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医生 申请书》,(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5 06:27

手把手教你写《医生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医生申请书撰写注意事项
正文: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
您好!在撰写医生申请书时,为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专业性,以下事项请您务必注意:
一、内容完整性
1. 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联系方式等。
2. 教育背景:包括学历、专业、毕业院校、毕业时间等。
3. 工作经历:包括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单位、职称、工作年限等。
4. 科研成果:发表的文章、论文、课题、专利等。
5. 荣誉奖项:获得的各类奖项、称号等。
6. 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
二、格式规范性
1. 封面:申请书标题、申请人姓名、申请单位、申请日期等。
2. 目录:按照章节顺序列出各部分内容。
3. 正文:各部分内容应按照逻辑顺序排列,段落分明,层次清晰。
4. 附件:包括相关证明材料、推荐信等。
三、语言表达
1. 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余和重复。
2. 使用专业术语,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
3. 避免口语化表达,确保书面语的规范性。
4. 注意语句通顺,逻辑清晰。
四、重点突出
1. 在个人简介中,重点突出自己的优势,如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团队合作等。
2

战“疫”有我,白衣天使的入党申请书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杨浦广大医护工作者白衣执甲,冲锋在前,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全身心贡献力量。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区卫健系统的几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庄重地写下入党申请书。他们分散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拼搏精神践行着入党的初心使命。

自4月18日起,区精神卫生中心每日派出6人的采样精英队伍定点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样技术熟练的护士长韩佳凯每天都是队长。

她是个遇事果敢的“女汉子”,日常负责对接采样任务、人员组织安排、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协调,3月返岗以来至今还未回过家,从不吭一声。

4月一个清晨,韩佳凯恰巧被安排到自己居住的楼栋采样。同事们都说,快去和家人打个照面吧,这里有我们。韩佳凯摇摇头:“我们采样的是封控小区,别因为我个人影响整个采样队伍的速度,让居民多逗留一刻风险就会多一分。”

在采样队伍中,她看见了家中的“两老一小”,她不敢多说多看。临走时,她抬头望着自家的窗口,不禁模糊了眼眶。韩佳凯在入党申请书里写道,正是有了内心最大的牵挂,自己更要打赢这场“战疫”,要向周围的党员们看齐,有困难先上,再艰难也不退缩,让自己深受触动,也找到了自己前进努力的方向。

采样队伍中的一员,新进医生王一珍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是个性格开朗的90后,总说:“我一个人在上海,没有后顾之忧,有任务尽管派我去。”一次采样时居民不慎将消毒酒精喷到她的眼中,瞬间泪流不止。为了不影响采样进度,烈日下她顾不得强烈的不适感,忍痛继续工作。

队伍中,还有人称“奚姐”的采样队老队长奚士君。自2020年疫情以来,她完成了隔离点、社区支援、机场核酸采样等各项任务,最长时连续三个多月没有回过家。每次任务后,都照顾队员催促他们赶紧休息,自己则继续统计采样数量,安排明天的工作。

最近,因为工作需要,她回归病区。她注意到原来为住院病人理发的师傅不能再进病区了,看着病人的头发杂乱无章,她买来一套理发用具,自己尝试帮病人理发,解决病人的各项生活问题。“奚姐”就是这样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细心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病患家属遇到什么事,就24小时发微信给她,成了病患及其家属的贴心人。

区精神卫生中心信息科的忻磊,和在区中心医院工作的妻子王瑜,既是夫妻又是在不同抗疫岗位中的战友。二人把年幼的儿子送至了父母家,双双奔赴岗位。

3月以来,忻磊承担起了采样信息保障的任务,每次核酸检测时总能在点位之间看着他骑着电瓶车穿梭的身影。为了设备的正常运行,他经常工作到凌晨。

妻子王瑜也经常半夜到家后,凌晨又开始新一轮的采样工作,还主动报名加入首批支援方舱的医护人员。夫妻俩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正在以一名党员的要求和责任在激励自己。

来源: 上海杨浦

战“疫”日记丨美丽女医生在抗疫一线写下入党申请书……

来源:军报记者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王博

近日,我收到了一份来自战“疫”一线的入党申请书,申请人是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李双双。看着她在疫区拍下的照片,我不禁感慨万千,想起昔日的时光。


我印象中的李双双是一个爱笑的姑娘。第一次见面,是在空军第986医院呼吸内科会诊。她高高的个子,圆圆的脸庞,一个简单的马尾辫扎在脑后,黑框眼镜后一对盈着笑意的大眼睛,还没说话便开口一笑,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亲切朴实如同街坊家的闺女。


△李双双在日常工作中


熟悉后,我发现双双其实就是一个大女孩。她喜欢街边小吃,喜欢背包穷游,喜欢自拍修图。她和所有同龄人一样,总是期待美好的未来。


2020年1月24日,除夕,凌晨3点50分,双双的手机响了,她接到了医院紧急抽调医疗队员驰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的通知。


面对这个突然的消息,双双似乎有不少合理的借口可以拒绝,比如她只是聘用医生,比如她并不是党员,比如父亲因为股骨头坏死抱病在床。但是,双双却没有一丝迟疑,坚决地提出请战的要求,在除夕之夜和队友们一起奔赴武汉。


与无数坚持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一样,每天早晨,双双都会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走进病房,直至深夜结束工作,才换下一身湿透的衣服,揉揉面颊深深的压痕,搓搓苍白皴皱的双手。


△李双双准备进入隔离病房


△李双双(左一)为一起进入隔离区的同事检查防护服


有一天,我忍不住问双双:“怕不怕?”


双双说:“要说不害怕那都是骗人的,可每当我胆怯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医疗队的兄弟姐妹们,他们都在抢着干苦活累活,对我总是鼓励和照顾。我也会想到那些患者,他们的积极、乐观。我还会想到家人,他们就在我的身后看着我。所有的人都对我非常信任,于是我的心就静了,也就不怕了。”


那天,双双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我曾经自以为是的泪点,却一次次轻易地屈服于平凡人身上映射而出的高尚灵魂;我常常热泪盈眶,因为透过苦难这面放大镜,我总能看到人性的光辉照亮了整个祖国。谁说中国缺少信仰?为什么从1998年抗洪、2003年非典、2008年抗震一直到今天,都会有一大群人豁出命来冲上前线?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像他们一样优秀的党员,我会永远坚定信念。无论是否批准,我都将坚持不懈,随时准备为祖国和人民牺牲一切!”


△李双双书写入党申请书


阴影终会消失,崭新的一天终会来临。奋战在一线的勇士们,他们勇往直前,因为他们始终抱着一种信念,即使渺小平凡,这世上仍然存在着美好善良值得舍身而战。


(军报记者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