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5 06:27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爱莲说》观后感的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理解文章主旨:首先,要深入理解《爱莲说》的主旨,了解作者周敦颐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他对君子品质的向往。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有助于更好地展开观后感。
2. 分析文章结构:了解《爱莲说》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分析每个部分的作用,如引言部分点明主题,正文部分阐述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3. 挖掘作者情感:关注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如对莲花的赞美、对君子品质的向往等。分析这些情感对观后感的影响,并阐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4. 结合自身实际:将《爱莲说》中的观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君子品质。通过举例说明,使观后感更具说服力。
5. 注意论述层次:在写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论述层次,使文章结构清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a. 对《爱莲说》的总体评价: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给出自己的评价。
b. 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阐述自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如对莲花的赞美、对君子品质的向往等。
c.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君子品质的体会,以及《爱莲说
《爱莲说》是北宋嘉佑八年时任虔州通判的周敦颐撰写的一篇古散文,虽然只有119个字,但它产生了极强的影响力、感染力和跨跃时代的穿透力。
人们之所以反复诵读而不烦,每每品味而生津,且流传甚广,就是因为它虽言词中只谈及花草,但寓言中直抒人生, 且鲜明深刻意境致远。笔者每次捧读都能悟出明哲和新意,其中脍炙人口的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更是朗朗上口,回味无穷。诚然,出淤泥而不染之物实属罕见,或者说是一种特异功能,但莲花居然有之,析莲之生物特性,不能浮求其解,但深信唯一点必存之,即是莲花有无以伦比的拒污防染能力,莲花本身生成了一种天然的防外污染的隔离层,因而,才能污不染,香远溢,亭亭净植。以花喻人,情理更切。
一个人生活在大千世界中,如何能做到被淤泥围浸而不染,在纷繁多杂中抑浊扬清、洁净如玉,实属不易,但《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贤士用他的深邃思考和感悟,以花性悟人生,以莲净约束自己,为我们书写出了形式贴切、含意深奥的做人的志铭碑文。在《爱莲说》中,他借莲花之特性,言人心中志向。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真君子,这种在污世中保持洁净与独自避世的心态更加可贵和令人尊崇。这在当时人人皆慕富贵(爱牡丹)的世风中,自己独守清贫(爱莲)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周敦颐不仅这样想了,这样写了,更坚持这样做了。据史料记载,周敦颐虽官职不高,但他为官清廉,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定力非凡,秋毫不犯,他晚年定居庐山 ,着书明道,淡泊明志,颐养天年,被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
面对当时社会的社风世态,作者以评花为引,道出了更深的人生境界。他在《爱莲说》中又写道:“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直吐胸中之叹息 ,时值北宋末年的世俗社风,真隐者少之,有德者寡之,而趋炎附势,见利忘义,投机钻营者不乏其人。面对茫茫红尘,他没有退却,没有心灰意冷,而是独自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出淤泥而不染,宁肯爱莲者“同予无人”也毫不动摇,决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去追求“宜乎众矣”的富贵,这是何等的坚贞和执着,这是真君子所特有的高尚人格,倍受后人尊崇,堪称千古留劳。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以花喻人的精辟论述和洁身自爱的高尚品格,让吾辈深感淡泊名利,洁身自爱,一定要做到污泥浊水浸身不染,香风毒雾重扰不迷,永葆廉洁之身,坚定信仰,修养大德。筑牢定力,不是朝夕之功,更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久久为功,永远坚守。要不断汲取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精髓,以现代英模和古代圣贤为典范, 立志做一个品格高尚、亭亭净植的人。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写的散文《爱莲说》。全文122个字,字字珠玑,意蕴无穷,寄意深远,志趣耐人寻味;简要直切,托物言志,至今仍脍炙人口。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为千古绝唱,并成为许多官员廉洁自律的警句。
周敦颐是程朱理学公认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太极图说》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后人最熟悉的却是他的散文《爱莲说》。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品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谩的磊落的风范,文中都做了准确描写。这正是这篇文章的着力之处。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磊落的胸襟。周敦颐为官三十余载,一如《爱莲说》所写,始终保持着莲花般的高洁。他不慕钱财,淡泊名利,“芋蔬到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暧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就是他的生活自述,正因为他怀抱廉洁之心,也就能行廉洁之事。
读《爱莲说》而联想到法院人的职业品格。莲,因其品格高尚,所以影响深远,清香四溢。一名人民法官,只有公正廉洁办案,一心为民司法,人民群众才会把你记在心里,你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就会是“亭亭净植”。而那些抱有私心、想利用你的人,可能会想尽办法来接近你,却不敢亵渎你。像莲花一样,自身正,他们自然不敢打你的主意;自身不正,他人当然“可亵玩焉”。而被“亵玩”的结果,初则是“枝蔓”横生,与不法者牵扯不断,继则是变“妖”,最后成为一滩“淤泥”。因此,我们当学清莲不染一丝微尘,始终保持正直、纯洁的品性,廉之清丽!
爱莲更要学莲。有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廉洁于心,必须也应该行之于形,在行动中表现出来。一名人民法官,掌握着审判大权,在社会生活中,经受的利益诱惑较多,需要我们切实增强和弘扬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自觉性,心中怀廉,防微杜渐,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以权谋私,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尊崇法纪,敬畏规矩。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高洁典雅,实为花中君子。法院人必须以莲为镜,秉持由心而生的自洁意识,筑起拒腐防变的天然屏障;恪守自省自觉的修身之道,洗心去污,不为物役。只有如此,才能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和人民信赖的法院队伍。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