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9 03:4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生物观察日记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观察对象": - 确定你想要观察的生物种类,比如植物、动物、昆虫等。 - 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如大小、颜色、生活环境等。
2. "观察时间": - 记录观察的时间,包括日期、具体时间(如上午、下午)。 - 如果可能,记录天气情况,如晴、阴、雨等。
3. "观察地点": - 描述观察的具体地点,如公园、森林、花园、水边等。 - 说明选择该地点的原因。
4. "观察方法": - 说明你是如何观察的,是直接观察、使用显微镜还是借助其他工具。 - 描述观察的距离和角度。
5. "详细记录": - 详细描述生物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纹理等。 - 记录生物的行为模式,如进食、繁殖、迁徙等。 - 描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如与其他生物的交流、对环境的适应等。
6. "科学性": - 尽量使用科学的术语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 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来确保描述的准确性。
7. "逻辑性": - 按照时间顺序或观察顺序来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晰。 -
以前,姐姐送给我几只蚕宝宝,我第一次见到时发现它们像虫子一样,细细的、小小的、白灰色的身体放在绿色桑叶上面慢慢地蠕动着。
我把蚕宝宝放在一个纸箱里,在里面放上几片又大又嫩的桑叶,蚕宝宝闻到桑叶的香味后,缓缓地爬到桑叶上面,大口大口地吃着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它们爬过的地方便留下一个个不规则的小洞。
一天一天悄悄地过去了,蚕宝宝也一天天在长大,它们的胃口也越来越大,越长越白,越长越胖,碰碰它们,软绵绵地、冰凉凉地,把蚕宝宝放在手上,它就用它的脚使劲吸在手上,不会掉下来,好玩极了……
经过四次褪皮后,蚕宝宝便可以吐丝了,它们用自己吐出来的丝紧紧地包住自己的身体,最后就成了蚕蛾,这真是一个神奇的过程!
春天来临了,草丛里可以看到许多昆虫,也可以认识许多昆虫。
在草丛里有很多种昆虫,它们都很会爬,有些昆虫会飞,有些不会飞,会飞的可以飞去觅食。小昆虫的外型和特征也不相同,例如蚂蚁。蚂蚁的颜色有黑色、褐色、黄色、红色等多种颜色。
我要介绍一种昆虫叫蟑螂,是一种有着一万年演化历史性昆虫,目前已被发现大约有四千多种,与人类的食性重叠部分蟑螂对人类的家居都有很强的入侵性,它们繁殖力强,在人类的家居栖身及觅食同时,亦会传播多种病原,因此蟑螂普遍地认为是害虫。虽然很多人并不喜欢蟑螂,甚至要除之而后快,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人开始吃蟑螂。除了其中大约有数中种侵入轻人类家居,又有数种被人类饲养作为宠物及宠物的粮食外,绝大部分品种只能在野外山涧树林或博物馆见到。
我觉得观察昆虫很好玩,又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以学到他们怎么繁殖和觅食,你也可以试试看喔!
星期天下午,我和妈妈去散步,看见路边的一棵大树下有一群蚂蚁,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只见前方走来一只蚂蚁,它与迎面而来的伙伴互相碰了碰头上的触角,之后又匆匆离开,它们在干嘛?在拥抱吗?突然,这只蚂蚁回洞了,我跟上去看个究竟。不一会儿,又出来一群蚂蚁,它们会合在一起,排着队向一片枯树叶走去。很快,树叶被它们抬起,露出了一条蚯蚓,它们好像发现了新大陆,快速地向蚯蚓围去。一只蚂蚁碰了一下蚯蚓,蚯蚓扭动着身体,好像发现了什么,可那群蚂蚁更来劲了,大概它们很久没吃东西了吧。蚂蚁越来越多,而蚯蚓也被它们折磨得筋疲力尽,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它们居然抬起了蚯蚓,缓慢地向洞口移去,尽管很慢很慢,却没有放弃。更有趣的是,它们还轮流来抬,似乎还有分工:带路的、鼓劲的……
它们的团结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原来,蚂蚁还是一种很聪明的小昆虫呢,看来,是我太不了解它们了。我真想对它们说:“你们是了不起的小精灵!”
我和弟弟坐在地上玩时,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身体发黑,而且脚也特别多!
弟弟用手指着这条虫子,挠挠头皮,疑惑道:“哥哥,这个是什么虫子呢?”
“唔!”我动了动脑筋,“哦!对了,如果我没有判断错的话,应该是一条大蜈蚣。应为它身体黑黝黝的,而且脚也非常的多。”
“不对,不对!它不是蜈蚣,而是……”
“不可能,绝不可能!”我有点所质疑弟弟的话。
弟弟不耐烦地向我解释到:“哼!他身体虽然是黑色的,且它的脚也十分的多,但是蜈蚣的身体是长长的,而他的身长还不到5厘米长!哥,你也太……”
“那你说他叫什么名字呢?”我内心充满着疑问,“它既然不是蜈蚣,那么,他又是什么虫子呢?”
