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5 10:26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精神病人工作总结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主题明确: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总结自己在精神病人工作中的经历、感悟和收获。确保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避免偏离方向。
2. 结构完整:一篇优秀的作文应具备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工作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工作内容、方法和成果;结尾部分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详细描述自己在精神病人工作中的具体经历,包括:
a. 工作任务:列举自己在工作中承担的具体任务,如心理咨询、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b. 工作方法:介绍在工作中运用到的技巧和方法,如心理疏导、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
c. 工作成果:展示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如患者病情改善、康复出院等。
d. 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阐述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体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4. 情感真挚:在描述工作经历时,要注重情感表达,展现自己对精神病人工作的关爱和责任心。可以适当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 语言规范: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等。同时,注意用词恰当,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6. 数据支撑
在大众印象中,精神分裂症常被蒙上“不可理喻”“危险”等标签。但事实上,大多数患者和我们一样,只是因疾病暂时被困住。
我国约有824万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同样渴望工作、生活、被理解。早发现、早治疗,许多人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了解真相,是消除偏见的第一步。
这篇文章,将带你认识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长期困扰患者思维、情感、知觉和行为的严重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约0.7%。
很多人谈起这类疾病,脑海中浮现的是“暴力”“无法沟通”等刻板印象。但事实上,大多数患者并无攻击性,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帮助。
精神分裂症会影响患者的人际关系和职业能力,让他们难以融入社会。但它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疾病的痛苦,不仅落在患者身上,更压在整个家庭肩上。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这种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在全球所有疾病中排名第八位。
不仅要面对经济压力,家属还长期承受着情感上的煎熬。而社会上存在的误解与歧视,更是压倒患者和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我们必须知道,精神分裂症并非无解。
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回归正常生活,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尊严与希望。
这不仅是患者和家庭的期待,更需要整个社会伸出手,提供理解、支持和专业帮助。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更要用专业与同理心,帮助他们穿越疾病的迷雾,走向生活的阳光。
二、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以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大脑功能失调性精神障碍。
它并非大众口中的“人格分裂”,也不是简单的“精神错乱”。患者往往难以正确理解现实世界,与我们熟悉的日常脱节。
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它不是单一原因导致,而是遗传、脑功能异常、心理和环境压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
有家族史,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例如: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病,个体患病风险约为10%;若双亲均患病,子女患病率可达40%。
但精神分裂症不是单基因遗传,遗传只是增加易感性,并非“父母有病,子女一定会得”。
神经递质紊乱
多巴胺功能异常,被认为是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的主因;
谷氨酸、血清素功能失衡,则可能与情感淡漠、思维迟缓等负性症状相关。
脑结构和功能异常
研究发现,一些患者额叶、海马等脑区体积缩小,神经网络连接异常,这可能影响思维和情绪调控,但目前因果关系仍不明确。
心理和环境压力
童年创伤、长期人际孤立、生活贫困等持续性压力,也可能成为疾病诱因,尤其对那些本就存在易感性的人而言。
一句话总结:
精神分裂症不是单一原因导致,每位患者背后的成因都很复杂。它更像是“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意味着,早期专业评估、个体化治疗,才是帮助患者的关键。
三、精神分裂症有哪些表现?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复杂,不同患者差异很大。
但总体上,症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阳性症状:过于活跃的精神活动
这类症状是最容易被注意到的。
患者可能会表现出与现实严重脱节,甚至出现一些旁人难以理解的异常言行。
幻觉
最常见的是听见别人骂自己、议论自己,甚至有人在指使他做事。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看见奇怪的影像,闻到异常气味,甚至感觉有人碰他。
妄想(几个典型类型)
思维紊乱
说话没头没尾,跳跃特别快,你问他今天吃了什么,他可能“电视坏了,因为窗帘是红的”。严重时,甚至话语完全混乱,听不懂在说什么。
2、负性症状:能力下降,活力消退
这类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但其实对患者回归生活影响最大。
情感淡漠:
情绪冷淡,不爱笑,也不再关心身边事;亲人发生大事,反应也很平淡。
社会退缩:
原本爱热闹的人,变得不愿出门,不想见人;曾经熟悉的亲友,也渐渐疏远。
意志减退:
整天躺着,什么都不想干,个人卫生也不在意,生活变得越来越懒散。
3、认知功能障碍:思维迟钝,效率下降
这种“看不见的损害”,往往伴随终身,即便病情稳定,也可能长期存在。
注意力不集中:
做事容易分心,很难专注,比如看一会儿书就走神。
记忆力下降:
总是忘事,出门老忘带钥匙,刚说过的话转头就不记得。
理解和判断力变差:
脑子转得慢,别人说点复杂的事,他就一脸迷茫;遇到事拿不定主意,处理问题越来越吃力。
很多患者在出现幻觉、妄想等典型症状前,就已经悄悄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变得不爱说话、不愿出门、反应迟钝、成绩下滑或工作能力下降。
但这些早期征兆往往被忽视,以为只是“懒”“脾气变了”,从而错过了早发现、早治疗的时机。
家属该怎么做?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备。
当你发现他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不是简单地埋怨“怎么变懒了”“怎么越来越不爱说话”,而是留意这些细节,及时就医评估。
医务人员该注意什么?
