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1 15: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乐器工作总结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总结目的: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回顾过去的工作,总结经验教训,还是为了规划未来的工作。明确目的有助于使文章更有针对性。
2. 确定总结范围:总结的范围应该包括乐器工作的各个方面,如乐器制作、维修、保养、销售、推广等。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合理划分总结范围。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总结作文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乐器工作的背景和目的;主体部分详细阐述工作内容、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改进措施。
4. 数据支撑:在总结中,尽量使用具体的数据来支撑观点,如乐器销售量、维修次数、客户满意度等。数据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 事实为依据:总结应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在描述工作成果和问题时,要客观、公正,不夸大也不贬低。
6. 突出重点:在总结中,要突出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如取得的显著成绩、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等。这有助于读者快速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
7. 语言简练:总结作文的语言要简练、准确,避免冗长、啰嗦。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使文章易于阅读。
8. 逻辑
在多年的音响工作生涯中,我有幸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戏曲演出的音响保障中。从晋剧到二人台,从城市大剧院到乡间古戏台,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戏曲调音绝非简单的扩声,而是一门需要深厚艺术理解、精湛技术功底和高度文化敬畏心的独特技艺。它承载着传承千年的文化精粹,是连接古老艺术与现代观众的重要桥梁。
一、 核心职责与工作重点:
1.深刻理解艺术本体:
熟悉剧种特色:深入学习和理解不同剧种的音乐体系、唱腔流派、伴奏乐队(文场、武场)的构成与特点。了解不同行当(生、旦、净、丑)的发声方法和音色要求(如老生的苍劲、花旦的清脆、花脸的洪亮)。
把握剧目精髓:研读剧本,了解剧情、人物情感、唱段内涵及关键的“戏眼”。这直接关系到混响、延时等效果的应用时机和程度。
尊重传统声学美学:理解戏曲声音追求“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美学标准,扩声的目标是“锦上添花”,而非“改头换面”,要保留戏曲声音的韵味、穿透力和空间感。
2.系统设计与设备选用:
人声优先原则:清晰传达唱词和念白是戏曲音响的第一要务。选用适合人声还原的话筒(如高质量心形指向动圈或电容话筒),精心设计话筒布局(领夹、头戴、吊麦、地麦等组合),最大限度减少对演员表演的干扰。
乐队平衡艺术:重点处理武场(锣、鼓、镲)与文场(胡琴、月琴、琵琶、笛箫等)以及人声之间的声压级平衡。武场需控制其穿透力避免压唱,文场需清晰呈现旋律线条。常使用多点拾音与分组控制。
效果应用克制精准:混响(Reverb)是戏曲调音的灵魂,用于模拟特定空间感(如殿堂、闺阁、旷野)和烘托情绪。需根据不同剧种、唱腔、场景精确选择混响类型(板式、厅堂、房间)、预延时、衰减时间和混响量。延时(Delay)可能用于特殊效果(如鬼魂、回声),但需极其谨慎。效果应用务必“宁缺毋滥,恰到好处”。
3.现场调音操作精要:
人声处理:精细调整均衡(EQ),提升中频清晰度(2-4kHz),适度衰减易产生浑浊的低频(100-250Hz)和刺耳的高频(8kHz以上),特别注意齿音的适度控制。
动态控制:熟练使用压缩器(Compressor),既要保证弱唱时的清晰度,又要防止强唱(如高腔、喷口)时过载失真。设置需非常柔和(低压缩比,高阈值,慢启动/释放)。
反馈抑制:戏曲演出话筒增益要求高,啸叫风险大。需精确使用图示均衡器(Graphic EQ)或反馈抑制器(Feedback Destroyer)进行预防性切除,同时避免过度影响音色。
乐队处理:武场控制:对司鼓、大锣、铙钹等使用压缩控制瞬态峰值,必要时做特定频段衰减(如锣的3-5kHz)。文场美化:提升弦乐器的温暖感和空气感(中高频适度提升),确保弹拨乐器的颗粒感清晰。
整体融合:通过辅助发送(Aux Send)或编组(Group)为乐队添加适量、统一的厅堂混响,增强整体感,但需弱于人声混响。
