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浅谈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欣赏

更新日期:2025-05-26 02:44

浅谈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欣赏"/

写作核心提示:

《浅谈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欣赏:注意事项与心得》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文字的书写艺术,更是一种蕴含深厚哲理和生活情趣的审美活动。在欣赏和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一、了解书法的历史与背景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了解书法的历史与发展脉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书法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关注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书法家的人生经历以及作品的时代特征。
二、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
书法的技法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方面。学习书法,首先要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如起笔、转笔、收笔等;其次要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学会调整笔画之间的间距和比例;最后要学习章法布局,使作品整体协调、美观。
三、培养审美情趣
书法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欣赏书法作品要注重其形式美。在欣赏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以及墨色美。同时,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注重作品的意境
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关注作品的意境,体会书法家通过文字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五、尊重书法家的人格与风格
每位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人格魅力。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尊重

浅谈对书法艺术的理解与欣赏

张利国/文


摘 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大环境下,在年轻的群体中,特别是在校学生,不注重汉字的书写,书法审美观念短浅幼稚,方向不明,雅俗不辨、美丑不分,与文字严重“脱籍”。将字写得东道西歪、长撇短捺、极度冲突、夸张变形、行笔无序,不具备真善美的内蕴,丧失了汉字的起码的审美标准。对青年人来说,提高书法书写水平及欣赏能力已迫在眉睫,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不仅可以培养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高眼界,而且还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提高书写能力。本文根据本人的学习经验与积累,从笔画、结构、章法、墨韵四个方面浅谈欣赏书法作品及如何提高书法欣赏水平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书法;鉴赏;提高

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大环境下,在年轻的群体中,不注重汉字的书写,书法审美观念短浅幼稚,方向不明,雅俗不辨、美丑不分,与文字严重“脱籍”,将字写得东道西歪、长撇短捺、极度冲突、夸张变形、行笔无序,不具备真善美的内蕴,丧失了汉字的起码的审美标准。作为每一个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学生,书法欣赏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提高书法欣赏水平,不仅可以培养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提高眼界,而且还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提高书写能力。

一、如何欣赏书法作品

怎样才能正确地欣赏一件书法作品呢?根据本人的学习经验与积累,欣赏书法作品最基本的规则包括笔画、结构、章法、墨韵四个方面。

1.刚健有力的笔画。笔画是线条艺术,任何一幅书法作品,不论是篆隶、还是行草、楷书,无不都是用线条组合而成。而这些书写的线条(点画)的好与坏都会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字的艺术效果。书法线条应象“钟表中运行的发条”,不能像“汤锅中被煮烂的拉面”。书法线条须富有弹性,具有内在的气势或力感。所谓“入木三分”、“力透纸背”都是形容力的表现。只有如此挥毫才会写出“点有青山坠石之势”,“钩似长空初月之美”。面对一幅作品,作为行家里手,他就不难看出点画形体是否生动优美和刚劲有力,也是决定一幅书法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和关键所在。

2.疏密有致的结构。大家知道,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成的,它包含着形象性的物证,具有一定造型美的因素。正如《九势》中所说:“凡落笔结字,以上复下,下以承上,使其行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就是说凡是好的书法其造型,都是讲究结构匀称、疏密有致,多样统一。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要求字的造型,结构平整匀称,并不是把每个字都写的方方正正,四平八稳,千字一面,如千篇一律的字模印刷体。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题卫夫人后》一文中指出:“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可见写得呆板的字,即使有一定的功力,也不能算是最好的书法。可说是千姿百态,情趣天然,懂行人看了之后,便会感到韵味无穷。

3.意境优美的章法。欣赏书法往往第一眼看到的总是整体的分行布白,章法布局。为此要使章法美就要做到字与字、行与行,整体首尾必须一气呵成,脉络相连,疏密得当,大小适宜。而且还要错落变化,互为照应,全篇具有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和生动优美的意境。

什么是布白?就是指整幅作品的空白处,也就是不着笔墨的地方,布置要得当。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曾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生。”意思是说有点画的地方是点画,没有点画的地方也是点画。即是说在创作中,大到通幅,小到每一个字,不仅要注意笔画的实处,即使空白的虚处,也要纳入创作的范畴之内。一张好的书法应使形式烘托主题,为通篇内容服务。字多不繁,字少不空,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笔势的走向与气脉连贯通畅,笔画处处得体并松灵透气。

4.形具而神生的墨韵。一幅书法作品的成败,不仅要有美观的外形,而且还要有精神内蕴,而这种精神的内蕴就是指书法内在的气韵,它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南齐书法家王僧虔说:“书之秒道,神采为上,行质次之,兼之者方可超于古人。”什么是“形质”?形质就是指的纸面上看得见的东西,如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刚柔和形体上的大小斜正,章法安排的纵横开合,以及用墨的浓淡干湿等等,都属于形质范畴,也是说的是艺术的外貌。而真正的艺术精神所在,是在于书法“情性”上的发挥,也就是神采。它是通过笔墨运动,使书写出来的文字不仅具有千变万化的优美形态,而且还具有跌宕不羁的活泼精神。总之,如果你想得到书法艺术的享受,就必须具备艺术欣赏的基本素质。


二、怎样才能提高书法欣赏水平

第一,读帖。不仅在临帖前要读,在临帖过程中也要读,仔细揣摩、体会碑帖中字的形态、用笔方法、结构特点、章法布局、神采气韵。第二,观展。尤其要看一些大型高水平的书展。观赏书展是书法的一种再创作,见多识广,吸取营养并推动自己的书法创作。第三,理论学习。书法理论是对书法实践的批评、总结、对书法艺术的健康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学习理论,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是为实践服务,是帮助理解书法艺术的构成原理。于是我们的创作“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奇妙理于豪放之外。”第四,文化修养。书法之所以能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因为它容纳了哲学的思辨、史学的深邃、诗歌的天籁、绘画的气韵、武术的刚柔相挤、禅家的洗心入静、中医的阴阳五行,音乐的节奏旋律,建筑的造型布局,舞蹈的情感姿态……书法学习是书“内功”和书“外功”两方面的学习。历史上的书法大家如钟繇、王羲之、苏东坡、黄庭坚、郭沫若等无不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修养。

(孟云飞转自《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2017年第7期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