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道德经读后感300》,(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9 08:41

手把手教你写《道德经读后感300》,(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道德经》读后感的300字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突出主题:明确读后感的主题,围绕《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展开,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阴阳平衡等。
2. 结构清晰:作文应具备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道德经》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正文部分阐述自己的读后感,包括对书中观点的理解、认同或质疑;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感悟。
3. 语言精炼:300字的篇幅有限,需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冗长、啰嗦的句子,力求言简意赅。
4. 举例说明:在阐述观点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但要注意,例子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
5. 独立思考:在阅读《道德经》的过程中,要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避免人云亦云,要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读后感。
6. 赞扬与批评:在评价《道德经》时,既要赞扬其优点,也要指出其不足。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客观性。
7. 引用经典:在作文中适当引用《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句,以增强文章的学术性和权威性。
8. 注意格式:作文格式要规范,包括标题、

世界读书日:我读《道德经》的心得

学习哲学有特定的方法和顺序: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一个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在确定答案后,再思考人生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傅老师以《道德经》为例来说明这个先后顺序。《道德经》先确定 “道”这一本源的存在,然后以“德”来人生何去何从的问题。这也是国学的特色与精彩之处。

我是先学习西方哲学,再回头探讨中国哲学的。这个先后顺序,使我能以更客观、更全面的眼光,理解国学的特色与精彩,且以老子《道德经》为例,做个简单说明。

“道”是否存在

首先,西方哲学家虽然透过翻译才可阅读《道德经》,结果呢?无不被其深度所折服。当我们对《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的"道,可道,非常道"觉得困扰时,他们却眼睛一亮,好像发现了稀世珍宝。

因为从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427-347B.C.)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以来,西方的爱智者看到变化纷纭的宇宙万物,总要思索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一切变化的后面,有没有一个不变的本体,可以作为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只有确定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有办法进一步解说"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

现在,《老子》第一章清楚肯定了"道是不可说的",这个答案与西方第一流哲学家与宗教家的想法是完全相应的。"本体"或"存在本身"是不可说的;"太一"或"上帝"是不可说的;老子的"道"也是不可说的。

老子《道德经》的特色之一,是使用全书八十一章的大约五分之一篇幅,从各种角度,藉各种方式来描写"道"是怎么回事?这一点使西方学者大为惊艳。

人生应该何去何从

接着,肯定"道"的存在,并且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之后,人生应该何去何从?这是不易的新问题。老子《道德经》用"德"字来说明,"德"是万物得之于"道"的各自的本性。

万物各依其德而运作,原本应该保持和谐的生态平衡,但是人间常有困境,乱象层出不穷,又是怎么回事?对此,老子也用了五分之一的篇幅,说明天下大乱是如何来自人的认知与欲望,然后提出针对的解决方法。

对此,老子最大的手笔与最多的篇幅,是虚拟一个"圣人"作为悟道的统治者,从根本上拨乱反正,要人回归原始的纯朴心境与类似婴儿的单纯状态

真正懂得老子的用意,就会转移时空,不必想去统治别人,而须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管理者,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万物有其来源与归宿,人又何尝例外?明白了这个要点,就会像婴儿般依靠在母亲怀抱中,然后表现新颖的人生观:少私寡欲、以德报怨、上善若水、全身保真、柔弱胜刚强、不争而善胜等等。这样的人生只有"平安喜乐"四字可以描写。

我有机会在喜马拉雅讲述老子《道德经》,希望藉此分享自己的心得。我的责任是重大的,而我的心情是愉悦的。

傅老师讲《道德经》已在 “喜马拉雅”上线,“可识别图中二维码领取优券,立即订购”。

道德经读后感40


翻转颠倒是道在不断地循环变化;柔弱是道所需要的作用。世间万物从存在的实体中产生,存在的实体在虚无的无形中诞生。

这一章是整个“道德经”的中心章节,同时也是对“道德经”核心思想的深度阐述。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观—“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所处的世界来自于虚无,虚无产生“有”,“有”就是万物的原始,万物由“有”演化而来。也就是说,“老子”认为世界来源为“无”,而现代物理学研究认为“物质是人的错觉”,而爱因斯坦则认为“物质形成于场(场导论),场是具有能量强度的空间,其中并无一物,因此宇宙中根本没有物质,物质都是能量空间组合而成”,以及“宇宙大爆炸”理论等等科学推理,都与“老子”的观点高度吻合。可以想象几千年前“老子”竟然已经领悟宇宙起源的本质,达到现代科学的最高境界,其智慧之高深,只能用“不可思议”来描述。

说道“老子”的宇宙观,站在了现代科学的至高境界,那么“老子”的“方法论”更是让西方哲学黯然失色。一句“反者,道之动”,涵盖了唯物辩证法、相对论等等,哲学深层次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维方法。许多人都习惯于迷信西方,怀疑自己祖先留下的思想,孰不知我们祖先思想的博大精深,要远远早于西方哲学发展历史。但是由于历朝历代统治阶级成功推动其统治思想达到社会巅峰,导致“大道”思想处于低迷状态,而衍生道理横行于世。这样的思想发展也完全符合“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辩证原理。事物发展到极致之时,从它的对立面去观察,其实维持它胜而不衰的“道”隐藏于大势之下的弱势,处于“无为”的道理之中,也就是“弱者,道之用”。

生活中,许多人拼尽全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梦想、有爱情、成功也好、富裕也罢,一旦无法实现或者遭遇挫折便会感觉失意、沮丧甚至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用到“老子”给我们的智慧启发。比如“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让我们尝试换一个角度对待这种不如意。万物本来都是“空”的,“有生于无”嘛!因此,追求到了固然实现了愿望,但实现愿望之后也许就会有更加困难的大坑在前方等着,而失败了,换个角度思考,你所追求的东西真的是最好的嘛?不见得吧,把手握紧你可能得到的就那么一点,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张开手,也许你拥有的就是整个世界。也许掌握一个好的宇宙观、方法论,要比我们陷入执着获得的更多,打开的世界更加宽广,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期待。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