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南沙观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9 22:26

推荐《南沙观后感》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南沙观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你对南沙的观后感。可以围绕南沙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南沙观后感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南沙的背景,引出你对南沙的观后感。
b. 主体:详细描述你对南沙的所见所闻,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主题分类进行叙述。在主体部分,可以结合具体事例、数据或个人感受来阐述观点。
c.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你对南沙的认识和感悟,提出对南沙未来的期望或建议。
3. 内容充实:在作文中,要尽量丰富内容,避免空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描述南沙的自然风光,如海滩、岛屿、植被等。
b. 介绍南沙的历史文化,如古代遗迹、民俗风情等。
c. 分析南沙的经济发展,如旅游资源、产业布局等。
d. 结合个人感受,谈谈你对南沙的喜爱、关注或担忧。
4. 语言表达:在作文中,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力求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a.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具文采

看“滩涂”变“明珠”~听百姓讲述他们眼中的南沙改革开放巨变

在南沙人民的眼里

看南沙巨变

交通更方便了

学校建立起来了

人民的生活更幸福了~

昨日,广东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宣讲报告会广州市南沙区专场活动在黄阁镇政务服务中心举行。为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引向深入,南沙此次活动4位南沙本地百姓代表,通过他们的生动讲述,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南沙各地的巨大变化和改革历程。南沙各镇街宣讲员和宣传干部代表、镇街干部群众代表等数百人参加此次活动。

陈文勇:

龙穴岛由“孤岛”变“明珠”

“40年前,龙穴是珠江华侨农场的龙穴作业区,就是一个孤岛,面积只有1.2875平方公里,人口600余人,由农场职工、知青、归难侨组成。”龙穴街党工委委员陈文勇在活动中向在场群众这样讲述道。

据陈文勇回忆,当时,龙穴岛居民以渔业、养殖业、种植业为生,以捕鱼为主,岛上出行非常困难,只能靠渔船摆渡,生活极不方便,80年代初才有了柴油机发电,且每天通电时间不到4个小时,没有自来水供应,医疗设施基本没有,只有一名赤脚医生,教育、文化娱乐设施简陋。

资料图

陈文勇欣喜地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龙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从“孤岛”到“明珠”翻天覆地的转变。龙穴岛现有陆域面积达到4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多人,主导产业为造船工业、进出口贸易、物流服务业。

目前,龙穴岛重点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基地临港工业,成为珠江三角洲的物流中心、交通枢纽,打造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此外,位于龙穴岛的广州南沙保税港区,是全国设立的第九个保税区,规划面积7.06平方公里,包括港区作业区、物流作业区、出口加工作业区、公共查验区、江海联运作业区等五个功能区域。

资料图

在民生方面,为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2013年龙穴街投入1180万元建设了公办幼儿园。2014年龙穴街幼儿园被评定为广州市规范化幼儿园。幼儿园现有教职人员13人,学生60人。

龙穴街道成立以来,街道每年举办“创业指导进社区”、职业指导、就业指导等活动。与其他镇街合办就业技能培训班,举办各类大型招聘会。2018年就提供了1800多个岗位,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本地人员35人,为辖区群众搭建“放心”就业服务平台。

梁锡潮:

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

“以前,我们东涌的村里没有通路灯,黑暗中有很多蛇虫鼠蚁隐藏在路边,我们出行都只能拿着一根木棍,一边走要一边敲地,赶走躲在一旁的蛇哦......”东涌教师梁锡潮在活动中回忆道:“当时很多基础设施都没有建设,我们小时候去学校上课都得经过一个独木桥,小心翼翼地从上面走过去。”

梁锡潮感叹道,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东涌普通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生活得越来越舒心了。“我们镇现在有很多崭新的学校、医院等基础民生设施。每个村都通了公路,路边都有路灯照耀,再也不担心会碰到蛇了。”

资料图

小南了解到,梁锡潮是东涌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教师。有感于改革开放以来东涌的巨大变化,他通过搜集材料、采访当地居民等种种方式,编纂了《东涌解放60年》、《岁月的足迹》等书籍,向大家展示东涌建设的成果和百姓生活的变化。

