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成本会计年中工作总结》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9 18:11

3招搞定《成本会计年中工作总结》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成本会计年中工作总结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结构清晰:确保文章结构合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正文部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工作内容、成果与不足等方面进行划分。
2. 突出重点:在总结中,要突出成本会计工作的重点,如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使读者对成本会计工作有一个全面了解。
3. 数据支撑:尽量使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来支撑你的观点,使总结更具说服力。例如,可以列举成本降低的百分比、成本节约的金额等。
4. 客观公正:在总结中,既要肯定自己的成绩,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要客观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5. 体现专业性:作为成本会计,总结中要体现出专业素养,如运用专业术语、展示成本会计知识等。
6. 体现团队协作:在总结中,要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展示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
7. 展望未来:在结尾部分,要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提出改进措施和目标,以激励自己和团队。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写作要点:
1. 引言:简要介绍成本会计工作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
2. 正文: a. 成本核算:总结上半年成本核算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核算方法、核算结果等。 b. 成

从bom到车间:成本核算全流程

在工作之余,我会为大家解答各行业实操问题,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存在不会核算成本,或是说成本核算不准确的问题。

说到成本核算,很多会计人员会觉得很难,她们也知道成本很重要。但苦于没人指导,想学却又不知怎么学,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走了太多弯路。

事实上成本核算真的难吗?说实话,核算不难,说它简单也不为过。之所以做不好,是因为你缺乏时间的历练。

我自己做过近10年成本会计,深知成本核算的难点不在于核算数据,而在于如何寻找自己想要的数据,如何让业务更有利于核算工作。

如果你想系统性学习成本核算,看这本《制造业成本会计宝典》就够了。

全文分8章,超100多节,详细讲述了成本核算与分析的全过程,内容大都是我多年的成本经验总结。

我会告诉你什么是bom?如何统计工时?核算成本需要注意什么?核算步骤是怎样的?核算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该找谁沟通?如何分析成本差异等?

我相信,你看完这本书后,会对成本工作有种全新的认识。后续遇到不懂的实操问题,也可以找我解答,我会帮助你尽快上手成本工作。

成本会计实战:成本差异咋来的?

hi,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我们在做成本工作时,免不了会碰上成本差异,毕竟每个月的材料价格、人工费用,乃至车间水电费用都有区别,有差异是正常现象,没差异才有问题。

成本差异有很多种,比如总差异、明细差异(量差和价差)、结构差异以及动因差异等,这些差异项可分两类来看待。

一类是可控差异,比如,你们公司设定的差异率上限是5%,那只要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差异率,就可以不做调整,视为合理差异。另一种属于不可控差异,这类差异对成本影响比较大,必须做成本差异调整。

我做过多年成本会计,对成本分析也略有了解。我决定分两期内容来详细讲述与“成本差异调整”有关的知识,文章内容也力争干货满满。

先来解释什么是成本差异调整?说白了,就是处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额。

比如,你们公司生产一张办公桌,根据标准定额,确定的标准成本是500元,但实际核算下的用料成本+人工+制费是580元,这多出来的80元就是成本差异额。

作为成本会计,你需要去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这时候,很多新人会陷入“分析盲区”,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分析差异。

其实,你就按我前面说的,先去看差异是否可控。如果不可控,再通过层层剥洋葱的方法,去分析明细差异。这里,我推荐大家用因素分析法来分析。

找出差异后,就需要做调整了,bom有误调bom,生产有错罚生产。当然调整的目的是让差异回到可控范围内,让成本数据更加真实。

接下来,我讲讲在哪些情况下,会涉及到成本差异调整?

其实,引起成本差异的事项有很多,我也不可能全部都介绍一遍。我综合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部分同学的提问,总结出以下几种情况。

(1)bom有误

这一点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大家都会习惯性认为出现了成本差异,肯定是车间生产不合理导致的。事实上,因为bom不准而导致的用料错误不是啥稀罕事,我们公司也出现过这类情形。

车间领料可不是盲目领的,他们根据计划指令,结合生产订单及bom来领取相应的物料,而且大部分ERP都会设置超领警戒。

这种情况下,如果bom有误,那车间领用的物料能准才怪。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缺料或多料情形,如果不及时退将尾料回仓库,可能会造成实际成本较高。

如果因为缺料而影响生产进度,又会造成当期成品分摊的单位固定成本较多。总之,bom有误是造成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2)原材料价格波动

材料成本=用料*材料单价,前面我们考虑了量差。其实,价差也会造成产品成本出现不一致。

毕竟,标准成本是根据预算数据做参考的,而预算又是基于历史成本制定的。因此,标准成本下的材料价格与当期购进的材料价肯定会存在不同。

例如,你们公司生产实木办公桌,原计划采购板材都是3000元/立方米。但实际采购时因为市场缺货,或是物流费用上涨,导致板材价格上涨到3300元/立方米。

这时候,就会因原材料价格波动引起产品成本差异。当然,如果是临时性涨价行为,可以不调整标准成本。

(3)车间人工效率变动

产品成本包括料工费,这里的工就是指车间人工成本。我之前在制定标准人工成本时,也是根据近3年的数据取的平均值,当然我会剔除季节性和停工待产等不合理因素。

还是举办公桌的例子吧,比如生产一张办公桌,需要经过开料、封边、打磨、钻孔及包装等工序,综合每道工序工时以及工时单价,可得出生产一张办公桌的标准人工成本是30元,标准人工费率为30元/小时。

但是,最近车间新招了不少工人,这些员工刚入职,连公司老板是谁都不知道。自然,他们对生产也不会多熟悉,原定计划2小时打磨10套桌架,实际上却用了3小时。

  • 标准人工成本=2*30=60元
  • 实际人工成本=3*30=90元
  • 成本差额=90-60=30元(不利差异)

这种不利差异,若长期存在,那标准成本就得改一改了。如果也是临时性人员变动,可以暂不改标准。

其实,造成成本差异调整事项还有很多,比如制造费用变动,定额损耗与实际损耗不一致,车间利用废料或余料等。

当我们找出了成本差异,接下来就是如何调整差异了,我会在下期详细讲述成本差异的调整方法,以及账务处理过程。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