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9 16: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牛郎织女》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故事内容:首先要对《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有深入的理解,包括故事背景、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只有对故事内容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在作文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明确读后感主题:在写作前,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比如赞美爱情的美好、反思人性的善恶、探讨命运的安排等。主题明确有助于使文章更有深度和针对性。
3. 结合个人经历:在作文中,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可以谈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或者分享自己对爱情的看法。
4. 突出重点:在文章中,要突出《牛郎织女》故事中的重点情节和人物形象,如牛郎和织女的爱情、王母娘娘的阻挠、鹊桥相会的感人场景等。通过这些重点的描写,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5. 表达观点: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对故事的观点和看法。可以赞同故事中的爱情观,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思考。观点要明确,有理有据。
6.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自己的读后感主题;正文
中国民间故事源远流长,从先秦到清末,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留下了不计其数的优秀故事。
这些故事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的沉淀,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爱情故事、民间寓言等,内容包罗万象,囊括世间百态。
阅读这些故事,领略各民族的不同文化和风土人情,从中见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1《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可以让你知道中国悠久的历史;书可以让你和文人谈话,书可以让你学到知识;书可以让你明白道理。
假期我读了一本书叫《中国民间故事》,有包含着丰富的想象成分,充满浪漫色彩的幻想故事,有着寓教有意义的动物故事,有规实性较强的生活故事,有幽默性的滑稽性的笑话。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孟姜女》。
有一个女孩叫孟姜女,她是瓜中长出来的一个小女孩。长大了后和范喜良成了夫妻。但是刚结婚,范喜良就被抓去充当劳力修筑长城。孟姜女去了长城,得知范喜良已经去世,却被秦始皇看上,最后她不畏强权毅然选择自杀。
我想,如果是我,遇到丈夫被抓,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会去寻找丈夫吗?答案是不会。如果是我,遇到仆人调戏我会镇定地想办法吗?答案也是不会。如果是我,遇到是秦始皇让我改嫁,我会跳海自尽吗?答案还是不会。为什么她会这么做?那是因为她忠贞不屈,不畏强权的精神,正是那忠贞不屈的精神让这个故事广为流传。
生活中,遇到不公平的事敢于反抗往往会成功,遇到不公平的事不会反抗住往会失败。记得有一次,我在超市买东西看到有人插队,我敢怒不敢言只是默默的跟在他们后面。现在我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更加懂得遇到不公平的事要学会反抗。
《中国民间故事》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书中可以学到善良、自信、乐观的品质,也可看到贪婪,残忍的丑陋现象。我们要学习自信,乐观,善良,要做一个真善美的人。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想必大家对这故事并不陌生,其实它属于我国的民间故事。而我最近阅读了由曹文轩和陈先云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精选》一书,书中囊括了许多精彩的中国民间故事,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益的道理。
如在《田螺姑娘》中,年轻人谢端因为善良勤劳遇上了属于他的田螺姑娘,最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又如在《鲁班学艺》中,鲁班为了学艺拜别父母,千里迢迢,遇到困难始终坚持不懈,最终成为一代大师。此外,像《灯花》告诉我要勤俭节约 ,《三兄弟牵金牛》告诉我干任何事都要大家齐心协力, 《湘妃竹》告诉我好人定有好报……书里面通过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民间故事,教育我们如何刻苦勤学,如何与人为善,如何惩恶扬善。
这两天因为一件事情,让我对书中的道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昨天吃完午饭,我便在家门口闲坐着,发现地上有几只小蚂蚁在爬行,它们奋力地抬着一块饼渣。我想逗逗它们,于是用小木棍故意阻拦,它们惊慌失措地跑开了。但是,还有一只体型较大的蚂蚁在那儿努力地推着,而且我发现搬运的路途非常遥远,它却还在坚持。不一会,那几只被吓跑的蚂蚁察觉危险解除,也返回来助力。这件小事让我深受触动:蚂蚁是微小的,可它们却搬动比它们身体重几十倍的东西,还坚持不懈,迎难而上。我不禁想到鲁班坚持学艺的场景。
中国民间故事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民族情感,给我们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以后我还要阅读更多的民间故事,小小故事可能蕴藏着大大道理!
