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4 17: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高兴》的读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作品内容:首先,要仔细阅读《高兴》这部作品,全面了解其情节、人物、主题等。只有对作品内容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之前,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表达对作品内容的喜爱、批评,还是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等。明确目的有助于在作文中有的放矢。
3. 选取合适的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作品,可以丰富作文的内容。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取:
a. 作品的主题:分析作品所传达的主旨,如人生、爱情、亲情、友情等。
b. 人物形象:评价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成长经历等。
c. 故事情节:分析作品情节的安排,探讨其合理性、吸引力等。
d. 文学手法:探讨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
4. 严谨的结构:一篇好的读后感应有严谨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a. 引言:简要介绍作品背景、作者等信息,引出读后感的主题。
b. 主体:围绕所选角度,展开论述。可以分段落,分别阐述不同观点。
c.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对
《高兴死了!!!》这本书实在特别。
首先,特别的是其作者。
《高兴死了!!!》的作者珍妮•罗森,是一位勇敢的抑郁症患者。不仅如此,据说她还同时患有焦虑症、躁狂症、回避型人格障碍等十几种障碍症...
没错,一位抑郁症患者写了一本关于“高兴”的书。
其次,特别的是其情绪浓度。
感受一下自带地动山摇效果的三个惊叹号,以及“我正在人生低谷,我现在高兴死了!”这样有分裂感的副标题。
书的封面也充满了戏剧性的狂喜感,令人怀疑封面上的浣熊已经笑岔了气。
最后,特别的自然还有其内容。
这本书的难得之处,正在于它记录了一位敢于展现自己独特的经历与想法,并且敢于以自嘲的幽默形式进行表达的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书的内容充满幽默,当然,主要是黑色幽默。
书中描绘的是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世界。
读者就好像戴着作者专门提供的新型眼镜,被引入了一种熟悉却又全然不同的生活,那些奇妙的胡思乱想几乎能被写成最动人的诗歌,而那些突然爆发的黑色情绪又形成魔鬼般的漩涡,让人畏惧自己也会被裹卷其中。
总之,如此脑洞大开的文字,几乎是一个与普通人类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官与认知力的外星人才能想到的。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忽而狂喜,忽而诡异。
如何欣赏这狂喜
把这本书简单地归结为励志或治愈,恐怕有一些残忍。在作者“高兴”的努力与无力中,我体会到一种更强烈的需要,被理解与体谅的需要。
如果说,一些特色画作是由有精神疾病乃至视觉疾病的画家留驻于世的,那么一位有精神类疾病的作者写作也不应该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
在这个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抑郁困扰的世界上,打开这本书,可以更深地去探索他们神秘而不为人知的内心。
他们那种不想让别人担心的挣扎,那种做出高兴的样子的努力,那种强迫自己狂喜的苛刻,会令人心疼。
高兴,微微的高兴,高兴到死,就好像把抑郁的光谱拉伸开,从一个极端飞跃到另一个。事实上,这谱系中的每一种情感,都值得被记录,不仅仅是快乐。
狂喜之后的人生
记得有一个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对现实世界的估计与理解,比一般人更为准确。
事实上,大部分所谓正常人对世界的认识,都过于乐观了。
或许,正是这种相对盲目的乐观,让大部分人在艰难的生活中得以继续前进。
再或许,我们所谓的正常人,才是这个星球上真正的病人,谁知道呢。
电视剧《追梦》剧照
近日,由广东省广播电视局、广东广播电视台、深圳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电视剧《追梦》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该剧既具有改革开放题材大、视野小的切口,家国情怀时代记忆的共性,又以鲜明的个性凸显出了“这一个”的独到与深刻。全剧通过一个家庭的梦想,带出了一个城市的梦想乃至一个国家的梦想,用跌宕起伏的故事线、富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让人们听到了时代的心跳,感受到了激情澎湃的40年变迁。
