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7 23: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魔力》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审题立意": - 确保对电影《魔力》的主题和内容有深入理解,立意明确。 - 思考电影给你带来的启发和感悟,确保观点有深度。
2. "内容结构": - "开头":简要介绍电影《魔力》的基本信息,如导演、主演、类型等,并引出你的观后感。 - "主体":围绕电影的主题、情节、人物、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论述,可以分点阐述。 - 主题:电影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 情节:电影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 人物: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 表现手法:导演在拍摄过程中运用的手法和技巧。 - "结尾":总结你的观后感,强调电影对你产生的影响,并可以提出自己的思考或建议。
3. "语言表达": -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平淡无奇。 - 注意句子结构,使文章更具节奏感。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4. "情感投入": - 在写作过程中,要充分表达你对电影的情感,如感动、喜悦、悲伤等。 - 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使情感更加真挚。
5. "
2015年《女巫》之后,导演罗伯特·艾格斯接下来的作品就一直备受期待。
他也果真没有让人失望,今天就为大家墙裂安利——
威廉·达福、罗伯特·帕丁森出演。
凭借细密的文本、极致的影像、持续不断且设计考究的声效,以及两位演员几近疯魔的表演,艾格斯把《灯塔》塑造成了一个散发着上古阴暗神话气质的神秘意象,强烈得似乎能把每一个观众都吸入幻象的深渊……
继首部长片《女巫》惊艳四座之后,艾格斯潜心三年继续钻研着他的恐怖诗学。
和《女巫》一样,在《灯塔》结尾处,我们能看到艾格斯依然以字幕形式,道出了影片故事的文本来源:那些口耳相传的歌谣和传说。
据悉,正如《女巫》的台词也大量借用了新英格兰猎巫时代的各种文献、日记和庭审记录,艾格斯也仔细研究了19世纪新英格兰灯塔看守人和船员的各种手记,并把他们真实传唱过的句子化为片中角色的台词。
《女巫》
《灯塔》
于是,《灯塔》更像是一个以影像为媒介的吟游者,咏唱着神秘而幽暗的传说。
这些传说故事从来没有被完整讲述过,而是以只言片语存留在历史的间隙之中,而艾格斯以其特有的影像美学,将这些传说变成了属于自己的“新英格兰民俗恐怖志”。
作为“新英格兰民俗恐怖志”的第一部作品,《女巫》讲述了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一家人被放逐在与世隔绝的荒野后自我吞噬的故事,《灯塔》则完全继承了这一内核。
在黑白的1.19:1画幅中,沉闷如巨兽吼叫但来处不明的声音不断回响,威廉·达福饰演的托马斯·维克和罗伯特·帕丁森饰演的伊弗雷姆·温斯洛,则在一片浓雾之中,来到了孤岛中的灯塔。
影片一开始,压迫性的视听语言就已经渲染出了令人窒息的氛围,观众完全无法预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但不祥的预感早已在内心悄然滋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灯塔》的故事开端也可以看作一段放逐的开始。
《灯塔》的人物构设非常简单,一老一少两名灯塔看守人便是全片仅有的出场角色。
影片前半部分,在看似日常的不断重复中,酝酿着越来越紧绷的情绪。
白天,温斯洛在维克的压迫之下,每天挖煤倒粪,干着最苦最累的脏活儿。
晚上,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唱歌一起跳舞狂欢,仿佛明天就是末日一般,而维克会用古英语不断地吟诵奇怪的歌谣,在这些陌生的语言里,时间和空间的疏离感油然而生。
与此同时,温斯洛在看似永无止境的繁重劳作之中,渐渐看到了与海妖有关的幻象……
总是在灯塔最底层苦熬的温斯洛,被维克严令禁止登上灯塔的顶部。
那上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在日复一日的焦躁之中,灯塔之顶成为了温斯洛内心不断膨胀的欲望渴求之地,并和他所见的幻象一起成为了片中最禁忌但也最诱惑的存在。
和《女巫》一样,在恐怖电影的外衣之下,《灯塔》的内在肌理依然是关于权力结构的建构与崩塌。
而独享着灯塔顶部秘密的维克所扮演的,正是一个典型父权式形象:还有什么建筑能比灯塔更适合隐喻男性的性欲和权力欲望呢?