最近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书中的故事精彩纷呈,还有精美的插图,很是吸引我,这本书不仅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
在这本书里面有着非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牛郎织女》、《鲁班学艺》、《义犬救主》、《阿诗玛的故事》、《三个和尚》……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鲁班学艺》这个故事。
《鲁班学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鲁班从小就是一个心灵手巧、爱学习的好孩子。鲁班十二岁时,他的爸爸牵出了一匹马,拿出一包银子,让鲁班到终南山去找出名的木匠祖师学手艺。为了去终南山拜师学艺,鲁班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他一连跑了九十九天,翻过了九十九座大山,渡过了九十九条大河,终于来到了终南山,寻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并拜他为师。
老爷爷首先要鲁班把钝了的斧头、刨子、凿子磨快。鲁班白天磨、晚上磨,一连磨了七天七夜才磨完,师父让他再去把门前那棵大树锯倒,他一连锯了十二天十二夜,轰隆一声,大树倒了,师父又吩咐他把那棵大树砍成屋梁,要砍得又光又圆。鲁班一连砍了十二天十二夜,才砍成了一根又光又圆的屋梁。鲁班忘掉了白天和黑夜,也忘掉了冬天和秋天,不管学艺的过程有多么艰辛,鲁班还是勤于思考、持之以恒,并没有向困难低头。不知不觉过了三年,鲁班的手艺终于学成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刻苦、勤奋,就一定能取得丰硕成果的故事。
这个学期,我读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书中收录了我国各地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东郭先生和狼》这个故事。这则故事虽短,却应验了那个名词“大道至简”。
这则故事主要讲了,晋国大夫赵简子打猎时射伤了一只狼,受伤的狼在逃跑时碰到了牵驴的东郭先生,狼请求东郭先生救他,生性善良的东郭先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狼装进书袋。没多久,赵简子领着一队人马过来问东郭先生是否见到狼,东郭先生否认。赵简子走后,东郭先生把狼放出来,狼却要吃东郭先生。他们找果树和奶牛评理,但果树和奶牛认为狼有理,就在狼要吃东郭先生时,一位扛锄头的老人路过。他们又找老人评理,老人认为狼忘恩负义,狼却诡辩说,东郭先生不是救他,而是在害他。老人听了之后说袋子这么小,狼怎么装得下?让他们把事情再演示一次,狼同意了,当他被装进袋子里时,老人举起锄头把狼打死了。
读了这个故事,老人的临危不乱,聪明果断,善恶分明深深的吸引了我。他看见狼之后,没有慌张,很快的想出了办法打死了狼。他让我明白,对凶狠的敌人不能盲目的仁慈,否则就会像东郭先生一样遭到被当作食物的命运,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善良和仁慈一定要有原则,看清楚对象,分清敌友,不要做东郭先生似的糊涂好人,更不能被敌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中国民间故事精选》这本书。它是一本中国民间故事集,里面记载着许多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刘三姐》《白娘子》《鲁班学艺》等。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非《田螺姑娘》莫属了。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叫谢端的孤儿,他善良勤劳但生活拮据,一直未能娶妻。有一天,他去农田干活时捡到了一个大田螺,并将它养在水缸里。从那以后,他惊奇的发现,每当他晚上干完活回家,家中的饭菜都已烧好,屋子也收拾得干干净净。原来,这个大田螺是天上的神仙水素女,为报答谢端的救命之恩,她在谢端家中给他做饭、打扫卫生。故事的结尾谢端发现了田螺姑娘,他们历经重重磨难,最终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
读完这个故事后,我感慨良多。故事中的主人翁谢端吃苦耐劳、心地善良,而田螺姑娘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仙子,我从这些人物身上切实感受到淳朴而美好的优秀品质,他们既善良又乐于助人。最重要的是,从田螺姑娘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对他人给予的帮助,应怀感恩之心。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品质。
这不禁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则新闻:一个女子在高铁上出于善心给人让座,等自己站累了要回去座位休息时,没被感谢反被打,而打人者却说她让座是应该的。其实,我们做好事未必是想要得到别人的回报,但如果你接受了别人的善意,出于最基本的礼貌就应该表达感谢,莫让好人寒了心。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日后,我也要像谢端一样做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更要做像田螺姑娘一样怀有感恩之心的人。
