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8 22: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三角地》的读后感,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是围绕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写作手法等方面展开,还是对作品的整体评价。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作品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出版时间、作品类型等。 - 提出自己对作品的总体感受或评价。 - 概述读后感的主题。
4. 正文部分: - 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写作手法等方面。 -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阐述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 可以适当引用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或片段,以增强说服力。 - 注意观点的客观性和深度,避免主观臆断。
5. 结尾部分: - 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 表达对作者的敬意,以及对作品推荐给其他读者的意愿。
以下是一些具体注意事项:
1. 避免剧透:在描述作品情节时,注意不要过多剧透,以免影响其他读者的阅读体验。
2. 突出重点:在分析作品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内容进行阐述,避免泛泛而谈。
3. 适当引用:引用作品
原创 杨嘉杰黄山刘文琪 中国城市规划
导读
本文以昌平三角地公园改造为样本,探讨了城市更新中文化基因传承的创新路径。城市更新不仅是空间再造,更是通过集体记忆唤醒与场所精神重构,让历史文脉在当代生活中延续生命力。
本文字数:2741字
阅读时间:9分钟
作者 | 杨嘉杰,黄山,刘文琪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人文与创意城市所
01
旧城小三角,更新大撬动
经过9个月的精心改造,三角地公园于2024年5月焕新亮相!曾经那个老旧、缺乏活力的街角绿地,如今蜕变为市民休闲娱乐与城市记忆追寻的新兴地标。
图1 三角地公园更新后(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三角地公园位于昌平城区的门户位置,既是G6高速进城的关键节点,也是贯通昌平城区各方向的交通枢纽。虽然其占地只有7000平方米,但这里是昌平老城更新的第一站。
图2 三角地公园区位(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我们作为昌平老城政府街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的编制方及技术指导团队,有幸参与到了从规划选址到建成落地的全程。这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一次对城市更新价值观的思考。通过这片小小的三角地,我们试图探索一种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让文化基因在现代肌体中重生,为城市时空更迭注入永续活力。
02
不起眼角落中的城市记忆碎片
第一次踏入这片三角地块时,我们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特别。它就像无数普通的街旁绿地一样平淡无奇。然而,当我们开始翻阅档案、老照片,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历史碎片逐渐浮现在我们眼前。
图3 2021年夏天三角地公园更新前(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三角地公园前身是1984年建的西关花园,曾经有荷花池、观景亭和儿童游乐园,是很多昌平人童年的快乐源泉。夏天荷花池边孩子们嬉戏,观景亭里老人们聊天,游乐园里笑声不断。它不仅是当年人们休闲娱乐的胜地,更与345路公交车紧密相连,承载着无数昌平人往来城区的记忆。据昌平县志记载,345路公交车开通于1958年1月,是承载昌平区至城区的唯一一条公交线路。起点为德胜门,终点就是位于三角地西侧的昌平汽车站,见证了无数人来往奔波的岁月。
图4 20世纪80年代345路路线及主要途径站点(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5 西关花园及345公交车老照片(图片来源:昌平区档案馆及网络)
在场地及周边环境的踏勘中,我们从场地及周边的业态中看到了整个片区交通历史的缩影——北侧的汽车配件公司、北京市汽车运输六场宿舍、平北机械厂、天津包子铺,还有南侧的汽修公司、曾经有的交通旅馆、昌运餐厅等,这些店铺都是围着昌平汽车站开设的,依靠车站的人流量做生意。此外,周边林立着很多老旧小区,这里曾是近代昌平因交通枢纽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城市聚集区。
图6 20世纪90年代政府街西口整体环境(图片来源:昌平县地名志1997)
从规划师的视角重新审视这片三角地,我们意识到,那些被人们嫌弃的“脏乱差的底层业态”恰恰是构成城市生命力的文化基因,是城市发展的源头所在。如果只是为了改善环境而拆除重建、更新业态,完全推翻过往,那么属于这个场地曾经的记忆就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逐渐被遗忘,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345路公交车、西关花园里的游乐园都是记忆的锚点。我们希望能让这些锚点成为缝合时空的针线,延续城市记忆,去完成一次非格式化的城市更新,擦亮这些城市记忆的历史碎片。
03
乐活始发,文化赋能:
规划与设计中的文化基因重生
2021年昌平区政府街城市更新正式启动。昌平区以政府街为永安古城更新的发动引擎,以线性空间更新为契机,形成更广泛的更新触媒,带动周边及整个老城区域持续更新。老城更新以《昌平区政府街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为引领,形成“一环三轴、一核(文化聚力核)三站(城市空间站、乐活始发站、潮趣引力站)”的空间结构。三角地公园正是“乐活始发站”的所在。
图7 政府街城市更新片区统筹规划结构图(图片来源:项目图纸)
