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4 23:48
写作核心提示:
餐饮自我鉴定作文写作指南:
一、明确写作目的
在写作餐饮自我鉴定之前,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一般来说,餐饮自我鉴定的目的是为了总结自己的工作经历、能力水平、职业素养等,以便于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围绕这一目的展开。
二、结构安排
1. 标题:简洁明了,概括文章主旨,如“餐饮行业自我鉴定”。
2. 引言: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职位、入职时间等,并引出自我鉴定的主题。
3. 正文:正文部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a. 工作经历:梳理自己在餐饮行业的工作经历,包括担任过的职位、工作时间、工作内容等。
b. 能力展示:结合具体事例,展示自己在餐饮行业所具备的专业技能、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
c. 职业素养:阐述自己在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d. 自我评价:对自己在餐饮行业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既要看到优点,也要正视不足。
4.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决心。
三、注意事项
1. 语言表达:使用规范、简洁、流畅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冗余的表达。
2. 内容真实:如实反映自己的工作经历、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不夸大其词,也不贬低自己。
3
近日,一段令人不适的监控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
上海某餐馆内,一名女子用餐完毕后,竟将擦过鼻涕的纸巾塞进公共辣椒油瓶中,并用勺子按压后若无其事离开。
这一行为不仅突破了公共卫生的底线,更撕开了文明社会中个人素养与公共秩序的深层矛盾。
一、监控下的荒诞一幕:细节背后的公共卫生危机
从流传的监控画面中,我们能清晰看到事件完整脉络:女子先是正常使用辣椒油调味,
用餐结束后抽出纸巾擦拭鼻腔,随后做出惊人之举——将带有分泌物的纸巾直接投入辣椒油瓶,
甚至反复按压确保纸巾浸入油中。整个过程持续近半分钟,期间她多次环顾四周,显然清楚自身行为的不当性。
这一行为的恶劣性在于多重层面:
1. 卫生安全威胁:鼻腔分泌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如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辣椒油作为常温开放式调料,
缺乏杀菌条件,纸巾浸入后可能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据食品卫生专家指出,
此类污染若未及时发现,可能导致后续食用者出现肠胃不适、呼吸道感染等健康问题。
2. 公共信任破坏:餐馆调料台是集体用餐的“共享空间”,其卫生状况依赖消费者自觉。
当有人恶意污染公共用品,不仅会引发同餐顾客的生理不适,更会让公众对餐饮环境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不少网友留言:“现在去餐馆都不敢碰公共调料了”,这种普遍性恐慌正是个体失德对公共秩序的深层伤害。
3. 社会文明切口:事件中女子的行为并非偶然疏忽,而是故意为之。从她多次观察周围环境的细节可见,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恶意行为。这种对公共规则的漠视,折射出部分人心中“自我优先于他人”的扭曲价值观。
二、舆论漩涡中的多方叩问:谁该为公共卫生买单?
事件发酵后,舆论焦点迅速从“女子行为是否违法”延伸至“公共卫生责任链”的深层讨论:
(一)涉事女子:失德行为的法律边界在哪里?
尽管网友强烈呼吁“严惩”,但从法律层面看,此类行为目前多属于道德谴责范畴。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若经鉴定污染行为导致他人健康受损,可按“寻衅滋事”或“故意伤害”追责;若未造成实际伤害,
则主要通过民事索赔(如餐馆财产损失)或公开道歉处理。这也引发网友质疑:道德失范与法律惩戒之间,是否存在监管真空?
(二)餐馆方:日常管理是否足够精细?
事件中餐馆的反应同样值得反思。监控显示,女子离开后许久,店员才发现调料瓶异常。
有餐饮从业者指出,规范操作中应定期清理调料台、检查容器卫生,尤其在客流高峰时段,更需加强巡视。
此次事件暴露了部分小微餐饮场所卫生管理的粗放,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被动依赖监控”远不如“主动精细化管理”可靠。
(三)公众心态:为什么这类事件容易触发集体愤怒?
在评论区,“恶心”“没教养”“必须曝光”等词汇高频出现。这种愤怒本质上是对公共空间安全感的捍卫。
疫情之后,公众对卫生安全的敏感度显著提升,而餐饮场所作为高频接触的公共空间,
其卫生状况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当个体恶意突破这种集体安全感,自然会引发强烈的情绪反弹。
三、重建公共卫生共识:从“他律”到“自律”的双向奔赴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此前有顾客向火锅汤底吐口水、往奶茶杯投异物等案例,
均指向同一核心问题——公共空间中个体行为的边界在哪里?要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多方合力:
(1)行业层面:技术升级与制度补位
餐饮企业可引入“封闭式调料罐”“单份包装调料”等设计,从物理层面减少人为污染可能;
建立“调料台定时巡检制度”,将清理频率纳入员工考核;对于开放式自助餐等场景,
可试点“监控公示”,让消费者直观看到后厨及餐台卫生状况,用透明化管理提升信任度。
视频加载中...
