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浙大远程自我鉴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8 08:49

浙大远程自我鉴定如何写我教你。(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浙大远程自我鉴定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保作文结构完整:一篇好的自我鉴定作文应该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写作目的;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优点、不足、学习经历和成长过程;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决心和展望。
2. 主题明确,突出重点: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浙大远程学习”这一主题展开,突出自己在远程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学习态度:阐述自己在远程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如自觉性、自律性、认真程度等。
b. 学习方法:介绍自己在远程学习过程中采用的学习方法,如时间管理、资料搜集、实践操作等。
c. 学习成果:总结自己在远程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如课程成绩、项目成果、实践经验等。
d. 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在远程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如对浙大远程教育的认识、对自身成长的感悟等。
3. 语言表达要准确、流畅: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a. 词汇运用要准确,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
b. 句子结构要合理,避免出现病句。
c. 表达要清晰,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汇和句子。
4. 举例具体,有说服力:在阐述自己的

微医抗冠公益会诊平台上线 全国专家免费为基层远程会诊

来源:中国经济网

2月7日11:40,一场跨越1200多公里的新冠肺炎多学科远程会诊,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碾子山区人民医院进行。这家二甲医院刚收治了一位发热患者,其症状接近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但医院尚不能完全确诊。医院在微医抗冠公益会诊平台发起专家会诊需求后,远在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牟小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放射科主任医师马威迅速上线,根据平台上传的资料分析判断该患者是高度疑似病例,并重点指导当地医生关注抗生素应用、抗病毒治疗及密切监测指标,同时严格做好自我防护。

疫情蔓延以来,基层定点医疗救治医院的临床救治需求在不断增长。为响应国家卫健委相关文件的精神,切实帮助广大基层医院开展新冠肺炎救治,2月7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联合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正式上线“微医抗冠公益会诊平台”,面向全国定点救治医院免费提供新冠肺炎的远程会诊服务。

“微医抗冠公益会诊平台”平台特别组建了远程医疗专家组,我国医疗健保专家、微医首席医疗官席立锁担任专家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朝阳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华西医院、浙大医院、浙医二院等数十家医院的近名专家积极响应,涵盖呼吸内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学科,将切实提高基层医生对疫情的处置能力。抗击疫情期间,微医为会诊专家提供加班补贴。

微医抗冠公益会诊平台正式上线

碾子山区人民医院这场远程会诊,是微医抗冠公益会诊平台开通后的首例会诊。“在此之前,我们一直用微医的远程会诊系统,患者也很接受这种方式,这次疫情我们作为碾子山区新冠肺炎的唯一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收治了疑似病例,但经验不足,第一时间想到了远程会诊。”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吕吉冬很欣慰的是,这次远程同时联系到了北京两家三甲医院对呼吸疾病有丰富诊断鉴别经验的大专家。

2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强调,要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借助信息技术下沉专家资源,提高基层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处置疫情能力,缓解定点医院诊疗压力。

“这次专家用电脑、手机参与,与基层医院三方充分沟通病情,整个会诊比较顺畅。”专家们和基层医生均表示,在重大疫情的防控和救治中,远程医疗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与基层共同探讨、提升救治能力的积极作用。

三方远程会诊共同讨论救治方案

作为此次远程会诊的技术支撑方,微医旗下的唐桥云在疫情期间提供免费、不限时长的远程会诊系统。该系统拥有多项技术专利,检查报告、医学影像资料等可实时接入,多方沟通仅毫秒级传输延时。

早在1月22日,微医互联网总医院依托全国32万医生资源,紧急成立了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呼吸中心,并于1月23日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正式上线接诊,陆续开通了疫情动态、心理援助、中医药抗疫、便民门诊等在线服务。截至2月8日18时,该平台已集结2.4万余名医生,为全国超过105万人次提供了免费咨询。

“刷墙哥”苦学浙大网课 坚信知识一定能改变命运

29岁的安徽打工小伙苦学浙大网课,坚信知识一定能改变命运

“刷墙哥”拿着手机听老师讲课

建筑专业的书散落一床

“说出来我都怕你笑话,我在浙江大学,报了一个三年的远程课程,五个学期,在网上学了以后,还要去考试的。”说这话的,是29岁的来自安徽淮北的小伙,叫田刘宾。

昨天,有个1分半钟的小视频在网上流传,截至发稿,光是人民日报新媒体播出的该视频已经被浏览近50万。

视频的主人公,就是田刘宾。他的工地在上海浦东新区,“这里要建一所新学校,我们是负责刷围墙涂料。”昨天,田刘宾对钱报记者说。所以,视频里把他称为“刷墙哥”。

画面里,有他在狭小拥挤的出租屋,拿着手机学习浙大网络课程的镜头,视频的最后,他说:“我也不想一直打工啊,最起码能像你们一样,穿得干干净净的。”

简单的语言,质朴的希望,打动了很多人。

一万多学费,三年课程

他报了浙大远程教育建筑工程专业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力?”田刘宾的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浙大的老师正在讲课。

他躲在棉被里埋着头听,他的同屋室友则躺在一旁。田刘宾说,他们是三个人合租的。

田刘宾学的是浙大远程教育建筑工程专业,所以,相关的专业教材,比如《基础会计》、《工程力学》、《建筑企业管理》、《建筑材料》等都散落着,放在被子上,以便随时翻看。

“我都是下班以后,抽出时间去学一下。”田刘宾说,随即,他又小小地感慨了下,“去年这一年,忙进忙出也就赚五六万块钱。而2018年到现在,下了6天雨,下雨不能打工啊。哎,又浪费了一天,一分钱也没挣着。”说起下雨天,田刘宾显得无奈,一个字、一个字拖长了说。