对人物的精准拿捏是这部剧最值得探讨的部分。男主角魏东晓是一个硬汉型的“暖男” 。说起“硬汉” ,我们并不少见。一个军人,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来到深圳,从拓荒开始,开山劈石、架路修桥,亲手筑起高楼大厦,又投身到了管理和运营、创业和创新中,一路披荆斩棘。但恰恰,这个硬汉又是个“暖男” ,这太少见,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以往的粗犷、霸道、野性的“硬汉”的印象。该剧中的魏东晓爱老婆爱得让人嫉妒。看着在外企打工、满腿伤痕的老婆,他无限怜惜,劝老婆要偷一下懒;老婆在路边摆摊,他号召自己的战友们都去老婆的粥摊喝粥,能喝两碗的改喝三碗,发现战友们都不付钱又挨个理论,强调自己不是请客吃饭,让人忍俊不禁;老婆担心自己的粥摊被端掉,他竟然逗老婆说,愿意为这个粥摊守夜执勤;不论发生了什么都站在老婆一边,安抚她、维护她,处处都透着浓浓的爱意。有铁血更有柔情,有大爱也有小情,爱国家也爱自家。这样的男人会让更多的观众觉得可信、可爱、可感。这与创作主旋律作品时,主人翁动辄就累死在岗位上,几过家门而不入,同“六亲不认” 、将党性与人性对立起来的倾向相比,是一个突破和进步。试问,一个人被剥离了基本情感,怎么尽儿女之孝、尽父母之责、尽岗位之力?连自己都不爱,家人都忽视,怎么可能爱集体、爱国家。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男主角就有了无限的人格魅力。
剧中的女主角也非常可爱。她美丽、坚韧,有小聪明也有大智慧。从路边摊摆起,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叱咤风云的商界女总裁。剧中对她的刻画很细腻。成为女老板的女人必定不会是普通人,她一定能忍常人之不能忍,多委屈都能乐观对待。当丈夫魏东晓调侃她摆摊东躲西藏像只小老鼠时,她笑着反问,“有这么漂亮的老鼠吗? ”在商战中,她表现出了淡定和果敢,发现有内鬼,她故意放出消息,以恶治恶,很有头脑。在残酷的竞争下,她以宽容和大度不断组建利益同盟,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是广东女人的聪慧,也是千万个打工妹的精神写照。
其次,是该剧写变化,却有独特视角。凡描写改革开放的戏没有不写变化的。如地理意义上的变化,在剧中形象地给出了一个概念:“这个新区以前有多小?就是这么一条街,你点上一根烟,走到街头,烟还没有燃尽。 ”变化显而易见,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还有就是物质上的,从枕头里塞着摆摊赚来的皱巴巴的十元纸币到动辄几十个亿的资金流转,从股票的疯涨、住宅的改善,再到人的精神风貌的焕然一新。连主人公们的穿戴也越来越职场化,越来越时尚,脸上的自信更是越来越多。
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在观念上。剧中有这样一句台词, “从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到甩开膀子加油干! ”这里,面对政策的解读就通过一家子的经商境遇表现出来了。从开始时处处收敛,在对政策的将信将疑中求个简单生活,最怕被扣上一个“投机倒把”的大帽子,到后面的文印社、广告公司、地产公司,在国家的扶持下越做越大。从谈商色变到在商言商、苦心经商,这里面的思想观念之变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剧中也书写了人们思想上的冲击和观念上的碰撞。在新建的大酒店里,借七姑八姨的各种关系成为服务员的女孩们,被叫做“小姐” “服务员” ,她们却都对这个称呼不满,必须让客人叫她们“同志” 。给客人沏的咖啡竟然是半个月前的;不会招呼客人,只会在岗位上聊天……这些问题的暴露毫不留情,也被提升到了文化素质的高度。剧中,也在质疑管理和制度运营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典型化情节,体现了改革开放之初尖锐的社会矛盾冲突,体现了我党敢于革新、敢于纠错的强大自我调控能力。
可喜的是,该剧还极大地呼应着现实社会。我们有了经济基础,不再满足于购买别国的技术,只做一个廉价的加工厂。由魏东晓带领的团队一直在进行科技攻关,终于取得了研究成果,这个过程是艰辛却是快乐的。剧中对自主创新的时代回应充满着文化自信。
《追梦》在书写沧桑巨变时,也在思考什么才是不变的真理,并回到人的情感上进行探讨,有一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 “没有必要喜欢一个人就变成他喜欢的样子,人这一辈子还是要为自己埋单,踏实做人才能被另眼相看。 ”这些话寓意深刻,它也在思考着人生,呼应着不忘初心、坚持民族自信等时代话题。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剧集对历史环境的生动还原,大幅的标语、人的穿戴、当年走街串巷的“倒爷”们、香港回归的欢乐和庄严的时刻等。其实,剧中还渗透了很多信息,如家风家教、引进人才、技术创新等,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
也有一点遗憾,如特区发展之初,因为步子很大,吸引了很多记者关注,也一定会有各种质疑甚至是责难,但是记者招待会却变成了一个宣讲会,没有用好这个会,让思想真正碰撞起来。此外,但凡聚焦改革开放题材的电视剧,小人物最终几乎都成了大老板。剧中的女主,成为了地产大亨。其实,小商业自给自足也是一种成功。一个摆粥摊的小女人,如果在餐饮业成功拓展,可能会让人觉得更加可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艺术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