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1 01: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自首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观后感主题,即自首的意义、自首的价值、自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等。这将有助于你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2. 突出观点:在作文中,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对自首的看法、对自首案例的分析等。观点要鲜明,有说服力。
3. 结合实际:在论述自首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如历史上的自首案例、现实生活中的自首案例等。通过具体案例,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4. 结构清晰:作文结构要清晰,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自首的背景和意义;主体部分分析自首的价值、影响等;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
5. 语言表达:语言要准确、流畅,避免使用口语化、模糊的词汇。注意句子结构,使文章更具条理性。
6. 逻辑严谨:论述过程中,注意保持逻辑严谨,避免出现前后矛盾、观点混乱等问题。在论述自首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如法律、道德、社会等。
7. 引用名言警句:在作文中适当引用名言警句,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和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8. 举例说明:在
引子
*本文摘自《宁阳文史资料》第四辑(1995年12月),张延弟口述、葛石镇政协工委整理,原标题《一个坦白自首的土匪的自述》
正文
我叫张延弟,一九二三年生人,家住葛石店,不识字,从小以卖粥为生。
一九四七年,新五军压境后,经俺村刘金水介绍,跟着张汉卿干区队。干了五个月因病不干了,仍回家卖粥。
一九五〇年,我因这个问题被扑(注:原文如此,应为“捕”),判刑三年。在新泰劳改队服刑。过了几个月,我就偷跑回家。
那时正在剿匪,我无处藏身。我伯母有感于党的政策,劝我去自首。他娘家的一位亲戚名叫孔昭庭,肥城人,在剿匪指挥部里工作。一九五一年春节后,我伯母叫孔昭庭来我家,领着我去找地区公安处的何(剑秋)处长。我向他说明来意以后,何处长说:“现在正在剿匪,给你个立功赎罪的机会。你和耿继武、宁益三、张汉卿认识,你打入土匪内部,设法给我们联系,帮助我们捉拿这伙匪徒。”
于是,正月二十八这天,我一大早上了凤凰山去找土匪。我不知土匪在什么地方藏着,就在各个山沟里转。后来,在山上发现了胶鞋印,我就顺着胶鞋印走,走到龙劈石,被两个站岗的土匪发现了。土匪从山洞里出来,站在我背后,喝问:“干什么的?”我一转身,认出为首的是耿继武,耿身后还有宁益三、张汉卿。我说:“这不是二哥?”耿又问我:“你来干什么?”我告诉他:“因为干区队被扑判刑,受不了那个罪,我出来无处藏身,这才来找您。”土匪领我进了龙劈洞,先是搜身,后又仔细盘问。耿对我不相信,想处死我。但宁益三、张汉卿说:“我们以前曾一块干过区队,他不是外人。”这样,耿继武就收留了我,并给了我一支大枪。
在龙劈洞里,我们白天隐藏着,有两个人站岗,其余的睡觉。晚上才敢生火做饭吃。过了几天,大约在二月初十左右,耿继武领着我们出发,说是去三区志强庄有事。先走到下代堂,找到沈继留,他领我们到了志强庄,住到村西北角一户人家的西屋里。第二天上午,农会长(不知叫什么名)去串门,被宁益三扣住。晚上,村里开群众会,我们到会场上把村长叫出来,连农会长一块捆上,扔在庄东南大井里,当晚就返回了龙劈洞。
有一天,葛石店的李洪臣,绰号叫小马蜂。二十多岁,是个半憨子,上山拾柴,无意中走到龙劈石,见有木柴(白天我们晒的柴)就高兴地嚷道:“还有柴禾哩,还有柴禾哩!”宁益三闻声叫两个站岗的把他扣住,带到上边草滩上。原打算黑天把他放回去,后来,怕他暴露了我们的目标,被鹿广金、彭道生架起来扔下山崖摔死了。
