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5 17:49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霹雳贝贝》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要从哪个角度来写这篇读书笔记,比如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方面入手。
2. 梳理内容:在写作之前,仔细阅读《霹雳贝贝》这本书,梳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关键内容,为写作做好准备。
3.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读书笔记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引言中简要介绍《霹雳贝贝》这本书,正文部分重点分析自己的观点和感悟,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思考。
4. 体现个人观点:在写作过程中,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不要只是简单地复述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故事情节:分析故事情节的设置、发展、高潮和结局,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情节展现主题思想。
b.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和命运,探讨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
c. 主题思想:提炼出《霹雳贝贝》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成长、勇气、友谊、亲情等,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阐述。
d. 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象征、讽刺等,探讨这些手法如何为作品增色
编者按:这里是一个怀旧剧场。
科幻片历来是世界电影重点市场之一,却是现今国产电影欠缺的类型。1988年,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了由宋崇、翁路明导演,张之路编剧的《霹雳贝贝》(张之路也是同名小说作者)。《霹雳贝贝》是我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片,可以说是至今最好的儿童片之一,也是国产科幻片不可跨越的经典。即使已经过去30年了,那个带电的小男孩,依旧是75后、80后的记忆。
《霹雳贝贝》剧照
神奇的想象
1970年代80年代初,全球兴起了特异功能热和UFO热,也影响到了国内。对于外星人(宇宙人)是否存在、UFO是否造访地球、地球人与外星人交流的想象,都成为故事发生的基础。张之路先生时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编剧与文学部主任,他本身学的是物理专业,加上丰富的幻想力和文学素养,奠定了《霹雳贝贝》这部科幻佳作的创作基础。不过,拥有特异功能是不是好事呢?通过电影《霹雳贝贝》小主人公刘贝贝的经历,作者给予了大众启示。
故事一开始发生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修理工刘天焦急地等在医院妇产科的门口。这时,一架外星人的飞碟(UFO)停在医院的门口,照得城市灯火通明。不一会,一个闪光的人影走进医院,造成医院停电。过了几分钟后,灯亮的同时,本片主人公刘贝贝诞生了。
贝贝从小就要接地线导电
贝贝出生后,父母就被他给麻了,像被针扎一样的感觉。刘天夫妇发现贝贝的手是电流发射器,就让他戴上了手套。回家后,刘家召开家庭会议。贝贝的爷爷认为孩子因为超能力而出名,反而很可怜。最终,他宣布,为了贝贝的健康成长,贝贝带电的事要保密,家族内谁也不能说出去,不然孩子会被大众视作怪物。
贝贝家召开家庭会议
《霹雳贝贝》突破了当时旧有童话的框架,推出了“现代童话”的新形式。贝贝生来就具有特异功能,这个设定类似于美国“超人”等传奇英雄,但本片成功之处却是没有走国外科幻片的路子,而是揭示了这种超能力给一个儿童的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超人能想变则变,不想变则不变,贝贝却没有控制电流的“开关”。由于祖辈和父母都不能拥抱带电的贝贝,贝贝认为自己从小失去了家人的爱。
孤独的童年
贝贝长大了,由于父母害怕贝贝被别人发现是怪孩子,幼儿园不能送,保姆也请不起,只能让他戴着手套呆在家里。有一次,他看到楼下小朋友摔倒,跑出去扶了下,结果把人给电倒了。到了这个时候,父母不得不告诉贝贝是个特殊孩子的事实,并约法三章:一要戴手套,二不许摸别的小朋友,三带电的事不许跟任何人讲。
贝贝终于知道了自己有带电的超能力
转眼贝贝到了读小学的年龄,戴着手套上了小学,进入了一个更不自由的时期。贝贝的“不自由”一方面来自父母,他们只知道让儿子乖乖地做一个好孩子;另一方面来自老师,她只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是守纪律的好学生;还有一方面,是不能自由地和同学玩。有一次,上音乐课,老师偏偏教了首《拍手歌》。孩子们在唱歌的同时,还要相互拍手。和贝贝拍手的同学告诉班主任宋老师被贝贝用针扎了,宋老师误会贝贝有意伤人,便将他罚站一旁。