不仅要关注幻觉、妄想这些显性的阳性症状,更要看到那些安静背后被忽视的负性症状和认知损害,给出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精神分裂症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前驱期(隐匿期):细微变化,容易被忽视
在疾病明确暴发前,患者可能已经悄悄发生了一些改变:
这些表现往往没有特别明显的精神异常,很容易被误认为青春期叛逆、性格问题,或是工作学习压力大。
但实际上,这可能是疾病的早期信号。
如果能及时关注、尽早干预,有助于延缓疾病发展,甚至降低急性发病风险。
2、急性期(发作期):症状明显,影响生活
这个阶段,典型的幻觉、妄想、行为异常等精神病性症状突然显现:
由于患者往往缺乏自知力,不认为自己生病,
家属此时需要高度警惕,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药物治疗是首选,必要时住院,尽快控制症状,确保患者和家人安全。
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数周内症状能够缓解。
3、稳定期(慢性期):进入缓解,但功能受限
急性症状缓解后,患者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
但很多人虽然幻觉、妄想减少了,却仍存在情感淡漠、社交退缩、注意力不集中等负性和认知障碍,这让他们难以顺利回归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
这一时期,治疗目标不只是“控制病情”,更重要的是恢复功能、防止复发:
同时,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加上定期随访复查,都有助于减少复发。
五、如何诊断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没有单一的验血或影像检查就能确定。目前,主要依靠精神科医生的专业评估,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表现,综合判断。
1、医生怎么判断?
核心依据:临床表现
医生会通过与患者及家属详细交谈,了解患者思维、情绪、行为变化的全过程,结合精神状态检查,综合评估。
国际诊断标准:DSM-5 和 ICD-11
临床上,常参考两套国际权威标准:
DSM-5(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五版)
1、妄想
2、幻觉
3、言语混乱
4、行为紊乱或紧张症
5、负性症状(如情感淡漠、社交退缩)
ICD-11(国际疾病分类 第十一版)
1、持续妄想
2、持续幻觉
3、思维和言语紊乱
4、明显异常的行为
简单理解:两套标准大致相似,DSM-5要求6个月,ICD-11要求1个月,但诊断的关键都在于症状的组合、持续时间,以及排除其他疾病。
2、必须做检查吗?
检查不是为了确诊,而是为了排除其他疾病。
医生可能会安排以下辅助检查,确保症状不是由其他身体问题引起:
提醒:精神分裂症没有特异性检查,最终诊断,仍是临床评估为主。检查的目的是排除其他疾病,避免误诊漏诊。
3、和哪些病容易混淆?
患者和家属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抑郁症、双向障碍?”
实际上,很多精神疾病症状存在重叠,必须细致甄别:
疾病类型 | 区别要点 |
双相障碍 | 可有幻觉、妄想,但伴随情绪极度高涨或抑郁的周期性波动; |
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 | 可有妄想、幻觉,但内容多与抑郁情绪一致,比如罪恶、贫穷; |
器质性精神障碍 | 如脑肿瘤、癫痫、甲亢等,常伴有身体症状,检查异常; |
人格障碍 | 思维怪异、行为古怪,但长期稳定,较少出现幻觉、妄想爆发; |
广泛性发育障碍(自闭症) | 儿童期起病,以社交障碍、刻板行为为主,无典型精神病性症状。 |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仅仅是“吃药控制症状”这么简单。
它更像是一场长期的“接力赛”——药物控制症状,心理支持稳住心态,功能训练帮助回归社会,中医调理改善身心状态。多种手段结合,才能真正帮助患者找回生活的秩序。
1、药物治疗:控制症状,维护稳定的关键
抗精神病药物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基础,能够有效缓解幻觉、妄想、情绪异常等症状,也是防止复发、保持长期稳定的关键。常用药物分为三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身体情况、用药反应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典型药物)
例如氯丙嗪、氟哌啶醇。
疗效确切,尤其适合需要迅速控制症状的患者。
需要注意: 个别人会出现肢体僵硬、手抖等不适,但医生可通过调整剂量或搭配药物缓解。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非典型药物)
例如奥氮平、利培酮、氨磺必利。
既能改善幻觉、妄想,也对情绪低落、活力不足等负性症状有所帮助;副作用相对轻一些,很多患者耐受良好。
需要注意: 少数人可能出现体重增加、血糖血脂变化,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必要时配合饮食、运动等综合管理。
长效针剂
例如利培酮微球、帕利哌酮棕榈酸酯。
适合经常忘记吃药或擅自停药的患者,每2~4周肌肉注射一次,帮助保持病情稳定;减少复发风险,方便家属管理。
可能偶尔注射部位不适,但总体安全性好,长期使用便利性高。
用药原则:个体化、长期坚持,不可擅自停药!
