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爱国教育活动方案》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2 16:56

3招搞定《爱国教育活动方案》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爱国教育活动方案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爱国教育活动方案的主题,确保文章围绕主题展开。可以选择具体的历史事件、爱国人物、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进行论述。
2. 结构清晰:文章应具备良好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爱国教育活动的重要性;正文部分详细阐述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流程等;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爱国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确保内容充实,有说服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 活动背景:介绍开展爱国教育活动的背景,如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等。
b. 活动目的:阐述开展爱国教育活动的目的,如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等。
c. 活动形式:介绍活动形式,如讲座、参观、比赛、志愿服务等。
d. 活动内容:详细描述活动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流程、活动要求等。
e. 活动时间与地点:明确活动的时间安排和地点选择。
f. 活动组织与实施:介绍活动组织机构、人员安排、物资准备等。
4. 语言表达:文章应使用规范、简洁、准确的语言,避免口语化、俚语化表达。同时,注意文章

今天我们该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 魏磊 中共云南省委政法委员会

新中国即将迎来75岁生日前夕,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集中宣传活动在国歌作曲者聂耳的祖籍地玉溪市举办。全省多家单位与群众代表齐聚聂耳广场,利用一上午时间,通过升旗仪式、主题市集、集中展演等有内容、有效率、有温度的活动,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让爱国精神更广泛、更有效地在云岭大地播撒。笔者参与活动,发现2024年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本次活动宣传的重点内容。这部法律,有助我们深入思考如何爱国,找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正确方法,而玉溪的这次活动本身就是这部法律在实践中有效落地的鲜活案例。

为什么要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对“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出台,正是“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深受党和国家重视,但各地在实践中如何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和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3至5条对此作了清晰阐述——“爱国主义教育应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应当坚持思想引领、文化涵育,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主题鲜明、融入日常,因地制宜、注重实效。”这次活动从策划到落地,把握住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方向、原则,做到了“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在切入点的选取上,玉溪顺势而为,使用了全国独有的爱国主义高价值宣传资源——聂耳。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出生于1912年,他的生命虽只有短短23年,但由他作曲的包括《义勇军进行曲》在内的数十首革命歌曲却已传唱近百年,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爱国情。聂耳的生平事迹,平实但不平凡,既有优秀共产党员品格的体现,还颇具传奇色彩、人格魅力,是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中有较强故事性、感召力、传播力和不可替代的优质资源。在前段时间的巴黎奥运会上,拿下双人皮划艇项目世界冠军的云南运动员刘浩曾激动落泪,面对记者采访时自豪提及自己是聂耳的老乡,可见“聂耳”之于云南、中国乃至世界,在爱国情感表达上都已具有了重要符号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云南时,曾指出“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比如,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集中宣传活动再一次着力擦亮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故事”,以“聂耳和国歌”为核心元素,通过一场千人瞩目的升旗仪式、一次热热闹闹的爱国主题集市、一轮以爱国歌词为内容的书法创作展览、一出以聂耳和爱国内容为主题的舞台文艺汇演、一堂爱国主义教育的公开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6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涉及的9个项目中的许多内容都有涉猎和体现,比如——通过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向群众有力展示“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象征和标志”;通过宣传展板对聂耳生平事迹的还原,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史”;通过舞台上的爱国歌舞汇演,集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生动实践”;通过知名书法家以爱国歌词为原型创作的专题书法展,有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作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的聂耳,围绕他的先进事迹的宣传展示和艺术再造,无疑都是对“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发扬光大。

爱国主义教育,因概念本身具有的宏观、抽象性,在现实中“落地”“走心”的难度相对较大。这次活动仅用时约3小时,即完成至少5个现场项目的有组织、有规模的集中宣传互动,内容丰富,但紧锣密鼓,在活动的宣传节奏、平衡性把控上,做到了适可而止,而把更多、更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留在日常。近几年,云南和玉溪的省、市各级领导曾多次专题研究、通盘规划爱国主义教育和地方发展等问题,经过地方社会各行业人们共同努力,已在玉溪建成“聂耳纪念馆”等多个场馆阵地,连续多年举办“聂耳音乐周”等活动,在运用“聂耳”品牌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同时,也为玉溪和云南进一步打开知名度,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能。

在参与本次活动过程中,笔者多次为聂耳和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解到不少自己此前掌握不充分的信息,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具体内容,比如《义勇军进行曲》之前就有十多个不同版本国歌,比如田汉入狱后设法写在香烟壳上转到聂耳手中的国歌初稿,比如聂耳对国歌初稿中的一些用词的修改,还比如那些可能只属于青春的美好爱情故事与奋斗经历……我在想,参加活动的人们,一定也都会有各自收获。不知不觉中,大家都接受了一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普及和爱国精神的洗礼。

