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西方经济学史读书笔记》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7 23:49

怎么写《西方经济学史读书笔记》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西方经济学史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你的主题,即你想要探讨的西方经济学史上的哪个时期、哪个学派或者哪个重要人物。这将有助于你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书笔记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你要讨论的西方经济学史背景和主题;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你的观点,包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分析、评价等;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
3. 内容丰富:在主体部分,要尽量全面地展示你的读书成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a. 经济学家的生平和主要贡献:介绍你所关注的经济学家的生平背景、学术成就和代表作品,以及他们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b.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经济理论,如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c. 经济学史上的重要事件:探讨经济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如经济危机、产业革命等,以及这些事件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d. 对经济学理论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对经济学理论进行评价,分析其优缺点、适用范围等。
4. 观点明确:在阐述观点时,要明确自己的立场,既要尊重前人的观点,又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部分视频讲解】

目录

第1章 引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消费者选择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生产技术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成 本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 完全竞争市场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博弈论初步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图书描述

图书的内容可能会存在过时等问题,而电子书的内容是实时更新的,最新内容均以电子书为准。

内容试看

第4章 生产技术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厂商的组织形式及目标(见表4-1) ★

表4-1 厂商的组织形式及目标

考点二:生产(见表4-2) ★

表4-2 生产

考点三:短期生产函数 ★★★★★

1、短期生产函数及相关概念(见表4-3)

表4-3 短期生产函数及相关概念

2、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图4-1 产量曲线和产量三阶段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曲线如图4-1所示,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这三个产量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①TPL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代表边际产量。当劳动量在0~L2之间时,MPL不仅是正数,而且是逐渐增加的,TPL曲线的斜率为正,TPL曲线向上凹。在L=L2时,MPL达到最大值(即B′点),这时总产量曲线的斜率最大。

②当劳动量L2<L<L4时,边际产量虽然是正数,但是递减的,MPL逐渐变小,在TPL曲线上表示向上凸;当劳动量L=L4时,这时总产量极大,即D点是总产量最大值点,MPL曲线此时与横轴相交于D′点,即MPL=0。

③当劳动量L>L4时,MPL为负数,MPL曲线达到横轴以下,总产量也处于递减阶段,即当再投入劳动量时,总产量会减少。

(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①连接TPL曲线上任意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值。当投入劳动量0<L<L3时,总产量与平均产量都是增加的。当L=L3时,APL达到最大,即C′点。

②当L>L3时,随着劳动量投入的增加,总产量虽不断增加,但到L=L4时达到最大,此后就要递减,而平均产量在L>L3时已处于递减阶段。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①当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即0<L<L3时,MPL>APL;当L=L3时,MPL=APL,平均产量达最大。

②当平均产量处于递减阶段,即L>L3时,MPL<APL,说明边际产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平均产量的下降幅度。

例题:

在以纵轴度量产量,横轴度量劳动投入的坐标系中,平均产量等于(  )。

A.总产量曲线切线的斜率

B.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引射线的斜率

C.边际产量曲线切线的斜率

D.从原点向平均产量曲线所引射线的斜率

【答案】B

【解析】平均产量是每单位劳动投入的产出,由总产出除以总劳动投入得出。因此,平均产量是以纵轴度量产量,横轴度量劳动投入的坐标系中从原点向总产量曲线所引射线的斜率。

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是:在技术水平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将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该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在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其边际产量开始递减。

4、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把产量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如图4-1所示。

第Ⅰ阶段,是平均产量递增阶段。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使平均产量增加。这时,因为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都能提高平均产量。这表明,和可变要素劳动量L相比,固定要素(如资本K等)投入太多,很不经济。在这一阶段,增加劳动投入是有利可图的,它不仅能充分利用固定要素,而且能使总产量以递增的比率增加,任何理性的厂商通常不会把可变要素投入的使用量限制在这一阶段内。

第Ⅱ阶段,是平均产量递减,边际产量大于零的阶段。从平均产量最高点开始,随着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虽递减但大于0,故总产量仍递增,一直到达最大时为止。另一方面,平均产量开始递减,因为边际产量已小于平均产量。