“咦!哥哥,他会不会是影翅虫?”弟弟说,“我在QQ空间里看到一张昆虫图片很像它。”
我扶了扶眼镜,说:“弟弟,我们不能只相信QQ里的一些东西。不如我们去上网查查?”
于是,我们就打开了电脑上网查了资料,但遗憾的是最终没有查到他的资料。就在这时,奶奶睡醒了,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微笑着对我们说:“它是‘潮湿虫’(不知名字对不对)。”
“唔!这只虫的秘密终于揭开了”我们高兴地笑着。
每当我到郊外时,我都会翻翻地上的落叶,仔细寻找树上的叶子,看看能不能找到昆虫界中最高明的猎人一螳螂。
细细长长的绿色身躯,一双大大的眼珠子,两把锐利的镰刀,两双飞毛蹆,正是一个昆虫猎人的基本装备。每当一只虫子飞过时,螳螂就会伸出牠那双镰刀,咻!一声,猎物就到手啦!这就是牠吸引我的地方,人类世界中,有哪个猎人像牠那样,眼明手快,杀“虫”不眨眼呢?还不是在那边追追跑跑,步枪都不知道射了多少子弹,才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猎物,甚至有时连一只都抓不到呢!
但是,勇猛无比的螳螂也是有“龙游小河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的时候!每到繁殖期间,雄螳螂做完自己的“工作”之后,幸运的话,只有头会被雌螳螂咬掉,但还能存活,不幸的话,整只都会被吃掉!
我能体会当时雄螳螂的心情,在自己已经尽心尽力的,要牺牲自我的那一刻…。唉,每当我在百科全书上看到这一段时,都会忍不住掉下眼泪,可是,螳螂在我心中,永远是史上最棒的昆虫……猎人!
小时候我特别害怕虫子,可是现在我喜欢的小昆虫可多得数不清。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一不是我观察的对象,我喜欢捉蝴蝶和蜻蜓,时间一长我对他们了如指掌。
昆虫有很多趣事,单说蚂蚁吧。世界上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踪迹,草地上,大树上,有时把砖头翻开还能发现蚂蚁窝呢。我和弟弟在玩的时候一群蚂蚁闯入了我的视线,我看到蚂蚁在搬一块面包,我看见他们气喘吁吁的样子,我真想帮他们一把,后来我又看到它们成群结队的从洞穴里出来,有一个蚂蚁吹着口哨领队。我热切地和它们打招呼,他好像看懂了我的意思,也和我打了打招呼,我和蚂蚁告别来到了花丛边。
在花丛边我看到了几只小蜜蜂,它们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看他们手提着花篮在这美丽的地方中奔忙,嘴里还哼着动听的小曲,真是悠闲自得,我跟着节奏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夜幕降临,我看到昆虫都要回家了,我再也没有打扰他们,我告别他们带回了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
今天,我起了个大早,在一个干燥的地方,观察起蚂蚁来。
我用放大镜看清了蚂蚁的真面目:蚂蚁的身子由三个小圆球组成。它的头比较大,顶着两根灵活的触角,嘴好象两把弯钳,胸部有点小,六条又细又长腿就长在这儿,肚子圆鼓鼓的,拖在后面。
我用红色的蜡笔在一只蚂蚁的周围画了一圈。那只蚂蚁顿时十分惊慌,心里肯定在想:天哪,我的前面怎么会出现这样一道红色的障碍物?会不会吃我呀!于是,害怕地倒退几步,不料又遇到了那道红色的障碍物,又吓了一跳:没办法,只好咬紧牙关闯过去了。它小心翼翼地抬起脚,碰了碰那条红线,没有什么动静,这才放心地迈开脚步,跌着脚尖爬了出去。
经得住“障碍物”的考验,一定经不住水冲吧。我要制造一场“水灾”。于是,我把一些水往一只蚂蚁身上倒去。它一下子浮了起来,拼命地挣扎,手成了“人”字形,“汗毛”好象也竖了起来,过了二三秒,它又被风吹到了地上,神奇般地立了起来。蚂蚁的生命真顽强啊!
9月24日,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我却遇到了一件不太平凡的事:我发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虫子!
今天下午,我去了杭州花圃。在那儿,我看到了一条绿色的虫子在地上一拱一拱地慢慢爬行,有点儿像蚕宝宝。但是这条虫子是绿色的,而我养过的蚕宝宝是白色的;这条虫子有大拇指那么粗,中指那么长,而我养的蚕宝宝只有食指那么粗,那么长;这条虫子尾部有一条尖尖的东西,而蚕宝宝则长在头部。这到底是什么昆虫呢?