周春松:

南沙普通村落感受改革春风

金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春松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金洲村的变化深有感触:“现在,在‘双区’叠加的作用下,辖区内有金洲民营经济总部区、万达广场、城市客厅、水岸广场及各大楼盘项目,区内交通大动脉纵横交错,整个辖区内充满现代城市气派,是目前南沙区的经济商业中心。

“过去商品非常贫乏,我们购买物品要跑到旧镇或黄阁镇百货商店购买 ,而且需要凭票证购买。”周春松说道:“现在我们村附近小型或大型超市、各类商铺和规模不等的农贸市场开设到家门口,并且还可以网上购物,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购买非常方便。”

资料图

在交通出行发展上,周春松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在活动中向在场群众说道:“在80年代初,我们村群众出行主要以水道为主,例如到市桥、东莞太平、广州都要坐红星渡轮,时间少则半天甚至一天,就算到黄阁、大岗、万顷沙都坐艇或渡船,极不方便。”

周春松接着说道:“改革开放后,1984年2月市南公路通车,然后1987年沙湾大桥建成通车。现在,虎门码头使用和虎门大桥建成通车,以及南沙港高速、京珠高速通过、地铁4号线建成使用及区内各大路网建设,使我们村及南沙区的群众出行大为方便。”

资料图

“改革开放后,我们一个普通的南沙村落,也持续感受到了改革春风的红利。金洲村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繁荣便利,我们普通村民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也都随着改革开放和南沙不断发展而变得更好。”周春松表示,以上情况,只不过是他所经历或发生在他们村情况的一部分,亦可以讲40年改革开放带来变化的缩影,整个中国发生翻天覆变,期待南沙新一轮的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大的成绩。

郭耀威: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为企业家

“我算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耀威表示,他原来是一个小学徒,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他成长为亿元资产公司的董事长。

郭耀威也感受到了南沙的变化,“我见证了南沙从一个边陲沙田水乡蜕变为今天蓬勃发展的新区、自贸试验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中心。”郭耀威表示,他对南沙未来的发展有信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南沙也将变得越来越繁荣。他和旗下的企业将不断改革发展,推动南沙建设更上一层楼。

精品荐读

编辑:Alice

在营地里,找寻另一个自己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维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露营,成了近两年以来的新的户外运动热词。逢节假日,约上三五好友、带上家人,接触大自然,远离都市,成了人们的新休闲方式。露营是什么?有的人把它作为追寻理想生活方式的尝试,有人只是为了寻找一片书上的云彩的浪漫,也有人把它当做和孩子亲密交流的窗口。

打造自己的“瓦尔登湖”

四五年前,市民何天娜和朋友来到了从化三桠塘幽谷景区附近的一片荒地,那儿未经开发,杂草、乱石、郁郁葱葱的树木……这里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她。

“本来是想给家里的老人找一个自然风景好的周末养老地,这儿风景、空气都好,就常来了。”何天娜回忆,她和朋友慢慢地把这一片原生野地改造成了菜园和果园,在草坪上做出了一个可以让孩子活动的空间,平时和家人朋友也能享受野趣。

恰巧,何天娜有几位广州露营圈的“大咖”朋友来到这片未成型的营地做客,觉得这片野地颇有“潜力”。吸取了各种意见,何天娜开始对营地进行改造,“都是从无到有,几年前能洗热水澡的营地都比较少见,我觉得这个不难,就加装了热水器,给露营者更好的体验。”何天娜举例,“后来大家又提意见,说这儿能不能加个洗手池、那儿能不能弄个电箱……”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何天娜发现广东的露营氛围越来越好,便加大了投入,把营地变得更精致,还给这个营地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瓦尔登”。这个营地名的来由,来源于美国作家梭罗的散文集《瓦尔登湖》,书里记录着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两年多的所见所闻。这本书崇尚简朴的生活,充满了对于大自然风光的热爱。

现在这个营地主要分为草坪区、果林区和木平台区。草坪区可以看到日落景观;果林区有不少奇石和小溪,成了小朋友最爱的地方;木平台区是私密性高的空间,同时营地还有民宿,提供给对舒适性有更高要求的客人居住。

