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奥德修纪读书笔记》,(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5 07:49

手把手教你写《奥德修纪读书笔记》,(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奥德修纪》读书笔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主题,比如可以围绕主人公奥德修斯的冒险经历、智慧与勇敢、古希腊神话的内涵等方面展开。
2. 理解原著内容:在写作之前,要充分理解《奥德修纪》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这样才能在作文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奥德修纪》的背景和作者;主体部分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结尾部分总结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4. 逻辑清晰:在作文中,要确保论述的逻辑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观点。可以采用总分总、分总分等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
5. 引用恰当:在作文中,可以适当引用原著中的经典语句、对话等,以增强说服力。但要注意引用的适量,避免过多引用而影响作文的流畅性。
6.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7. 深入挖掘:在分析作品时,要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等,

「读书笔记」《神话的力量》

出版信息

作者: 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 / 比尔•莫耶斯(Bill Moyers)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

原作名: the Power of Myth

译者: 朱侃如

出版年: 2013-6-1

页数: 289

定价: 49.9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系列作品

ISBN: 9787213054853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重新认识神话、发现自我、探知关于心灵真理的书。“耶稣的复活不是肉体的复活,而是精神生命的重生,佛陀经历的苦难不是外在的磨难,而是内省的诱惑;我们被赶出伊甸园,并不是因为神的愤怒,而是源于我们对生活本能的依恋……”我们之所以对丰沛的神话智慧感到疏离,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解读神话的本能,错读了神话的语言!不管世界各地的神话有何不同,其实都在呼唤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深度觉醒。

当代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与美国知名电视人比尔•莫耶斯通过对话的形式,就神话、婚姻与爱、人格成长、生命意义、自我发现、心灵探索、宗教等多种主题,引导我们进入内心世界,完整呈现关于心灵真理的精辟分析。神话其实并不是古人抽象的理论抑或是离奇的信仰,也不是交融在怪力乱神中的错乱文本,神话是有情节的心理分析,是帮助人们发现内在自我的线索,是理解如何生活的实用模型。

乔治•卢卡斯正是迷上了坎贝尔对神话的独特分析,创作出经典科幻电影《星球大战》。读者从本书中获得的也并非只是有趣的神话故事,更重要的是由全书体悟到的神话背后所传达的人类、宇宙、生死各个层面的深入探索,从中学习生命的智慧、咀嚼活着的体验、思考自然的奥秘。

读书笔记

“本笔记所遵循的方法为奥野宣之的‘葱鲔火锅式’ 笔记法。○为原文;☆为感想;P为页码。”

本书是坎贝尔与莫耶斯的对话录,内容比较零散,没有非常严谨的体系。但阅读全书,几乎每段话都发人深省。本人才疏学浅,没有能力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只好摘录一些个人感到有所触动的句子,写上一点浅薄的感想。

○ 人是不完美的,若要把人的真实描绘出来,就要描绘他的不完美。完美的人是无趣的——就像佛陀入涅槃后便不再回到世间来一样。生命的不完美正是它的可爱之处。(P15)

☆ 接受自身的不完美,人生才会幸福;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亲子关系才会亲密;接受伴侣的不完美,家庭关系才会和谐。

☆ 写小说的时候不要让主角过于完美。完美的主角只会让读者感到无趣。

○ 人类一直汲汲于追求外在价值,却忘了本来便存在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就是存在本身的喜悦,也就是生命的意义。(P17)

☆ 当代人觉得生活很痛苦,往往是被消费主义裹挟而不自知,试图以物质满足心灵的空虚。却不知空虚的心灵如无底之洞,永远都填不满。

○ 什么是婚姻?神话可以给你答案。婚姻是两个本来成对个体的再结合。这世界上原本只有一个你,现在则有了两个,去体验心灵上的契合才是婚姻的本质。婚姻和恋爱不同,婚姻和恋爱毫无关系。(P17)

☆ 出自柏拉图《会饮篇》。


○ 如果由个人来迎合社会,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怪物,这也是目前威胁世界稳定的因素。(P20)

☆ 但东亚文化更多是强调个人迎合社会,所以我们总感到压抑和痛苦。


○ 在一个已经达到一致性的文化中,存在着身在其中的人们共同接受的不成文规定,这就是一种社会规范,一种风格,一种对“我们不这样做”的共同理解。(P22)

☆ 进入一个新的文化圈,首先应该明白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不能做什么。


○ 问题不会局限在一个范围内,问题会同时发生在许多专业领域里。(P23)

☆ 关于人或社会的问题便常常如此。这也就是一旦涉及到社会热点话题,网上总是吵得沸反盈天。


○ 主题是不朽的,故事则随着不同的文化而变化。(P25)