我把树枝放在它面前,它很快就爬了上来。我仔细观察,发现它的身体有8节,每节上都有一个小黑点。它全身虽然以绿色为主,但有些部位略呈黄色。
回家后,我查了很多资料。它既不像烟青虫,也不像菜青虫。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发现了一张照片,里面的青虫和它极为相似。看来,它是豆青虫,豆天蛾的幼虫。网上说,豆青虫含蛋白质很多,可以做成一道营养丰富的美食!
大自然的生物多种多样,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难怪古人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啊!
“哦!终于‘十一’放假喽!可以回秭归玩喽!”晚上,我们在农村的乡间小道上散步时,我突然发现桔园里有许多绿色的小光点再闪烁。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鬼火?”我害怕的说道。
“傻小子。”爸爸笑着说“那是萤火虫,怎么样,没见过吧!”
“啥!萤火虫?”我将信将疑,走近了一看。嘿!还真是萤火虫!每一只小昆虫的屁股上都有一个小光点,好看极了。于是,我抓了一只,带回去好好观察。
萤火虫是昆虫,有三对小短腿和一对鞘翅。它的身体是黑色的,胸部是粉色的,头上的一对触角像鹿角一样,显得十分高贵。它的头部呈半圆形,如果把它的触角和腿都去掉,从背面看,它特像一个黑色的大瓜子。它的嘴巴十分锋利,犹如一对弯曲的大獠牙,看上去十分的凶悍。它飞的时候总是先把鞘翅打开,过了一会儿,它才飞起来。我还发现,萤火虫的发光部分上有一些白色的、类似涂料的东西。我把这些东西去除后,发现,萤火虫居然不能发光了!而取下的那些白色的东西却能在黑暗中继续发出淡淡的绿光。原来,萤火虫就是靠这些东西发光的呀!
萤火虫真是一种可爱的小生物,可惜城市中已经看不到了。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护自然,萤火虫一定会回来的!
星期六,我坐在床上悠然自得地看着书,一只小虫子时不时地飞到我的书上“散散步”。起初,我并不怎么在意,可也却来劲了,竟敢飞到我手上,我恼火地一把抓住它,扯了它的翅膀。为了防止它爬过来,我便用用完的透明胶套子罩着它,由于透明胶套子中间有一点塑料的,我便想:哈哈,看你往哪跑,跟我作对?死路一条!
过了一个多小时,我揉揉眼睛,把书放好,却看见我的作业本上有一粒一粒黑色的小点,我往左上方瞧了瞧,嘿,那家伙竟然敢到我的作业本上玩,我心中的怒火“嗖”地一下升到头顶,我刚想一拳头砸下去却又把手收回来,因为我忽然有一种好奇心,它是怎么出来的呢?为了一探究竟,我又把小虫罩了起来,盯着它看,眼睛都不敢眨一眨,仿佛会错过精彩的一幕。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三分钟过去了,小虫终于有了动静,只见它爬到塑料上边,然后到一个小孔的下面,拼命把脑袋挤出去,然后是身子,最后是脚,我忍不住帮它顶了一下,出来了!
“原来聪明的小虫就是这样逃生的呀!”我为发现了它的好办法而高兴。可这时,小虫却不见了,去哪了呢。原来早就跑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有一个小小虫的卵躺在树叶上,暖暖的太阳照在卵上。
突然,“啪”的一声,从卵里钻出了一条又饿又瘦的毛毛虫。那条毛毛虫环顾四周寻找食物。这个早晨,毛毛虫连吃了三个葡萄,就算是这样,但它还是觉得很饿。
到了中午,毛毛虫又找到了几个草莓,狼吞虎咽地咽下后,肚子还是瘪瘪的,没有一点饱的感觉。
毛毛虫就这样找食物,找啊找,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它眼睛一亮,发现了三个熟透的苹果静静地躺在苹果树下“应该是太熟了就掉下来了吧”毛毛虫爬了过去,一口一口仿佛几年没吃东西似的快速吃完了苹果。但是毛毛虫的肚子依然是没有一点充实感,它只好又继续寻找食物。
就这样,毛毛虫吃得一天比一天多,肚子里好像一个无底洞,怎么吃都吃不饱。
渐渐地,小小的毛毛虫变成了一条肥嘟嘟的大毛毛虫。它找到了草丛中一处比较隐秘的地方,绕着自己的身体开始制作一件合身的“茧”衣服,它“穿着”这件衣服一动不动地趴在草上。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一段时间后茧上出现了一个破洞,一双有漂亮纹路的翅膀伸了出来,接着翅膀的主人整个身子都露了出来,原来这就是那条怎么吃都吃不饱的毛毛虫呀!现在的它已经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了!
