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7 07:27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茶文化的广告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突出茶文化特色:广告词应围绕茶文化的核心特色展开,如茶道、茶艺、茶具、茶叶等,使消费者对茶文化有直观的认识。
2. 简洁明了:广告词要简短有力,易于记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以便在短时间内传达信息。
3. 情感共鸣:通过广告词唤起消费者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使他们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
4. 创意新颖:运用创意手法,使广告词独具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5. 适合目标受众:根据目标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广告词风格和内容,提高广告效果。
6. 体现品牌形象:广告词应与品牌形象相符,展现品牌特色和价值观,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
7. 引导消费行为:广告词应具有引导性,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1. 运用茶叶的象征意义:如“茶香四溢,生活如诗”,突出茶叶的美好寓意。
2. 突出茶道精神:如“品味茶道,传承千年文化”,强调茶道的历史
韶关茶文化历史悠久,为扩大韶关茶叶品牌对外影响力,更好地彰显韶关茶叶特色、塑造韶关茶企形象、打造韶关茶文化品牌,进一步促进韶关茶企健康有序的发展,提升韶关茶叶公用品牌——“韶州茗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0年10月30日,韶关启动了“韶州茗茶”卡通形象及广告词征集活动,在“韶关人品韶关茶”韶关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暨宣传推广活动上正式发布活动信息,面向社会征集作品。
自活动开展以来,得到全国各地设计及文学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作品征集期从2020年11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止,共征集到6112组广告词以及卡通形象设计117个作品。
去年12月31日,征求了韶关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以及韶关市农业协会和韶关茶企代表的相关意见,并抽选了韶关市五位农业专家对作品进行了初评。为了活动开展的公平公正,所有作品均采取投稿时间(投稿邮箱接收作品时间)先后顺序登记作者及作品序号。
作品初评阶段,专家初审时使用的汇总材料均以不显示作者信息的方式筛选出入围作品。以作品是否更好地彰显韶关茶叶特色、塑造韶关茶企形象、打造韶关茶文化品牌、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展示韶关茶的特色、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挑选出30组广告词及20个卡通形象设计作品进行网络大众投票。
参赛作品均采取无记名形式登载在“韶关旅游”微信平台专题投票页面;投票时间期10天,1月1日-1月10日,网上投票数将计入总成绩的30%。
专家评审阶段(终评),分别了韶关学院英东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韶关书画院、韶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韶关市文广旅体局、韶关市农业教育与信息中心、韶关市网络文化协会、韶关市农业协会和茶企等11位评委为入围的20个卡通形象及30组广告词作品进行最终评审打分。
最终奖项采取专家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办法。为保证评选结果的公平、公正,专家评委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评分并给出评审建议,专家评审占投票比重的70%,合计网络比分30%,分别评出卡通形象设计及广告词获奖作品各11名。
经过重重选拔、综合评审后,最终获奖名单终于出炉。历时近3个月的韶关茶叶公用品牌“韶州茗茶”卡通形象设计及广告词征集落下帷幕。
韶州茗茶”卡通形象设计获奖作品
一等奖
作者:李建銮 作品名称:韶茶妹
二等奖
作者:赵长安 作品名称:韶小香
作者:苏州微云创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作品名称:韶小茗
三等奖
作者:孙宏军 作品名称:茶娃
作者:张斌 作品名称:韶小茗
作者:朱舸 作品名称:韶茶宝贝
优秀奖
作者:谭亚庭 作品名称:韶小茶
作者:应旭明 作品名称:韶韶
作者:何荣 作品名称:韶小妹
作者:苏志怀 作品名称:茶仔
作者:孙郑 作品名称:韶韶
韶州茗茶”广告词获奖作品
一等奖
千年韶州美,一品茗茶香 作者:敖小萍
二等奖
古韵韶州,茗香天下 作者:胡琴
善美韶关,茶和天下 作者:邱娥珍
三等奖
百里丹山碧水,千年韶茗飘香 作者:胡琴
韶州茗茶,北纬24°的妙香 作者:柳伟
人文古韶州,生态高山茶 作者:邓琼华
优秀奖
山水丹霞美,茗茶韶州香 作者:柳伟
醉美神奇丹霞,生态韶州茗茶 作者:唐新春
千年风雅颂,一品韶州茶 作者:陈慧兰
千年岭南名郡,一品韶州茗茶 作者:罗福
东方丹霞·韶州茗茶 作者:林展峰
韶关茶叶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1200多年前乐昌、仁化就有茶叶生产。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八》“茶之出”记载:南岭茶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独特的环境资源,让韶关茗茶香飘世界,更好的传遍全国,走向世界。
【全媒体记者】潘俊宇
【通讯员】刘捷
【作者】 潘俊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英国诗人爱德华·杨在1752年用一首诗来描写美女喝茶时的仪态万千:“鲜红的嘴唇,激起了和风,吹冷了‘武夷’,吹暖了情郎,大地也惊喜了!”
