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闲人笔记·纪录片的解说词

更新日期:2025-05-19 06:30

闲人笔记·纪录片的解说词"/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闲人笔记》纪录片的解说词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 "明确主题": - 首先,要明确纪录片的主题是什么,即《闲人笔记》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2. "背景介绍": - 简要介绍纪录片的基本背景,如拍摄时间、地点、拍摄对象等。
3. "内容概述": - 对纪录片的内容进行概述,包括主要情节、人物、事件等。
4. "情感表达": - 根据纪录片的内容,表达你的情感和感受,让观众能够共鸣。
5. "结构安排": - 确保解说词的结构清晰,逻辑合理,层次分明。
6. "语言运用": - 使用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汇。
7. "细节描写": - 在适当的地方加入细节描写,以增强解说词的感染力。
8. "情感引导": - 通过解说词引导观众的情感走向,使其与纪录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
9. "节奏把握": - 根据纪录片的内容和节奏,合理安排解说词的长度和速度。
10. "注意事项":
- "尊重原著":在解说过程中,要尊重原著的内容和风格,避免曲解或篡改。
- "避免主观臆断":在解读纪录片内容时,

闲人笔记·纪录片的解说词

写纪录片解说词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同期声,先把要用的采访内容选出来,然后再去写解说词。大体有两种,一是引导出同期声,使同期声得到充分使用,二是升华同期声,把引用的同期声再用解说词加以注解,起到强化和提升作用。只有这两方面互为利用,相互补充,才能写出真正的有利于提升作品的解说词。否则,就会出现解说词与同期采访两张皮的现象。

解说词写到什么地方,就要出现相关内容的同期声,同期声说什么内容,解说词就要叙述相关内容,叙述过程,升华情感。

前不久看了一个片子,有这样一段:

同期声:开始的时候,就是自己过来挣钱干事业,闯市场,只是代表自己,今天不一样了。今天过来,我是代表祖国,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中国人的形象。

解说词:代表自己,代表祖国,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中国农民从落后的小农意识中走出来,成长为具有国际观念的现代农民。

这里由一个农民的谈话,升华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农民的群体形象展示。

写解说词要有真情实感,由个体写到群体,由群体量化到个体,往往可以达到感动观众的效果,因为在写个体时,实情实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感动观众的前提。这时,只要加以渲染,观众的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那么怎么渲染呢?如果这时再写个体,往往会有添足之感,因为行文上缺少了跳越,给观众啰里啰嗦的感觉。如果跳出个体的叙述,进而去写这个个体所代表的群体形象,让人耳目为之一新,而且增加了叙述的节奏感和信息量。

由个体上升到群体,是一种对事物认识上的提升,这种提升往往是和观众同步的,很容易引起共鸣。

纪录片解说词分两部分,撰稿人写出来的和主人公说出来的,但这两部分都是编导主宰,不能各行其事,不能真的由两个人写,即使撰稿人再多,都必须统一到主题上来。

深圳这个弹丸之地,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只是一个点,但它却是一个支点,一个能够撬动历史的支点……

这是一部反映改革开放二十年的专题片的解说词。一个点,一个支点,一个撬动历史的支点,层层递进、朗朗上口。

电视解说词不同于小说和散文。小说和散文是用来阅读的,不一定朗朗上口,可以慢慢地品味。电视解说词是用来听的,是通过播音员传达给观众的,所以气韵流畅,朗朗上口,尤为重要。办法得简单,每当写完,先自己读一遍,或者几遍,把读着别扭的地方、听着别扭的地方,修改到适合阅读、适合收听为止。

1998.12.9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