC编号:S1440524100001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一季度板块业绩结构性回暖,关注订单基本面持续回暖》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黎韬扬 SAC 编号:S1440516090001

王春阳 SAC 编号:S1440520090001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每周观察:智电风潮,新程启幕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观后感》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4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朱玥 SAC 编号:S1440521100008

SFC 编号:BTM546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