☆ 故事有所谓母题。母题有限,但由母题而来的故事无限。


○ 什么是神?神是一种引发动机的力量或一套价值系统的人格化表现,这两者会同时在人类生活及宇宙中起作用——表现出来就是你体内的力量和大自然的力量。(P40)

☆ 基督教说神性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


○ 一则波利尼西亚谚语所说的,你“站在大鱼上,钓小鱼”。我们好像站在一只大鲸鱼背上,鲸鱼的背便是我们自己的存在。当我们转身向外时,我们看到这一点、那一点的小问题,但是一旦转而向内自观,才知道自己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源头。(P59)

☆ 时时观照自身,内省。


○ 神话是社会集体的梦。神话是公开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如果你的梦,碰巧和社会的梦一样,你和你的生活及社会便可以达到和谐,如果两者不同,你就好像独自在森林中冒险一样。(P61)

☆ 但并不是说人要去适应社会。

○ 生命的真谛便是吃掉生命本身。生命依靠生命而生存。所以洗涤人类心灵,及唤醒对生命基本现实的意义,正是某些残酷仪式的重要功能之一。(P63)

☆ 死刑便是一种残酷仪式。


○ 女人代表生命,不经由女人,男人无法获得生命。(P67)

☆ 早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人类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神话中的女神往往司掌生命、繁衍、自然。这是女性主义最早的源头。


○ 生命的真正开端便会不服从行为。(P72)

☆ 只有找到真正的自我,个体的生命才算是真正发端。

☆ 当孩子不听话,想想这句话。


○ 莎士比亚说:艺术是反映自然的一面镜子,这就是艺术的本质。大自然就是你的本质,而神话中这些诗一般的奇妙意象,所指的对象便是你内心的东西。若你被那些意象困住,不能反过来以此了解自己,你便误读了意象。内在世界乃是你的需求、能量、结构与可能性,和外在世界相会的世界。外在世界则是你的肉身世界,那是你的所在。你必须使两者并进。诚如诺瓦利斯(Novalis)所说:“灵魂就在内外世界的相交之处。”(P79)

☆ 诺瓦利斯(Novalis),18世纪德国诗人。


○ 把生命看成苦难,通过苦难,把自己从生命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是较高层次的宗教。(P81)

☆ 较低层次的宗教只是教人以虚妄的祷告试图满足自身的欲望。


○ 任何从事创作的人都知道,你必须敞开自己、付出自己,你的作品才会与你对话并建构它自己。从某种程度上说,你须变成所谓的缪斯女神或《圣经》中的上帝,或某种使命的承载者。这不是幻想,而是事实。因为灵感来自无意识,而且在任何社会,人们心中的无意识都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巫师或先知所提出的,便是个人内心想要表达的。(P81)

☆ 所以刻意设计的创作往往只能流行一时,而无法成为传世的经典。以小说为例,人物自有其生命,常常会脱离作家最初的设想自己行动起来。


○ 民间传说是为了娱乐之用,而神话是为了精神指引之用。(P82)

☆ “神话是社会集体的梦”,“神是一种引发动机的力量或一套价值系统的人格化表现”。


○ 牧师与巫师间的区别在于,牧师是功能性的角色,而巫师则是有神秘体验的人。(P83)

☆ 牧师服务社区,关注他人的心灵。巫师则更关注自己的心灵。


○ 东方的一种美德——除非他人问,否则不能施教。你不能强迫他人硬吞下你个人的使命感。(P88)

☆ 好为人师不是个好习惯。


○ 生命的本质与特性就是个糟糕的神秘,因为生存必须要靠杀生与吞噬来维系。但如果因为这些苦难我们就对生命说“不”,或是认为这些情况不该发生,则是一种幼稚的行为。(P90)

☆ 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苦难。


○ 英雄是以自然的方式,而非个人仇恨、失望、报复的方式,勇敢而优雅地参与生命的人。(P91)

☆ 坦然接受生活苦难的人,都是英雄。上饶五小持刀行凶的家长绝不是英雄。


○ 耶稣说,“不要评判你不评判的”。换言之,要把自己放回到你尚未以善恶来思考的天堂阶段。很少有牧师会这么说。但生命中最大的挑战之一,便是肯定你心里最讨厌的人或事。(P92)

☆ 不要预设立场去看待问题。


○ 神话必须要能担负这两层目标,首先是引导年轻人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那就是民间传说的功能,然后要将自己与过去脱离。(P98)

☆ 神话引导年轻人蜕变为一个成人。


○ 弗洛伊德学说认为,男人的第一个敌人是他的父亲。在小孩子的心中,每个可能的敌人都和父亲这一形象有关联。(P103)

