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4 18: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变形计》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例如,可以围绕主人公的成长、人性的善恶、家庭关系等方面展开。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明确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引入部分: - 简要介绍《变形计》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 表达自己对这本书的阅读感受,可以提及阅读过程中的兴趣点或疑惑。
4. 主体部分: - 分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的成长变化,如性格、价值观、行为等方面的转变; - 探讨故事中所体现的主题,如人性的善恶、家庭关系、成长历程等; - 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或感悟,谈谈对故事中某些情节的看法; - 可以适当引用书中的经典语句或事例,增强说服力。
5. 结尾部分: - 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 表达对作者和作品的敬意,以及对未来阅读的期待。
以下是一些具体注意事项:
1. 语言表达:注意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同时,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 思考深度:在分析故事情节和主题时,要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避免只是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3. 逻辑性
图片来自网络
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先生在一天早晨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由此开始了一段痛苦不堪的异类生活,而他的这种变化也给家庭带来了一系列的灾难。格里高尔本是个安分守己的公司职员,靠工资养活了一家三口,但工作压力让他有点不堪重负,却又不得不坚持下去。如果不变形,或许他的生活还是老样子。可是,一切都变了。他变成了甲壳虫,却仍然拥有人的思维,但他的语言和行为却得不到家庭成员的理解。刚开始他们还能勉强容忍和接受他的这种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讨厌起他来,也不再视他为家庭的一员,特别是当他吓到房客后。因为他的变形,他的父母和妹妹不得不出去工作,他们就更讨厌他了。就在他们准备把他弄走时,他却因为难过和绝食而死。到这个时候,死亡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解脱。于是,他的父母和妹妹又过上了快乐的日子。读到此处,我不知道该把它归为悲剧还是喜剧。按常理一个人死了他的家人应该很悲痛的,但他死的时候他的家人却如释重负,因为他们把他当成了一个怪物,一个沉重的包袱。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一个悲剧。《变形记》是卡夫卡笔下以“变异”为题材写的小说,这部小说是在1912年写的,发表于1915年。是卡夫卡生前发表的少数作品之一。
《变形计》讲述的是以旅行推销员为生的主人翁-格里高尔.萨姆沙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身体的变化,亲人对自己态度的变化都让格里高尔的人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也体现了卡夫卡艺术上最为鲜明的荒诞特色。
一、格里高尔
文中的格里高尔,是一个工作勤勤恳恳,善良弱者的形象。旅行推销员这个职业对他来说,是一个累人的差使,长年累月在外奔波,不仅饮食低劣无规律,而且也没有推心置腹的朋友可以互相依赖和倾诉,每天浑浑噩噩的上班下班。格里高尔心里虽有抱怨,但从没想过放弃,因为父母欠的债要靠这份工作来偿还,还需五六年才能解脱,所以格里高尔还是为此坚持着。在他变成一只甲虫后,却没有任何过激的反应,而是坦然自若的状态,一句心里活动“我出了什么事?”道出了唯一的反应。我想这对他来说就是一场噩梦,但他却如此淡定,仿佛早有准备似的,让人开始难以理解。在通读整篇小说之后,会发现格里高尔变身为甲虫与整个社会是相关的,社会的生存压力,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导致格里高尔惨剧的发生。 变身后,他还是为接下来赶车上班,领导对他迟到的态度一系列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想,这就说明了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他对这个家庭有担当,不想因为自己连累家人。小说第一部分说到,家人敲门叫他起床时,他暗自为自己锁门的行径感到庆幸,这一点说明了格里高尔与家人的关系并不亲昵。在变身后,听着父母,妹妹的谈话,一开始他因能让家人住在这样一个不错的房子里生活而感到自豪,但又害怕因为自己,这一切的平静、舒适与满足的日子都要恐怖的告一结束。五年没做事的父亲,身材因此发胖,行动也多有不便的他也面临着外出工作;患有气喘病的母亲,不能挣钱养家,只能在家干干家务活;而年仅十七岁的妹妹,花样年华,应该尽情享受着少女生活的年纪,也因家境的变化而需外出找工作度日等等情况都让格里高尔感到苦恼和自责。每当家人话题转到挣钱养家,格里高尔就羞愧与焦虑的心中如焚,这一点也说明了格里高尔作为曾经家里的经济支撑,现在沦落为靠家人养活的“异类”而感到焦急和悲愤,但又无能为力,这一矛盾的心里让他很受伤。为了避免葛蕾特看到他变身后的模样,不至于吓到她。有一天,他花了四个小时的劳动,用背把一张被单拖到沙发上,铺得使他可以完全遮住自己身体,这一动作也让我们看到他是很爱他的家人,很懂得替家人着想的人。父亲对他的粗暴行为,他都默默忍受,毫无抵抗,说明他是个孝顺、忠厚的人。格里高尔也一直都很支持妹妹的音乐梦想,当妹妹给房客演奏小提琴表演时,他比谁都认真的倾听,音乐对他有很大的魔力,他是葛蕾特最忠实的听众,可妹妹不懂他的这份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格里高尔是一个疼爱妹妹的好哥哥。