第Ⅲ阶段,是负边际产量阶段。从总产量达到最高点开始,随着可变要素劳动量L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成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这时每减少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反而能提高总产量,表明与固定要素投入相比,可变要素投入太多了,也不经济。显然,理性的厂商也不会在这一阶段进行生产。

可见,第Ⅱ阶段是理性厂商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或称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但是,生产者究竟要投入多少可变要素或生产多少取决于成本函数,假如厂商不考虑单位产品成本,而希望得到最大产量,那么劳动要素的投入量以图4-1中D′点最合适;假如厂商考虑的是单位产品成本,而不要求得到最大产量,那么劳动要素的投入量以图4-1中C′点最合适。

考点四:长期生产函数 ★★★★★

……

每天精读一本好书——《西方世界的兴起》

每天精读一本好书,今天我们分享的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道格拉斯.诺斯的代表作《西方世界的兴起》。

最近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在不断挥舞,全世界都在战战兢兢。全世界的心跳又都在随着美联储的加息和降息而剧烈跳动着。

难道瓦特的蒸汽机驱动着西方世界在近三个世纪里一直是世界的经济中心吗?

还是当年通过白银战争、鸦片战争掠夺的巨额财富让他们神气到了现在?

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本《西方世界的兴起》给了我们一种不一样的答案。

这是一本新制度经济学著作,浓缩了道格拉斯.诺斯的三大经济学理论——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一经问世就畅销全世界,成为经济学必读书籍,在20世纪80年代就入选了我国的“二十世纪文库”。正是这本书的广为传播才让道格拉斯.诺斯在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或许这样介绍这本书会吓退很多人,就像这本书其他版本的封面那样,特别像大学时期的《西方经济学》课本,让人望而生畏。

而今天向大家推荐的这个版本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新翻译、出版的,将大量经济学专业术语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而又不失精准和全面。就像这本书的书皮封面一样,是一幅画着正在扬帆起航的帆船的油画,让我们所有人、哪怕没有经济学知识的人一样可以欣赏这本书的文字之美。

书里有几段话是这样写的:

“虽然在13世纪,农民的生活水平无可避免地出现了下降,但是与此同时,贸易和商业扩张的画卷却逐渐展开了。”

“那些头上戴着王冠的首领,起家于不断扩大的战争、发迹于阴谋诡计和背信弃义,他们身上所有的帮派头目的特点,要远远多于约翰.洛克在一个世纪之后所想象的国王的特点。”

“现在舞台搭建好了,就等工业革命粉墨登场了。”

这样的语言让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经济学巨著,更像是一本用经济学记录的优美历史书。这离不开道格拉斯.诺斯先生不凡的经济学底蕴,更需要译者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力。现在这本书在某瓣评分高达8.6分,已经超过了它的前辈。

这本书封面是一副描述战斗场面的优美油画,画面充满了彰显那段历史无比动荡的火光与硝烟。看完之后将这本书摆在书桌上也是那么的赏心悦目。

书的前两个章节对本书的核心思想做了简要总结。如果只读前两个章节,也可以对本书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因为总结部分往往要求语言精准且全面,所以这两个章节的经济学专业术语比较多,比较考验大家的专业积累和耐心,比如马尔萨斯周期、工资率等。如果需要帮助,deepseek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家也可以直接从第三章节开始阅读。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从公元900年到1700年,讲述了西方世界从“庄园经济”到“地主经济”再到民族国家的形成。分析了为什么这个经济形式和它相应的政治单元会存在?

又为什么会发展成下一个经济形式?

在这么多西方国家中典型的代表是西班牙、法国、荷兰和英国,他们依次成为欧洲的中心,但又衰落,是什么让他们在不断更迭变化呢?

