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7 21:10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准则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自己要评论的准则是什么,是道德准则、行为准则还是某个领域的专业准则。明确主题有助于后续论述。
2. 突出观点:在作文中,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对准则的看法和评价。观点应具有针对性,与准则本身相关。
3. 分析准则:对准则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准则的背景、目的、内容等方面。分析时,要结合实际案例或个人经历,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4. 举例论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例子要具有代表性,与准则相关,并能充分展示准则的价值。
5. 讨论准则的意义:阐述准则对个人、社会、国家等方面的意义,如提高道德素质、规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等。
6. 提出改进建议:针对准则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建议要具有可行性,并能够为准则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7. 语言表达:作文语言要准确、简洁、流畅,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逻辑混乱。同时,注意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8. 结构安排:合理组织文章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准则的背景和自己的观点;正文部分分析准则、举例论证、讨论意义和提出建议;
图片来自网络
文中“致我的丈夫,他是我生命的力量源泉”这一句,看似很简单,其实包含了非常重要的内涵,那就是,一个好丈夫是一个妻子的生命滋养,一个好爸爸是孩子成长的保安和导师,是家庭和谐的保障,是实现家庭共同目标的强大支撑。很多离婚的家庭都是鸡飞狗跳,很多没有离婚的家庭,因为父亲教育的缺失,或者因为父母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导致家庭教育的错位,孩子要么没有目标,要么没有担当,要么没有学习的韧劲。完整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我的朋友,她的女儿在巴川中学上2年级,每天早上夫妻一起去送孩子上学,晚上妻子忙家务,丈夫陪伴孩子看书写作业。她说,孩子现在学习有兴趣有自觉性,不用操心。(一)准则1:善意养育1.行为是了解孩子内心困惑的线索。孩子的行为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要通过看得见的部分去探究孩子无比渴望被理解的整个内心世界。比如有一个孩子在学校打老师,家长只是看到孩子的坏行为吗?其实应该追究孩子打老师的原因。据了解,这个孩子在家里一直都是被打被骂的,所以在学校动不动就打同学,打老师。这个孩子因为爸妈离婚,表面上跟着妈妈的,但是由于爸爸没有给生活费,妈妈怨言很多,为了挣钱,妈妈就去打工,孩子就跟着外公外婆,这给外公外婆增加了负担,总是在孩子身边骂他的爸爸,也骂他,动不动就打他。孩子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想渴求的爱也没有得到,内心充满的是仇恨和怨气,所以一不高兴就在学校犯事,老师一管教,就打老师,咬老师。所以,在孩子的行为背后,一定要分析原因,切忌简单粗暴。图片来自网络
2.童年的经历导致成人的问题。书中写道:“一个成人的问题明显源自童年的某一经历”。我都有深刻的经历,我小时候,外婆去世,爸爸带着姐姐们去舅舅家奔丧,因为我的母亲生病在床,没法去见外婆最后一面,而当时的我又小,如果我要去,就必须由爸爸背着。为了不影响爸爸和姐姐们赶路的速度,又为了让生病的母亲有个陪伴,就把我留在了家里。母亲给我许了一个很美好的愿望,就是说“给我买粉红的连衣裙”。但是一直到我工作,家里都没有给我买粉红连衣裙,虽然我是乖乖女,知道家里的经济困难,也一直没给母亲说起,但是这件事我一直没忘记,在我参加工作后,就连续买了好多次粉红连衣裙。加上自己学了心理学,知道治愈自己。后来才渐渐地放下这件事。即使现在还记得这件事。所以孩子童年合理的需求,尽量满足他们,即使不能满足,也要解释清楚,更不能随便许诺。一旦许诺就要兑现。3. 避免对孩子造成伤害。孩子小,不听话,能否把孩子关进房间或者关在房外呢?有一件真事,我的另一位朋友曾经住在一个镇上,她儿子还小的时候,有个晚上,孩子看了动画片,突然想吃苹果,一直哭,家里没有,街上也没卖的了,她劝孩子不听,于是很生气地把孩子关在了门外,孩子更是哭得撕心裂肺。等她把孩子抱进房门的时候,孩子的喉咙都哭嘶了,并且满头大汗。她当时还很骄傲的问“还想不想吃苹果?”孩子哭着说“不吃了”。后来她就把这事给忘了,但是后来她发现孩子再也不吃苹果了。今年她无意之间发现,她的儿子在教她的孙子,说“吃苹果别浪费,我小时候为了吃苹果,被关在屋外!”那一瞬间,她才恍然大悟,自己当年犯了很大的错误,其实那个晚上,她只要抱着孩子去屋外看看,天是黑的,街上卖苹果的都收摊了,就可以帮助孩子降低吃苹果的愿望,可是她却选择了简单粗暴的做法,直接把孩子关在了门外,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她找了个时间,给孩子道歉,孩子笑着说,没关系,但是她知道这种伤害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就好!图片来自网络