挂面放久了,里面就会生虫子,这是生活常识。我家的挂面就放久了,里面生了好多白胖虫子,和一些黑的飞虫。
最近,我家的挂面里的白胖虫子渐渐少了,而且黑的飞虫却越来越多。
这些黑虫子一点儿也不可爱,头也不算大,屁股撅着,两个翅膀压在它背上,翅膀还连着头,还很爱乱咬人。
我倒是很喜欢白胖虫子,它头上的牙是黑的,头和身子一样粗,屁股也不大,用面把把它埋上,一会儿它又吃了上来。我喜欢它坚强的意志。
我觉得是这些黑的飞虫吃了白胖虫子,便很讨厌这黑虫子,就开始杀它们。这些飞虫有的被我活埋,有的被冷冻,有的被火焚,还有的被淹死,所有的黑虫危在旦夕。
有一次,我拨开挂面,看到一个黑白两色的虫子,旁边还有一层皮。我很纳闷,让爷爷看这个虫子,爷爷摸了摸,又戴上眼镜看了看,说:“这就是白虫子长成的鹅子,你关紧瓶盖,别让它飞出来,出来了我就用灭虫剂把它们杀死。”我又问:“那么它以后就可以产卵生出小虫子了,对吗?”爷爷说:“当然。”
我觉得自己办错了一件事。孩子当然和母亲不一样,白虫子变黑了,它还是以前的那些虫子。如果小虫子能听懂我的话,我要对它说:“小虫子,对不起!”
今天下午,我来到了田野上,我将要和作者一样,观察一下小虫子的村落。这是我第一次躺在田野上,准备观察小虫子……
看着看着,我把我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小虫子,空间便立刻在我眼前扩大了,草变成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森林,在森林里,不知道是谁在这里路过了,把面包渣撒了一地,于是,这儿便被我们团结一心的蚂蚁团发现了,蚂蚁团的团长便和大家商量,怎么把这些面包渣搬回去。于是,它们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些面包渣搬回去了。我的目光又转到了“南国少女”和小甲虫的身上了,小甲虫学下刚放学,小甲虫们便你拥我挤要回家。因为它们一直你拥我挤,所以,一不小心,一只小甲虫摔倒在地上了,“南国少女”看到了,连忙把小甲虫扶了起来,小甲虫就说:“谢谢你,如果你不扶我起来,我可能就会被踩伤的。”“不客气”。“南国少女”温柔地说。
你看,就连这些小虫子们都会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便奋不顾身地去救别人,那么我们人类岂不是更要这样做吗?
有一次,我和父母一起去登山旅游。在山路上,有许多千足虫,他们那样呀,可把我吓坏了!
千足虫非常大的,倒能保住性命(游人们可以看见它们,而绕道走);可是,小的就倒霉了,人们看不清它,一脚踩一个!所以,我走起路来非常小心——弯着腰,低着头,发现虫子了就跳过去。就这样在山路上跳是很危险的,结果,我栽一大跟头!这旅游呀,就被这跟头给毁了!
还有一次,我正在专心的写作业,突然,一个不知名的小虫子落到了我的本子上,我吓了一跳,大叫“爸爸,救命”,但爸爸赶来时,小虫子已经被我“吓得”飞走了!爸爸笑着说:“你说,这麽小的虫子,是你怕它呢,还是它怕你呢?”“当然是我怕……不,是它怕我!”我“脱口而出”,爸爸笑了笑:“噢!那就继续写作业吧!”这时一个小飞虫飞过来,我打了个寒颤……一会儿,小飞虫把我惹恼了,“啪啪啪”几声,小飞虫们便“牺牲”在我的手掌之中!我不怕虫子啦!
呵呵,我现在可骄傲了。小虫们还不知道:“嗨,是你怕我,还是我怕你呀?”“当然是——你怕我喽!看我九阴白骨爪!
