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可爱的中国 读后感》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0 06:11

3招搞定《可爱的中国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可爱的中国》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文章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比如对祖国的热爱、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自豪等。
2.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可爱的中国》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正文部分结合自身实际,阐述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文章的中心思想。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具体阐述以下几点:
a. 对《可爱的中国》内容的理解:概括书中主要观点、情节和人物形象,阐述自己对书中主题的把握。
b. 阅读过程中的感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如对祖国历史的认识、对民族精神的感悟等。
c.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探讨书中观点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4. 语言表达:注意以下几点:
a. 语言流畅:文章语言要通顺,避免出现语病和错别字。
b.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c. 个性化表达:用自己的语言和观点去阐述,避免千篇一律。
5. 逻辑清晰:文章结构要清晰,段落

不曾忘却的纪念——观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有感

【追剧《可爱的中国》】

近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可爱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热播,该剧以方志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他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剧目开篇以倒叙的方法,逐渐把观众带入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塑造了方志敏的光辉形象,凸显了以“爱国、清贫、创造、奉献”为主要内核的方志敏精神。

方志敏是江西弋阳人。《可爱的中国》剧中场景的一幕幕呈现,不断勾起我对这位家乡革命前辈的深切怀念。他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不惜牺牲一切,最后舍生取义。他的光辉一生,让我感佩不已。

方志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使我由衷敬佩。剧中展现的时代背景,条件艰苦,前途渺茫,白色恐怖,威逼利诱……也有少数人放弃了自己当初立下的誓言和理想。然而方志敏在他的著作《可爱的中国》中就预言,“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方志敏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挫折不断,历经磨难,即使是被捕入狱,面对死亡,他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仰。当前,全党上下正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理想和信念”为核心主题的电视剧《可爱的中国》,将激励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方志敏家乡的一名扶贫第一书记,我更是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坚定信心,不畏艰难,把火热的青春献给党的扶贫事业。要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真心实意帮他们排忧解难,全心全意带领家乡群众脱贫致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方志敏大公无私、忠诚担当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电视剧第三集中讲述了赵醒侬、方志敏等人要将从邓如琢那儿截来的银圆运送出城给北伐军,却不料内应暴露,为保护银圆,方志敏中枪负伤……这只是方志敏革命一生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一个缩影。作为党内较早的农民运动革命家,方志敏创建了赣东北苏区,并大力发展苏区经济,然而,他自己却非常节俭,把大量物资送往中央苏区。在革命形势日趋险恶之际,方志敏临危受命,领导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动,以策应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在生死关头以高度的责任感义无反顾走上最危险之路。这些无不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无比忠诚、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用牺牲书写忠诚,用奉献展示担当,而今身处和平年代,虽没有生死考验,我仍须时刻牢记肩负的使命,脚踏实地,努力作为,争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扶贫干部。行百里者半九十,扶贫工作已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面临着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我应以方志敏的果敢担当精神鞭策自己,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战斗姿态,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如期实现驻村地整村脱贫奔小康。

斯人已逝。但共和国没有忘却方志敏同志曾建下的卓越功勋。如今,可爱的中国,繁华盛世,国泰民安,正如所愿!

(作者郑普龙,系江西省弋阳县曹溪镇马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

电视剧《可爱的中国》观后感:再谱壮歌 接续前行

日前,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热播,剧中以方志敏先辈的革命生涯为轴线,为我们呈现那段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展现大时代中的个人命运,重现金戈铁马中的英雄柔情。在7月23日播出的剧集中,方志敏身陷囹圄,国民党对他威逼利诱,几番劝降,但他始终坚守初心,不为所动。方志敏坚信革命必胜,坚信共产党终将带领人民消灭剥削、消灭压迫,建立一个平等的国家,坚信“只有做正确的事情,才能有有意义的人生”。他以笔代枪,化愤慨为力量。回顾方志敏的革命历程,他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打不倒的中国人奋勇前行。