暑假期间,我看完了许多书,其中《中国民间故事》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它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收录了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经典故事,其中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一书中语言淳朴直白,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想象丰富,引人入胜,趣味十足,故事里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让我对祖国、对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得了解,也上我拓宽视野,加大了知识储备,获益匪浅。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幸福鸟》,幸福鸟的故事主要讲主人公小男孩汪嘉,处于西藏一个没有太阳树木、河流的地方,为了让人们不再过苦日子,汪嘉跋山涉水寻找象征着幸福的幸福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幸福需要我们不畏艰难,努力奋斗,方能获得。
还有几个故事也我喜欢,有《猎人海力布》《长发妹》。如果你想知道这些故事的具体情节,就去看《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吧。
《中国民间故事》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给我增加了许多勇气、爱心、信心和耐心。这么有意义的书吸引了我,当然也会吸引你。
《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灿明珠,书中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布谷鸟的传说》。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座山,山里住着几户人家,日子都过的挺清苦,唯独王老汉家有一点家产。王老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刚,小儿子叫博古。王刚勤劳,博古懒惰。可是博古是王老汉与后妻张氏的儿子,张氏一心想赶王刚走,好让他的亲生儿子独占那些家产。她便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俩去山上种豆子,谁种的豆子发芽了,谁就回来。张氏给王刚一袋炒熟了的豆子。可是,炒熟了的豆子却意外落在了博古手里。把豆子种下去,王刚的豆子发芽了,可博古的就是不发芽。于是,王刚下山走过一条小溪时,游来一条小鱼,小鱼十分喜欢这个勤劳的小伙子,忽然变成了一个姑娘,想和他结为夫妻。而博古却还留在山上,最终被饿死了,他灵魂化作了一只布谷鸟。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天道酬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王刚的后妈张氏,为了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得利,想把王刚赶走,结果失去了她自己的儿子,后悔莫及;博古本质懒惰,还受了他母亲无端庇护,结果饿死了;王刚善良勤劳,神仙都保护他,还愿意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嫁给他,让王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要向王刚学习,做一个勤劳、善良的人,诚诚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办事。
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叫《中国民间故事》的书。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于是,拿起笔写写自己的感受。
这本书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我最喜欢看的要数《十二神肖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老鼠和猫是一对好朋友也是一对邻居,它们听见玉皇大帝要挑选十二圣兽之事。排在前十二名到达的才能当上,老鼠和猫都想去参加,于是,猫顶住老鼠说:“我喜欢睡懒觉,你起来时,把我也叫起来。”老鼠便答应了猫。然后,它们都各自去睡觉了,可是,老鼠却怎么也睡不着,担心猫会抢了他第一的位置,所以老鼠大半夜就上了路,老鼠在路上遇到了牛,老鼠灵机一动,对牛说:“我为你唱歌吧!”牛马上答应了老鼠故意唱得轻,让牛听不见,牛说:“我怎么听不见你唱什么呀!”老鼠爽快地说:“我到你背上去,你就能听见了。”牛也顾不上想了,就答应了,老鼠跑到牛背上,就不用走了。到了报名处,老鼠第一,牛第二…… 老鼠开开心心的回家了,兴奋地对猫说:“我得了第一!”猫一听,它火冒三丈一气之下把老鼠给吃了。就这样,老鼠和猫就成了天敌。
故事中老鼠的确不够朋友,做朋友应该互相帮助、谦让。老鼠也不守信用,不守信用的后果就是这样,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一定要做诚实守信的人。
来源:解放军报
有人说,军恋很苦,漫长的等待、距离的阻隔,让有情人总是相思不能相见;又有人说,军恋很甜,鸿雁传书、视频连线,奔赴千里只为见你一面。但是,军恋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许也只有真正亲历的人才懂得其中的滋味。