今天下午,妈妈在家里擦凉席的时候,在我的枕头下找到了一只不知名的虫子,我一听到妈妈说枕头有只虫子的时候就大声地说:“肯定是它在捣鬼!”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我的身上经常被咬,也不知道是什么虫子,然后就很痒很痒的,搞得我连睡觉都睡不好。这只虫子有点像蜈蚣,但比蜈蚣要小的多,又有点像毛毛虫,但又有“盔甲”,只是头有点像毛毛虫,尾部上有一簇像毛一样的东西。谁也搞不懂它是什么虫子,怎么会到我的枕头下去的?爸爸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了一番,还是一脸的迷惑,不过我们很快就不去研究它了。然后妈妈决定给我报仇,当天妈妈把花露水倒在凉席上,然后狠命地擦啊擦,结果第二天还是不见效果,然后妈妈再下狠招,先打再擦,妈妈用衣叉用力地打席子,打下了许多脏东西,有头发丝,有皮屑,还有是虫子。
原来这就是咬我的虫子啊!它们用肉眼看不见,用放大镜才看得见,它们又白又小,到处爬来爬去。后来我在网上看到它们叫席螨,会爬到人的身子上去看得我全身都起鸡皮疙瘩。现在真象出来了,妈妈有办法对付它们了,我也可以睡个好觉了。
昨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环公园,我们围着濮水河、小山转了一大圈后,感觉有些累,就坐在下山的台阶上休息。没有事干,我们就开始观察小虫子。我们观察了蚰蜒、蚂蚁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子。蚰蜒是一条又细又长的黑色小虫子,前边长着两条长长的触角,身体两边长着许多又细又长的腿,看起来很可怕。听妈妈说,因为过去家里穷,夏天天气热用不起空调和电扇,人们就只好铺着凉席躺在外面的地上睡觉。蚰蜒喜欢阴凉潮湿,一到晚上就会到处爬,少数蚰蜒就会不小心爬进了人的耳朵里。听说它能在人耳朵里繁殖呢,会引起头疼之类的毛病,严重的话还能致人重病,所以我很害怕蚰蜒。妈妈就对我说:“蚰蜒与你相比实在太小了,还没有你的小指大,它还怕你呢,你干嘛怕它呀?”这下,我总算放下心了。
我发现蚰蜒还挺聪明,看见前面是条沟(是台阶旁边的退水沟,但对它来说可算是条大沟),就不敢向前走了。不过,它拐弯时的动作很可笑,它的头向后转,前部分身子也跟着向后转,这样,前后两部分身体就像两条绳子并排依偎在一起似的,简直能把我的肚子给笑疼。
昨天晚上,我在楼下草丛中逮到一只黑色的小虫子,有小手指头肚大小。
在黑漆漆的甲壳下,有不停弹动着的六条腿,两根长须不停地在空中摇摆,没有翅膀,在草丛中快速地钻来钻去,被眼尖的我一下子捏住。它爪子乱蹬,我一害怕,松手,它哧溜一下子钻回草丛。
“这里有个好丑的虫子。”我大喊,小伙伴们闻声而来。
这么处置它呢?大家七嘴八舌,一个号称“捣蛋鬼”的`男孩建议,用喷壶浇它,逼它现身;还有人说,用棍子敲,用石头砸。
太残忍的主意!我找来一根小木棍,伸入草丛中,那个丑陋的虫子居然沿着棍子爬了上来。
它爬得那么快,一眨眼就快爬我手上。我赶紧一甩棍子,虫子掉入一个小土坑。
“捣蛋鬼”连忙用喷壶向坑里灌水,不一会儿,坑里的水就满了。小虫子在水中吃力地挣扎,不断向坑边爬,又不断被孩子用棍子捅到水中。
大家看着这个在生死线上拼命求生的虫子,大声叫着、笑着、闹着,我开始后悔。
可是就在大家笑闹时,只见小甲虫突然扑向坑边,猛地抓住地,极快地向草丛冲去,迅速消失。
它逃了!它居然逃掉了!我揪紧的心也放下了。
周五我和妈妈走在放学的路上。突然地上一条长长的绿油油的东西吸引了我的注意,我们连忙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
远看,那家伙像一片叶子,不过却在不停地挪动着。近看,它的身子一截一截的,还时不时抬起头来张望一下,脚像一个个吸盘。原来,这是一条大青虫呀!正扭着它那胖乎乎的身子过马路呢!
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虫子,赶紧细细观察。这时,杨同学和他妈妈也来了,看到我们在这蹲着看大青虫,也加入了我们。杨妈用雨伞柄给青虫翻个身,想让我们看看青虫背面的样子,可怎么翻也翻不过来,因为青虫每次都会自己翻回来。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养蚕的经历。除了颜色不同,身长和身材都差不多啊。于是想摸摸青虫,可是被妈妈制止了。妈妈指了指青虫尾巴说:“尾巴上有刺,可能是它的防身工具,小心被刺!”我仔细一看,确实有个和针一样锋利的刺,就不去摸了。这时青虫甩甩尾巴,好像听到了妈妈的话一样,正在耀武扬威呢!天哪,我可不想被这刺给刺到,赶紧后退了一步。
大青虫虽然有趣,但我觉得大家不应该伤害它,毕竟每个昆虫都是一条生命,我们应该保护它,让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那是去年七月的一天,天气特别闷热。
我到一颗大树下乘凉,发现不远处有一块石头,我想:“这块石头底下会有西瓜虫吗?”我顶着猛烈的阳光跑过去,小心翼翼地用木板撬开那块不太光滑的石头。翻开的那一瞬间,里面的景象把我吓惨了!竟然有十几只西瓜虫在爬!它们见到我,如同小矮子见着大巨人一般,都“愣”住了,呆了几秒钟后突然就清醒似的,趁我不注意时,左顾右盼、轻轻地逃走了,不一会就消失在浓密的草丛中。在“虫群”中,还有一只西瓜虫没有跑,我想:“喲,你可真大胆,是要和我比试比试吗?”我忙找来一根又细又长的木棍,轻轻地戳了戳它柔软的身体,它立马变成了一个很规整的圆圈,头对尾,样子可好玩了!这个圆球像一个面包圈,就可惜太小了。西瓜虫见我离开了,便叫它的伙伴们过来继续玩耍。
为什么西瓜虫会缩成团呢?因为西瓜虫的感官非常多,随便击中一个感官,都有可能让西瓜虫装死,原来这是它的逃生秘诀!