不过,除了“灯塔”之外,艾格斯在片中还置放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符号:鸟。
维克不断训诫温斯洛千万不要杀害任何海鸥,否则会引来可怕的报复。
但在承受了极端的压迫之后,温斯洛终于在难以置信的激狂状态中残杀了一只海鸥(这可能是罗伯特·帕丁森最淋漓尽致的银幕表演之一。实际上,两位演员都奉献了可能是各自职业生涯中最极致的表演。帕丁森甚至在某次访谈中直言,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完全是一场折磨”,乃至于这是他“平生最想殴打导演的一次拍摄”)!
以此为节点,《灯塔》的气氛急转直下,而自然意义上同时也是心理意义上的暴风雨,终于来临了。
可以说,《灯塔》后半部分是名副其实的噩梦降临,但又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噩梦”。
“理想的恐怖电影应当直面黑暗,而不是打着手电飞快地划过黑暗、然后咯咯偷笑着跑开。”,艾格斯如此认为,而且在他看来,“伯格曼是最棒的恐怖片导演,因为他真正做到了直面黑暗。”在《灯塔》里,艾格斯想要传达的并非感官层面的惊吓,而更像是从民俗学和心理学角度进行回溯的恐怖源头再现。
在暴风雨的孤岛上,在灯塔这个令人窒息的封闭空间中,人性的脆弱与黑暗被无限放大。
以前半部分营造的激狂和混乱为基底,在《灯塔》后半部分真实与幻象交错的背后,是海妖的故事,以及“圣艾尔摩之火”的传说。
这种在暴风雨中出现的电晕放电现象,在成对出现时被古希腊人称为卡斯托耳与波吕丢刻斯(希腊神话中的一对双胞胎,双子座的由来)。
于是,在《灯塔》临近结尾时,观众会看到当温斯洛终于打倒了维克后,竟然有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希腊神祇出现在他眼前!
正如温斯洛和维克之间的关系,他们也在互相争斗,但是他们的面孔,却分明都是温斯洛的模样!
于是,一个心理暗示由此隐晦地产生了:托马斯·维克,由始至终真的存在吗?
一切皆幻象。
这种笛卡尔式的恐惧被《灯塔》结尾推至无限大。
温斯洛终于登上了塔顶,更是亲眼目睹了顶端的“圣艾尔摩之火”(或者应该说是某种终极神性/魔性的具象)。
在视觉迷狂之后,赫然再现的,却是赤身裸体的、奄奄一息的温斯洛,其惨状与圣艾尔摩(“圣艾尔摩之火”正是源自这位基督教传说中的圣人)的殉道方式,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灯塔、托马斯·维克、海妖……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只有不断啄食着温斯洛内脏的海鸥,在这最后一刻,显露出了终极的恶意。
哪些是幻象,哪些是妄想,哪些是真实?