拥有超能力,而又不能告诉同学自己有超能力,友谊就这样成了贝贝不能轻易得到的奢侈品。还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一定要贝贝脱掉手套,看看他是不是多了手指或少了手指。他只能忍受着周围异样的眼光,倍感孤独。贝贝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的童年意味着将会一直孤独下去。幸运的是,他碰到了杨薇薇(续集小说中成为他成年后的妻子)。杨薇薇是学校里,也是班里,唯一一个跟他讲话的孩子,可以分享他带电秘密的同学。她对孤独同样深有体会,她的孤独来自于父母的高要求。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住大房子。父母也给了更高的期望,考了全班第二就要被父亲训斥,还要学跳舞、画画、唱歌。两个都自认为被父母不疼爱的孩子,就这样成为了朋友。
同学让贝贝脱掉手套
贝贝的电有时也会给他带来快乐,他可以随意控制电器,可以控制游乐园里的旋转飞碟,控制玩具商店的电动玩具。带着超能力,贝贝还抓住了闯入家里的贼,在足球场上如入无人之地,还治愈了双目失明的老人。老人来到了他的小学致谢。最终,他的秘密还是被人发现了。
“儿童球王”
电亮盲人
捉拿小偷
真挚的友谊
由于被治愈的老人找到了贝贝的学校,社会上也得知了刘贝贝的大名。《少年科技报》登出了他的巨幅照片,说是“人体科学的新课题”。贝贝的特殊能力被发现之后,生物医学研究所找到了他,把他带到了几乎与世隔绝的研究所。老所长吴教授宣布成立M.D研究小组,并把贝贝作为研究对象,给贝贝配专门的教师兼保卫。吴教授的话,也很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他认为这是一种未来现象,未来人人都能带电。于是,贝贝成为了科研所的研究对象,彻底失去了自由。他想家,想父母,想学校,想薇薇,想刚刚建立起友谊的同学们。
贝贝成了报纸上的名人
好在贝贝进了所不错的小学,交了帮不错的朋友。几个儿童在贝贝的爱犬“黑利”的指引下,从科研所带走了贝贝。他们一起跑到长城上呼唤外星人,让外星人拯救贝贝,拿走贝贝身上的电(这里有个老梗——外太空能看见万里长城)。
最终,外星人出现了。外星人告诉贝贝一个他自己没想到的事情:贝贝就是个外星人,而外星人都具有这种特异功能,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但是贝贝讲了他自己的生活是多么难受,因为超能力使他无法拥有正常的亲情和友情,要求外星人把自己身上带的电都去掉,收回这种超能力。即使外星人告诉他,带电是具有别人不可能有的伟大力量,贝贝还是坚持不想带电,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地球人。外星人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经过了一段痛苦之后,贝贝失去了他的超能力,变成了普通人。贝贝失去了超能力,却带来了亲情和友谊,也带来了快乐的童年。他从此不用戴着绝缘手套,终于和同学们拉起了童年的小手。
外星人拿走了贝贝的超能力
这部电影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第3届“童牛奖”优秀故事片奖。本剧在世界科幻电影史上也开辟了一个新的路径。科幻人物不是像神话故事中那样的神仙,超能力也不是排山倒海那样的神力,剧情也不再是星球大战般正义与邪恶的激烈对决;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具有现实意义。儿童电影更是要以人为本,要突出对友谊和亲情的追求。
本片告诉观众,做一个普通人有多么可贵和幸福。张之路先生曾说:“贝贝虽然具有超人的电力,使他能除恶扬善,名扬天下。但带电使他丧失了普通人所能得到的母爱和父爱,得不到小朋友们的友谊和温情,他孤独,他要求解脱,渴望做普通人。我想写出我们对友谊的渴求,对爱的渴求。”可见,拥有超能力并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是一种孤独。现在的美国大片,超级英雄仍旧多了去了,蜘蛛侠、美国队长、金刚狼等等,个个都有超能力,个个都是人类的保护者,正义的使者。但超级英雄背后的寂寞,只有他本人体会了。面对超能力还是平凡的生活,贝贝选择了后者,《霹雳贝贝》对人生的思考价值就在于此。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9日电(记者 上官云)最近一段时间,“科幻片”成了热门话题。从《流浪地球》到《上海堡垒》,人们讨论着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发展的N种可能。
其实,在30多年前,有一部儿童科幻电影也曾风靡一时,影片中那个孤独的、会放电的小男孩,曾是许多80后挥之不去的记忆,这部电影叫做《霹雳贝贝》,原著作者、编剧便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
30多年过去,如今,回想起连同《霹雳贝贝》在内许多作品的创作,张之路忍不住感叹了一句,“能当一名儿童文学作家,真是挺光荣的事了。”
被“电出来”的《霹雳贝贝》
《霹雳贝贝》剧本创作于1987年,灵感则来自生活中很常见的“静电”。
图片来源:《霹雳贝贝》视频截图
那时候,他正在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剧和文学部主任。张之路发现,天气干燥时,用手触摸门把手会有静电,加上大学学的是物理专业,他很快想到,如果一个孩子在生活中身体带电,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想法有了,但他一直没动笔写。有一天,时任厂长宋崇跟文学部的编辑们一起开会,讨论拍摄计划。正好快到“六一”,可还没有合适的影片投入拍摄。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不少选题,但都不太理想。张之路突然想起心中的“带电小孩”,便跟宋崇说起了这个构思,“一个孩子身体带电,电跑了偷东西的小偷,很厉害。可爸妈、老师同学也都不敢接近他了,他很孤独……”
还没听完,宋崇一下从座位站了起来,“赶快写吧,写好了我来拍!”