诗中提到的“武夷”是指武夷岩茶,因为当时已大量进入欧洲,为人们所熟知,因此常被用来指代中国茶叶。
武夷岩茶作为中国茶叶的缩影,从明末清初传入欧洲至今,始终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并塑造着欧洲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知。
而正是从武夷岩茶来到欧洲开始,中国红茶开始了对欧洲的深度影响:从欧洲人对“百病之药”的追求,到茶叶成为欧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从茶叶影响欧洲艺术与制瓷业的发展,到如今风靡欧洲各地的“泡泡茶”,一部茶史就是东西方文化交融、文明互鉴的历史。
伦敦著名的奥斯卡·王尔德茶餐厅的英式下午茶(韩岩 摄)
“银茶壶泻出火一般的汤”
欧洲有关茶叶的记载最早出现在16世纪中期,其后几十年,荷兰人威廉·里安向西方引入了第一批茶树样品。茶在1610年第一次抵达阿姆斯特丹,并在随后几十年内来到法国和英国。
有趣的是,茶在抵达欧洲伊始,就被认为具有治愈疾病的神奇力量。17世纪60年代的欧洲茶叶广告语就是:“一种质量上乘的被所有医生认可的中国饮品。”被译介到西方的茶叶疗效包括净化血液、治疗多梦、让人宽厚待人等。
据史料记载,武夷岩茶早在唐代就已成为中国人的馈赠佳品,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代武夷山还设立了“焙局”“御茶园”。明末清初,武夷岩茶开始传入欧洲,到清康熙年间,大量远销西欧,备受喜爱。在欧洲贵族中,甚至有“百病之药”的美誉,欧洲人曾把武夷红茶作为中国茶叶的总称。
在18世纪的不少英国诗作中,“武夷”就被用来指代中国茶叶。比如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就在其《额发的凌辱》一诗中称茶为“武夷”,并在1711年所作的一首赞美诗中歌颂制茶之美:“佛坛上的银灯发着光,中国瓷器里的热气潮漾。赤色炎焰正烧着辉煌。陡然充满了雅味芬芳,银茶壶泻出火一般的汤,这美妙的茶话会真忙!”
深刻影响欧洲生活方式
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麦克法兰在其《现代世界的诞生》一书中提出,喝茶给英格兰人带来了一种实际上属于“现代”的饮用模式。他认为中国茶叶从多方面影响了英国现代社会,比如饮茶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女性的地位、艺术和审美的品位,甚至整个国民的气质。
麦克法兰在《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进一步提出: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史似乎存在着一条线索,那就是茶叶“征服”世界的历史。他认为,从中国进口茶叶,茶水中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这种饮用习惯和生产方式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之一。
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的特色之一就是不断普及的饮茶之风,下午茶和会议期间的茶歇至今仍然是许多英国人生活中不可少的部分。从17世纪起,饮茶之风席卷英国宫廷。随着英国与东方贸易体系相连,茶叶变成中国出口英国的最重要产品,茶叶价格的下降也让其走入寻常百姓家。
18世纪30年代,欧洲的快速帆船驶向中国,直接导致茶叶进口量激增、价格下降。到18世纪中期,英国人无论贵贱贫富,几乎每天都要喝茶。出生于19世纪中叶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奠基者索绪尔就记录道:“英格兰各地都流行喝茶,而且一天要喝两顿,虽然花费不少,但是最贫穷的农民也像富人一样,每天要喝上两顿茶,茶叶消费总量极大。”他估计,每一个英格兰人,无论男女,一年平均要消费4磅茶叶,委实惊人。
茶叶的流行也推动了与其密切相关的瓷器进口贸易,进一步推动了欧洲本土制瓷业的发展。欧洲商人发现,从东方运回茶叶时,瓷器可以压舱,也不会影响茶叶的品质。于是“茶叶加瓷器”的组合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常见的货物。
中国茶受高端市场青睐
时至今日的英国上流社会,喝茶仍然是件大事。记者曾采访专职从事礼仪培训的英国礼仪专家威廉·汉森。在他的培训课程中,就包括学习如何与英国王室、贵族喝下午茶的内容。课程中,就对“应该在杯中先倒茶还是先倒奶”这样的问题做出专门解答。
记者曾采访《唐顿庄园》中“唐顿”的原型海克利尔庄园主人、第八世卡纳封伯爵夫人。她对来访者是否满意面前的茶水显出特别的兴趣,仿佛那是评判招待是否到位的重要标准。在今天的英国,送英国人一盒中国茶叶永远是“不会错”的礼物。
英国中国美食节组委会主席唐诗认为,中国茶早已被欧洲人所接受,并且占领了一些高端市场。现在,很多伦敦五星级酒店的英式下午茶里都有来自世界著名产茶地的茶叶,其中就有中国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等等。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