罗伯特·艾格斯电影的影像魔力,正是在于展现出神秘主义式的暧昧:将观众带回被非理性之黑暗笼罩的蒙昧时刻。
在那个由虚妄臆想统治的过去,会把对女性的恶意和不明灾厄的恐惧诉诸于“女巫”,把对圣艾尔摩之火等自然现象的不解诉诸于神话,但也因为如此,当理性被遮蔽、感官体验被放大时,人们得以进入言语难以形容的精神境域。
这种超越性的体验,如今我们已几乎无法感受到。
因为科学与文明将神魔的空间挤压出了人类的感官世界,而艾格斯则尝试用电影手段把观众带回这种曾经的蒙昧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并不想把《灯塔》定义为一部“恐怖电影”。
观众于此间能够得到的,并非仅仅是恐怖,更多的,是一种返祖式的神秘体验。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实习生 曹苏磊
“疯了疯了,桂宝,开心之宝!”这句熟悉的口号会不会让你瞬间想起那个眯着眼睛,讲着冷笑话的小男孩桂宝,想起无忧无虑看漫画,做着天马行空的梦的童年时光。
7月29日《疯了!桂宝之三星夺宝》上映,历经7年,桂宝带着全新的故事回归大银幕。这一次,神鲸市的天才少年桂宝来到“天府之城”四川与桂皮大表哥会合,却误闯了神秘的异次元空间,为了弥补不小心犯下的致命错误,桂宝和朋友们来到三星堆博物馆,用神奇发明探索真相,被卷入了一场离奇的夺宝风波之中,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千古之谜,即将浮出水面。
《疯了!桂宝之三星夺宝》海报
同名原著、畅销漫画《疯了!桂宝》自2009年出版第一卷后,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连载十三年,桂宝陪伴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成长。截至第25季,《疯了!桂宝》漫画的累计销量超过1100万册,漫画网络点击量超3亿。这部漫画在幽默有趣的同时,充满着贴近生活、有意义的知识,想象力与童心碰撞,让桂宝的世界充满着神奇的魔力。
漫画家阿桂将自己幽默、乐观、年轻的能量注入桂宝身上。十三年间,他通过绚烂多彩的纸上影像,将快乐传递给大家。就像漫画中的一句台词“再相见亦是少年”,阿桂的心中一直住着一位疯狂又有爱的少年。从小立志当漫画家的初心和心中不老的童心激励着他多年来坚持创作,源源不断,从未枯竭。
《疯了!桂宝之三星夺宝》是暨2015年《桂宝大电影之爆笑闯宇宙》后,桂宝系列的第二部电影,由王云飞担任导演,阿桂亲自操刀了电影的编剧工作。这部中国首部以三星堆文明为历史背景的动画影片,萌生于导演王云飞与三星堆博物馆的一次相遇。
2016年,这位曾创造了豆瓣9分系列的《快乐东西》,并获得过华表奖的动画导演第一次去参观三星堆博物馆,就被古老奇绝的文明深深震撼了。即使提前通过图片看到了那些文物,但亲眼看到时,他还是彻底为三星堆时期众多惊世之作的魅力所折服,于是一个围绕着三星堆的故事创意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他的脑海里生根发芽。从三星堆回到北京后,王云飞像是着了魔一样,不断地在网上、视频里查询并研读关于三星堆的文献与纪录片等信息,两个月后,王云飞将这段和三星堆的相遇讲给好友阿桂听,研读过资料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创作一部围绕三星堆的桂宝电影,前前后后又去到三星堆博物馆采风七次。
桂宝与三星堆的相遇毫不违和,因为桂宝本就是一个对历史、科技感兴趣的天才少年,经常会在漫画中“掉书袋”。漫画里的桂宝在快乐搞怪的同时,也始终带着天真孩童打开和热爱世界的眼光,爆梗逗乐间,总是啼笑皆非的脑洞大开,也不忘带孩子们了解科学与常识。在阿桂的创作理念里,《疯了!桂宝》的内核是开卷有益,“所谓良师益友,桂宝就是益友,漫画最关键的是能在开心之余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疯了!桂宝之三星夺宝》剧照
借助动画的镜头,影片真实还原三星堆博物馆和出土的文物,影片中对于三星堆画面的高度还原,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一些想象力的发散,想象三星堆的文明可能会被其他朝代所继承的可能性。真实还原文物并保持在动画的美术风格中的和谐统一,对于动画团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团队在设计稿与数字资产之间反复地修改与调整,才能达成现在影片中的既真实又有动画电影美术风格的观感。举例来说,影片开篇时的长镜头,它是整个城市一镜到底的画面,时长1分多钟,1000多帧,对器材性能都提出了极高要求。而几千年前的华夏文明和鲜活的当代少年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三星堆文明和桂宝的适配度出乎意料地高,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属性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反倒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阿桂也为故事创作了几个全新的角色设计,例如神鲸考古爱好小队的吕队长和马克,大祭司和古蜀机甲等等,都是漫画中没有,电影中首次出现的。作为陪伴了一代孩子们成长的“桂宝之父”,阿桂希望动画能够赋予桂宝更丰富的生命力,在国产动画已经拥有“喜羊羊”“熊出没”等颇具国民度的系列里再“增加一个像我们桂宝这样有特点、又丰满、还挺有知识的小天才的小朋友”,能打造出一个高品质国漫合家欢的新类型,跳出低幼限定,真正做到家庭共娱,大人和孩子各有收获。
电影上映前,《疯了!桂宝》作者兼电影编剧阿桂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聊一聊连载漫画十三年的心路历程和《疯了!桂宝之三星夺宝》背后的独家故事。
阿桂
【对话】
桂宝来到三星堆,原作者操刀编剧保证“含宝量”
澎湃新闻:这次电影将三星堆的背景加入到动漫之中,身为原作者在其中的工作及感受如何?