这个现象真有趣呀!
世界上总有奇妙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有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只是错觉。
那天早上,我在朦胧中起了床,正准备洗漱。刚踏进卫生间,我便被一个黑色的不明物体给吸引住了。我一动不动地站在那,盯着那“不明物体”看,因为我模模糊糊看到他在动。
我慢慢俯下身去,细细地观察它。它又长又细,就像虫子一样。虫子!我立马跳起来,因为我比较害怕虫子的。
就这样,我一直俯视着“虫子”,不敢走动半步,生怕“虫子”爬到我的身边。
咦!这虫子到底动了没有,怎么一点路都没有爬?我根据地上的线条,做出了判断。
“孙艺,洗好了没啊?怎么还站在那儿,上学要迟到了,快点洗。”妈妈来了,我顾不得那么多,赶紧向妈妈报告“虫子事件”。
妈妈被我带到了卫生间,我把“虫子”指给妈妈看。妈妈被我绕晕了,说:“这应该只是根小木头吧?”
接着,我们又一起观察了一会儿。之后,妈妈捡起"虫子",对我说:“你看,这只是一根小木条儿,你一定眼花了,赶紧洗漱吧!”
哎!看来我真的看错了,原来有时候眼见也不能为实啊!必须认真观察,才能判断是非真假。
今天,我躺在田野里,突然,一只小虫子闯进了我的视线里,我的目光跟随着它的脚步,开始冒险,我看见它走进了一个名叫虫子王国的国家,城门口的守卫在盘查着进出的“人民”表现出对自己责任的负责。
我来到王宫,蚁王和蚁后在接受百官的朝拜呢,看,它多神气呀!学校里,小蚂蚁和金龟子们在玩游戏呢。“上课了”老师说。它们只好放下自己的游戏,来上课,不一会儿,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终于,学生们期待的放学时间到了,它们的家长来接送自己的孩子了,它们兴奋的向自己的父母讲自己学的知识。
我入迷的看着,一直到我妈妈叫我,我才发觉自己有一个下午都在看小虫子了,我告别了小虫子们,回家了。
老师让我们观察昆虫,我选择了草虫。
我首先捉了好几只草虫,然后把它们放到了一个小玻璃瓶里,我发现,草虫爬得非常慢。我问妈妈为什么草虫爬得这么慢呢?妈妈说:草虫也叫“潮虫”它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爬行。“我听了,赶紧朝瓶子里滴了几滴水。这时,我发现草虫爬得比以前爬得快多了。在爬行的同时,我看见了草虫有两只小小的、细细的触角,身体外面像是披上了一件盔甲,里面有八只脚,只要你一捉它,它就立刻把身体缩成一个小团,像是一个个小珠子在瓶子里滚来滚去。
我通过这次观察,我发现了草虫在潮湿的地方爬行的比较快,只有在潮湿的地方才能快活的生存下去。
今天,我从潮湿又阴凉的泥土附近找到了几只又大又壮的虫子---大名鼎鼎的西瓜虫。它长着一对黑溜溜的小眼睛,一张像螺旋桨一样的小嘴巴,身上还有一身盔甲。我把它翻过来,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它有七对脚,而且它的脚上有倒钩,所以它爬行的时候不会从墙上掉下来。
我把它放在泥土里,它争先恐后地用前脚打洞,然后一蹬一蹬蹬进了土里,呼呼大睡起来。有的嫌麻烦,钻进叶子底下就可以了。我把它拉出来,放在食物上,只见它把一个奇怪的圆齿打开,食物放在嘴上,一关,就吃下去了。咦!这不就是在恐龙时代已经灭绝的三叶虫的嘴吗?
看着,看着,我的小虫似乎睡着了,我也要去睡觉了,次再观察吧!
昨天早上,我在我家的窗台上发现了一只小虫,它满身都是黑色的,只有腿是黄黑相间的,它的翅膀是叠在一起的,身体有大约1厘米长。
我发现它好像很虚弱,总是无法爬过玻璃窗的滑道,总是跌倒。它好像很想飞起来,飞到蓝天上。它为什么不飞起来?它为什么来这里?我真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时吹来一阵风,它一下子撞到了玻璃上,我意识到它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今天早上就没出太阳,它会不会因为下雨而再也飞不起来?我很担心它。
放学了,我在回家的路上想:那只虫子怎么样了?回到家里,我放下书包,来到了窗台前,我发现它不见了。我真希望它能平安地飞走。虽然只是一只小虫,但它也有顽强的生命,也向往飞向蓝天!
