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4 10:4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读书思廉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保作文的主题明确,即围绕“读书思廉”这一中心思想展开。可以从自己的阅读经历、对廉洁的理解、对读书与廉洁关系的认识等方面入手。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作文,结构清晰是关键。建议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a. 引言:简要介绍读书思廉的背景和意义,引出主题。
b. 主体部分: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阐述读书对个人品德的提升、对社会风气的净化等方面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读书如何培养个人品德: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等。
- 读书如何提高社会风气:如弘扬正气、抵制腐败、倡导廉洁等。
- 读书如何促进国家发展:如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等。
c. 总结:总结全文,强调读书思廉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对未来的期望。
3. 内容充实:在写作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自己的阅读经验,结合实际案例,使文章内容充实、有说服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a. 引用名言警句:在适当的地方引用一些与读书思廉相关的名言警句,以增强文章的文采和说服力。
b. 结合自身经历: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如何通过读书来培养廉洁品质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我从《永远在路上》学到的核心思想,不正之风是产生腐败的暖床。
反腐倡廉是一个自古至今常说常新的话题,在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贪污腐败也如地下暗渠涌动一般,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侵入生活,破坏力极强。本书从自律意识培养、增强抗腐蚀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遵守职业道德、建设清廉家风等方面讲述做人处世之廉洁意识,重点强调职场自律。同时,正直的思想和君子品行的熏陶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党中央下大力气“打老虎、拍苍蝇”,严厉整改腐败作风问题,抓住关键切口,让社会清风正气满乾坤。通过阅读《永远在路上》这本书,再加上单位组织的党风廉政专项教育活动,我对党的作风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明白了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成为一名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标准与职责。我时常反思自已,检查对照自已,红红脸,出出汗,洗洗澡,正衣冠,利用好党内四大法宝,正确对待同志们的批评,不断革新升华自已。
俗话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党员廉洁身份亮起来,才能取得大众的信任。书中讲到那些身居高位者,手握大权,个个醉心金钱,早已忘记自我,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发财纵欲的工具,经济私利的很精细,却把政治账忘了一干二净,活在权力地位财物、灯红酒绿的诱惑世界里。以为处心积虑将钱物占为己有就会给自己带来安逸又富有的生活,没想到自已却迈向了万丈深渊,再也回不了头,只能被冰冷的手铐送进了牢笼。正所谓上行下效,上面偏出一尺,下面就会偏出一丈。所以作为党员更要严格要求自我,以身作则,清正廉洁,恪守奉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记住我们来自于人民,心系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要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党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和其他制度,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更应该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己坚决更不能做。
俗话说:不防于小,终亏大德。作风体现在哪里,就体现在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之中。如果心里没有一根红线,在细节上散漫失心,疏于防范,立场不定,就很容易走向“小处拿一针,大处贪万金”的违纪违法的不归路。书中讲到,原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在60岁的时候,自已生了一场大病,整个人完全变了,放松思想,作风散漫,就这样滑向了泥潭。周本顺出身贫寒,生活苦不堪言,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却忘了自已原汁原味的“根”,热情交际各路“朋友”,热情接受各路“八仙好友”宴请活动,只看到“五光十色”,看不到“刀光剑影”,放松了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最后落得个身陷囹圄。而李春城更是“天真”地认为,党员干部队伍出点小问题亦属正常,只要肯干事业,就“小节可亏,大节不亏”,孰不知成大事者必守小节。小节不守,就会随大流;小节不守,就会受诱惑;小节不守,就会授受不清;小节不守,就会丧失法纪意识。在你来我往、推杯换盏、进退失据、交往失度、精神失落中信念失守,突破道德底线,触犯法律红线,到后来就是大节必失。等到微恙大病、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的时候,等在前面的必然是党纪国法的严惩。
上述案例看似离我们消防员比较遥远,但这些都是从细节慢慢演化成毒瘤的,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有因必有果,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身为一名党员,思想政治、作风纪律等等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要想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做人,清正廉洁做事,首先,自己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不忘记当初的誓言,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清风正气,其次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巩固自身理论武装,提升思维能力。最后理论实践,转化学习成果,为人民服务。本身我们消防员肩负着队伍的使命和职责,再加上党员身份,我们更应该履好职尽好责,把我们的身份亮出来,让党的光芒照耀每一个角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踏踏实实干工作,掀起模范带头作用,严谨自身作风。在生活中注意每一项细节。也许有的会在外出休假期间高档场所互相请吃吃请,过度撑面子,花钱大手大脚,借钱刷信用卡,同志之间盲目攀比,还有不注意节约粮食等等。这些都会让我们掉入深坑,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到最后无法自拔。惨痛的教训就摆在我们面前,更不用说高压线了。这些都是思想下滑,立场不坚定,被所谓的“好友”牵诱,这就需要我们守住自已的底线,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严格要求自已,记住自已的身份,踏踏实实,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不让苗头变成违法违纪,规范自已的行为,不让自已成为蛀虫,积极传递正能量,不怨天尤人,坚决反对一切不正之风。
供稿:丽江支队
——中国森林消防——
投稿邮箱:yjglbslxfj@163.com