阿桂:电影方面,我是从编剧、审核和分镜等方面在努力,最关键的动画这部分,还得是云飞导演和动画团队。我们是一个创作核心,剧情情节是大家集思广益,针对这个主题,我的重点是一定要保证桂宝的“含宝量”,一定是真真正正、原汁原味的桂宝,并让他进入到三星堆大主题之中。桂宝在漫画中去过很多地方,比如内蒙,神农架、湖南,国外的话去过罗马、希腊,他是一个接地气、喜欢探索的小男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希望桂宝能在漫画书里“行万里路”。现在影片的呈现是集科幻、童话、历史古代和神秘文化于一体,三星堆里面有很多未解之谜,是留给科学家去进行探索和研究,也留给动漫工作者进行想象和创作,是大小读者都适合观看的。
另外,我很高兴因为桂宝,遇到了像王云飞导演这样的挚友。电影最后写的一句话,叫做:“朋友是黑暗中的那束光”,我觉得写得特别好。我们合作了10年,就像桂宝和阿芹这些朋友似的,我很在乎这份友谊。创作的过程中肯定要有讨论、辩论,最关键的是,正因为我们在乎双方,我们在合作上更加包容,听取对方的意见。动画是全新形式的创作,我有我的设想的同时,导演在电影里也有很多神来之笔,我要给他点赞。一来二去我们就像一起打球一样,配合得很好,或者像东北二人转,俩人节奏配合得不错。作为带头人,他能做到让大家一起扎扎实实地做事儿是很关键的,我作为漫画家,我也愿意认真拿出全身心的力量配合他。我们哭过、笑过、努力过,有一个词叫淋漓尽致,会有全心全力做完一件事的充实感。
《疯了!桂宝之三星夺宝》剧照
澎湃新闻:这不是桂宝的第一部电影了,觉得上一部的口碑其实还是有一些遗憾,这次再度在挑战电影化这个IP,心态上会有什么不同?
阿桂:对,15年第一部电影的时候,我们还不是那么成熟,创作初期,并没有了解如何“动漫合体”,做的时候没有真正把桂宝的精神核心表现到位,虽然成绩也不错。包括有些关注观众反映过于“低幼”的问题,也和这个有关,真正的桂宝世界不是低幼的,实际上它就是一个正常的幽默漫画。
如果有个比较的话,两部我都给出四个字,第一部是“天马行空”,第二部是“脚踏实地”。其实是因为上一部口碑、评价觉得没有达到我们内心的感觉,第二部我和云飞一直憋着一口气,就是想做一个好东西,真是痛定思痛,我很认同有种说法是“真正的营养都来源于坎坷与困难”,虽然说第一部的商业各方面也并没有那么失败,但在于我们来讲是有痛苦的,因为作为一个创作者,他重点是面对作品,并不是面对所谓的票房。现在我来聊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心里边我是开心的,我不管他票房多少,我不会有任何的后悔,因为我真的是全力以赴、淋漓尽致地参与过。
澎湃新闻:作为一部畅销漫画,你自己认为桂宝漫画最内核,最吸引人的东西是什么呢?