实时艺术跟随:调音师如同“第二指挥”,需高度专注,紧跟演员的呼吸、情绪起伏、唱腔转换、武打场面等,实时微调电平、效果比例,做到“声随情动”。
4.特殊场景应对:
传统戏台与现代剧场:古戏台声学环境独特(混响长、结构共振),需减少效果应用,侧重清晰度;现代化镜框式舞台则需利用音响系统塑造更佳的空间感。
无线系统挑战:戏曲演员动作幅度大(水袖、武打),无线话筒隐藏和信号稳定是难点。需精心选择佩戴位置、使用优质腰包发射器、备用频率规划、天线系统优化。
现场录音/直播:需兼顾现场扩声效果与录音/直播信号的质量要求(更干、更平衡),可能需独立设置混音母线。
二、 核心挑战与解决之道:
1.流派众多,音色迥异:解决方案:为不同流派/行当的主要演员建立个性化通道预设(EQ、压缩、效果发送量),演出前快速调用调整。
2.乐队动态范围极大:解决方案:对动态极大的乐器(如武场)单独压缩控制;主唱通道设置多级压缩/限幅保护;整体系统增益架构设计留有充分余量。
3.保留韵味与提升清晰度的平衡:解决方案:避免过度EQ“美化”而丢失特色(如老生的沙哑感);混响应用强调空间氛围而非掩盖细节;人声处理优先保证字头清晰。
4.演员对传统发声方式的坚持与现代扩声需求的融合:解决方案:耐心沟通,展示技术如何服务于艺术表达;提供多种话筒方案供选择;用实际效果赢得信任。
5.复杂演出环境(风雨、供电、噪音):解决方案:设备防水防尘保护;可靠电源保障(稳压器、UPS、发电机);备用话筒和关键设备;灵活调整系统应对环境噪音。
三、 经验收获与专业成长:
艺术鉴赏力的飞跃:对戏曲音乐结构、唱腔韵味、表演程式的理解深入骨髓,提升了艺术敏感度和审美判断力。
听觉辨别能力精细化:能敏锐捕捉到唱词中细微的吐字归韵、气息转换,以及乐队中各声部的微妙变化和平衡问题。
技术应用的“克制美学”:深刻领悟到“少即是多”在戏曲音响中的真谛,技术手段服务于艺术本体,效果应用力求精准、含蓄、有分寸。
沟通协调能力提升:与导演、演员(尤其名角)、琴师、鼓师建立有效沟通和互信至关重要,学会用艺术语言沟通技术问题。
文化使命感增强:认识到音响师在戏曲传承中扮演的角色,每一次成功的调音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守护和传播,责任重大。
系统优化能力:在设备有限的条件下,通过精心调试挖掘系统最大潜力,实现最佳艺术呈现。
四、 未来方向:
戏曲艺术博大精深,调音之路学无止境。未来我将:1. 持续深入学习:钻研更多剧种特色,学习传统声学理论,研究经典唱段的音响处理。2.拥抱新技术:探索数字调音台高级功能(如多段动态处理、高级效果器)、沉浸式音响在戏曲中的可能性、更先进的无线话筒技术应用。3.提升录音制作能力:将现场调音经验延伸至戏曲录音、后期制作领域,追求更高质量的戏曲音像制品。4.经验分享与传承:总结提炼戏曲调音的特殊技法,与同行交流,助力培养新一代既懂技术又懂戏曲的专业音响人才。
结语:
戏曲调音,是技术与艺术的共舞,是理性与感性的交融。当清晰的唱词、韵味十足的唱腔、层次分明的伴奏通过音响系统完美呈现,观众沉浸在戏曲世界的那一刻,便是这份工作最大的价值与荣耀。我将继续怀着敬畏之心,精进技艺,为“丝竹传韵,戏韵流芳”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舞台集中维保期开始,新京报独家揭秘国内最大管风琴的维护全过程
国家大剧院34吨重管风琴维护得走“心”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管风琴全景。国家大剧院供图
国家大剧院管风琴移动演奏台。 国家大剧院供图
国家大剧院机械式固定演奏台。
管风琴内部部分音管
管风琴演奏台正面
演奏台背部构造,红盆为加湿用。
于快在调音中。
调音刀与空心锥形调音工具。
每年三月下旬,国家大剧院将停止演出活动,由技术人员对大剧院内部的所有乐器以及设施进行维护。新京报记者走进音乐厅,近距离接触了一架具有125年制造历史的德国Klais管风琴,与国家大剧院管风琴维护工程师于快一起,为读者揭秘它的维护过程。
这架10.4米高,由6159根金属管与341根木管、134个音栓组成,总重量34吨的管风琴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管风琴,从2007年国家大剧院开幕时起,它就屹立于音乐厅正前方。作为一种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乐器,管风琴发展到今天,奠定了包括钢琴、电子琴在内的所有键盘乐器演奏指法规则,它不仅可以承担独奏任务,交响乐和声乐中它也担任伴奏,在国家大剧院很多经典的演出中都留下过其独特的音色,那它的维护将会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前情 当年管风琴安装耗时14个月
于快介绍,管风琴发声是因为发音器音管,音管通常由哨管与簧管组成,哨管的长度决定音的高低,管体的周长决定音色,簧片的大小决定音高。管风琴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气室里的气流穿过小孔进入音管发声,是一种气鸣乐器,弹奏键盘和调整音栓的不同组合,管风琴将奏出美轮美奂的音色。
