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原型观后感》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2 03:25

3招搞定《原型观后感》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原型观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原型主题:首先,明确你要写的原型是哪部电影、书籍、艺术作品等。了解原型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创作背景、故事情节等。
2. 理解原型内涵:在写作前,要深入理解原型的内涵,包括其主题、人物、情节、思想等方面。这有助于你更好地把握观后感的写作方向。
3. 明确观点:在写作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你可以赞同原型,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观点要鲜明,有理有据。
4.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观后感应有清晰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原型,主体部分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思考。
5. 突出重点:在主体部分,要突出原型的亮点和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人物塑造:分析原型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成长变化等。
b. 情节安排:分析原型的情节发展,探讨其合理性、连贯性等。
c. 主题思想:挖掘原型的主题思想,探讨其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d. 艺术手法:分析原型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象征、对比、讽刺等。
6. 语言表达:在写作

不曾忘却的纪念——观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有感

【追剧《可爱的中国》】

近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可爱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热播,该剧以方志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他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剧目开篇以倒叙的方法,逐渐把观众带入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塑造了方志敏的光辉形象,凸显了以“爱国、清贫、创造、奉献”为主要内核的方志敏精神。

方志敏是江西弋阳人。《可爱的中国》剧中场景的一幕幕呈现,不断勾起我对这位家乡革命前辈的深切怀念。他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不惜牺牲一切,最后舍生取义。他的光辉一生,让我感佩不已。

方志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使我由衷敬佩。剧中展现的时代背景,条件艰苦,前途渺茫,白色恐怖,威逼利诱……也有少数人放弃了自己当初立下的誓言和理想。然而方志敏在他的著作《可爱的中国》中就预言,“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方志敏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挫折不断,历经磨难,即使是被捕入狱,面对死亡,他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仰。当前,全党上下正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理想和信念”为核心主题的电视剧《可爱的中国》,将激励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方志敏家乡的一名扶贫第一书记,我更是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坚定信心,不畏艰难,把火热的青春献给党的扶贫事业。要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真心实意帮他们排忧解难,全心全意带领家乡群众脱贫致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方志敏大公无私、忠诚担当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电视剧第三集中讲述了赵醒侬、方志敏等人要将从邓如琢那儿截来的银圆运送出城给北伐军,却不料内应暴露,为保护银圆,方志敏中枪负伤……这只是方志敏革命一生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一个缩影。作为党内较早的农民运动革命家,方志敏创建了赣东北苏区,并大力发展苏区经济,然而,他自己却非常节俭,把大量物资送往中央苏区。在革命形势日趋险恶之际,方志敏临危受命,领导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动,以策应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在生死关头以高度的责任感义无反顾走上最危险之路。这些无不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无比忠诚、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用牺牲书写忠诚,用奉献展示担当,而今身处和平年代,虽没有生死考验,我仍须时刻牢记肩负的使命,脚踏实地,努力作为,争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扶贫干部。行百里者半九十,扶贫工作已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面临着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我应以方志敏的果敢担当精神鞭策自己,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战斗姿态,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如期实现驻村地整村脱贫奔小康。

斯人已逝。但共和国没有忘却方志敏同志曾建下的卓越功勋。如今,可爱的中国,繁华盛世,国泰民安,正如所愿!

(作者郑普龙,系江西省弋阳县曹溪镇马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

从院线电影《生根》看故事主人公丁目迪的公益人生

院线电影《生根》根据著名作家、甘肃广电总台高级编辑马进祥先生的报告文学《全国政协委员丁目迪的传奇人生》改编,洪宝生导演,洪剑涛、德姬等知名演员主演。该电影是一部反映各民族和睦共处的民族题材精品力作,更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极好教材,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电影讲述了四十年前,十一二岁的小目迪从家乡临潭出发辗转到玛曲草原谋生,小目迪一路走得精疲力尽,有一天,饥寒交迫的他终于走不动了,小小的目迪昏迷在无垠的草原上奄奄一息。天蒙蒙亮,放牛的卓玛草阿妈发现了昏迷不醒的小目迪,她救起小目迪,从此,卓玛草阿妈把他当作亲生孩子抚养,并鼓励目迪走上了经商的道路。成年后的目迪把草原上的各族人民都当成了亲人,他在家乡筹建民族中学,让孩子们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他不遗余力地资助困难户,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为了治愈草原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他四处为孩子们筹措资金。目迪心中的大爱,是草原阿妈自小言传身教给他像草原般博大、深沉的爱。