阿桂:钱锺书说过,“要学会用笨功夫”,我在桂宝里边也写了一句他的名言,桂宝的走红其实就是用笨功夫或者豁得出来、使劲。其实也有很多巧劲,但基本上都是实力,一直很认真在画,桂宝的内容很好,所以常年还有人会看。而且我们会经常修订觉得不太好、不够好玩或者可以有更好表现的地方,就像是一个雕塑,我们会去认真检修它,或者像是一片森林,我们会经常去给它施肥、浇水、修剪。
如果说桂宝为什么吸引人,拿新书桂宝少年卷来说,这个名字取自里面的台词,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希望大家再相见亦是少年”。从漫画来讲,它是一道既有营养又美味的美食,既有趣又有知识,这种知识不是很多人认为的书本上、字典里的知识,而是生活中的知识。我希望桂宝的有趣,是要让漫画在开心之余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这次的大电影以三星堆为背景,看完之后,不知道的小朋友会了解,原来我们有这么璀璨的文明,他会想去三星堆看一看,知道的大人,想象力也会被进一步激发。所以桂宝的核心是开卷有益,从桂宝本身来讲,他还是陪伴大家的一个好朋友,所谓良师益友,他是益友。
《疯了!桂宝之三星夺宝》剧照
澎湃新闻:“疯了疯了,桂宝,开心之宝”这个口号还挺招牌的,其中是不是也蕴涵着你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或者创作理念?
阿桂:这个口号是无意之中念出来的,非常朗朗上口。但没想到念了这么多年,好多读者还会拿这句话代替“疯了”,不自觉地脱口而出,是一种情绪表达。所以我觉得桂宝就是开心之宝,很多事可以朴素一点,你看到一个好朋友就会感到开心。孔子有一句老话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我希望咱们无论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多找一些开心的地方。现实生活已经很多不开心了,如果能有一本既开心,有意义、有营养的书,我觉得是更好的。好比生活中各种东西都有一定的能量,比如面可以做成最简单的面团吃掉,但人类会把它变成面条,还得加点卤儿。我在想,假如真的有科幻,回到人类刚刚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关键的有一点,是内在的乐观。现代人有时候还会“网抑云”,而原始人面临生存困境,一定有乐观在支撑着他们,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一些乐趣,所以逐渐出现了故事、画等等好玩的东西。
澎湃新闻:除了漫画家,你自己同时也是一个动画人,也经历过从闪客时代走过来的一个国产动画发展的阶段,对于这个行业和市场,有怎样的观察和感受?
阿桂:我觉得大家一直在努力,而且为了观众在实打实的在做事儿,好作品层出不穷,包括像之前的“哪吒”、“大圣”,都是让这个行业受到鼓舞的。好导演也层出不穷,用一句老话:“地大物博,人才济济”,现在这段时间咱们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也都是越来越强,我觉得动漫这一块没问题,咱们的观众、读者也越来越明白咱们自己的中华的文化最好,而且有越来越正的三观和能量。中国的动漫属于是方兴未艾,会越来越专业,中国的动画和漫画都在进步。我相信未来我们也会是世界动漫舞台上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力量,但也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努力,这不是一蹴而就的。
《疯了!桂宝之三星夺宝》剧照
漫画连载是耐心长跑,一腔热爱的初心要常问常新
澎湃新闻:成为漫画家最初的动力和创作历程是怎样的呢?到现在的年纪,回看这么多年这部漫画对于你的意义又是什么?
阿桂: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喜欢上漫画了,只要在书摊报刊亭看到漫画就一定要买来看,如饥似渴。那时本土漫画还很少,主要还是日漫,当漫画家是我最初的梦想。当时画四格漫画,还想投稿,但没有那么多的杂志,没想到最后一来二去的,初心的梦想就算实现了。但其实我也热爱动画,学美术毕业的时候,我学动画,做原创短片,在闪客时代,做过胖狗狗系列、怀旧的七八十年代生人,怀旧歌曲等等。但漫画的理想一直没有放下,2008年、2009年之前,我就开始在网上连载桂宝漫画,经过这么长时间,我发现漫画真的才是我的初心,我的目标。画起漫画发现不容易,漫画比做动画压力要大一些,因为原创短片是自娱自乐,而漫画是要让众乐乐,还要达到一定的量,第一卷我画了240页,我们的书一直又厚又沉,所以每本的压力很大。
谈到影响的话,首先我通过画漫画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开拓了很多的机会。总结就是,原来我以为是我在用我的画笔描绘桂宝,但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桂宝在他的漫画世界来谱写我的人生。漫画世界是虚拟的,但是它又和现实世界有这么强大的互动,能够让我到全国各地去见我们的每一位读者,让漫画飞到每一个喜欢桂宝的读者手中,给他们带来欢乐。虽然刚开始能感知到它的影响,但没想到如此巨大。
《疯了!桂宝之三星夺宝》剧照
澎湃新闻:一方面一直“压力很大”,一方面整个系列还是不断在生长,要不断产出幽默、年轻和快乐的能量,《疯了!桂宝》最近也推出了全新的“少年卷”,对你来说,这种能量如何汲取和保持?
