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9 23: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落叶》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读后感的主旨: - 首先要明确自己想通过这篇读后感表达什么,是对作者文笔的赞美、对故事情节的感悟,还是对其中蕴含哲理的思考。
2. 结构安排: - 开头部分:简要介绍《落叶》这本书,包括作者、出版时间、故事背景等,引起读者的兴趣。 - 主体部分: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详细阐述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人物形象:分析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等,以及作者通过人物塑造传达的主题。 - 情节安排:评价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引人入胜之处,以及作者如何通过情节展现主题。 - 语言风格: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如语言、修辞手法等,以及这些特点对作品的影响。 - 哲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探讨书中蕴含的哲理,如人生、爱情、成长等。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对作者的敬佩之情。
3. 语言表达: -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过于平淡或重复的表述。 -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 注意文章的逻辑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观点。
十月底,已进入晚秋,北风带来了阵阵寒意,无情地扫荡着枯叶,或红或黄,形形色色的树叶们,凄然飘落树下,终将化作星星点点,成为大地的养分,完成了它的一世循环。林黛玉葬的是花,一首"葬花吟"会让那么多的文人骚客感叹,可又有谁为叶发出过一声叹息?
我,坐在睦南公园的大树下,看着随风飘落的树叶,颇多感慨。细细想来,一叶一身世,叶与人生,何曾相似啊。
春天,在和风细雨的催促下,嫩黄的小叶从树枝的母体中露出小脑袋,仿佛婴儿诞生来到人世一般,开始了她的一生。
夏天,嫩黄的小芽,已经茁壮的成长为片片墨绿的树叶,郁郁葱葱,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为红花增色,为树提供营养。作为亿万叶子中的一片,完成着它应尽的责任和使命。也就像一个,从婴儿成长为青年,为这个家庭,为这个国家,付出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做出贡献,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红花落了,果实在叶子营养下,也成熟了,不再需要叶子提供养分。叶子,也老了,已经走到了她一生的顶点。就如人生,是他的壮年,对这个世界有了足够的认知,走向了成熟,走向了一生的高点。
秋去冬来,叶子们老了,渐渐地变黄了,变红了,仍以她们所剩不多的生命,燃烧着自己,继续为这个世界增加点点色彩,装扮这个世界,让人们欣赏。而后,悄悄的随风飘落,化为尘埃,回归大地,完成它的一生。
此情此景,宛如七老八十的我们。我们,就似哪终将飘落的秋叶,不是吗?人说夕阳红,但夕阳虽然美,哪也是残美,是自嘲与自我欣赏而已。
一叶一生,一年一轮回。人呢,时间长短不一,但也是一个轮回。叶子,永远是红花的陪衬,红花永远是主角,主角只有那么几朵。叶子却是千千万万,终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事,从来不争什么长短,没有闪光时刻,更没有谁会心疼它们。
我们呀,就像哪一片叶子,默默无闻,终其一生,不期望留下什么财产,不期望留下什么名望,只求不留下太多的遗憾!
我是一片叶子,我骄傲,我幸福,我快乐。
(2018/10/28 写于天津睦南公园树下)
对朱光潜先生的钦佩和喜爱,是多年来攒下的岁岁年年。
2016年,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第一部美学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出版,抓紧买回,爱不释手,彻夜品读。
我似乎在追忆年少时用钢笔沙沙记录的影子,又似乎在回想多年前,看到“真正的美非常脆弱,却不可征服”这句话时的怦然心动。
那是“日日是好日”的生活美学,也是禅宗大师云门文偃的禅机境界。那些文字,陪伴我在青春葱茏的岁月里,在那个小城,13岁的年龄,以《兰花》为题,摘取了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二等奖的荣冠。
又怎么能忘记呢?还有那么多金句,都藏在了记忆深处......
1.
你的内心有没有醒来?很多时候,你是在“觉jue”,还是在“觉jiao”?这是EAP课堂中,经常分享的观点。在开拓“心理美学”领域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些年一直经营的心理健康,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是一种全然的美学。
身边喜欢美学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好多伙伴把朋友圈经营为“日常美学”,在平常的日子里发现美、创造美,勤奋而马不停蹄地刷新自我状态,这种带着人间烟火气息、用心经营出来的寻常日子的美,让我深深感动。
我想,这些伙伴,一定是听到内心的声音,让自己醒来了。像精灵的小鸟,展开翅膀,奔向目标,自在翱翔。我不知道她们是不是能够达成所愿,但我看到她们努力的身姿,的确很美。
2. 。
每个人都不容易,都有卑微脆弱的时候。总有一些苦,要自己默默抗下;也总有一些泪,藏在不为别人所知的地方。
世间万物,与生俱足,全都有意义,有必要的价值。
那些看似卑微而弱小的生命,如风笛一般清响地滑过,往往是我们生命中珍贵而难得的教科书。
3.
就像“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句富有禅意的文字,出自朱光潜先生的《生命》一文。“生命原是一顷刻接着一顷刻地实现,好在它‘不舍昼夜’。算起总账来,层层实数相加,决不会等于零。”
我们要抓住当下的每一个时刻,一点一点的去实现,不去做无意义的“追究过去的原因与未来的究竟”,而是把握好当下生命的瞬息。
4.
我欣赏并见过的,涵盖这种意境的美,是贫瘠的岩缝中长出的小草、绽放的花朵——生为植草,本是脆弱,却坚韧而美丽。
世界上有多少这样的美,以脆弱而顽强的生命力,让人折服。生活中,除了诗与远方,更多的是,琐碎的一地鸡毛的烦恼,和无处安放的情绪。
如若把脆弱搁浅,用精神征服困境,呈现出来的,就是无坚不摧的美的所在。
这种美,是精神绽放的美,是雕刻在时光中的美,是绣在悠长岁月中的美。
5.
除了表面的意象,大师心中厚积的,该是岁月积攒下来的厚度和广度,是心境的承载、内心的强大,拈花一般的薄发。似乎所有的大师,都是情感细腻的。这些落叶般平常的事物,在他们的眼里,也能够成美的意境和美的日常。
6.
7.
8.
原来真正的美,就是这些朴素的生活中的美,这些美,美在点点滴滴的感悟,美在岁岁年年的觉察,美在日复一日的积累。日征暮迈,与与岁月年轮一起,镌刻着生动的印迹。
文/图:胡学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