作为营地经营者,何天娜敏锐地感觉到,最近几年露营经济越来越红火了,营地“五一”期间的营位,也早已被预订一空。“我们希望让露营者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也有一个愉快的体验。”她说。

寻找心中的那片云彩

几年前,文琛爱上了一本名叫《云彩收集者手册》的书,这本书里介绍了46种云彩和大气光学现象,也收集了全世界的云彩爱好者拍摄的百余幅精彩的摄影作品。

揣着这本手册,文琛用露营的方式来收集自己心中的那片云彩。

正式踏入露营这个“坑”,是在2020年,从事影视制作工作的文琛对于自然和野外动植物有很强的兴趣,当那一年露营热潮开始兴起的时候,文琛就跃跃欲试。“一开始很简单,买了一张折叠椅子,一张小桌子,一个小炉子还有一套茶具,不到五百块钱,这就是最初始的装备了。”文琛回忆,当时自己也是个露营“小白”,靠着大家的指点开始了自己的露营生涯。

从一开始泡泡茶、学习认识百草,到后来享受野外的乐趣,文琛的装备逐渐丰富起来,“买了帐篷、睡袋、地垫、炊具。”

对于文琛而言,这不仅是个运动,更是一种拉近朋友间距离的社交方式。2021年的一天,他的两位好友由于事业和家庭上遇到瓶颈,心情不好,找他倾诉,他二话不说,就带着两位朋友去了三水北江边。

三个人、三张椅子,三个男人开始互相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装备没带齐,又想生篝火,三个人一起就到江边用铲子挖了一个“德科塔火洞”,收集路边的干牛粪,生火取乐。

“其实广州是很大的,周边有不少地方可以接近自然。”文琛介绍:“就算去个公园,给自己换换状态,也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从公园装备派到观星达人

很多人的露营生涯,是从公园里开始的。今年元旦,广州市就推出第一批24个公园绿地草坪帐篷区域,让有条件的公园,结合市民游玩需求,划定专门区域供市民游客搭设帐篷,开展各项亲近自然的活动,给市民一个更优质的公园生活和宜居宜游的美好休憩空间。

自由撰稿人郑晨说自己就是从“公园派”开始走上露营之路的。郑晨第一次有露营的概念,是周末带孩子去南沙海滨公园游玩,看到公园草坪上有不少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帐篷,郑晨回到家就开始查阅各种资料。

“刚入门的时候,真的很狂热,天天幻想着自己去跋山涉水,对于各种户外装备的参数、品牌如数家珍。”郑晨回忆起自己初入门时的“发烧”时刻。一次露营活动还没进行过,他就买了帐篷、睡袋、天幕、炉具、桌椅等。

结果,当他自己真的带着孩子跑到公园开始露营之旅时,尴尬地发现自己搭建一个天幕都花了快1个小时,还是热心营友帮忙,才搭建成功。

真正参与了几次露营,郑晨才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观星。1988年出生的郑晨回忆,童年时自己每到夏夜就会躺在草坪上看星星,但现在都市里的光线太复杂,星影难觅。“带着孩子看星星,这也是我的愿望。”

郑晨就开始尝试靠露营的方式探索。深夜的户外,很少有灯光的干扰,漫天繁星让郑晨找回了童年的回忆和感动,孩子也通过这种方式对天文产生了兴趣,现在已经能够认识很多星座了。

对于露营,他也有自己的思考。“现在很多玩家在玩‘轻奢露营’‘精致露营’,但我觉得露营的本质不在于你的帐篷和装备多豪华。在野外,亲近自然才是第一。”

郑晨是个非常自律的露营者,每次他在离开时,除了自己产生的生活垃圾之外,还会带走周边此前露营者留下的垃圾。“‘无痕露营’是我谨遵的露营第一规则。”郑晨说,“我会带走120%~150%的垃圾。”

这两年,玩露营的爱好者多了,但整体素质还要提高,郑晨希望将“无痕露营”的理念传播给更多人,做一个更好的露营玩家。

来源: 广州日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