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4 12:57
写作核心提示:
《汉字文化之旅——活动策划注意事项》
在我国,汉字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承载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符号。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策划一场关于汉字的活动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策划此类活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明确活动目标
1. 提高参与者对汉字的认识和兴趣; 2. 增强参与者对汉字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3. 培养参与者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二、确定活动主题
1. 主题应具有鲜明性,易于吸引参与者; 2. 主题应与汉字文化紧密相关,如“汉字之美”、“汉字的演变”等; 3. 主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参与者的需求,又能体现活动的特色。
三、活动内容设计
1. 丰富活动形式,如讲座、展览、比赛、游戏等; 2. 注重互动性,让参与者亲身参与其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3. 设计具有教育意义的环节,如汉字知识问答、书法体验、成语接龙等; 4.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VR、AR等,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活动时间与地点
1. 选择合适的时间,确保参与者能够参加; 2. 地点应便于参与者到达,且具备良好的活动场地; 3. 考虑天气、交通等因素,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五、宣传与推广
1.
图集
10月20日,经文化和旅游部备案批准,由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书画教育委员会承办的“青少年写好汉字促进活动”在北京发布。该活动将以“写好汉字进社区”作为提升青少年汉字书写水平的突破口,从社区基层做起,为青少年的汉字书写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青少年在很小的年龄就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逐渐提升汉字书写水平。
“青少年写好汉字促进活动”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担任总顾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担任组委会执行主席。活动将整合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及一线语文教育专家、书法教育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学资源,为青少年写好汉字助力。
写一手好字不仅事关颜面,也事关一个人的竞争力。多位来自教学一线的中小学老师都表示,中小学生在考试中,书写是否规范,字写得是否漂亮,会直接影响考试成绩。而在职场中,即使未曾谋面,一手好字也会给他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对于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
然而,如何让青少年写好汉字却是一道难题。一方面,很多80后、90后父母上学时并未经过严格的汉字书写训练,自己的字写得并不怎么样,因此如何教孩子写好汉字,根本无从下手。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中小学书法专业的师资十分缺乏。
据介绍,“青少年写好汉字促进活动”将广泛动员全国中小学校、公共文化机构、校外培训辅导机构、社区及家庭参与,发挥书法教育院校、专业书法教育机构、相关文化机构的学术指导作用,面向全国教育欠发达地区普及写好汉字活动,助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和教育脱贫攻坚。同时,“青少年写好汉字促进活动”还将广泛动员媒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写好汉字”系列活动,搭建青少年书写才艺展示平台,以在全社会营造出写好汉字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汉字书写危机跟电脑、手机广泛使用的社会大环境有关。“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但却可以改变个体生活的小气候。”在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褚衍进看来,提升青少年的汉字书写水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汉字书写环境,“如果每天都能看到漂亮的汉字,如果周围很多人都在书写汉字,如果孩子们书写汉字时都有人指导并且作品有展示的机会,那他们书写汉字的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其汉字书写水平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青少年写好汉字促进活动”将以“写好汉字进社区”作为突破口,从社区基层做起,着力为青少年营造汉字书写的文化氛围。“写好汉字进社区”具体活动内容包括:在城市社区/农村社区文化工作站、社区活动中心、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以汉字书写和汉字文化为主要内容,开展常态化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社区居民书法文化活动提供教材,开展“社区辅导员”培训;将“写好汉字”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社风家风建设结合,开展“爱家庭、爱社区、爱祖国”礼赞活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社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小区楼门、广告栏、文化墙等社区场所和设施,为青少年书写才艺提供展示平台,发展“楼门文化”等。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美育的社会资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 ‘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政策已经十分明确,作为为少年儿童服务的社团组织,我们将统筹各方资源,落实好国家的政策,努力把 ‘写好汉字进社区’做实做好,使之成为提升青少年美育水平的公共文化品牌活动。”褚衍进说。
责任编辑: 高海英
中新网4月3日电 3月24日至4月29日,多场有关于中国文化和汉字之美的系列活动将在中国美术馆文创中心面向公众推出。中国独有的汉字大部分是象形文字,古人从自然中描摹灵感既而契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汉字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谱系。陈寅恪说:“每解读一个汉字,就是解读一部文明史。这每一幅图画,也是一部人类的思考史。” 虽然每天人们都与汉字打交道,但是很少能够注意到这些汉字的美感和所承载的文化含义。2018年春天,“人人都是创意家”项目诚邀专业机构和文化名人一起来聊聊汉字。
方正字库设计总监仇寅、著名视觉艺术学者周博博士及一众方正字库的设计师们,将为大家奉献三场内容:“摩登再现——老上海的装饰字”、“典故新生——中国书法与中文字体”以及“一字不苟——字体诞生和应用的故事”。这三场讲座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看待汉字的演变、进化和发展。以”摩登再现“为例,主讲人通过一大批民国时期的美术字体样本,勾勒出上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以来的汉字的现代化视觉设计运动轨迹,展现出当时众多美术家和设计家对汉字视觉化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同时也通过一个阶段的中国现代汉字设计实例,为当代汉字字体的活化发展提出了思索方向。
文化学者浦寅可以说是汉字文化传播的推手。浦寅觉得汉字是一条通往中国文化源头的路,而一次次的为大家解读汉字,就像是给自己和他人提供了一把打开中国文化基因密码的钥匙。他的三场分享则从不同的角度与大众分享实用的技能,从识字、解字、拆字这些能够迅速提高趣味性和常识性的方向入手。帮助成人或者孩童,学习一门掌握传统文化、打开理解中国文化大门的新方法,从汉字中找到文化认同的乐趣。
中国美术馆文创中心的负责人表示,“汉字之美”系列主题活动作为2018年“人人都是创意家“项目首发推出,是希望延续2017年项目提出的”美在生活——人人都是创意家“ 的理念。在此基础之上,给项目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吸纳更多的资源在这个平台上分享、传播和发声。自2017年“人人都是创意家”项目开始面向大众,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好评和支持。从去年开始,不断有机构和个人希望通过“人人都是创意家”这个项目,将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传达给更多人。2018年“人人都是创意家”作为中国美术馆文创中心的重点项目也将提供更多更好的视觉、美学、文化类的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公众服务。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