☆ 战胜父亲,是男孩的成人仪式。


○ 女孩子的月经初潮便是她成为女人的标志,这是大自然在她身上发生的作用。(P113)

☆ 为什么青春期的女生往往比男生看上去更成熟?月经初潮是一种大自然赐予的成人仪式,充满了神秘体验。女孩借此向内关照自身,获得成长。男生没有这种神秘体验,所以总显得比较幼稚。


○ 你必须有一个房间,或者每天腾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那里你不知道今天早上报纸的消息,不知道谁是你的朋友,不知道你欠别人什么或别人欠你什么。这是一个可以单纯来体验自己的地方,并能激发出潜在的能力来。这是潜能蛰伏之处。最初不会有什么事发生,但如果你有个神圣的地方并利用它,最后总会有东西出现的。(P126)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受“三省吾身”的影响,我们在理解“日参省乎己”时,常常过度关注“行无过”,而忽视“知明”。

☆ 要给自己独处的空间和时间。


○ 每天经历仪式,才能使你保持在正轨上。(P131)

☆ 写作也是如此,给自己设计一个仪式,坚持一段时间,便会发现这一仪式能帮助自己更好地进入写作状态。


○ 坐在房间复述、读书、再读书,而且要读好书,读对的人写的书。你的心就会被带到某个层次,你可以因此一直拥有一种美好、温和、慢慢燃烧的喜悦。这种对生命的理解,可以成为你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当你发现一个真正能抓住你心的作者时,就把他所有的作品都读完。不要说话“我想知道某某某写的东西”,也不要被畅销书排行榜所困扰。(P133)

☆ 冰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 除非死亡,不然不可能有生命。这个意义在于上一代人必须死掉,以便下一代人能够出生。一旦你生了小孩,你就已经死了。小孩是新生命,而你只不过是保护新生命的人而已。(P146)

☆ 这里的死是象征意义。就育儿而言,父母不要过度干预和控制。


○ 《圣经·新约》教我们要让自我死去,真实地承受由这个世界及其价值所带来的死亡痛苦。这是神秘论者的用语。自杀也是一个象征性的行为。它是要把当时的心理状态抛去,以便使自己更健全。你只有把当前的生活抛去,才可能拥有另一种生活。但诚如荣格所言,你最好不要被象征的情景困住了。你不需要在肉体上死去,你只需要在精神上死去,而以更开阔的生活方式重生。(P148)

☆ 这也是险死还生的人常常对生活、对生命会有全新的理解。


○ 当你遵循欲望、热情和情绪的道路时,要不断控制你的心,别让它强行把你拖入灾难中。(P170)

☆ 别让自己被欲望和冲动所吞噬。


○ 第一次月经来潮,女孩就变成女人了,接下来便是怀孕,成为母亲。男孩首先得切断自己对母亲的依恋,将力量集中在自己身上,然后才能出发。那就是神话中“年轻人,去找你的父亲”这句话的意思。在《奥德修斯》里,忒勒马科斯和他母亲一起生活。当他二十岁时,雅典娜女神跟他说:“去找你的父亲。”那是贯穿整个故事的主题。有时候它是神秘体验的父亲,但有时候,像在《奥德修斯》中,它是指生理上的父亲。(P176)

☆ 男孩要成长,就要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否则就容易成为长不大的妈宝男。女孩子谈婚论嫁,一定要警惕那些一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连大学都是在家乡本地读的男生。


○ 童话是孩子的神话。不同时期的人生各有其最贴切的神话。当你年纪渐长,你需要的是让你更坚强的神话。(P176)

☆ 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读物,孩子喜欢童话很正常。


○ 当你年纪渐长,你认识的人,原本活着的人都走了,而世界本身也在逝去,人生是幻象的神话才会走进你心里。但对年轻人而言,世界是有待以爱去接触、面对、学习和战斗的对象,所以是另一种神话。(P176)


○ 由于经常受到旁人理想与意志的影响,你非常有可能对你真的要什么,或是你可能变成什么,一无所知。(P182)

☆ 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每天抽出一段时间独处,内省自身的原因。


○ 没有心灵的世界是一片荒原。(P189)

☆ 当代人更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灵。


○ 只有当一个人不把死亡当做是生命的对立,而是将其作为生命的一面来接受它时,人才可能体验到对死亡的无条件肯定。(P193)

☆ 接受死亡,才能体会生命的意义。


○ 你只有一生可活,你不需要为他人而活。要活得专注。(P198)


