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观后感开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8 00:26

手把手教你写《观后感开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观后感作文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文:
观后感作文是对某一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或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和感悟的书面表达。撰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主题
1. 确定作文的核心观点:在观看作品或了解现象后,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是作文的灵魂。
2. 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在行文中,要紧扣主题,避免偏题或跑题。
二、充实内容
1. 精选素材:从作品或现象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情节、人物或事件,作为论述的依据。
2. 结合自身实际:在论述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思考,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3. 引用名言警句:适当引用名言警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和说服力。
三、合理安排结构
1. 开头:简洁明了地引出主题,点明自己的观点。
2. 主体:分段论述,每段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展望未来。
四、注意语言表达
1. 语句通顺:避免出现语病、错别字等低级错误。
2.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

只是征行自有诗——中央新影2024年多部纪录电影观后感

2024年岁末,三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出品的纪录电影陆续映上银幕,走入院线。它们分别是聚焦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的《您的声音》、刻画新时代奋斗者群像的《盛世如愿》以及反映新中国防灾、抗灾工作的《极限守护》。

作为纪录片的重度“发烧友”,我分别观看了这三部纪录电影,有感而发,聊记一二。

身为看着《新闻简报》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中央新影对我们并不陌生;它诞生至今近90年,曾产出了大量最重要、最具有文献价值的新闻纪录片,成为共和国的历史影像档案馆。这些影片真实地记录了从辛亥革命一直到当下的历史脚步,成为百年中国的完整纪录。

不管身处哪个时代,我们总是能从中央新影纪录片人创作的作品中,感受到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团队薪火相承的传统。

“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中央新影的前身——八路军总政治部延安电影团成立四年后的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高度概括和总结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服务于人民,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观,我以为一直是几代新影人所坚守的重要传统。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从中央新影的发展历程中,从这个团队所摄录的40多万分钟的纪录电影素材中,我们能深深体会到,扎根生活沃土、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的创作传统;我们能深切感受到,那种文章归于人心,立言达乎民情的纪录者情怀。

2024年尾陆续公映的三部纪录电影,题材各异,风格不同,但如果梳理它们共同之处,那就是创作者都同样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咀嚼和消化生活,在丰沃的生活土壤上,刻画细节,塑造形象。

纪录电影《您的声音》聚焦于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带动的城市治理改革,本身这个题目,政策性强,宏观而浩繁,容易让观众感觉枯燥,但可贵的是,导演选取了七段发生于基层的凡人小事,从北京市民和基层社区干部的视角,从万家灯火、柴米油盐里发生的碰撞、矛盾出发,生动讲述了一个自下而上、推动城市治理的新时代主题。影片里的人物,似乎完全无视了镜头的存在,松弛地呈现生活的本真面貌;影片里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它们以自然、合理的状态展示在观众面前。创作者没有回避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以及群众的诉求、意见,但创作者抓住了生活的本质,并以此构建起含蓄又坚定的主题,让看似一地鸡毛的生活琐事,都在润物无声的累积和递进中形成宏大叙事。

看完电影,我会记住不辞辛苦,有时会遭遇误解的社区工作者小徐,会因为居民李奶奶的故事而发出会心一笑,看到邻里间关于加装电梯的争吵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绝不可能是偶遇;靠摆拍和表演,也无法达到这种似曾相识的真实,“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我们坚信,纪录片的魅力与价值,一直在于深入生活、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和镜头——而这,理应是我们每一个艺术创作者所应珍惜和延续的艺术观和方法论。

在中央新影近期呈现的这三部纪录电影中,我们都能清晰看到这种宝贵的传统。电影《盛世如愿》用六位普通岗位奋斗者的故事,刻画了新时代中国奋进的群像;电影《极限守护》更是以人道主义的立场,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讲述了中国抗灾、救灾、防灾的制度优势和显著成就。

我们发现,宏大的主题,总是能被中央新影的导演们落地于平凡世界,落实于微小的切口、真实的故事。那些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他们的真实经历、他们的甘苦冷暖、他们的憧憬梦想、他们所从事的伟大实践,层累起时代的高山。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阐释了艺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色。从抗战烽火年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影创作的纪录片作品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觉悟与诚意。

时代总是在不断变化,艺术的手法、品味和风格也“无日不趋新”,然而,植根于平凡生活的土壤,时刻与人民同在,这始终是艺术作品成功之所在,也是一个团队所应一直秉承、延续并努力发扬光大的。(人民政协网 田珉)

来源: 人民政协网

以更细服务增强惠民有感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2025年1月22日,在海口市琼山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院长候选人薛蕃超向大会作法院工作报告,并接受大会审议。

一年来,海口市琼山区法院始终坚持为民司法,认真落实“如我在诉”理念,以更细服务增强惠民有感。

全面提升诉讼服务便利度。健全“就近能办、异地可办、全国通办”的诉讼服务体系,民事案件网上立案审核通过10422件,占全年新收民事案件数量的90%。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完善执行事务中心服务功能,实现执行事务性工作集约办理。设立24小时材料收发柜,加强推广执行局长“有信必复”微信平台,全面打通执行法官与当事人“线上﹢线下”沟通渠道。

构建多元解纷共治新格局。加快构建“三端共治”多元解纷新格局。推进“一中心、多组织”诉前联动纠纷解决机制,继续引入行业和社会调解组织,与10家调解组织完成对接,设立“张哥善调工作室”,按照行业化、专业化特点精准委派案件。建立示范裁判调解机制,精选一案裁判,做实示范引领,进而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途径解决纠纷。强化司法建议赋能治理,发出司法建议12件。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派4名干警担任5所学校法治副校长,依托法治副校长、“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宣传活动27场次。开展“法律七进”活动47次,法官参与专题普法节目录制14次,组织庭审录播节目6期,编写并发布普法案例40余篇。建立线索移送和审查机制,修订完善司法救助工作制度,创新司法救助金分期支付举措,全年共发放救济金16.1万元。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