“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方志敏

方志敏以其短暂的一生穿行于中国革命最艰难、最黑暗的阶段,却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仰、清贫的作风为民请命,战斗在救国前线。

他是拼命硬干之勇士。面对军阀邓如琢的追杀,他不畏生死直面谈判,终破北伐进攻南昌之困局;面对国民党对他的通缉追捕,他毫不退缩,始终奋战在革命的第一线。

他也是舍身为国之斗士。面对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他带领农民勇斗土匪恶霸,从“两条半步枪”,发展到工农武装万人之众,领导弋阳、横峰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红色根据地,打造出纪律严明的红十军。

他更是毫不妥协之忠士。在国民党的监狱中,他不畏强权不惧酷刑不贪利诱,在遭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时,也未曾忘记“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毅然写下“我是常常这样想着,假使能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的豪言壮语,最终怀抱对祖国母亲“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的美好祝愿,凛然赴死。

“细姩,我想把我名字当中,志敏的敏字送给你。”——方志敏

方志敏既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铮铮铁骨,也有“以我之名,贯你之姓”的绕指柔情。

新婚之时,方志敏对妻子缪细姩说:“我方志敏是一个穷光蛋,身无分文,所以呀,我想送一个特别的礼物给细姩同志,我想送一个字,细姩,我想把我名字当中,志敏的敏字送给你。”从此,缪细姩便成了缪敏,她也成了方志敏一生中最为信赖的革命伙伴。为不泄露自身行踪,缪敏决定暂不拍结婚照,“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我跟志敏再好好拍一张结婚照,眼下,保证党组织的安全才最重要”。然而,缪敏这一等就是永远。

1957年的春天,在方志敏同志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第22年,他戴着镣铐的骸骨才在江西省南昌市下沙窝工地中被发现,缪敏带着他们的四个孩子,与方志敏的九块遗骨拍了张“全家福”。缪敏颤抖着双手抚摸押解方志敏的镣铐,想起初识时他重伤卧床,想起他同她分享文章,想起新婚之夜他赠她以名,想起他身骑白马英勇奋战,想起他没来得及看到的可爱中国,她失声呼唤着:“志敏啊,你怎么才露面呢?你心心念念的可爱的中国,都已经成立了八年了。”

“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更有才气的共产党人,他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啊,我很怀念他。”——毛泽东

1926年4月,27岁的方志敏因农民运动与毛泽东、彭湃相识。在广州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宣讲会上,有代表质疑毛泽东关于“农民运动”的发言,认为“农民运动会助长农民的弱点和缺点”,方志敏站出来予以反驳,并表达了对毛泽东发言的支持。在此后的革命岁月里,方志敏始终坚定地追随着毛主席的农村革命路线。在毛泽东开展农民运动受阻时,方志敏与他彻夜长谈,主动为他输送150名学员,并资助他1.2万元的经费;武汉会议上,陈独秀批判毛泽东发展农民武装力量的做法,方志敏带头号召大家学习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陈独秀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否决毛泽东提出的加速农民运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志敏在与毛泽东彻夜长谈后,毅然决定回到江西执行毛泽东提出的武装农民运动的提案。临别时,烟雨蒙蒙,毛泽东送给他一把雨伞,二人后来虽然消息往来不断,但再也没有机会重聚。

1957年,在获悉方志敏的遗骨已找到时,毛主席惋惜地叹道:“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更有才气的共产党人,他视死如归,从容就义,是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啊,我很怀念他。”遥忆三十年前广州珠江口初相逢,毛泽东与方志敏、彭湃在海边远眺虎门炮台,感叹着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一片丹心,热血沸腾,方志敏字字落地有声,“人生自古谁无死,帝国主义想灭我们,但是我们根本就不怕死,我们中华民族是摧不垮、战不灭的。”为这可爱的中国,他们终是做到了。

(作者:崔尧,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