○ 要找到你的幸福,你必须把你自己的心放在你觉得最快乐的时刻中。这种快乐不是兴奋或战栗,而是深度的喜悦。

☆ 这种深度的喜悦即宗教上的神秘体验,心理学上的高峰体验。


○ 玛利亚最古老的形象,实际上是埃及司受胎的伊西斯女神(Isis)及怀抱在她胸前的儿子太阳神贺罗司(Horus)。(P222)

☆ 基督教从其他神话中抄来了太多的东西。


○ 爱情测试在本质上是要确定这个男人会为爱而忍受一切,他不是为情欲才如此的。(P245)

☆ 女生在恋爱过程中对男生的种种考验有其合理性。


○ 婚姻就是你与自己内在女性倾向接触的方式。(P255)

☆ 所以大男子主义者的婚姻关系往往不和谐。


○ 只要是纯粹的爱情,就不会以社会同意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也是爱情如此神秘的缘故。爱情与社会秩序无关,它是比社会规范的婚姻更高的精神体验。(P257)

☆ 婚姻往往需要社会同意,即双方家庭的同意、法律的认可,充满了妥协。但爱情不需如此。有机会爱的话,就轰轰烈烈的去爱。但也要认识到,轰轰烈烈的爱并不一定导向圆满的婚姻。所以坎贝尔认为“婚姻和恋爱不同,婚姻和恋爱毫无关系”。


○ “当你凝视日落或山崖之美而发出‘啊’的赞叹时,你便融会在神性之中。”在此融会的刹那,我们了解到存在的奇妙与完美。(P263)


○ 我认为慈悲是宗教经验的基础,除了有慈悲,我们一无所有。(P270)

☆ 煽动仇恨的宗教,往往是邪教。煽动仇恨的统治者,往往是独裁者。


○ 同时也有一种更深刻的体验,即子宫与坟墓的奥秘,人们被埋葬便是再生,回到大地之母的子宫中再生,而再生就是葬礼的起源。早期女神的形象中,女神被看做接收灵魂回来的母亲。(P274)


○ 乔伊斯对美感体验的定律是:它不会让你想到占有事物,那些让你想要占有绘画物的艺术品,他称之为淫秽之作;美感体验也不会使你批评或拒绝某项事物,这一类的作品他称之为艺术说教或社会批判。美感体验是一种对事物的单纯激赏之情。乔伊斯说,你最初会以某个架构把它看成是一件事物,而当你把它看成是一件事物时,你便能觉察到部分与部分间、部分与全体间,以及全体与部分间的关系。这便是最基本的美感因素——律动,关系间的和谐律动。而当艺术家幸运地敲击出一段律动时,他就会体验到光辉,他就沉浸在美感之中。这就是“顿悟”。(P280)

☆ 很多当代艺术只有设计,没有“顿悟”,就是一场骗局。


○ 每个生命的个体拥有生命的潜能,而人生的任务便在于发挥那些潜能。如何做到呢?我的答案是:“遵照你心灵深处的喜悦而行。”在你内心深处有某种能力会告诉你,你何时活得有重心,也知道你是否走在正轨上。如果你出轨,而沉醉于物欲中,你已经失去你的生命。如果你一直活得有重心,即使不赚任何钱,你仍然拥有你心灵深处的喜悦。(P287)


○ 涂尔干(Karlfried Graf Dückheim)曾说:“当你在旅程中,发现目的地越来越远,你便认识到旅程便是真正的目的地。”(P287)

☆ 旅行的意义在于过程中的种种体验,而非到达了什么地方。

外国文学作品选《伊利亚特》学习笔记

汉语言文学专业里的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的第一篇,就是盲人诗人荷马(起初我以为荷马是一个国家的名字,浅薄了)的这篇《伊利亚特》,讲的是希腊联军攻打特罗亚城,战争进行了十年的故事。

荷马的另一部作品是《奥德赛》,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罗亚战争结束后,用十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的艰难历程。

这两部作品是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也被称为“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人物介绍

特洛伊城里的人物:

大英雄:赫克托耳

赫克托耳父亲老国王:普里阿摩斯

赫克托耳母亲王后:赫卡柏

赫克托耳妻子:安德罗马克

赫克托耳弟弟:帕里斯

希腊联军一方人物

主将:阿基琉斯

统帅:阿伽门农

阿基琉斯好友:特洛克罗斯

神祇方面人物

女神 雅典娜

众神之神 宙斯

射神 阿波罗

选文里节选了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场景和事件,展现了赫克托耳的英雄情节和责任感,阿基琉斯残忍冷酷却又复杂的人物性格。神祇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听由命运的裁决。

关于阿基琉斯和赫克托耳的人物形象,以及节选部分的艺术成就,和选文部分体现出的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都是重点。

虽然还在备考的焦虑中,但是实实在在的记点,学点,才是正道。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