视频里,他戴着安全帽,穿着灰蓝色棉衣,上面全是白色油漆的污渍。

2017年11月7日早晨6点12分,田刘宾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句话:“一天从这里开始。”配图是一张工地的照片。照片里,天还没亮,除了周围在建的高楼,只有两个戴着安全帽的模糊身影。

早上六点半开始工地的工作,晚上五点半到家。只要开工,这是田刘宾一天的作息。

他是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直属学习中心2017年春季建筑工程管理专科班学生,三年课程,5个学期,如今已经过了2个学期。

2017年3月,田刘宾当时待在杭州。没有接到工地上的活,每天只能待在出租屋里上网,在网上看到浙大相关招生信息,就跑去浙大紫金港校区咨询。“我一直在工地上干活,相关老师推荐我报建筑工程这个专业,说专业对口。”

听说学费是一万多,纠结了下,但田刘宾还是咬咬牙报名了。然后就是参加学院组织的入学测试,测试成绩合格才可以录取。等待了一个月以后,2017年4月,田刘宾被录取了。

“本来我以为建筑专业不怎么难,但学到现在,发现有些知识没学透。图纸计算和设计都很难,超出了我的学习范围。”田刘宾说。

2017年10月,田刘宾来到上海。“我都要准备来杭州参加考试了,结果没来得及复习,作业也没做完,最后还是放弃了考试。”

“网络课的老师都是浙大的,都是比较好的老师。学校也考虑到我们可能有不懂的地方,所以,都配了研究生助教,有问题可以在网络上提出,QQ答疑,班主任进行指导。”这让田刘宾觉得很好很方便。

开挖掘机、养鸭子、当车工……

他发现自己最想读书

田刘宾从小在安徽淮北长大。“不调皮,就是老实。”这是他对自己的描述。

聊起学历,田刘宾显得惆怅——初中毕业,高中学了一年就辍学。“哎呀,那个时候辍学,整天想着怎么才能多挣点钱,找一个好点的能挣钱的工作。我做过的工作可多了。”

辍学以后,看到电视上挖掘机的广告很火,田刘宾就学了三个月的挖掘机。课程结束以后没找到相关的工作,也就没有再碰过了。

田刘宾也想过“经商”,他花了100多块钱买了60只小鸭子。喂了两个月以后,田刘宾要离开安徽,就把它们卖了。

2006年,田刘宾离开生活了17年的家乡,第一次出来打工。他去了嘉兴平湖一家服装厂,干起了车工(用缝纫机拼接布料),“服装厂800块钱一个月,我干了一年。”

服装厂的工作也没有束缚田刘宾的脚步,他又去水产市场卖鱼,去学校食堂做帮工,接下包工头叔叔的班干了4年,结果“欠了一屁股债”。“那时候觉得反正这么年轻,什么事情都要干一下,总会碰到合适自己的。”

田刘宾说自己“一直为赚钱奔波”。

2017年初,一个老乡找他干刷涂料的活,田刘宾同意了,一干就是一年。“一天工钱200多块,一年200份工,估计5万块钱收入。”

回想起第一学期的缺考,田刘宾觉得,一方面是时间上来不及复习,另一方面也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担心去几天嘛,又耽误不少赚钱的时间。”

对于自己边工作边上学的事,田刘宾的妹妹一开始并不支持。“她觉得我这人懒呗,三分钟热度,想到一件事马上做了,做了以后过了几天又没兴趣了,我就是冲动。”

但浙大的网课,田刘宾觉得自己应该坚持下去。“最起码做个本科生,以后要是不干刷涂料这个活,也能找个好点的工作。就算不工作,也会自己创业。是不是会比现在更好一点?”

很想开车带着妻子去看海

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更好一点的生活,在田刘宾看来,就是能开着自己的车,载着妻子去看海。

“她最大的愿望,是去看海,”田刘宾和妻子是在老家通过介绍认识的,他大方地告诉记者,他很爱妻子,也想带着她走遍全国,但是,他说,“只是想想”。

“虽然上海离海很近,但是因为自己没有车,就会在路上耽搁太多时间,还会很累。”因此,田刘宾的目标是一年能赚十万,“等我拿了驾照,会先买辆车带她去看海。”

田刘宾的妻子今年27岁,在杭州的一家科技园工作。他们有两个孩子,大的七岁,小的四岁,都在老家。“我最难过的是,出来打工,两个孩子都不理我,打电话不接,两手把耳朵捂着。”

“所以,我老婆也支持我去读浙大这个网络课程的,可以提升自我,找个好工作。”他相信自己能坚持,至于之前没有参加的考试,他会想办法去补考,“我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他自己心里也藏着一些想法。“小梦想就是先赚点钱,把家照顾好。有了钱以后,再慢慢实现自己的大梦想。大梦想,哎呀,太遥不可及了。马云你知道吧,很成功,整天满世界飞。”田刘宾沉默了一会儿,“不说了,这个梦想太遥远。”

田刘宾想过创业,谈起这个话题,他变得严肃,却不愿意多说什么。他觉得,“如果想要创业,做些大事,要是没有太大的底子或基础,嘲笑你的、看你笑话的人比尊重你梦想的人要多得多。”

他说,现在自己的见识“就那么一点点”,但随着时间越来越广,他相信,自己可以积累一些资本,到那时候再选择创业,条件会更好。

“这个专业基本都是一线建筑工人。”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直属学习中心副主任林文普说,“远程教育是学分制的,最短2.5年,最长5年内完成。” 林文普说,浙大继续教育学院将继续充分整合浙江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尽快搭建基于互联网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形式,面向包括新型农民工在内的社会群体的职业技能提升提供服务。记者 王湛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