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精心挑选《囚歌观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1 18:26

精心挑选《囚歌观后感》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囚歌》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比如对主人公的敬佩、对主题的深刻理解、对现实社会的反思等。
2. "了解背景": - 在写作前,了解《囚歌》的作者、创作背景、时代背景等,这将有助于你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3. "梳理情节": - 复习电影或书籍的主要情节,确保在作文中能够准确、清晰地描述。
4. "情感表达": - 结合个人情感,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可以是喜悦、悲伤、愤怒、同情等。
5. "结构安排": - 通常一篇观后感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品,引出你的观点。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你的观点,可以分段落,每段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重申你的观点,并可能提出一些思考或建议。
6. "论证有力": - 使用具体的事例、细节或引用来支持你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7.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过于口语化的表达。 - 注意句子的结构,使文章读起来流畅。
8. "避免主观臆断": -

叶挺:烈火热血铸名将

叶挺像。

新华社发

叶挺2009年当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叶挺原名叶为询,1896年生于广东惠州一户农家。启蒙老师陈敬如为其改名“挺”,意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有挺身而出、拯救中华之冀。叶挺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长信,抒其“振污世,起衰弱”之志。

1924年,叶挺前往苏联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20多年都奋战在革命斗争中。1925年回国后,叶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后改任独立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他带领独立团进攸县、打醴陵、克平江、夺汀泗、取咸宁、占贺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铁军”威名由此远播,“北伐名将”享誉中外。1927年8月,南昌起义号角吹响,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同年12月,叶挺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成为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他漂泊海外。

在日寇入侵、国家存亡之际,叶挺毅然归国,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一年内对敌作战达500多次,毙伤日伪军超过7000人。1940年,叶挺率部取得反“扫荡”重大胜利。

1941年,皖南事变震惊中外,叶挺谈判时被非法扣押,先后被囚于上饶、桂林等地。被囚5年多,叶挺不惧国民党威逼利诱,写信表示“个人之操守至死不可变”;并作《囚歌》明志,要“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叶挺终于获释。他出狱后第二天即致电党中央,希望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复电,称赞叶挺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考验,决定接受叶挺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8日,因飞机失事,叶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遗体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来源:人民日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叶挺: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

新华社广州5月19日电 题:叶挺:在烈火和热血中永生

新华社记者丁乐

这是叶挺像。新华社发

“我希望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我的一切”……今年4月初起,叶挺将军纪念园首次集中展出叶挺12封家书信件手札,让所有参观者感动。

叶挺独立团将领曹渊之孙曹海潮含泪表示,从这些家书中,更深切地体会到革命先辈的崇高气节与伟大精神;叶挺独立团的铁军精神在军队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今天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必不可少的精神。

叶挺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刚刚完成数字化展升级,展厅融合动态影像、三维数据采集和展示、雷达感应、互动触控、光影油墨等多种技术,打造出“无实物、场景化、重交互”的参观模式,引领人们如临其境地回顾叶挺波澜壮阔、铁骨铮铮的一生。

叶挺原名叶为询,1896年出身于广东惠州农家,启蒙老师陈敬如为其改名“叶挺”,意为“人要上行、叶要上挺”,有挺身而出、拯救中华之期冀。

叶挺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发表长信,抒发“振污世,起衰弱”之志。

1924年,叶挺前往苏联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后,叶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后改任独立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他带领独立团进攸县、打醴陵、克平江、夺汀泗、取咸宁、占贺胜、陷武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铁军”威名由此远播,“北伐名将”享誉中外。

革命危急关头,1927年8月,南昌起义号角吹响,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成为首位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他漂泊海外。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根据党的指示,叶挺亲自组建和领导新四军驰骋大江南北,再展“铁军”雄风。1940年,叶挺率部取得反扫荡重大胜利,被各界称为“中华民族的干城”。

1941年,皖南事变震惊中外,叶挺谈判时被非法扣押,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广西桂林等地。被囚5年多,叶挺不惧国民党威逼利诱,写信表示“个人之操守至死不可变”;并作《囚歌》明志,誓言“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叶挺终于获释。出狱后第二天即致电党中央,希望重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复电,称赞叶挺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决定接受叶挺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8日,因飞机失事,叶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遗体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叶挺将军纪念园内,策马奋战、铁骨铮铮的将军雕像静静矗立,守望着祖国大好河山;铿锵有力的入党宣誓、饱含深情的家书朗诵、满腔热血的青春歌咏常常萦回于此。

叶挺纪念馆讲解员陈婷说,他们将探索更多情景教育模式,让观众更好感悟和学习“铁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迸发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