金胸雀鹛
鸟类观察日记
文/摄武陵鸟人
斗篷山上有“两金”
2021.5.12(晴)
“五一”小长假与鸟友古松相约到斗篷山上寻找国家二级保护的中国特有鸟——红腹角雉,顺便拍拍低海拔难得一见的金胸雀鹛。
5月1日下午到达预定的接待点,事先约好的鸟导因村里临时有事没空带我们去蹲守点,急得我们团团转。天气预报只有2日、3日两个晴天,在茂密的原始次森林中去守株待兔,一天是根本不可能守到的,有自知之明的我们还没有自信到认为自己可以“鸟运爆棚”。
正在一筹莫展时,在旁边聊天的管理站黎站长走了过来,得知我们的难题后主动与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幸运的是他很熟悉山上的方位,平时国家或省里的科考项目他都基本上参加了,也去过我们要蹲守的地方,在我们的央求下,没吃饭就带我们过去了。
经过一小时多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蹲守点,根据黎站长的指点找到红外相机的位置,仔细比对了红腹角雉经常出现的图像,确定好第二天的蹲守点,并稍稍清理了一下影响相机拍摄的枯枝,尽可能不改变周边的环境,以免引起鸟的警觉。
第二天早上五点还不到,我们就背上行囊、打着手电出发了。等支好帐篷,天已经大亮,古松已经顺着管理站工作人员平时巡山的小路继续往前去了。
或许是改变了平日里的生境,差不多十二点了还没有一只鸟在镜头前面的树枝上停留。尽管山上的杜鹃,四周的红嘴相思鸟、褐头雀鹛和不同的各种柳莺都在不断地鸣叫,可就是不到帐篷前面来,红腹角雉更是不见踪影。此时古松在离我大约一公里的地方发现了金胸雀鹛,我便匆匆忙忙背着相机去与他会合。
待我赶到时金胸雀鹛早已不知去向了,这样的情况对于我们经常野拍的鸟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坐在已经没有流水的石沟上,相互交流了上午的收获,古松开始吃自助午餐。也许是饭菜的香味吸引,很快就见到一对金胸雀鹛往我们身边的一丛矮竹林飞过来,我尽可能屏住呼吸,甚至不敢站起来,以最小的幅度挪动着身体,不断跟踪着鸟的轨迹,终于拍到了几张还算清晰的照片,也算是很好的收获了。
其实清明节来斗篷山时我拍到过金胸雀鹛,但当时是在去管理站的公路边,也许因为来往的人比较多,鸟基本上不在裸露的树枝上多停留,往往是点一下就飞,根本来不及对焦,而且能见到的次数极少,所以根本拍不到干净的照片。
金胸雀鹛在湖南极罕见,马敬能等编著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以及郑光新编著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等著作中都没有把张家界在内的湘西北地区列为金胸雀鹛的分布范围,就是最新出版的邓学健教授等编著的《湖南动物志》中也只记录了其在郴州地区等小范围的存在。但随着鸟类研究的不断深入,鸟类爱好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加之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鸟类的种类和分布范围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现在湘西能见到,也是必然的。而我第一次看到张家界金胸雀鹛的照片,是两年前古松和乐得轻松在斗篷山拍到的,这也是今年二上斗篷山的原动力之一。
下午四点多钟,山沟里的阳光就已经被四周的高山遮住了,我们估计红腹角雉已过了求偶期,不会再漫无目的四处游荡了,应该是陪着雌鸟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准备筑巢孵仔,所以我们当机立断取消了蹲守计划,开始收拾装备往回转,以后几天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回去的路感觉特别难走。按说水和食物都吃掉了,应该轻巧得多,可就是走不动,足足走了一个半小时,比去时多了差不多一半的时间,一周多了现在想起来还腰痛。
5月3日,我们改变计划在住地周边拍小鸟,就在路上来回走,反复走,听到鸟鸣就站着等,虽然没想拍到什么新鸟种,但想到总可以拍几张还算不错的照片的。算起来不过一公里多一点的路程,我们来来回回走了两万多步。也许是精诚所至,一天的收获还真不小,先后拍到了白领凤鹛、方尾鹟、冠纹柳莺、黄腰柳莺、褐头雀鹛、黑颏凤鹛、红嘴相思鸟、灰冠鹟莺、灰翅鸫、灰鹡鸰、灰纹鹟、栗头鹟莺、绿背山雀、铜蓝鹟、星头啄木鸟等十多个鸟种,其中冠纹柳莺、灰翅鸫、栗头鹟莺还是我个人素材库的新鸟种。
栗头鹟莺
褐头雀鹛
灰冠鹟莺
白领凤鹛