花了一个月时间,张之路完成了初稿,取名叫“带电的孩子”,然后又修改了两版,最后剧本定稿时叫《霹雳贝贝》。他说,“霹雳”这个词儿在当时还是相当时尚的。
30多年前,47万元拍出经典儿童科幻片
1988年,电影《霹雳贝贝》上映了,就此一炮而红,到今天都被认为是中国儿童电影的经典之作。那个身体带电的小男孩给无数小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许多年过去,仍然不断有人跟张之路说起看电影带来的感受。
张之路近照。受访者供图
实际上,当年《霹雳贝贝》的制作经费只有47万元。导演宋崇曾提到,因为经费有限,加上当时三维科技不发达,好多想拍的东西没拍成,很多都是“因陋就简先拍模型然后特效合成”。
张之路分析《霹雳贝贝》受欢迎的原因,“贝贝有‘特异功能’,这是故事的戏剧性。但是他为此苦恼,希望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他渴望友情和亲情,这个追求和挣扎的过程与心态就是作品的内涵,也是有关‘人性’的部分,至今都是共通的。”
“那一代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霹雳贝贝》不光有科学上有趣的‘异想天开’,也和当时孩子们孤独的生活状态有关,所以能打动观众。”张之路说,每一次别人用怀念和赞许的口气说起《霹雳贝贝》时,自己都会感到很欣慰。
“当个儿童文学作家就挺光荣”
从《霹雳贝贝》之后,张之路又创作了《第三军团》《足球大侠》《我和我的影子》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等。
他因此被贴上了“儿童文学作家”的标签。但实际上,张之路也写过许多纯文学作品。他曾开玩笑说,在国内,自己大概是涉及文艺领域最多的作家之一。
“比如说,儿童文学是主业,同时还写了10部电影、多部电视剧……”此外,张之路还老老实实写了大量的评论和理论专著,偶尔写写小说、话剧,“因为兴趣,也因为用功。”
成名之后,张之路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写过那么多作品、担任过不同职务,你最喜欢哪个头衔?
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受访者供图
“能给孩子们写一本好看的书,写出好的电影剧本并让孩子们看到,我就很满足了。”他笑嘻嘻地眯起眼睛,“当个儿童文学作家,就挺光荣的呀!”
74岁还在写故事的作家
今年,张之路74岁了,还在为孩子们写故事。
他如此总结自己的创作生命力,“我学过物理,会有那么一点科学思维;又写文学作品,还在电影厂工作过,接触过大量电影作品,这三种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可能就在想象力方面比别人多了点优势。”
不久前,他的儿童文学作品《非法智慧》又被选入了“儿童文学光荣榜”书系,一同入选的,既有严文井、冰心等名家的作品,也有不少年轻作家的作品。在张之路看来,这就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传承”。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和成年人读的小说虽然略有区别,但精神内核却能同样能反映人性和社会。”张之路一直认为,二者具有同等重要性,“而且,写给孩子们的书要更花费心思,不仅深入,还得‘浅出’,孩子才容易看懂啊。”
曾有人问张之路,什么才是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他认真想了一会儿,说,“要说儿童文学的最高境界,如果孩子看了你的书,哭与笑之外,还能有思考,能体会到一点人生况味,这就很理想了。”(完)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