失恋少女李晓唯来到甘南草原,目迪看出她有轻生倾向,他以父亲般的爱努力挽救她。李晓唯跟着目迪忙碌各种草原上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保护环境、扶贫助弱、爱心助学。渐渐地,甘南人民的热情淳朴深深感动了她,让从小缺失父母关爱的她找到了心灵的家乡,也让她爱上了甘南草原。她钦佩目迪,也钦佩草原上各族人民的坚韧,在泥石流突发之际,李晓唯跟着目迪抢险救灾,在经历了生死考验后,她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决定留在甘南草原,用毕生报答草原人民、建设美丽草原。

电影主人公丁目迪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临潭人,历任临潭县政协副主席、甘南州政协副主席、甘肃省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多年来,他自始至终把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融入民族心,铸入民族魂。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上世纪90年代,丁目迪发起成立了临潭县教育基金会并任会长,开始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从1994年3月任临潭县教育基金会会长到2020年10月受聘为临潭爱心公益协会的名誉会长,他在自己的公益之路上已经走过了近30个春秋。

临潭县地处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少数民族人才匮乏。丁目迪担任省政协委员的第一件“杰作”,就是筹建临潭县民族中学,解决了当时部分学生上学难问题。1992年,临潭县民族中学筹建落成。他在落成典礼上慷慨陈词:不读书,穷根难除!并提出三个问题:“不读书,中华民族有什么希望?千百万个家庭有什么希望?大山里的孩子们有什么希望?”其言谆谆,其意切切。此后30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出资奖励临潭县一所民族中学学习优秀的各族学生和辛勤奉献的老师。从帮助贫困户脱贫到积极协调先心病儿童进行手术治疗,从修建道路、发展水电、建设景区到为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捐款捐物、募集资金,处处都能见到他投身公益事业的忙碌身影。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丁目迪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态度,在为帮扶户送去紧缺物资的同时,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既给贫困户“输血”,又不断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丁目迪叮嘱他们,“一个人的好不算好,自己致富一定不能忘记那些还处于贫困阶段的乡亲,只有大家日子都过好了,生活才有滋味。”

2020年8月以来,丁目迪先后向州委、州政府推荐临潭爱心公益协会主导的“国家重点大学师生支援甘南教育活动”“清北进洮、筑梦临潭”“洮花潭水、河你共育”等支教活动,受到州委州政府和临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协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重点大学师生参与支教活动,鼓励临潭爱心公益协会搭建更广阔社会公益平台,吸纳全国有意愿的行业精英投身甘南建设、助力甘南发展。国家重点大学师生支援甘南教育活动实施以来,共有5所国家一流大学96名师生参与到支教活动中,632名学生受益。该活动开辟了中国顶尖大学优质教育资源支援甘南教育的新通道,是改革开放42年来支教甘南最顶尖的阵容。

近三年来,在名誉会长丁目迪、会长敏生才主导下,临潭爱心公益协会累计资助特殊家庭学生1720名,争取到捐赠资金、物资等折合人民币196.3万元,被中央、省、州等主流媒体报道12次。2019年10月,临潭爱心公益协会会长敏生才,因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杰出贡献,被政府组织部记大功。目前,临潭县爱心公益协会正在联系一些全国知名医疗工作者,旨在为改善地方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贡献力量。

丁目迪虽然从相关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对困难群体的关心没有停止,对甘南发展的思考没有停止,在自己的公益之路上的跋涉没有停。30年如一日,他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为一名侨眷和政协民族宗教界委员,他把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视为己任,时时处处向各族群众宣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他总是跟周围的人说:“一定要热爱我们的国家,只有国家变强大了,老百姓走到哪里都能挺直腰杆。”如今,一部以他的传奇经历为原型的院线电影《生根》已经上映,艺术化地再现了藏、回、汉等民族在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和谐共处的真实场景,唱响了一曲民族团结的“欢乐颂”。

今年63岁的丁目迪,在四级政协委员岗位上,仍然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认真履行职责,用提案等方式,积极为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建言献策、陈情出力,不断用实际行动诠释他对国家的爱、对慈善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认真践行着一名政协委员的初心和使命。

(文/周宗尔 穆永馥 图/穆永馥)

来源: 大众网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