阿桂:人的生活不是真空的,我经常也想有一个完美的创作环境,没有任何生活琐事打扰,也没有说状态好或者不好。就像我是很喜欢美食的,但也会觉得做饭很麻烦,所以我早就想通了,没有完美的创作状态。每次操作都是很艰苦的,在丰富变化的生活中去做一个不变的事情挺难的,比如说我每天醒了以后就无论如何一定要画几张画,它是一场耐力长跑。
内在的能量来源,说远点我得感谢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一个天马行空的人,她能get到桂宝的冷笑话。有次我问她,有一天小明脚踩到了柠檬,你猜小明的脚怎么了?她说:“那脚酸了”,我当时很惊讶她可以猜到。最重要的一点是,母亲给了我很多的包容和自由的爱,这种能量在我心中是增长的,是有生命的。
还有一点就是从小到大比较积极乐观,东北人嘛,这点跟桂宝挺像的,我有很多奇思妙想,也可以叫胡思乱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少年,前两天我还在思考,这个少年还在不在?慢慢父母老去,他可能会消失。但画桂宝这么多年,没有感到过枯竭,这些能量一直都在,也就是我心中的少年其实也还在,只是每次都想能做得更好,有时会对自己不满意。这次的新书26卷,里面充满了很开心很美妙的东西。如果它要是一个食品的话,一定不是酱香型,而是像水果似的清爽的、丰富多彩的,又好看又好吃,而且味道很新鲜、很独特。
《疯了!桂宝之三星夺宝》剧照
澎湃新闻:作为一个儿童漫画的作者,这些年孩子们的生活,成长的大环境,接触到的事物其实一直在变化,创作中怎么消化和处理外部世界的变化,想通过桂宝传达给孩子们什么东西呢?
阿桂:其实我觉得人类的童年感受是相通的,我们见到很多小读者,交流很通畅,因为知道大家喜欢什么,我们小时候喜欢的机器人、超能力、科技新发明等等,现在的孩子依然喜欢。只要你的童心没有死去,小朋友很容易彼此成为朋友,但大人就会想很多,小朋友们在一起有赤子之心。
我觉得,这些年在创作上我并不图新鲜,更多的创作是基于人的内心的感受。比如在桂宝的银河漫游系列讲到,有一颗星球,到这颗星球上时,你的头上就会长出一朵漂浮着的花,每一个人的都不一样:有的人是害羞的花,像含羞草似的;有的人心有点硬,花就比较硬;有的人心比较千丝万缕的,他得拿个木头梳一梳,心就顺了。
其中有一个人什么事情都做得很好,但唯独无法填满自己的心,就像生活中很多不能被满足的人。桂宝直接让外星人把他送到自己的心洞里,他在里面看到自己童年的初心,原来这么多年他心中一直有空洞,会感到失落,是因为他一直在埋藏自己的初心。
简单来说,假如我想当个漫画家,却在股票市场就成为了一个操盘手,虽然成功,但是回头看,总觉得自己还是想画点什么。初心要常问常新,这个世界的干扰和诱惑太多了,我也一样,但我会大约察觉一点,会经常问问自己。
阿桂
澎湃新闻:桂宝现在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了,对于看到你漫画长大、现在还怀念着小时候看桂宝漫画日子的读者,对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阿桂:就一点,希望大家看完桂宝,能够开心的学习、开心的生活,希望大家能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文化上,我特别希望大家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找个机会去三星堆看一看,去博物馆里,看一看我们中华的璀璨文化;生活上希望大家看完这个电影,和好朋友去饱餐一顿火锅。真的,我保证大部分人看完了都想去吃火锅哈哈哈。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