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20 18:00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不动笔墨不读书——记笔记的三个窍门及其在赚钱之道中的应用
正文:
自古以来,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这不仅仅是对读书态度的强调,更是对知识积累和运用的深刻认识。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实现个人价值,甚至通过读书赚钱。那么,如何有效地记笔记,以最大化地利用书籍中的知识呢?以下三个记笔记的窍门,将帮助那些希望通过读书赚钱的人更好地把握机遇。
一、事项一: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在记笔记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是为了提升专业知识,还是为了获取商业灵感?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还是为了拓展视野?明确了目的,记笔记时才能有的放矢,避免盲目记录。
注意事项: 1. 阅读前制定计划,明确每本书或每个章节的目标。 2. 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笔记的方式和重点。
二、事项二:分类整理,便于查找
读书时,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为了便于后续的查找和应用,需要将笔记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将笔记分为理论、实践、感悟、案例等类别,这样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找到所需信息。
注意事项: 1. 使用统一的分类标准,保持笔记的系统性。 2. 定期回顾和整理笔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事项三: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读书
过目不忘是极其少见的能力。
不过,我国有位大作家就有这样的“超能力”,他不仅能流利地背诵出《牡丹亭》这种名家大作,就连宋元时期二三流诗人的作品也能一字不差地背出。
这人就是钱钟书。
想知道他这身本事是如何炼成的,看完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但你知道做笔记究竟有哪几个实质性的好处吗?
(1)笔记是知识的积累
人做事不仅需要输出更需要输入,读书就是一种知识输入,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输入是有损耗的。
因为即便是机器,在录入信息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失真,而对于人脑而言,这种损耗就更大了。
所谓“损耗”就是你在读书过程中,会遗忘和忽视部分细节,但做笔记是可以帮你“保真”的。
老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可以帮我们巩固加深记忆,以笔墨书写而非键盘打字做出的读书笔记,效果尤其显著。
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研究调查发现:当人们放弃电子设备,转用传统的笔和纸做笔记之后,记忆力与理解能力都会得到有效提升。
杨绛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文中就曾揭秘过钱钟书的“过目不忘”的秘密:
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很多,也不易遗忘。
你看,钱钟书的记忆力惊人不假,但能做到过目不忘,也与他的大量阅读与笔记不无关系。
(2)笔记是知识的消化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受:读完了一本书,心中有很多所思所想,脑子里也有很多想说的话,但就是无法把它们凑到一起。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提笔写字了。你可以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对书本的解读,亦或是做一个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就是梳理线索和进一步消化知识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知识梳理,能够具象化你的思考,还能解决你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
(3)笔记也是创作的一种
2015年年底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这48册读书笔记成为了流传后世的精品佳作。
这也证明了,笔记本身也是一种创作,甚至可能是有出版价值的创作。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笔记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读书后的心得体会,对书本的解读分析,你完全可以把他们整理成书评发布在网络上,或者写成拆书稿投给相关机构,这些都是经过你思考加工后输出的内容,是百分之百的创作。
做笔记也是有技巧的,我们来看看钱钟书是如何做笔记的吧。
(1)“逐排横扫”,在书中做记号
钱钟书的一位同学甘毓津曾说他看书喜欢“逐排横扫”,而且喜欢把书里精彩或重要的部分,用铅笔画上竖线。
甘毓津还打趣道,当年如果自己只按照钱钟书画线部分来读,也能学到不少知识。
做记号这个方法想必大家都很常用,自我们开始读书,就知道要在书中划线。
不过划线也有技巧哦,钱钟书给重点段落划线是有必要的,咱们给读不懂的段落做记号也是有必要的。
前者是为了积累,后者是为了解惑,都是高效读书的好方法。、
此外,做记号也更有利于日后的复盘,毕竟人脑的遗忘速度是很快的,但书本中的记号相当于记忆的线索,看到的时候能够引导你快速回忆。
(2)读书心得,个人感悟
钱钟书的笔记中有一类叫做“日札”,其中大部分是他的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多为读者对某本书的体会和理解,这种笔记不比随手摘录或书本上零碎的批语,它往往会是一篇完整的成稿。
写读书心得的好处有很多,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可以引导你深入消化书本内容,其次呢,就是锻炼文笔,第三则是修养身心,缓解压力,有研究表明书写与创作是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
(3)灵感与随手摘录
做笔记是一件认真的事情,但不一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即便是笔记我们也可以做的开心一点,记录灵感与随手摘录就是如此。
在钱钟书那套外文笔记里,他记录了横跨多个领域的各种知识与趣闻,他的笔记里居然还有意大利文摘抄的歌剧《唐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慧林曾这样评价过他:“钱锺书做的一些简单注释,不少都是兴之所至,有的用外文,有的用中文。”
所以,建议大家随身带一个小旅行本,或者打开手机备忘录,看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脑子里有想法的时候就记录下来,不一定要多完整,但或许今天你抓住的灵感,明天就成为了你创作的素材。
章学诚在《章氏遗书》中有讲到过这样一个观点:读书如不及时做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
做笔记真的很重要,我们要会读书,更要会做笔记,如果你觉得自己读书破万卷,但始终没有什么收获,或许问题就出在笔记上。
你读书有做笔记的习惯吗?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