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5 11:14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西游记》的演讲稿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演讲稿要围绕《西游记》的哪个方面展开,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等。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应具备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要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正文部分要展开论述,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强化主题。
3. 人物形象分析:在演讲稿中,可以对《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注意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对主题的贡献等。
4. 故事情节梳理:对《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进行梳理,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在梳理过程中,可以突出情节的紧张、曲折、趣味性等特点。
5. 文化内涵挖掘:从《西游记》中挖掘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佛教思想、道教思想、儒家思想等。结合现实,阐述这些文化内涵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6. 艺术特色探讨:分析《西游记》在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艺术特色,如奇幻的想象、丰富的象征、幽默的语言等。
7. 语言表达:演讲稿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上回说到天地人形成,三才就位。
世间经过盘古开辟,三皇五帝治理,逐渐分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
我从网上找的关于四大部洲的地图。
本书主要讲东胜神洲的故事。
海外有个国家,叫傲来国。傲来国临近东海,海上有座名山,叫花果山。
花果山是地脉的起始,山脉的主脉,天地分开时就有,混沌初开就已经存在。说白话,就是天下间第一座山。
论投胎的重要性!孙诞生于天下第一山。
花果山正山顶,有块仙石。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刚好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参考二十四节气。上有九窍八孔,呈九宫八卦的形状。
围圆是圆形的意思。古时有天圆地方之说,周天也是指圆形。这块仙石是个圆柱形,高约12.16米,直径约5.08米。按现代商品房大约就是书房那么大,五层楼那么高的一个圆柱子......
周天365、二十四节气、九宫、八卦,全都出现在石头上,简单来说就是这块很奇葩的大圆柱是符合自然规律存在的,虽然造型真的不常见。
仙石周围没有树木遮挡,倒是有灵芝兰花陪衬。大约在开天辟地以来,仙石总是受到天地灵气浇灌,日月精华滋养,日积月累,逐渐有了灵性。
石头里边有个仙胎。
有一天仙石破碎,里边产出一个石卵,有圆球那么大。入世见风,石卵化作一个石猴。
石猴有头有脸,有手有脚。出生没一会儿,就学会走路。又过了会儿,朝四面八方行了祭拜礼仪。
石猴出生时不会走路,学了一小会儿,会走。
石猴出生起就是一个石头做的猴子,身上没毛,至少一直到去方寸山拜师,原文都没有描述石猴身上有一根毛。
拜完四方,石猴双眼金光四射,扫视苍穹,查知周围环境。金光扫过天宫,惊动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召集群仙在凌霄宝殿中询问。此时金光刺眼,绚丽璀璨,于是派千里眼、顺风耳去南天门外查看。不一会儿,两位神将回来复命:“臣奉旨观听金光之事,是东胜神洲傲来国海域,有座花果山,山顶有块仙石。今天仙石产下一个石卵,见风,变成一个石猴。石猴眼带金光万丈,在山顶礼拜四方。不过他刚吃了凡间野果,这金光持续不了太长时间。”
关于最后一句,原文描述: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大意是这石猴本来是天地精华所生,略通仙术,但是因为吃了凡间俗世的东西,灵气不纯,仙术会慢慢磨灭消失。
古时道家有“求仙辟谷”的说法,不吃东西,靠吸收天地灵气,可以逐渐成仙......
《庄子.逍遥游》里边也提过“不食五谷,餐风饮露”的修仙途径。
玉皇大帝慈悲感叹:凡间的事情,既然是天地精华所生,也就不用大惊小怪,随他去吧!
图片来源:东方IC
近日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了,在“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化”分论坛上,“基础教育”成为嘉宾讨论的关键词。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竞争渐趋激烈,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对各类校外培训机构非常着迷。也正是因为这种教育焦虑,让孩子和家长身心俱惫。
对于家长来说,什么是科学的教育理念?我们的基础教育怎样创新,才可以让家长不那么焦虑?让家长频频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青年科学家是可以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吗?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校长谈了谈他们的看法,为焦虑的家长们支招。
郭东明(大连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保持好奇心。现在基础教育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把孩子的好奇心抹杀了,所以我认为基础教育特别要加强这一点。
但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有很宽的知识面,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不是说受过一定教育就可以当教师了,我认为越是中小学的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要求应该更高。但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高,相对低一点的要求越低。其实我认为恰恰应该反过来,高等教育的教师应该越专业,初等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应该是最全面、最高的。
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的兴趣或者好奇心能够保持下来,将来他的发展空间可能就是非常大的。
吴朝晖(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一,基础教育全面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美育更为重要,体育也很重要。
第二,在高等教育和中学基础教育中也要有连通性,连通性就在于素质教育。
钱旭红(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生的师资80%是硕士学历以上,那么我们的小学教育就完全不一样了,而这个在有的国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实现了,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关心基础教育队伍的师资水平和质量。
另外我讲一下大学的责任在什么地方,华东师范大学属于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应该把研究型的高等教育推广到基础教育,让它形成探究式的基础教育。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由简单的所谓学习型走向探究型,我想我们很多问题可能也能得到解决。
泰佩里(芬兰坦佩雷大学副校长):
我还是想重申一下,刚才郭校长所说的,因为在世界上芬兰的基础教育都是排名在前的,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我们小学也就是基础教育的教师,他们必须获得硕士学历,同时具有专业的职业素养,能够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从而把这种优质教育传递给孩子。
基础教育阶段对孩子好奇心的引导和保持固然重要,那么青年科学家是可以培养和训练出来的吗?有哪些很好的要素能够促进人才的成长?浙江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在这次论坛上,吴朝晖校长分享了他的心得。
吴朝晖(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实际上所谓的培养科学家,我们主要是指氛围的培养,环境的培养,而真正的青年科学家能不能冒出来,要取决于他自己的奋斗。在环境氛围培养中,我觉得有两条是我们特别缺乏和忽视的。第一个是批判性思维和批判精神,一般认为批判思维和批判精神要更多从我们的科学史中去找,但是在我们的文化基因中,在2000多年前就存在了,我们只是选择性地把它忘记了。
第二个就是想象力,我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我开过一个玩笑说,比如《西游记》是400年多年前创作的,当时人类最快的速度是马奔跑的速度,大概是每小时120公里,那时候我们就想象一个人一个跟头可以翻十万八千里。在看看现在的科幻片《阿凡达》,它能想象到地球之外的星球发生的事情,如果对比《西游记》而言,它的想象能力没有超过《西游记》,但是《阿凡达》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经典之作,打开了人类的思路。因此对于青年科学家培养,我们所谓的“培养”是指培养氛围,这个氛围中有两条最重要的,第一条就是批判性思维,第二条是想象力。(编辑:孙惠)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