作为第一个实施的节点,我们坚持让“文化基因在现代肌体中重生”的理念能够贯穿始终。在项目的文化主题的选择上,我们多次与设计团队——蔡凌豪大师团队研究探讨。最初,设计师想以永安古城的窗口为主题进行表达,但西关三角地这里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我们希望能够在表达永安古城元素的同时,植入近代城市发展的记忆。最后,“345路公交车记忆”这一主题得到了设计团队的采纳。
在后续的过程中,双方共同完成了从规划与景观设计到建设落地的顺利对接工作。设计师做了很多细致的研究工作,还研究了公交车的车型,如昌平BK640(五七式)、BK652、BK670等,以及不同年代公交车站牌的形式,从更细微的感官角度去展现345路的回忆。
图8 设计过程中345路公交车的不同车型和站牌研究(图片来源:蔡凌豪)
04
集体记忆,活态更新:
落地建成后的市民反馈
在政府、规划师、设计师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昌平三角地公园更新改造项目于2024年5月建成开放。
项目建成后,成功唤起了许多市民的集体记忆。同时,不少热心市民也向政府提出了更多关于设计中融入历史文化的建议。市民们对三角地公园的反馈,让我们感到十分欣慰。这说明了历史一直印记在大家的脑海中。昌平人民共同见证了老城的历史发展变迁。
图9 “北京昌平”APP问政平台中市民关于三角地公园的反馈
整体设计不仅体现了场地的文化记忆,还成为了城市焕新的窗口、美好的生活客厅、生态宜人的绿洲及旧城更新的触媒。更新后全龄化的公园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活动,获得了市民的积极评价。在我们做项目回访时,遇到了很多在场地里游玩散步的市民。居民李女士表示:“这个公园的建设宜老宜小,小孩有玩耍的空间,老人有健身的空间,我们每天都在这里至少溜达一个小时,大家都很喜欢来这里。”
图10 改造后的三角地公园成为市民的全龄乐园(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此时此刻,我们突然明白,原来城市的文化基因就像种子一样一直根种于人们的心中——当345路公交车被做成滑梯让孩子使用时,昌平的几代人对于场地的记忆和认同就被唤醒,一下子冒出了新芽。或许,真正的城市焕新,就是让每个居民都成为城市故事的续写者,在空间互动中续写属于自己的城市历史。城市更新中离不开人的参与,它不是简单的物质更新,而是一种有温度的活态更新。
05
三角新园,旧城新韵:
城市更新价值观的思考
未来5年,我们将共同见证整个政府街、昌平老城片区的华丽蜕变。“文化更自信,环境更宜居,活力更彰显,发展更持续”是一直以来我们在做城市更新工作时的目标。
作为昌平老城更新的起点,三角地公园的实践让我们重新校准了城市更新的价值尺度。城市更新不仅仅是建筑和空间的改造,更是对过去与未来的对话。真正的城市更新不仅在于表面上空间秩序更新,更在于将集体记忆转化为场所再生的基因图谱。那些被重现的公交站牌、由公交车改造而成的滑梯、载满老城文化记忆的景观构筑,都在诠释着我们对城市更新的价值观认知——通过创造性转化,让历史基因重新参与当代生活建构,以人去链接老城过去与未来,持续书写老城发展的新篇章。
图11 三角地公园中的文化记忆(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当昌平老城更新以政府街骨架向老城延伸展开时,这个撬动旧城活力的小三角地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城市生命力永远生长在记忆与未来的接缝处。老城永续发展的活力正以文化基因为触媒,在每个人的驻足中持续生长。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春节征集 | 更新思度——走在苏州的老石板路有感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春节征集 | 这个让《雷雨》在四合院上演的街区,藏着多少惊喜?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城市观察 | 哈尔滨爆火:文旅背后的逻辑与规划思考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中国城市规划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城市观察 | 三角地的重生:规划师眼中城市更新价值观的思考》
第一遍看电视剧《红色》是在两个多月前,第一感觉是遗憾和幸运,遗憾我没能早点遇见这么好的红色,这么好的鲁一,幸运的是我终究是遇见了。两个多月里,我又回看了无数遍红色,每次都还是会被每一个角色的小生活所打动。后来看了小说版的《红色》,读着一段段细腻的文字,就像是在脑海里放电影一样,一些电视剧里没有的小细节也能自动补充上去,就像是在新地方碰到老朋友的感觉,熟悉却又有重逢的惊喜。
回到《红色》本身,它最打动我的应该是每个角色的鲜活和真实。留学日本一身本领的徐天会因为日本人的威胁而害怕,面对影佐无数次的打扰,他第一选择的不是反抗,而是妥协,甚至不惜切指来给一个所谓的“交代”。就像书里写的,“徐天心里燃烧着愤怒,但还缺少赴汤蹈火的动力,此时更多的倒是恐惧。”
但这么怂弱的男主,在最关键的时刻又总能站出来给我们一个惊喜,因为他不仅是三角地菜场的会计徐天,还是姆妈的“天儿”,是田丹的“徐天”,是铁林的“天哥”,是同福里邻居的“徐先生”。对于一心想过平静生活却总被打扰的徐天来说,身边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就是他赴汤蹈火的动力。
“闸北一百万军队打了三个月的仗再加上昨天七个人的牺牲,对徐天来说都不如田家的灾难更直接更残酷。”这样的人物塑造乍一看有些自私,但细细品味后却显得更真实,我们看过太多为国奋不顾身奋战在一线的勇士英雄,徐天的出现却让我们看到英雄更立体的一面。每个人都怕死,这是人之本性,但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可以为了理想,为了爱人,为了家人朋友,直面死亡,说实话,这样的对比比流血牺牲更能触动我们。
《红色》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特殊年代里惊心动魄的抗战故事,更有的是弄堂里细水长流平淡暖心的小日子。面对慈爱又唠叨的姆妈,徐天会撒娇,会斗嘴,会有一点少爷脾气。面对大方美丽却做不好家务的田丹,徐天会护短,会强行打圆场,会默默付出和守护。早餐,只需要简单的油条白粥,晚餐,徐天会精心做好自己从菜场带回来的菜。闲时,徐天还会花上许久的时间为楼梯新装一块木板,帮田丹擦擦皮鞋,帮姆妈绕绕毛线。这个家,不需要太多点缀,柴米油盐,简简单单,平淡却温馨。就像是那封情书里写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红色》实在带给我太多太多感动,佩服编剧给每个角色都塑造出了灵魂,他们有血有肉有感情,让我们仿佛能看到1937年就算上海已经沦陷,还有一群人在努力过着自己的日子,在渴望有一天光明和和平的到来。(泰安路小学 徐美涵)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