二、葛蕾特
作为格里高尔的妹妹,在文中有重要的存在作用,因为在格里高尔心里,妹妹是个聪明的女孩,在秘书主任来家里为他迟到的事一探究竟,不料发现他变成甲虫的事实,吓得回去要向老板报告这一事件时,他想尽办法阻止他,却力不从心,而在场的父母也始料不及。他就想到了他唯一的妹妹,他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妹妹会懂得他的心思,肯定会有办法阻止事态的发展。其次,他很相信自己妹妹的音乐天赋,也喜欢听妹妹演奏小提琴,在父母因为家里条件的拮据,拒绝提供妹妹上音乐学院时,格里高尔还是决定加重自己的负担也要帮妹妹完成梦想。主人翁变成甲虫后,妹妹也是第一个进出他房间的人,她踮起脚尖走了进去,仿佛看望重病人,甚至是陌生人,这一点就说明葛蕾特对她哥哥的陌生感与恐惧感;而她也是第一个为他准备食物的人,开始还细心的了解哥哥的口味,准备多种食物供他选择。在端食物拿走时,不直接用手,而是用块布垫着拿起,清扫时,就用扫帚扫起他剩下的食物,包括没碰过的。这点描述就表明了葛蕾特对格里高尔的害怕,难以接近、排斥的心理。之后格里高尔虽然也是由妹妹喂养着,但后来妹妹也厌倦了这种生活,开始应付了事,手头有什么就给他吃什么,也不帮他打扫,使得格里高尔最后生活在肮脏的环境里,虽然他向妹妹有过暗示,但葛蕾特也是熟视无睹。最后房客退租等一系列事件,使得葛蕾特忍受不了格里高尔变身后带给家里的种种影响,决定放弃格里高尔。这不仅是精神上的抛弃,也是打从心底的厌倦。文中的妹妹葛蕾特无疑是最懂格里高尔的人,他知道格里高尔的一些想法,但她不愿更深层次的去接近,而是提供他活下去的基本条件,仿佛已经尽了做妹妹的义务。最后,她也习惯把自己看成是格里高尔事务的专家,自然认为自己比父母更高明,在后来母亲替格里高尔打扫房间时,她就朝母亲发火大骂。葛蕾特似乎把格里高尔当做自己的宠物饲养,自己放弃不去管它,别人也不能去干涉。好比自己的“东西”不容他们侵犯的意味。
三、格里高尔的父母亲
葛蕾特的父母亲也是小说中重要的主角。自己亲生的孩子,却随他自生自灭,得知他死后,也是淡然的接受这个事实。在格里高尔变身甲虫打开自己房门时,母亲的第一反应是随即倒在地上,这是害怕和惊吓后的当即表现,而父亲的反应是握紧拳头,一副恶狠狠的样子,仿佛要把格里高尔打回房间里去。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只是一个毫无主见的家庭妇女,遇事只会呻吟而抱怨不幸。而父亲的态度和立场就很坚决,就希望格里高尔立刻消失在他眼前,这也看出了他冷酷无情的一面。 在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中,母亲再次看到格里高尔的表情除了惊吓还是惊吓,虽想试着去关心他,但还是因为害怕而不敢有其他行动。而父亲就只想把格里高尔永远关在房间里,眼不见为净,像饲养牲畜一般对待他。这一点也表明了父亲对格里高尔变身甲虫后态度的冷漠,似乎就像格里高尔失去了任何利用价值,其父亲也丧失了对格里高尔最起码的尊重。之后在母亲和葛蕾特在格里高尔房间搬东西时,母亲被格里高尔吓到晕过去时,父亲不了解状况就认定是格里高尔惹的事,就要教训他,拿苹果扔格里高尔,不料打中背部并且陷了进去,这致命一击让格里高尔一个月不能行动,身上的苹果也没人敢取下来,这不仅损害了格里高尔的行动能力,也是导致格里高尔最后死亡的直接原因。苹果陷入身体里腐烂的画面似乎映衬着这个家对格里高尔来说已慢慢让他感到绝望和生无可恋。从中,也让读者感到亲情是如此浅薄,一旦失去物质联系,就变得一文不值。
四、护工老妈子
文中讲述到到老妈子是个老寡妇,使格里高尔经受了漫长的一生中所有最厉害的打击,老妈子不怕变身为甲壳虫的格里高尔,经常进出格里高尔的房间戏弄他,称呼格里高尔为屎壳郎,长时间的人格贬低让格里高尔心理受到了侮辱和打击,却又无能为力,只能默默的忍受这种精神上的摧残,文中的老妈子是个力气大又个性急躁的人,一进雇主的家门,就会接连产生极大的噪音。不管别人怎样善意的提醒,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而骚扰格里高尔仿佛就是她一进门,宣告自己驾临的第一件事,还习惯把别处放不下的东西塞到格里高尔的房间,使得其房间成了垃圾站,废品站一般,这无疑又是临门一脚,更让格里高尔觉得自己存在的多余。最后写到格里高尔不吃东西,经过食物,也只是咬一口,嚼上一个小时,然后再吐出来,这点带有逗趣的情节又透着格里高尔的辛酸。格里高尔死了,也是老妈子最先发现的,也是她替格里高尔收的尸,像收拾垃圾一般。文中的老妈子,一个泼妇霸道的形象让人嗤之以鼻。老妈子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却反映当时社会利益至上,毫无人文情谊的表现,这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折射。
也许你会说这个故事实在是太过荒诞,但是荒诞的背后是社会的现实,现在,人们都被物质世界冲昏了头脑,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地破坏我们的世界,沙尘暴的侵袭,荒漠化的逐渐扩大,滥砍滥伐,毁林开荒,人类正用自己的行动一次又一次的将这种卡夫卡式的无奈、痛苦、忧郁延续,这种感觉并没有因为文明的日趋完善,反而愈加严重。
我们应该感谢卡夫卡,他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是这种对利益的追逐在这样扩张下去,或许故事真的有可能变成现实,这样,我们的家园会变成什么样子,醒悟吧,人们,让我们重新呼唤我们的精神世界,人与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够可持续发展。希望卡夫卡的《变形记》可以呼唤起我们的心灵,唤起我们的良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