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5 13: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孝顺》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立意:首先,明确作文的立意,即你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关于《孝顺》的观后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 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孝顺精神; - 父母恩情深似海,孝顺是子女的本分; - 时代变迁下,孝顺的意义与表现; - 个人成长与孝顺的关系等。
2. 结构安排:作文结构要清晰,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孝顺》的内容,引出你的观后感。 - 正文:根据立意,从不同角度阐述你对《孝顺》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结合自身经历、社会现象等展开论述。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表达对孝顺的认同和倡导。
3. 内容充实:在正文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 分析《孝顺》中体现的孝顺精神,如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爱家人等; -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孝顺的理解和感悟; - 分析孝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践行孝顺; - 举例说明孝顺在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
4.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更具文采
百善孝为先,孝心不分老少,不分贫富。身边总有一些人,会让你感动;总有一些人,让你感同身受;总有一些物质,能够填满你的心房。在我观看完《2014最美孝心少年》后,有一种名为“感动”的东西,占据了我的整个心房。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足以让我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命运的坎坷,使他们体会到了别人所不能体会到的艰辛。那一幕幕的情景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吉林14岁的小女孩王丹为了妈妈的病情有所好转,在绣花点扎花,放学的路上捡钉子,用一斤钉子换七毛钱。就这样,母女�z最后战胜病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化九中。可是花费一下子增加了,妈妈的病也三天两头地犯,王丹除了捡废品,更担起了所有的家务,她说现在自己只想长大,好为妈妈分担多一点儿,再多一点儿。来自甘肃16岁的女孩梁维月,5岁的时候,梁维月的妈妈不堪清贫,离家出走。不久后,弟弟因为青霉素中毒,成了聋哑儿童,又过了三年,爸爸在一次饮牲口时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年仅八岁的小维月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肌肉萎缩,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低保。为给爸爸和奶奶赚够药费,每个周末小维月都要去家附近的工地搬砖,一开始,对方根本不让她干,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她,搬一块砖的报酬是一分半,小维月每次要坚持搬两千块才肯回家,这样一天下来,她就能赚到30元,打工挣来的钱除了要维持家用,还要给患有脑血栓的奶奶买药。尽管饱受生活艰辛,小维月始终认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与家人在一起,她说无论走到哪里就要把家人带到哪里,因为家人是她最大的牵挂。
再来看看自己,向他们这样年龄时常跟父母顶嘴,总是让父母为我们担忧。父母头上那几根刺眼的白发,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曾经也想让父母笑口常开,却总弄得他们眉头紧锁;也懂得推动摇篮的那双手,也推动了整个世界,却总让他们远离了笑容。当看见他们失望的神情,我们的嘴角,再也上扬不起来。我们的一切,牵动父母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呢?俗话说:羊羔有跪乳之义,乌鸦有反哺之恩,《跪羊图》古往今来感动了无数人,父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深似海,而我们做得再多,比起父母对我们的关爱也只是犹如沧海一粟。这些孩子用孝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我们一天天再长大,父母在一天天老去,我们总是以工作忙为理由很少去看望父母,怎不知终有一天他们会离开我们,少了唠叨,少了关怀,少了他们的疼爱,到时的我们只有低头叹息,后悔自己以前为什么没有孝敬他们了。现在不把握住时光,好好孝顺他们,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真要等到失去了才懂珍惜,才知道自己以前拥有那么多的幸福吗?谢谢你们在我们好多人迷茫的时候给了我们一盏灯:这个世界,惟有爱,能冲破一切阻碍。
孝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就该懂得百善孝为先。从这一秒开始:让我们一起用爱,填满世界;用行动,孝顺父母吧。孩子们,你们为我们全中国人敲醒了警钟。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而伤心悔恨呀!(宿敬信)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毕淑敏的散文,文辞华美,感情细腻,读她的文章,有时你会觉得有股清泉浸人心脾,有时又会感觉激流遇石,灵魂深处会深深震荡。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的笔触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更多的是停留在生活。于是,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用充满睿智的眼光在对生活、对生命进行理性思索的智者。她用诗一样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光彩夺目,充满诗意的美好画面。她能准确的抓住人们在生活中最普通的镜头,洞穿人的心里,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画面,令人充满遐想与思考。毕淑敏在她的《柔软的时光》一书中告诉我们,“相由心生,追求貌美的最简单方式也还是读书!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多么气定神闲的文字,多么冷静与善意的思考,读来常令我如痴如醉,不忍释手。
喜欢读她的散文《提醒幸福》、《那个搭车的青年》、《离太阳最近的树》等等,但最喜欢读她的《孝心无价》。这篇文章用质朴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几个小片段,“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她用犀利的笔锋对这些人提出了批评:“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平常的故事,深刻的道理,让我们每个人都有醍醐灌顶之觉。是啊,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表达了我们对父母、对长辈的尊重。每个人对孝的认识不同,理解不同,表达的方式当然也就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我很出色,衣锦还乡,我很孝顺:有的人认为我给父母买了房子,给父母买了他们需要的东西,我很孝顺。种种种种不胜罗利,这些我们都是儿女孝顺父母的表现,但真正意义上的孝顺是什么呢?作者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她提醒我们。“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尽孝一定要趁早。
毕淑敏的这篇文章,我读了整整五遍,就如一股潺潺的小溪,慢慢的浸润着心房。“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都在接受着孝道的教育,小的时候,我们听从父母的话,乖巧听话,考试能够取得好成绩,心里挂念着父母,别人会夸我们是个孝顺的孩子。长大了,我们有一份好的工作,过年过节能回家看看父母,我们的父母便会逢人夸赞夸赞,别人也会露出羡慕的眼神,感叹地对父母讲,您真有福气,看看儿女有多孝顺。当我们人到中年,我们的父母已步入耆耆之年,这时的他们,或者腿脚不灵便了,或者眼睛浑浊,目视不清;或者耳背耳聋,你说话要把音量放大到十倍或许他们才能够勉强听见。或者身体有各种疾恙,甚或失去了生活的能力。而这时的我们也在饱受着工作压力、子女就业、婚姻问题等等的各种碾压,常常会感到身心交瘁。这时的我们能否常常给父母一份和颜悦色、能否经常陪在父母的身边,听他们唠叨,和他们啦啦家常,能否守候在父母的病床前,陪他们承受病痛的折磨。这时才是对我们孝心的最大考验。
也许你会说,我现在太忙了,等有空时去看他们;也许你会说,我给爸妈买了房子;我给爸妈买了他们爱吃的东西;也许你会说我给爸妈了很多钱......这些都不是父母最需要的。就像那首常回家看看歌里唱的那样,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上孩子,带上笑容,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给爸爸妈妈捶捶背,唠唠嗑,刷刷筷子洗洗碗,懂父母的心思,致父母的冷暖,在他们有病时,在他们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够服侍陪伴在他们的身边,这才是作为儿女对父母最大的孝敬。我们不需要对父母讲爸爸妈妈“我爱你”,我们只需要抽出时间,多陪陪父母就足够了。陪伴他们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