目前的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多、选择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判断。大多数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药物,并长期保持病情稳定。
2、心理治疗:药物之外,同样重要
药物控制症状后,很多患者仍面临情绪不稳、人际关系受损、生活能力下降等问题。
这时,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非常关键。
认知行为治疗(CBT)
社会技能训练
家庭干预
心理教育
心理干预不是让患者“想开点”,而是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与疾病共处的方式。
3、中医治疗:平衡身心,提升整体状态
精神分裂症在中医中属于“癫狂”“神志病”等范畴。
中医认为,患者长期处于气机逆乱、痰火扰心、阴阳失调的状态。
辨证论治、调和脏腑,能够帮助患者平稳情绪、改善睡眠、提升体质,配合西药,效果更佳。
证型 | 主要表现 | 治疗思路 | 常用方剂 |
痰气郁结 | 表情淡漠、沉默寡言、思维迟钝 | 理气解郁、化痰开窍 | 顺气导痰汤合温胆汤加减 |
气滞血瘀 | 情绪抑郁、悲喜无常、言语错乱 | 活血化瘀、行气解郁 | 血府逐瘀汤加减 |
痰火扰心 | 烦躁不安、妄想幻觉、骂人毁物、失眠 | 清热化痰、镇心安神 | 生铁落饮或温胆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
阴虚火旺 | 心烦易怒、失眠盗汗、口干舌燥 | 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 滋水清肝饮、天王补心丹加减 |
特色疗法辅助改善:
中西结合,长期调理:
中医药治疗不是代替抗精神病药,而是与西药相辅相成。
西药控症,中医调体,帮助患者身心同调,减少复发。
提到精神分裂症,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病是不是一辈子好不了?”确实,精神分裂症目前尚无明确的“根治办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就注定要与幻觉、妄想纠缠一生。
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患者在规范治疗下,病情得以稳定,回归学习、工作和家庭。
现代医学更强调一种理念:“带病生存”——即使疾病无法完全消除,患者依然可以拥有正常生活。不少患者,已经在人生的跑道上找回了自己的节奏。
他们有的重返校园继续学业,有的回归岗位开始工作,还有的成为了父母,陪伴孩子成长。
但,这一切需要患者、家属、医生、社会共同努力。
患者:相信自己,坚持不懈
家属:理解陪伴,而不是“管着”
照顾患者是场马拉松,不是一百米冲刺。
家属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学会释放压力,避免长期焦虑和自责。
医生:个体化治疗,用专业守护希望
社会:接纳,而非歧视
有人问:患者还能好起来吗?
我们想说:他们值得被期待。
尽管路途不易,但坚持科学治疗、持续陪伴,很多人已经走出了疾病的阴霾,重新站在阳光下。
每一位患者,都值得这样一份理解与等待。
每一个家庭,都值得最终迎来平稳与希望。
1月15日,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召开2024 年度工作总结大会。此次会议旨在全面总结2024年度医院辛苦奋斗历程,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树立典型、表扬先进,总结经验、发扬成绩。
临渭区卫健局党工委副书记刘永、党办主任张欣欣,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及职工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渭华主持。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歌声中来开帷幕。
会上,院长何万谋就 2024 年全院工作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他分别从医疗质量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社心服务体系、亲民医院和品牌形象建设、党风院风和后勤保障等方面回顾2024年工作,并对2025年医院从巩固“二甲”成果、打造“五大中心”、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发展中医治疗、人才培养、持续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和救助救治、广泛开展社心服务等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他希望医院紧抓国家卫健委确定2025-2027年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这一强劲政策,立足渭南实际,加快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体系建设,加强服务能力提升,尽快补齐短板,发挥医院精神专科优势,努力让群众迟生病、少生病、不生病,看病更便捷,服务更舒心,力求让老百姓身心同健,幸福生活,为健康中国贡献精卫力量!
党总支书记同小军表示2024年,医院认真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党纪政风学习、清廉医院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充分发挥党总支“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重要作用,举旗定向、稳健把舵,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医院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也为建设市级精神心理区域医疗中心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全院上下要始终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强化专业本领,抢抓政策机遇的“窗口期”;迅速转变思想,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主动控制成本、规范行为、优化流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精神卫生事业中,让更多群众享受优质的精神卫生服务。
临渭区卫健局党工委副书记刘永表示,2024年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成功通过二级甲等医院专科医院评审,不断强化两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精神科、临床心理科),荣获省市两级青少年心理干预绿色通道定点医院、渭南青年文明号、渭南市清廉医院示范点、渭南市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为护佑全市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做出了杰出贡献。他表示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我市乃至全省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领头羊,他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全院上下要坚持党建引领、举旗定向;精诚团结,追求卓越;创新发展,争先创优;守牢底线,锤炼作风。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荣誉感,找准切入点、突破点、落脚点,做到不松懈、不停步、不畏难,用敢想敢为的劲头、知重负重的担当、苦干实干的作风,破局开路、行稳致远、再创新高。
本次大会的圆满召开,不仅是对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2024 年工作的全面总结和肯定,更是对新一年工作发展的一次动员和部署。征程再起、重任在肩,相信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渭南市精神卫生中心将凝心聚力,再启新程,以更蓬勃的朝气、更精湛的医技、更勤勉的作风,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医疗工作中,为精卫事业的更好发展再续篇章!
渭南青年网 李静报道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