又过了几天,我们去张家圩子,被一个拾粪的老头发现了,他去蒋集报告。我们就赶快撤出来,刚撤到河崖,就被剿匪部队追上。战斗打响了,打了一阵子,我们被打散了,耿继武嘴上挂了花。从那天起,耿就和我们分了手,朱玉田、郑继奎也走失了。我们跑到南山沟里(住山庄以南)藏了一天,没敢动弹,晚上,才撤回到龙劈洞。
剿匪形势越来越紧,我们不敢在九山附近活动,打算去花观要钱,住在红水湾,不一会,我们就被民兵包围了。那天是月黑头,对面看不清人,朱玉田被自己的人打死。张明登被剿匪的的队伍打死。原来的十二个人,经过两次战斗,还剩宁益三、张汉卿、彭道生、鹿凡密、鹿广金和我六个人。
那时,我们一出来活动,就会被人发现,就会遇上剿匪的解放军和民兵,真象过街老鼠一样,到处挨打。为了减少目标,便于隐藏,宁益三、张汉卿在二月二十二日(古历)把我们六个人分成三伙:我和宁益三一伙,张汉卿和彭道生一伙,鹿凡密和鹿广金一伙,分头各自行动。一天,我和宁益三去了告山,鹿广金和鹿凡密去了河西(鹿凡密的姥娘家)。他们暴露了,被剿匪部队包围,鹿凡密被打死。我和宁益三站在山上看得清清楚楚。打死鹿凡密那天,我和宁益三跑到玉皇洞下边一个石洞里藏了一天,有七八个民兵上山巡逻,离我俩很近,我们看见他们,他们没法发现俺俩。我们觉得在那里藏不住,到了晚上,我俩又回到龙劈洞。肚子饿得很,烧了点吃的,睡了一觉,第二天,我俩下山到河洼(吴村西)要了点吃的。
耿继武在张家圩子受伤后,不知逃到什么地方躲起来。打死耿继武的那天,我俩在龙山山腰里一个山洞里,喊声、枪声听得很清楚,一动也没敢动。后来,俺俩又回到龙劈洞。
一九五一年四月,一天晚上,我想带宁益三去我家,以便利用有利时机,找人报告区部,抓获宁益三。便对宁益三说:“今晚咱去我家吧,好弄点吃的。”宁益三不同意,他说:“去你家太危险,咱们的家早被他们(指剿匪部队和民兵)监视起来了。”于是,我们黑夜摸进了陈庆武的场园屋,藏到虚棚上。我在上面憋不住,想解小手,又不敢下来,就从屋山缺眼里往外撒尿。上午,被陈庆武的十二岁的儿子陈小鱼发现,报告给了乡民兵队长袁金昌。袁金昌带领民兵陈广山、张树明、张昭西冲进屋内向上喊话。宁益三叫我下棚,我就攀着屋梁从棚上下来。陈广山、袁金昌等四个人一齐上来摘子弹、拧胳膊。我对他们挤挤眼示上边还有人。可是,他们没明白过来,宁益三就在上边开了枪,陈广山头部中弹,当场牲牺,袁金昌的腹部受重伤。宁益三趁机跳下来逃跑了。他带着一支冲锋枪,还有二百多发子弹,两个手榴弹。刚跑出葛石店,驻葛石的解放军和民兵闻讯追了出来。葛石店的群众也纷纷拿着扁担、锄头、长矛追出来,把宁益山围困在东云岗村东一小河沟里。他用长短枪、手榴弹拼死抵抗,打死了解放军一匹马,打伤了一名骑兵班长。打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被打瞎了右眼,解放军冲过去,把他活捉了。
我被活捉后,民兵把我押送到区部大院,带到何处长的办公室,给我松了绑,谈了话。何处长问我为什么去了以后不给剿匪大队联系。我说,土匪对我控制很严,没有个人行动自由,我没有机会。此后,我又被遣送回劳改队执行原判三年的徒刑。刑满释放以后,又赶上肃反运动,我又被判处二十年徒刑,服满刑期后回家劳动至今。
一九九一年十月二十日资料来源:《宁阳文史资料》第四辑(1995年12月)本报梧州讯 今年6月26日是第33个国际禁毒日。当日首部聚焦青少年戒毒题材的影片《十九岁,一切会更好》在网络上线,吸引了不少观众。
《十九岁,一切会更好》影片讲述了一个18岁的吸毒少年邵新在经历了母亲车祸身亡、父亲续弦后,变得叛逆,走上吸毒道路。在目睹了好友死于毒品、自己的过失导致同父异母的妹妹误食毒品昏迷住院后,邵新最终选择自首,走进戒毒所。在民警的帮助下,他逐渐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决定重新开始生活。
该电影从酝酿到诞生、打磨,再到最终上映,历时3年。电影拍摄地点横跨两广,其中,在梧州取景最多、拍摄时间最长,不少梧州群众也参与了演出。
“让青少年远离毒品不仅是国家和社会的职责,更是每一个家庭甚至每一个人的责任。”制片人徐葱说,电影用细腻的镜头语言,从青少年的视角诠释了毒品的危害,同时也提醒人们关注致使青少年吸毒的家庭原因。(黄祎婧)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