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5 18:27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2014年残疾人工作总结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明确总结的主题,如2014年残疾人工作的进展、成果、挑战等。
2. 结构清晰: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内容详实:总结2014年残疾人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政策、项目、活动、成效等。
4. 数据支撑:运用具体数据、案例和实例来支撑总结内容,增强说服力。
5. 突出重点:针对残疾人工作的亮点、难点和特色,进行重点阐述。
6. 语言表达:运用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生僻的词汇。
7. 客观公正:在总结中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不足。
8. 逻辑严谨:确保文章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总结内容。
9. 情感真挚:表达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和尊重,传递正能量。
10. 遵循格式:按照单位或部门要求,遵循总结报告的格式,包括标题、正文、落款等。
以下是2014年残疾人工作总结作文的示例:
标题:2014年残疾人工作总结
一、引言
2014年,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残疾人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残疾人生活水平和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日在京联合发布《残疾人事业蓝皮书: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23)》(简称《蓝皮书》)。
《蓝皮书》重点记录了2022年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大事件、政策进展和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未来五年残疾人事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目标和重点问题;聚焦残疾人就业创业,全面梳理了近五年残疾人就业创业进程、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残疾人未来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以广东、浙江、福建、江西为例,总结了这四个省份在残疾人事业领导工作机制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制度、关爱服务体系、残疾人权益维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出了未来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全面发展、区域协调进步和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面向未来,发展残疾人事业将成为国家社会建设的重大主题,我认为,我国残疾人事业已进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
残疾人教育、就业稳步发展
《蓝皮书》显示,我国残疾人就业面不断扩大,就业比例持续提升,就业质量逐渐提升。
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政策不断创新残疾人就业措施,一方面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扩大残疾人就业面。与此同时,我国大力推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稳定发展集中就业、多渠道扶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大力发展辅助性就业和多种形式就业。
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905.5万人。另据2017年至2021年残疾人就业统计分析,知识技术型就业岗位数量在逐渐增加,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数量在逐渐减少。其中,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及公益岗位等3项就业人数的占比由11.88%上升到13.99%;农村养殖与灵活就业人数的占比由79.1%下降到77.2%。
《蓝皮书》指出,随着政策措施不断加强,我国特殊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残疾人教育涵盖了当前教育全阶段,建立起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普特结合的融合教育体制,建立起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的残疾儿童和残疾学生资助体系。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受到高度重视,政策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持续改善,资金投入稳步增加,残疾人受教育权益得到充分保障。2021年,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达6.90万人,比2012年增加2.5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数由2013年的1933所增加到2021年的2288所,在校学生数由2013年的36.80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91.98万人。
同时我国还大力发展融合教育,不断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10年来,我国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比例均接近或超过50%,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2013年至2021年,特殊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由58.24亿元持续增加到149.55亿元;自2014年开始,中央特教专项补助经费提高到每年4.1亿元,支持范围由中西部地区扩大到除京津沪以外的所有省份。
文化体育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蓝皮书》显示,我国残疾人文化宣传取得新突破。一方面,以北京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为契机,做好冬残奥主题宣传工作,为北京冬残奥会圆满成功营造了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为基层残疾人提供了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例如组织各地开展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活动,惠及5万多名农村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
我国残疾人体育领域近年来屡创佳绩,北京冬残奥会取得丰硕成绩。北京冬残奥会代表团是参加历届冬残奥会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并以优异成绩获得金牌榜、奖牌榜双第一。《蓝皮书》认为,北京冬残奥会对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残疾人大众冰雪运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地不断丰富残疾人大众冰雪活动内容和形式。
与此同时,我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全面推进,持续提供重度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进家庭、残疾人康复健身指导员、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示范点3项基本服务,不断满足残疾人体育需求。全国残疾人社区文体活动参与率由上一年度的23.9%上升至27.8%。
此外,我国还围绕杭州亚残运会、第十二届残运会暨第九届特奥会等赛事开展一系列筹办工作,并在多项国际残疾人体育赛事中获得佳绩。
数字经济或将重塑残疾人就业形式
在传统的劳动力市场模式下,在劳动密集型或者面对面配合密集型的工作环境下,残疾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较低。《蓝皮书》显示,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残疾人就业形式重塑的可能性。