公元900年,欧洲正处于黑暗中世纪的中期。一提到中世纪,大家往往想到的是灰暗的城堡、湿冷阴霾的天气、泥泞的乡村土路、骑马奔驰的骑士、邋遢瘦弱的农夫、猎杀异教徒的恐怖绞刑架等等。诺斯先生认为,正是这样的中世纪埋下了西方兴起的种子,因为欧洲的人口在这个时期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当时的欧洲处于“庄园经济”时期,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小领主和骑士们,小领主又分给农户和农奴,农户和农奴要向领主缴纳实物或劳役租,领主们向农户和农奴们提供保护和司法公正。当时的欧洲到处都是强盗和侵略者,农户和农奴必须依靠领主的保护才能生存。这个时候领主提供的武装保护就成为了稀缺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长,农民们必须去更远的地方开垦土地,这样就需要新的领主来提供保护,或者农民们成立城镇,建立自己的武装。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而土地最终会被开垦完,领主们便于管理农民,征收的租金就变成的货币租。

13世纪的大饥荒和15世纪的黑死病造成了人口的大幅减少,很多的土地没人耕种。农民成为了稀缺资源。为了争夺农民,领主之间爆发了激烈地竞争,甚至战争。土地的大量剩余,让农民们有了与领主们谈判的话语权。为了保有和吸引农民,农户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和继承权、农奴获得永久土地使用权和继承权,这是一种对普罗大众在核心生产要素上产权的司法确认。在当时的欧洲是巨大的进步。这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产出大幅增加,人口数量快速得到了恢复。庄园经济开始向地主经济转变,国王渐渐不再需要领主们提供武装力量,转而以货币替代。只要有了钱,国王就拥有了常备军,原来需要领主提供的保护和司法公正,现在由国王提供了,民族国家出现了。这比我们中国晚了将近2500年。

随着人口的增长,欧洲的商业贸易从地中海地区沿着海路和陆路向欧洲中北部蔓延,形成了一个个大型城市,如巴黎、伦敦、安特卫普等等。人们为了更高效、低风险地开展商业贸易,发明了大量商业模式的创新。就在16世纪的荷兰,股份制公司、银行、商业汇票等诞生了,这极大地促进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


就这样,人们开始积累大量的财富,这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宗教文化、外来文化和历史的传承,欧洲文艺复兴开始了。

由于欧洲各国所在的地理、环境不同,各国在庄园经济时期有着很大的差异,后来制度变迁地道路就有很大的不同。

中世纪欧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一开始在意大利等地中海国家,他们从中亚、东亚和非洲进口大量商品,再销售给其他国家赚取大量差价,积累了大量财富。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西班牙率先发现了新大陆,大量白银涌进了西班牙,同时低地地区的繁荣商业带去了巨额的税收,西班牙帝国开始崛起。但西班牙的“羊主团”制度仍然存在,并成为国家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羊主团”可以在任意农场放牧,哪怕被农民发现,也不需要或者支付少量的赔偿。这变相剥夺了农民的产权权力。当低地地区爆发独立革命、美洲白银中断时,西班牙帝国开始衰落了。

诺斯先生是这么描述西班牙衰落的。

“维持和扩张西班牙帝国所需的支出超过了收入,结果查理五世不得不越来越多地临时借贷。这些贷款都是用国家的财政收入作担保的。到1562年,仅仅是为以前的贷款支付的利息占当年预算的四分之一以上。渐渐的,面对庞大的贷款,这个国家不得不越来越频繁地乞灵于一些单边措施:延长付款期限、降低利率、提高黄金价格,甚至于1557年宣布自己破产。”

诺斯先生于2015年去世,不知他能否预料到,在他去世后不久,相似的历史情节正在上演。

荷兰和英国因为议会制,充分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破除了行会和旧贵族的垄断,使他们不能无限制地对国民进行横征暴敛,更不能肆意破坏国家的既定制度和法律,国民的产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国内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荷兰和英国在欧洲霸权地位的更迭就是一场“修昔底德陷阱”,战争的胜利让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就这样,西方世界通过制度创新为自己的兴起搭建好了历史舞台,而工业革命加速了这一步伐。

读一本好书,学三点知识。

一、良好的制度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实现国家民族繁荣富强的基础条件。如《资本论》所表述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二、保护产权,尤其是专利权,才能促进科技的创新。诺斯先生认为,工业革命是欧洲创建了良好的产权制度并严格执行的必然产物。

三、民族国家是制度制定和执行的基础,更是产权的守护者。祝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每天精读一本好书,我是木对弓,欢迎一起品鉴、交流。

#读书博主##好书分享##读书#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