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施荣明 | 我的老师徐秉生

更新日期:2025-05-23 09:15

施荣明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关于“施荣明 | 我的老师徐秉生”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主题":确保作文主题清晰,围绕“我的老师徐秉生”展开,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结构布局": - "开头":可以用引人入胜的句子或故事来引出徐秉生老师,让读者对老师产生好奇。 - "主体":详细描述徐秉生老师的形象、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对你个人成长的影响。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表达对徐秉生老师的敬意和感激。
3. "内容充实": - "个人经历":分享你在徐秉生老师教导下的具体经历,如课堂上的互动、生活中的关怀等。 - "老师特点":描述徐秉生老师的个性、教学理念、教育方法等,突出其与众不同之处。 - "情感表达":表达你对徐秉生老师的感激之情,以及老师对你的影响和帮助。
4. "语言表达": - "文雅得体":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显得文雅而有内涵。 - "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 "真挚感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5. "注意细节": -

施荣明 | 我的老师徐秉生

施荣明 男,196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民盟盟员,崇明区政协委员,民盟崇明区委城桥教育支部主委。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信息部副主任,现任崇明区教育学院《崇明教育》杂志编辑部负责人。©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授权。

我的老师徐秉生


徐秉生是我初中时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1978年,我在建设中学上初中,初二的时候,学校让徐老师领衔,担任我们这个“特快班”的班主任,其他学科也配齐了“精兵强将”。那时的建设中学,也算是不错的学校,每年考入崇明中学、新风中学、民本中学等重点高中的人数,在县里名列前茅。

徐老师196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是上海市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和常务理事。他虽然教我们语文,但是本行是高中历史教学,在学校里还兼着高三文科班的历史课。

徐老师在语文教学上很有一套。语文是慢教育,注重积累和练笔。初中时的我们,十分喜欢历史故事,评书《杨家将》《岳飞传》等每晚必听。徐老师不仅在每天放学前,讲述一个个熟谙于心的先秦、两汉、三国时代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故事,而且在每天中午的时候,让我在小黑板上抄录一则文言成语小故事,如《邯郸学步》《三顾茅庐》《四面楚歌》《完璧归赵》等,全班同学自由地读、思、议。下午上课前,徐老师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故事中难懂的字词疏通一下,把故事串讲一遍,把故事的本义和引申义,深入浅出地说出来。这样积少成多,我们学到了很多历史故事,掌握了很多文言词汇,最重要的是我们爱上了阅读,爱上了语文,也爱上了中国历史。

徐老师常对我们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语文要重视练笔,光读不写难以提高。在他的教诲下,我们开始写日记。日记的内容无所不包,有课堂学习、课余生活、读书心得、家庭琐事、班级活动、朋友结交等,可以写人、记事,体裁也丰富多彩,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散文甚至诗歌不一而足,为此,他还为我们讲解“十三道辙”,普及诗歌的韵律知识。徐老师每个星期讲评一次,写得好的当场诵读,并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供大家学习借鉴。写日记不但锤炼写作,也磨练意志。徐老师说,“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一天不记,就会忘记”。

徐老师重视读写结合,学以致用。他教茅盾的《白杨礼赞》,让我们学习托物言志的散文笔法,“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模仿茅盾描写白杨树的句子——“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写一段话。回家以后,我们反复阅读和推敲,找出生活中一种自己熟悉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用尽好词好句,写出一段洋洋自得的美文。第二天交流分享时,很多同学被徐老师点名表扬,从此,我们学习语文的劲头更足了。

徐老师班主任工作同样出色。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但是在营造团结进取、勤奋学习的班风,凝聚互帮互学、争创一流的共识,开展丰富多彩、益智健体的活动方面,却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初三的时候,我们班被评上县优秀班集体。徐老师看见我字写得比较好,让我誊抄一份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工作总结,我有机会发现徐老师做班主任工作的很多独到之处和独特见解。

徐老师对我十分关心。他看见我喜欢语文,就让我担任语文课代表。我因为家庭成份高,思想负担重,没有写入团申请书,他主动找我谈心,劝我放下包袱,积极向团组织靠拢。在徐老师鼓励下,我轻装前进,于初二下学期加入了共青团组织。我不但语文好,其他五门中考学科成绩也不错,毕业前几次模考,总分都名列前茅。徐老师鼓励我报考市县重点高中,以后上大学深造。但我父亲为了“拔农根”,坚持要我报考中专。徐老师得知后,三次家访劝说我父亲,均未成功。1981年夏天,中考成绩揭晓,我的成绩在全试区排名第一,而且也高于复旦附中的取分线不少。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徐老师每次遇见我,总是十分遗憾地摇摇头。

1984年,徐老师调入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担任中学历史教研员。他学识渊博,专业能力突出,多次参加上海市历史学科教辅材料的编写,主编崇明县初中乡土教材《崇明历史》,多篇论文发表在市级期刊上,并获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记功等多项荣誉。徐老师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他坚持深入基层第一线,奔波于全县各基层学校听课与指导,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与指导,努力提升基层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为提高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学历史学科成为我县第一个超过市平均分数的学科,这与徐老师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1990年,我也调入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徐老师不仅是我的老师,也成了我的同事。在“红专”这片学术高地,他展现出更为厚实的专业功底和更为高尚的师德修养,为师为学皆吾辈楷模。他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平易近人;他为人谦和,古道热肠,襟怀坦荡;他艰苦朴素,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徐老师专业功底为人称道。他在大新中学、三乐中学、建设中学任教历史,学生看见他从不带教材,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掌握得非常透彻,对考纲中要求的史学常识、史学方法也基本理解。他要求学生对教材虽不至于倒背如流,至少要烂熟于心。后来做教研员,他对学科教师提出同样的要求,为全县历史学科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徐老师善做伯乐,甘为人梯。在宏达中学调研的时候,他发现了青年教师徐兵爱好集藏,但凡崇明古代、近代的石碑、瓷器、碑帖、玉石、古建构件,甚至民间有年代的生活器具、生产工具等,都想办法收集过来,帮助学生了解崇明地方历史,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形成了“历史集藏活动”的典型案例,还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在县内外引起反响,徐兵老师也逐渐成长为崇明文史专家,调任县档案馆(局)工作。在大新中学调研的时候,他总结了“历史插牌活动”的典型经验,青年教师施洪昌利用学生喜欢扑克牌的特点,把历史知识绘制在牌面上,在活动时,把牌插入相应的历史年代或历史事件中,从而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施洪昌在徐老师指导下,专业技能精益求精,后来调入市区学校,成长为上海市特级教师。

徐老师淡泊名利,为人正派,他告诫我们要做饱学之士,“腹有诗书气自华”。他几次谢绝了上级部门、单位领导给他提干、奖励的机会,兢兢业业钻研业务,做精做强历史学科。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静下心来自强”的红专精神,也看到了“弯下身来服务”的职业“剪影”,还看到了“挺起胸来引领”的文化自信。

徐老师离开我们三年多了,我总想着要写点什么,一是为了纪念,二是鞭策自己。匆匆写完,意犹未尽,情不自已,是为记!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

心语编委会

主 编:陆安心

副主编:施炳刚

视 觉:沈雯逸

本文图片来自作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Copyright © 2014 - 2025 心语文化

分享

收藏

留言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