平台发布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
— 监制 —
杨文岭 王 雪
— 编辑 —
张 杰 范 亮 王刘金 庄申林
胡 宇 胡 翔 童鹏程 韩兴华
— 本期编辑 —
杨国林
清风作伴 读书思廉
——读李伟明随笔集《榕下微言》
作者:彭超
(广东旅游出版社总编辑助理)
李伟明先生的第19部著作《榕下微言》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由广东旅游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他为公职人员及相关群体倾心打造的一部随笔集。在我认识的作者中,伟明先生绝对属于高产作者,这本26万余字的作品,距离他上一部姊妹篇《松间轻语》出版不足两年时间,期间他还完成了一部45万字长篇小说的创作,由此可见,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对写作倾注的心血之大,其用心、用功力度之强可见一斑,当别人将时间用来娱乐消遣时,他却甘于寂寞,泡在书斋中伏案疾书,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我想这正是一种文化自觉与担当的精神体现。
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廉洁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伟明先生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工作者,他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以文化人、崇德尚廉的宗旨,致力于讲好廉政故事,做好廉政宣传,期望用一句句发人深省的文字,一个个启迪灵魂的故事,引导公职人员及相关群体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耐住寂寞,守住清白。书中出现的一些触目惊心的贪腐案例更让我们深刻感到:加强廉洁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正所谓“欲修其身正,必先正其心”。公职人员时不时读一读廉洁文章,不但可以及时清除意识中的不良苗头,还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
《榕下微言》
作者:李伟明
出版单位: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4月
该书由为人须智、为政须廉、为学须实三辑组成,共95篇。 “廉”是全书核心,作者将叙事、抒情、论理三者巧妙融为一体,文中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还有惆怅悲沉的抒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经他稍一捕捉领略便能化为笔下文字,体现的是他超强的笔下真功夫,尽管伟明先生时常自谦自己是来自乡村作协的“业余作家”,实则见多识广,腹笥充盈,极善阅读思考。他丰厚的文史哲修养功底,使他在写作时能旁征博引,连类比物,做到所言必有怕惧,所思必有所附,字里行间透出一种理性的准确和清晰,抵达更为丰富、更为深入的层面。作者在文章创作时多从小我切入,朴素地落笔,没有华丽词汇,却能娓娓道来,使读者产生“共情”与“共振”,让人感同身受,让人入心入耳,引人深思。
人们常说书籍乃解惑之良师,读书使人明理,读书催人奋进。解何惑?找哪师?如同心病还需心药治一样。读读书中这些文章,便会对廉洁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腐败也将有更广泛的了解。腐败和廉洁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掌握好这关键的一念之间,就可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本书各篇文章看似行文独立,实则情理贯通,朴实简洁的文字中折射着为人、做官之大道,蕴含着一股温暖的文化正能量。
例如进取心与平常心,人们经常会提及,它们既存在着辩证关系,又蕴含干事处世哲理。看似有点矛盾,实则可兼容,作者以此为视角,创作出《进取心和平常心》一文,并结合自身及身边发生的事例,尤其是面对当下“躺平”的现象,循循善诱、引经据典,有效地将进取心与平常心予以分析,提醒大家在面对工作和事业中,应当保持积极的进取心;而对待荣誉、地位及其得失,则需保持一颗平常心。通过作者的解读,我们会发现进取心和平常心,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核心是要把握好,做到以进取心做事业,以平常心处世。
人类是群居动物,完全脱离社交是不可能的,正常的社交也是必需的,然当今这个多变的社会生活中,一些无效社交,特别是一些不良社交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一些具有一定地位和权力的干部尤其容易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其视为攻克对象,成为“围猎”目标。《远离不良社交》中,作者不仅用亲身经历告诫大家不良社交的危害性,同时还不忘将不良社交的发展过程进行推演,通过文字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善于观察和分析生活细节,他这种“以身说法”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其良苦用心跃然纸上。小节不保,终累大德,如何面对不良社交,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管好自身的“好友圈”“关系网”,正确处理好社交关系,做到廉洁自律。
李伟明,江西省宁都县人,现为机关公务员。业余写作者。在全国500余家报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篇。出版《我想我说》《平常人事》《领导干部读〈资治通鉴〉》《那时心情》《历史不会开玩笑——李伟明读史随笔选》《青春误会》《吴村逸事》《疑似梦境》《书田守望》《向古人借智慧:历史的回音》《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小道理》《文化不是哈哈镜》《清风悟语》《谁是吴小丁》《松间轻语》《榕下微言》等作品集,以及长篇小说《祥瑞宝莲》《风云宝石》等19部著作。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翁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书籍的重要价值,进而也强调了阅读重要性,因为书籍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被吸收,才能转化为知识。在图书类目繁多的时代,我们应当读些什么书呢?这可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伟明先生在《究竟该读什么书》一文中,不仅就此进行了相关探讨,并给出了自己的见地,笔者认为他这些见地是十分中肯的肺腑之言。读书既不用局限于一隅,也不要受限于一些名家的书单困扰而进行盲目跟风式阅读,应当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有益图书,保持好的阅读习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阅读终将受益。
品读李伟明先生的《榕下微言》得静下心来,细嚼慢咽,得心无旁骛,全神其注;方能体味他视角之巧,下笔之妙,颇具个性的语言表达方式。笔触之尖,读者亦会发现作者对赣州这片土地的热恋是深入骨髓的,从以自幼伴随其成长的家乡榕树为书名,到书中“半桶子水,叮叮吊吊” “你有文章他有命”等方言土语的使用,从中一方面生动体现作者故乡文化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作者对故乡文化的热忱之情,尤其是这些方言土语的运用使得文章锦上添花,加深读者的意会传神,巧妙之极。
看得出伟明先生在廉政文化创作方面始终是身心合一的,且颇具心得,他在长期积淀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案例研究之后,对相关为人、为事、为学做出了自己深入思考与评述,字里行间机智且趣味横生,细品之下又不乏真知灼见。正如作者自序所言,文字常读常新,道理越说越明,思想越说越正,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化传播者和引导者。读书思廉,《榕下微言》作为一部廉政随笔集值得读者朋友,尤其是广大公职人员多读一读,品一品,借此与自己来一次心灵对话,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到真正的自我,领悟生命的真谛。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