新春佳节临近,西藏军区某旅干事张鹏这几天只要一闲下来,就会和妻子陈燕开启“夫妻连线”。看到的次数多了,记者就好奇地问了几句。没成想,这一问竟问出了一对双军人的爱情婚姻故事。
生活是最好的编剧,如果不是这次聊天,我是怎么也想不出这样的情节的。
陈燕是南部战区某边防旅干事,驻地在云南。从云南到西藏,没有直达的火车,走青藏线绕一大圈,最快也得两天;坐飞机倒是只需要4个多小时,可是出了机场折腾到驻地,没有一天也到不了。张鹏说,他们俩在电话里谈得最多的也不过是些家庭琐事,女儿长得怎么样、工作完成得怎么样、年货置办得怎么样,等等。千里相隔,他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多给彼此一些“家”的感觉。
一家人各守一方,一个驻藏、一个戍滇。“家”这个字眼,对于张鹏和陈燕这对军旅夫妻来讲,可谓亦有亦无,又可谓亦虚亦实。
有无之源在武汉,虚实之间是边关。2012年秋天,由于训练优异、工作突出,同为大学生士兵的张鹏、陈燕分别从西藏、云南方向双双提干入读在武汉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开学后不久学校举办了军事体育运动会,张鹏武装五公里夺魁,陈燕徒手三千米折桂。领奖台上,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所谓的看对眼大概就是这样了。“当时领奖我们俩都穿着迷彩服,虽然平时大家都这么穿,但那一刻就是觉得她特好看,就是那种浑身都在发光的样子,你明白吗?” 陈燕有没有发光我没看到,但张鹏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里是有光的。
碍于军校不准谈恋爱的规定,尽管两人心意相通,也还是只能保持纯洁的革命友谊。这样的状态过了半年,直到2013年6月,到了结业分配的日子,虽深知要“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从此天南海北,但同被评为“优秀学员”的张鹏和陈燕还是在临别前倾吐爱慕、互诉衷肠:今生就做一对雪山相隔的“牛郎织女”,祖国西南各守一边。
有些话说了就是一生,有些承诺一旦许下就该倾其所有去实现。
那之后,张鹏每个月都会给陈燕写一封信,字数在1500字左右,说说工作的烦恼,讲讲未来的憧憬,一直持续了两年,直到2015年二人结婚,终于将信中说的未来变成了现实。
都说“一个军人半个家,两个军人没有家”,但军旅夫妻总有专属自己的爱情秘籍和情调乐趣。只要工作允许,他俩每年都会选择在同一月份休假共筑爱巢;“劳燕分飞”的日子,夫妻俩则电波传浪漫、书信寄情感,距离没有让他们产生隔阂,反而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珍惜和理解彼此的不易。
由于同处政治工作岗位,又都是所在单位的业务标兵,工作上张鹏和陈燕谁都难服谁,夫妻俩还经常上演幸福的“比”“掐”“怼”。
一次通话,当得知双方部队都即将组织政治干部业务技能大比武,电话两头的张鹏和陈燕异口同“怼”:比比看,敢不敢?赌注就是“当家权”。“敢!”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张鹏和陈燕熬夜学习、加码训练,生怕在“夫妻PK”中落败进而落下口实。最终,比拼比出进步、较劲较出双赢。比武当天,那边妻子折桂的消息刚传来,这边丈夫夺魁的喜讯已传回。
“后来这个当家权给了谁呢?”记者略带调侃地问。
“当然是她啊!”
赢得了全世界,唯独只愿输给你,这大概是一个男人能给的最大的浪漫。
2017年7月,原本在云南驻军机关任职的陈燕走到了军旅生涯的“岔路口”。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推进,摆在陈燕面前有两个选择:或脱下挚爱军装,或调赴边防一线。到底是“向后转”建设小家,还是“靠边走”戍卫国家?起初,夫妻二人也曾犹豫彷徨,难做取舍。
“你我心知肚明:选择彼此就是选定分离、选定奉献;忠爱彼此就是忠守信仰、忠守边关……”那天晚上,又是一次通宵的“夫妻连线”,张鹏和陈燕从相识谈到相恋,从小家扯到大家,从婚后回顾婚前。最终,夫妻俩下定决心: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忘初心,同做祖国戍边人!第二天一大早,陈燕就主动递交了赴边申请,收拾好行囊准备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当年年底,带兵有方、工作突出的张鹏被西藏军区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优秀基层主官”,所带连队同时被西藏军区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标兵连队”。在为丈夫高兴喝彩的同时,陈燕也暗自对自己鼓劲:参加巡逻训练、摸排官兵困难、组织工作调研……工作干得颇有声色,被驻地政府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聊到最后,记者问张鹏是否后悔当个军人,又是否后悔娶了个军人。张鹏沉默不语,掏出手机拨通了陈燕的电话:给不了你普通妻子的生活,可曾后悔嫁我?陈燕不答反问:给不了你普通丈夫的生活,可曾后悔娶我?一切尽在不言中!双军人的相知相守莫过于此。
听着张鹏夫妻之间的对话,记者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舒婷的《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他俩的爱情不就是这首诗最好的注脚吗?军恋不易,双军人的爱情更加艰难,但真正成熟的爱一定是彼此依赖又能互相成全,距离从来都不能隔绝两颗相爱的心。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致敬!
祝福!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