这次活动,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有效落地实践,这部法律其实还涉及到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等更多具体内容,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今天,我们该如何爱国?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正式施行为我们提供了部分答案,为我们持续追问、思考并付诸行动提供了指导框架和有益的经验借鉴。

(责任编辑 沈 艳)

滨州职业学院军士学院:实施六个“爱国+”育人工程 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新范式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爱国主义教育更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滨州职业学院军士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为战育人”的根本要求,立足于学院定向军士生培养工作,实施和加强组织建设、军士培养、学科建设、文化浸润、融合赋能、社会服务的六维工程,全方位构建爱国主义实践育人新范式。

理顺机制,突出“爱国+组织建设”,强化顶层设计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学团工作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学生工作处、团委主要负责人和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的副书记担任组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列为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方案》《滨州职业学院国防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协调校内20个职能部门,发挥课程、科研、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等多方面爱国育人功能,强化组织协同,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推进”工作机制,实现“全员育人形成系统合力、全程育人有效衔接贯通、全方位育人实现协同联动”的格局。

聚焦人才,突出“爱国+军士培养”,瞄准核心要素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2016年5月,学院成功获批“全国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从此,在习近平总书记改革强军和军民融合思想指引下,开启了为部队培养高素质军士人才的新征程;学院坚决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大队管理、中队自治、区队落实”的三级管理模式,依据部队条令条例和院校实际,制定《滨州职业学院军士学院准军事化管理规定》,以“一日生活常规制度”的落实为主线,制定统一着装、手机管控、宿舍内务、请假销假、军事训练等十二项行为规范,严抓学员军容、军风,强化纪律意识。

着眼课堂,突出“爱国+学科建设”,优化课程设置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程是发挥“主阵地”作用的重要工具。一是注重爱国主义课程建设。学院在滨州军分区、滨城区人民武装部指导下,成立“军政教研室”,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室”合署办公,组建专门教育团队,聘请海军蚌埠士官学校、东部战区空军某后勤训练基地等单位多名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全校范围内开设《人民军队导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并纳入学分制管理范畴。二是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学院在原有课程评价体系和标准的基础上,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性,将爱国意识、军事素养等作为特定评价内容;为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每学年市教育局、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作为第三方机构,单独评审,并对比汇总形成最终结果。

营造氛围,突出“爱国+文化浸润”,注重传承创新

高校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前沿阵地,是用文化涵育时代新人成长的重要场所。一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坐落于黄河之滨、渤海之州——山东·滨州。作为兵圣孙子故里、渤海革命老区中心区,形成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革命精神,成为滨州人赓续传承的“红色基因”。坚持每两周举行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升国旗仪式,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真情实感;借助“五·四”、“七·一”、“八·一”、“九·一八”“十·一”、“一二·九”等特殊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二是创新打造国防新品牌。自2017年开始,学院连续8年开展“骨干培训、全员集训、外出带训”相结合的军事生暑期封闭集训。海军工程大学原副校长吴方臣少将,陈士榘将军之子陈人康教授,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家乡舰-滨州舰等来校做爱国专题报告80余场。

紧跟大势,突出“爱国+融合赋能”,加强多方联动

军民融合发展既是强军之策,又是兴国之举;定向军士培养是军民融合战略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一是整合资源、提升办学能力。在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支持和指导下,学院联合滨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双拥办成立全省高职院校首家“双拥学院”--滨州双拥学院,为退役军人就业技能培训、现役军人学历提升以及军属就业指导搭建平台;二是多方联动、拓宽办学路径。学院联合“政航军企校”五个方面的16家单位(或机构)成立航海技术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精准把脉专业建设方向、合理定位人才培养坐标,共同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搭建平台,突出“爱国+社会服务”,拓宽服务领域

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切实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学院利用自身军事资源和专业教学资源,拓宽服务领域。针对地方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匮乏的难点,创新“一轴五翼”军民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即与部队共编、共管、共享、共育军士精兵,铸强“一轴”;同时,驱动以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役前教育、现役军人培训、退役军人就业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培训为“五翼”的联动。

爱国主义教育关系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大业,任重而道远。学院将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深入贯彻思政教育的时代要求,探索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质效的路径策略,着力将学院打造成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学生成长发展的阵地和立德树人的高地。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