之所以说放弃原来的蹲守计划无比正确,因为我们除了拍到3个以前没拍过的新鸟种外,还拍到了金色鸦雀。刚开始我们以为是点胸鸦雀,粗看起来他们的区别主要是黑色斑块的位置不同,金色鸦雀在喉咙上,点胸鸦雀在耳羽下,加之平时见得少,没有在意。回到家里清理照片时发现不对,这才确定是金色鸦雀,更令人惊喜的是,这竟然还是湖南的新鸟种,前面提到的几本著作均没有记录,这足以弥补我们没有拍到红腹角雉的遗憾了。
金色鸦雀
虽然照片不是很清晰,但作为记录还是能够基本确定的。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就是用以抛砖引玉,期望有更多的鸟友特别是张家界本土的鸟友予以最终确定,为湖南的鸟类保护事业添加一点绵薄之力。
我想有这“两金”的存在,还有湖南新鸟种的诱惑,加上褐头雀鹛、铜蓝鹟等低海拔难见的鸟种,其他各地的鸟友也一定会向往的。
林中仙子
2024.6.23(晴)
炎热的仲夏,相对于退休的老人们来说大多在舒适的家里或避暑胜地享受着惬意的清凉,而我们这些鸟友们却顶着炎炎的夏日和肆意的蚊虫守候在村庄、社区、公园的树林中,用心观察记录着寿带鸟的生态习性。
寿带鸟因其潇洒飘逸、色彩艳丽被称之为“林中仙子”,是众多南方夏候鸟中繁殖比较晚的,因而也是“鸟荒”季前不可多得的观鸟“精品”。古人将其视作“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身,多在瓷器、锦绣中描绘其美丽的身影,寄托着美好的祝愿;文人墨客们也多有脍炙人口的诗词寄情、寓意于对寿带鸟的赞美之中,“果然南陌头,翩若惊鸿度”;民间对寿带鸟则更是顶礼膜拜,“寿带鸟,长命鹏,福瑞飞舞报平安;红绳系,白羽翘,吉祥如意谐天官”,象征着健康长寿、福寿双全、平安祥和。而对鸟类摄影爱好者来说,其精妙绝伦的织造技艺、出神入化的捕虫技巧、百步穿杨的护雏神勇、心有灵犀的夫妻协同以及空中悬停的飘逸、林中穿梭的灵巧、水中沐浴的潇洒、枝头嬉戏的温馨,无一不是视觉的盛宴。
或许是生态的进一步改善,亦或许是人们鸟类保护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今年的寿带鸟明显多于往年。不仅在生态完好的村镇附近多有发现,就连市区机关、学校的院落里也是屡见不鲜。从张家界摄影之家的庄老师发现第一窝寿带鸟开始,陆陆续续已经发现七八个窝了。相对于十来年前的安徽绩溪、七八年前的湖北京山、五六年前的河南信阳以及两三年前的陕西洋县,今年的张家界寿带鸟可称得上惊艳,无论是交通的方便程度还是拍摄的每个场景都各有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拍摄中吸引了众多的学生、村民的围观,让鸟友们大过了一把“鸟教授”的瘾。田野文化老师的作品,随意一张都可称之为精品。
遗憾的是因为基建,我们发现有两个寿带窝发生了弃巢,希望这个情况能被关注和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应贯穿在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愿人鸟共和谐,同享美好新家园。
幸运的白腹隼雕
2024.7.4(晴)
六月底的连续大雨都没有办法出门,只能闷在家里,29日下午难得转为晴天,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澧水河边上的一处观鸟点想透透气,无奈水位涨得太高,根本进不去。正意兴阑珊准备打道回府时,鸟友古松传来了慈利县林业局张科长等救助疑似“金雕”的照片,两人一拍即合,立即驾车前往以一睹芳容。
下午快4点才到慈利县林业局,因正值周末没人上班,为方便确认,张科长戴上专用手套将“金雕”抱出来放在光线好的走廊上,不知它是因体力尚未恢复还是因刚进完食就被打搅生气,干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任凭我们摆弄、拍照。据张科长介绍,这只“金雕”是三合乡村民进城时救助的,当时下着大雨,见它站在公路上一动不动,于是就把它装上车送到了林业局。
经过反复确认,我们认为是白腹隼雕的亚成鸟,无论是粗厚的喙部、腿部的覆毛还是尖端明显发黑的6枚翼指,都符合白腹隼雕亚成鸟的特征,结合当时的生境,可能是连续大雨,加之刚离巢不久,体力不支而停歇在公路上了,所幸的是并没有任何伤痕。
值得一提的是白腹隼雕过去在张家界没有记录。无论是公开发表的《张家界鸟类名录》及有关张家界的鸟类调查报告还是张家界市政府编写的《张家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都没有提到白腹隼雕的存在,这次算是发现了1个国家二级保护的新鸟种,同时这也是今年以来发现第1个市内新鸟种。
经过几天的休养,这只白腹隼雕得到了充分的恢复,目前已放归自然。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