据介绍,数字经济带动服务业迅猛发展,催生出大批新兴服务业岗位,使相关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快速提升,增加了残疾大学生就业的机会。目前,许多地方正积极采集适合的岗位数据,主动为残疾人提供就地就近的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残障融合就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多地开展了数字人才培养项目,以增强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蓝皮书》认为,数字经济助力就业的同时,也促进了信息沟通无障碍的发展,可助力残疾人更有效地发挥自身才能,创造美好人生。顾磊
来源: 人民政协报
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社科文献出版社、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近期在京发布《助残志愿服务蓝皮书(2022)》。这是我国首部助残志愿服务蓝皮书,该书梳理了中国助残志愿服务发展历程,全面总结主要成效、指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发展的对策建议。
“助残志愿服务就像一团团火一样,温暖了无数受助者的心灵;助残志愿服务又像满天星星一样,点亮了寂静的夜空。”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说,要以蓝皮书发布为契机,总结、梳理、探索、布局、创新中国志愿助残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境界,不断提质扩容,健全制度,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志愿助残服务质量。
政策体系正在形成
蓝皮书指出,2009年至今,我国“核心类”助残政策呈体系化趋势,是助残志愿服务政策的真正形成期。所谓“助残志愿服务政策”是为规范和推动有组织的助残志愿服务事业而制订的方向目标、行为准则或行动方案。
2010年,中央文明办、中国残联等8个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该政策将志愿助残工作纳入国家志愿服务总体规划,要求各地建立规范的志愿助残工作机制,并首次对助残志愿者的注册管理与培训、工作的对接以及评价激励等细节内容提出方向与要求。
2014年2月,共青团中央和中国残联印发《关于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的通知》,计划通过4年至5年的时间,使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基本覆盖城镇残疾青少年、惠及农村地区残疾青少年,成为品牌项目。
“助残志愿服务政策在这一时期已经成为助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蓝皮书指出,此阶段也产生了不少有利于助残志愿服务及其政策发展的助残政策,如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等。
随着政策连续取得突破,助残志愿服务发展速度加快。例如,民政部建设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并上线,出台了《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出具办法(试行)》等。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的助残志愿服务政策已经明显与助残政策和志愿服务政策既互相区别又彼此联系,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领域。”蓝皮书认为:“我国助残志愿服务政策体系正在形成的过程中。”
服务组织迈向规范化发展
2012年起,我国政府逐步加强对助残志愿服务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助残志愿服务组织迈向规范化、体系化。
近年来,社会对助残志愿服务的认同度和支持度在持续上升,助残氛围越来越浓厚。助残志愿服务组织数量增加、规模壮大,其类型越来越多样,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
蓝皮书对历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梳理计算得出,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2997个助残社会组织。从志愿者数量上来看,2010年,全国助残志愿者数量为530万人;2021年,全国范围内在各级残联登记在册的助残志愿者数量达到3744.3万人。
当前,我国助残志愿服务类型越来越丰富,不仅涉及康复、就业帮助、教育辅导和托养照料等领域,还针对有特殊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心理辅导、文体活动、婚恋咨询以及法律援助等服务。同时,助残志愿服务组织的服务形式渐趋多样化。
助残社会组织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是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的助残社会组织数量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资金来源上来看,当前助残志愿服务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政府拨款、福利社会捐赠以及组织自筹。蓝皮书团队发现,大部分助残志愿服务组织资金来源以政府支持为主,社会其他力量综合支持为辅。
志愿者人均助残次数增长显著
近年来,我国助残志愿者队伍建设政策环境不断完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蓝皮书指出,2011年至今,助残志愿者队伍处于常态化、规范化发展阶段。
助残志愿者是指在残联组织或在残联组织授权的单位注册登记、参加助残服务时间累计达到3小时以上的志愿者。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有32.5%的居民愿意参与扶助残障志愿服务活动,有14.98%的被调查居民参与了辅助残障志愿活动。
随着“志愿助残阳光行动的开展”,公众纷纷加入助残志愿者队伍,年龄覆盖了从“50后”到“10后”各个年龄段,呈现多样化趋势。相关研究指出,各行业助残志愿活动参与率有所差别,非经济部门的活跃志愿者占比普遍高于经济部门,其中,来自自治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行业的活跃志愿者占比较高。
从2014年到2021年,全国各级残联登记在册助残志愿者所帮助的残疾人从183.24万人次增长到270.46万人次,增幅为47.6%。增长更快的是助残志愿者人均助残次数,全国各层级残联登记在册的助残志愿者人均助残次数从2014年的5.29次上升到2021年的10.52次。
项目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我国助残志愿服务的兴起与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残疾人事业高速发展并行向前。宏观环境的持续改善,推动了助残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自2014年开展以来,全国累计有超过4000万名志愿者参与了63.9万个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活动,直接服务残疾人超过5000万人次。
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调研发现,56.88%的项目聚焦服务类志愿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生活便利、基础健康监测、体艺生活等服务,如宁波市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开展的“千户万灯——残疾人贫困户室内照明线路改造志愿服务项目”等。然而,有4成项目并未聚焦特定群体设计服务,存在个性化、差异化不高的问题。
调研还发现,近6成的助残志愿服务项目瞄准了残疾人融合类志愿服务,通过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强残健交流互动等方式,推动残疾人融入社会发展。例如,北京市房山区成人教育中心团委开展的“残疾人居家就业,网上开店技能培训公益项目”,面向首都残疾人开展网上开店技能专项公益培训,实现残疾人就业融合。
总体来说,我国助残志愿服务发展正朝着项目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前行,但目前助残志愿服务项目整体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初级发展阶段。蓝皮书建议,应健全助残志愿服务体系,加强项目宣传、拓宽参与渠道,提升项目开发与管理能力,促进专题项目大赛和公益创投,推进助残志愿服务创新与发展。顾磊
来源: 人民政协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