大剧院的这架管风琴与德国科隆大教堂的管风琴系出同门,它来自于德国一家名为Klais的管风琴世家,家族四代人都在从事管风琴制造。于快回忆,当时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极度严苛的静音和无尘的环境要求下,从2006年9月份管风琴进场安装到2007年11月竣工验收,安装过程历时14个月,丝毫不亚于一个建筑建造。当年主管风琴所有零部件用了7个四十尺集装箱运到现场。
管风琴主体结构安装大致可分为五部分,首先是支撑部分,包括管风琴的钢骨架、地板走道与楼梯、隔断及装饰木墙以及管风琴顶部。它的动力部分的安装则包括鼓风机、轨杆机、风箱、气室。负责供电的开关箱、负责音栓调节的开关箱、整流器,布线则属于它的电气部分。6500根音管的安装则属于音管部分,以及用于改变音量大小的强音百叶系统的强弱音部分。这五大部分有时会并行安装,也有自下而上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安装,当年德国厂商先后派了三批人马,轮番上阵负责琴的安装与调试。“先是负责安装的工程师,像现在我们组装一个乐高玩具一样进行组装,随后专业的电路工程师会进行排线布局,调试电气系统,第三步是声音调试,这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单就音栓而言,就有一套很系统的理论。”于快回忆。
国家大剧院的管风琴拥有两个演奏台,常设在主管风琴下方的是机械式固定演奏台,内部木料采用樱桃木和橡木,并用黑檀木镶嵌。手工杉木键盘,用天然骨料罩面并用黑檀木镶边,用于演奏巴赫时代德国风格管风琴作品,因为那个时期流行复调音乐。另一种是在舞台中央由电子控制的移动演奏台,它将键盘演奏由控制信号传输到管风琴中,通过电磁继电器实现机械动作。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与现场乐队融合在一起,演奏起来键盘的触键比机械式的轻,感应灵敏,非常适合演奏以法国风格为代表的近现代管风琴作品。
维护 除尘很关键,调音整音是核心
管风琴已于音乐厅屹立了12年,它的维护工作已不会再像刚开始那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调试与维护,于快介绍,目前通常一周内就能完成全部工作,在刚安装时的那年,仅粗调阶段就进行了至少20遍,占用近两个月的时间,精调耗时一个月。整个维护环节包括调音、整音,以及针对技术问题进行集中讨论与处理。
1 通过演奏排查技术问题
设备维护期间,德国的管风琴制造厂商都要派工程师到中国来进行例行维护和全面调音,而在德国专家到来之前,于快和他的技术团队将会管风琴演奏家,通过演奏管风琴的方式将遇到的问题归纳总结出来,便于专家到来后针对重点问题进行维修处理。
2 深度除尘
管风琴维护前期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对内部进行一次深度的除尘处理。灰尘是管风琴的一大天敌,如果灰尘进入管风琴内部会导致管风琴发音不准或机械故障。
3 控温控湿
管风琴内部主要是由木质材料构成,干燥和潮湿的环境对音高和管风琴零部件都有影响,于快介绍,管风琴环境要求的理想温湿度为温度22℃,湿度40%,过度干燥或者潮湿对于管风琴本身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耗与伤害,因此加湿器以及除湿器会同时出现在管风琴内部狭小的空间里以备调节。
4 调音整音
从某种程度上讲,管风琴调音与钢琴调音和羽管键琴调音有一种天然的矛盾,管风琴调音的难点在于比较消耗个人的精力和体力,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很强的毅力,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跟琴抗衡和磨合。管风琴的声音很大,每个管子发出的声音频次和音量都不同,调音师要去适应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音强,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当调音师在反复调音时,会感觉到耳朵的一种损耗和疲劳,他们是通过一种透支身体和听力的行为,来换取这种艺术价值和演奏性能的保障。“管风琴调音师日常会尽量减缓过度的听力损耗,像调音一样去调节自己的身体。”于快介绍。
5 外部及音乐厅综合维护
在调音整音及中国技术团队与德国工程师排查解决完技术问题后,国家大剧院还会针对管风琴对音乐厅内部进行各类灯的维护与更换及墙皮的修补,这些都属于基础维护范围。
■ 延展阅读
大剧院乐器日常维护团队仅四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国家大剧院的乐器管理工作由于快和另外三名同事组成,他们的工作包括对配套设施和公共空间中的钢琴进行调修,负责乐器及乐队用品的调运与日常保养等,均是专人专项负责。目前,国家大剧院一共有66架钢琴。
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臻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刘臻
来源:新京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