(2)法律层面:细化规则与柔性引导
相关部门可探索将“恶意污染公共食品”纳入《食品安全法》处罚范畴,明确行政处罚标准;同时通过社区普法、学校教育等渠道,强化公民“公共卫生责任意识”,让“不危害他人健康”成为基本行为准则。
(3)个体层面:文明素养的自我重塑
事件中女子的行为之所以引发众怒,本质是因为她将公共空间视为“可以任意处置的私人领域”。
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是公共秩序的共建者与受益者。当我们在餐馆用餐、在商场购物时,
举手投足间都在书写社会文明的底色。学会“换位思考”“敬畏规则”,才是一个文明人应有的素养,
四、结语:一次污染事件背后的文明考试
有人说,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要看它如何对待公共空间中的“微小细节”。
一张鼻涕纸引发的舆论风暴,看似是偶然事件,实则是对社会文明水平的一次压力测试。
当我们谴责失德者时,更应思考:如何通过制度设计与文化培育,让“尊重他人”“守护公共利益”成为无需提醒的自觉?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或许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但可以做好自己的选择:用餐时关注卫生细节、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主动践行文明用餐礼仪。正如网友@清风评论:“文明不是喊出来的口号,而是每个普通人举手投足间的善意积累。”
你如何看待此类公共卫生失德事件?如果是你在场,会选择当场制止还是事后举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守护“舌尖上的文明”。
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赴港上市计划终止、食安问题接连发生……2024年对“卤味一哥”绝味食品而言,波折颇多。绝味食品日前披露2024年年报,营收出现2017年上市以来首降,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34.04%,创造上市以来历史新低。而在开店策略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后,本次年报中,绝味食品竟对门店数量等这一重要经营信息未予披露。
4月10日,绝味食品回复新京报记者称,2025年,公司将推进“聚焦卤味赛道,深耕细分需求”战略,以经营业绩为评价标准,持续改善公司的盈利水平。同时会把食品安全、食品卫生放在首位,严格把控食品质量安全。
“卤味一哥”业绩下滑
4月9日,绝味食品发布的2024年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62.57亿元,同比下降13.84%;实现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降34.04%。作为卤味上市公司中的营收榜首,绝味食品自2017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营收下滑,净利润更是创造上市以来历史新低。
业绩下滑早已有预兆,2024年上半年,绝味食品实现营收33.40亿元,同比下降9.73%,是近4年半年报的首次下滑;实现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22.20%,较上年同期145.55%的增速大幅放缓。2024年10月,绝味食品时任董事会秘书高远在湖南辖区2024年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中回应称,公司盈利能力受市场环境、原材料价格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管理团队已在可控范围内尽最大努力提升盈利水平,持续改善运营效率。对于盈利能力的变化,公司将从多个方面探索提升方法。
针对营收、净利双下滑,绝味食品在年报中归因于“市场竞争加剧”。绝味食品认为,消费行业仍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一方面,消费需求增速放缓,另一方面,年轻消费群体对创新品类、即时体验及品牌互动提出更高要求。
关于业绩情况,绝味食品向新京报记者表示,2024年,公司已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择机开展采购业务,平抑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受原材料采购单价下降影响,公司毛利润有所回升。2025年将推进“聚焦卤味赛道,深耕细分需求”战略,以经营业绩为评价标准,持续改善公司的盈利水平。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向新京报记者分析,从竞争态势看,绝味食品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是行情与自身成长瓶颈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消费市场整体需求增速放缓,预包装肉制品零食凭借线上线下多元销售渠道迅速崛起,抢占了包括绝味在内的传统卤味连锁企业的市场份额。从企业自身看,绝味在产品创新、满足年轻消费者即时体验和品牌互动需求上步伐滞后,在与新兴零食品牌的竞争中,未能突出差异化优势,阻碍了自身发展。
绝味食品在年报中提到,传统线下营销模式受到挑战,线上化和个性化的营销策略对新兴消费群体更具吸引力,如何应对年轻人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成为卤味企业重要的研究课题。为获得更多年轻客群,绝味食品在2024年7月宣布品牌全新升级,艺人范丞丞担任品牌成立以来首位全球品牌代言人,围绕“辣”推出“绝”字超级符号、全新品牌IP小火鸭、品牌口号“敢辣,才绝味”等全新视觉体系,并计划推出“小火鸭”系列形象周边。由此增加的广告宣传费等支出,也令绝味食品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3.31%,达到6.67元。
年报未披露门店数量
分行业来看,卤制食品销售作为绝味食品核心业务,2024年实现营收52.24亿元,同比下降13.67%。加盟商管理、集采业务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6.28%、38.47%,仅供应链物流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26%。从渠道来看,绝味食品线上销售收缩明显,实现营业收入5113.25万元,同比下降52.29%。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起,绝味食品曾连续5年在年报中披露门店数量,门店总数从10954家一路扩张至15950家,但在2024年年报中,绝味食品却对门店数量只字未提。绝味食品表示,伴随宏观需求和消费环境的转变,公司开店策略已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把提升单店营收和保障加盟商生存作为首要任务,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调整门店模型。据2024年半年报,不含港澳台及海外市场,绝味食品在年中共有门店数量14969家,较2023年末减少981家。