(二)准则2:同时接纳作者说:我们既能避免惩罚,又能改善孩子的行为;既能严格要求孩子,又能和孩子打成一片!既能建立并维持边界,又能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爱;既能关心孩子,又能照顾我们自身的感受。同样,我们既能坚守对家庭有益的事,又能允许孩子表达不满;既能对孩子说“不”,又能对他们的失望表达关怀,这种同时接纳多种现实的能力是维系健康人际关系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生活中我们对待孩子,总是有失偏颇,在面对乖孩子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少一些责骂和惩罚,但是面对熊孩子,家长很难做到不发火不惩罚。我的孩子给我说过,她的楼上有一家人,经常打孩子,打得楼板都在震动,孩子哭得她都想报警。她一对比,就扪心自问,自己给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三)对准则1和准则2的综合感悟在实际生活中,要完全做到这两个准则是有一定困难的。比如,家长在忙碌了一天后,可能很难有足够的耐心去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也容易被孩子的情绪所影响而失去冷静。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家长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通过阅读相关的育儿书籍、参加育儿讲座等方式,提高自己对孩子行为管理的认识和能力。同时,家长也可以和其他家长交流经验,互相分享在理解孩子行为方面的成功案例和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取灵感,更好地应对自己孩子的行为问题。近日,我认真学习了2023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新《条例》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它不仅是对党员行为的规范,更是对党的纪律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标志。
新《条例》是在总结过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党章、宪法和现行法律,对党的纪律和纪律处分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对纪律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党在自我革新、自我完善道路上的坚定决心。新《条例》的颁布实施,无疑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更为明确和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学习贯彻新《条例》,不仅要在思想上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更要在行动上严格落实,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首先,学深悟透是关键。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条例》的各项规定,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则和意义。只有真正理解了纪律处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道路上不偏离方向。为此,我多次研读新《条例》,通过对比旧版,找出其中的变化和重点,确保自己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学以致用是目标。学习新《条例》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必须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作为一名党员,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用新《条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入手,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补齐短板。同时,我也积极向身边的同事宣传新《条例》的精神,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在思想上,我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群众及各方面的监督。每当群众对我提出意见或建议时,我都虚心接受,并认真整改。这些意见和建议不仅帮助我改进工作方法,还促使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
此外,我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党员必须坚守的初心和使命。在学习贯彻新《条例》的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纪律的重要性。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政治路线贯彻执行的重要基石。因此,我对党的纪律始终怀有敬畏之心,不敢有丝毫懈怠。
通过学习新《条例》,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思想观、政治观和世界观。我深知,作为一名党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守党的纪律和规矩。在工作中,我始终做到警钟长鸣,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纪律性。无论是面对利益诱惑还是其他考验,我都将不忘初心、坚守本心,做一名知纪、畏纪、守纪的合格党员。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我也将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身边的同事共同努力,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想说,新《条例》不仅是我们党员的行为准则,更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共同努力,将新《条例》的精神落到实处,为全面从严治党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继续以新《条例》为指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为实现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同时,我也呼吁广大党员同志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学习贯彻新《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