市场布局上,绝味食品大部分营业收入来自中国内地市场,在新加坡、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和澳门市场的总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2.17%至1.01亿元,仅占主营业务营业收入的1.65%。此前,绝味食品曾看好国际化业务。为加快国际化战略,增强境外融资能力,绝味食品还曾在2023年3月启动港股上市相关筹备工作。不过筹备近两年后,由于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状况的调整,绝味食品决定在2024年12月终止筹划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相关事项。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当时向新京报记者分析,卤味市场竞争加剧、消费放缓,不足以支撑绝味食品到港股去做低估值、低流动性的H股发行。绝味食品决定终止赴港上市,或与卤味市场行情有关。
投资收益未见起色
多年前,绝味食品曾尝试扶持投资副业,以摆脱卤味赛道的单一性风险。2017年起,绝味食品旗下投资平台参与了对卤味品牌盛香亭、廖记棒棒鸡,餐饮品牌和府捞面、很久以前,新茶饮品牌书亦烧仙草等的投资。2021年,绝味食品提出,将重点围绕卤味、特色味型调味品、轻餐饮等与公司核心战略密切相关的产业赛道投资,探索“第二、第三增长曲线”。
2020年至2022年,绝味食品在股权投资上相继支出约5.64亿元、6.62亿元、4.62亿元,但投资活动未产生资金净流入。截至2022年,绝味食品投资的29个标的大多处于亏损状态,相关净利润亏损合计近2.82亿元。2023年年报开始,绝味食品不再提及通过投资布局新增长曲线,而是称“调整了部分投资组合,突显聚焦卤味核心赛道的投资定位”。但在2024年,受被投企业利润波动影响,绝味食品投资收益为-1.60亿元,仍未转正。
不过在詹军豪看来,绝味食品当前将投资领域聚焦回卤味赛道,较此前更为明智。投资有潜力的新兴卤味品牌或预包装卤味系列零食,可能弥补偶尔未跟上节奏变化或未做出新爆品、新亮点的缺陷,快速切入新细分市场。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竞争激烈,且消费者口味变化快,绝味食品需保证精准投资,才能快速将投资转化为实际竞争力,在卤味赛道挖掘新的增长空间。
信披违规与食安问题夹击
业绩有待提振之际,绝味食品的公司运作也有待规范。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2024年6月7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绝味食品立案。截至年报披露日,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而在此前,绝味食品已多次因信披违规被监管部门警示。
2021年,因绝味食品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与和府捞面签署E轮融资股权转让协议,但直至10月第一阶段交易完成交割才对外披露,上海证券交易所对绝味食品及时任董事会秘书彭刚毅予以监管警示。2023年4月,湖南证监局因上述事项对绝味食品、董事长戴文军等人出具警示函,同时指出绝味食品在董事投资湖南肆壹伍基金及幺麻子、认定供应商长沙彩云公司为关联方等方面存在未履行审议程序并予以披露的违规行为。2023年8月,上交所针对后两项违规行为对绝味食品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监管警示。
信披风波未平,食品安全隐患又不断出现。2024年4月,因存在微生物李斯特菌污染,绝味鸭脖加拿大公司被要求召回在当地销售的土豆片、豆干、猪蹄、鸭脖等数十种卤味产品。2024年5月,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公告称,在旺角一个零售点的抽检中,在25克经销商为绝味食品(香港)有限公司的预包装冷冻藤椒风味鸭翅中(品牌为“绝味”)检出李斯特菌,而《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规定不得检出。
2025年3月,四川省西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查发现,绝味鸭脖旗下门店存在22名从业人员健康证系伪造的情况,同时初步查明,有门店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四川省食品小经营店(餐饮服务)备案证过程中,提供了虚假的从业人员健康证明。西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涉嫌从业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提供虚假材料申请食品经营许可备案问题,对相关涉事单位、个人,立案调查处理,对办理假健康证中,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等的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移交公安部门处理。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涉事门店为绝味食品加盟商,与绝味食品没有股权关联,已停业整顿,绝味食品方面也在调查。
詹军豪指出,门店多和加盟模式的弊端是绝味食安问题频发的主因。门店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管理半径大,容易出现监管盲区。加盟模式下,加盟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受利益驱使,在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加工操作等环节违规操作。要提升食品安全,需优化加盟管理体系,提高加盟门槛,加强对加盟商的日常监督与违规处罚力度;同时,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门店从食材采购到销售全流程的监控,多方维护品牌声誉。
2025年4月10日,新京报记者就企业将如何改进食品安全管理和加盟商管理采访绝味食品。绝味食品称,作为生产和销售卤制食品的公司,一直把食品安全、食品卫生放在首位,会秉承守法经营,诚实守信,严格把控食品质量安全,甄选原材料,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新京报记者 王思炀
编辑 李严
校对 柳宝庆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