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2 09:48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职业发展自我鉴定作文注意事项
在撰写职业发展自我鉴定作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作文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语言得体,从而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
一、明确主题,突出重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前,要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自己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
二、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1.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姓名、职位、所在单位等。
2. 发展历程:详细描述自己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成长历程,包括所从事的工作、取得的成果等。
3. 成就与不足:总结自己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4. 未来展望:结合自身实际,对未来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展现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
三、内容充实,数据支撑
1. 实事求是:在描述自己的职业发展历程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夸大其词,也不贬低自己。
2. 数据支撑:在阐述成就时,尽量使用具体的数据来支撑,使内容更具说服力。
四、语言得体,表达流畅
1. 语句通顺:确保作文中的语句通顺,避免出现语法错误或病句。
2. 用词准确:
视频加载中...
连日来,随着全国多地高考成绩陆续揭晓,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大幕正式拉开。
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迎来哪些新变化与新要求?考生填报时需重点关注哪些事项?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有这些事项需要注意——
■报考模式有变化
截至今年,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实行“新高考”。多数省份采取院校专业组报考模式,高校将选科一致的专业或专业类放在同一组内让考生进行填报。
6月10日,考生亲友在山东省临沂市第二中学考点外等候。当日,2025年全国高考落幕。新华社发(许传宝摄)
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应关注组内专业,确保组内所有专业均可接受,避免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也要注重梯度设计,按“冲稳保”合理分配志愿,避免扎堆热门组导致滑档。
■新增专业、新设高校释放新信号
区域国别学、海洋科学与技术、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
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29种新专业正式纳入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今年进行高考招生。
填报志愿时,考生既要关注专业变化,也应关注学校变化。今年以来,教育部已发布多批同意设置本科学校的函。
在有关专家看来,高校进行招生工作时,应加强对新增专业和新设学校的宣讲解读,帮助学生和家长及时解疑释惑;学生进行志愿填报时,也应多做功课,避免盲目跟风,忽视专业内涵。
6月10日,第二届“双高促育,赢战高考”专项公益活动现场,辽宁省内外近八十所高校招生部门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 新华社记者 吴青昊 摄
■个人能力、职业规划和社会需要相结合
不久前,教育部“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全新升级上线。系统开通31个省份本专科普通批次志愿筛选服务。考生可依据本人高考成绩(位次),参考历年录取情况、院校及专业满意度、就业状况及跟踪调查等多方面数据,个性化筛选志愿。
6月15日,202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现场咨询会在上海建桥学院举行。35所上海高校及58所外省市高校的招生老师与考生、家长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提供权威信息和咨询服务。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有关专家认为,考生填报志愿应遵循“以成绩为基础,以兴趣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原则,注重将个人能力、兴趣爱好、职业规划和社会需要相结合。
明确自身定位——热爱是坚持的动力,选适合自己的专业。
洞察社会趋势——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民生紧缺领域等相关专业招生规模显著扩大。
规划职业蓝图——需明确职业目标、主动规划生涯。
编导:胡心懿、龙泠宇
包装:赵一璇
综合新华社记者报道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这两天,高考填报志愿陆续开始,记者发现这两年国内多所学校新增了“双碳”领域相关专业,这些专业有什么特别之处?就业前景如何?
视频加载中...
今年,“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次被列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3所高校率先获批设立。记者梳理发现这两年,教育部一共增设了“碳储科学与工程”“智慧能源工程”等共21项与碳中和直接相关的专业,成为当前高考报名的热门。
与传统专业相比,这些“双碳”领域的新专业更多都是交叉类学科,需要学习多种类别的专业知识,包括工学、理学等,培养点面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许多高校还通过产教融合,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例如联合碳交易所开展模拟交易实训等,让学生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实践得到全方位的技能培养。方便毕业生在碳核查、碳资产等各个新兴岗位可以更好地胜任。
企业增加新岗位:“碳排放管理员”
视频加载中...
不仅是高校新增了碳中和相关专业,许多企业也增加了名为“碳排放管理员”的新岗位,那么这个工作具体是做什么的?
一大早,记者就跟随碳管理体系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检测一线。记者发现,除了副产煤气需要进行最基础的碳核算工作,煤炭、焦炭等固体燃料也需要进行取样分析,这样的基础的碳核算工作更像是一名“会计师”,通过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推算出相对应的碳排放数据。
总台央视记者 杨子清:这台设备就是元素分析仪,只需要将刚刚取来并进行处理过的煤炭样品放进去,便可以进行成分检测,结合具体的煤炭使用量,便可以精准计算出整条产线上的碳排放量。
得出的具体数据会立刻上传至大数据库,通过信息化系统实时监测每天的碳排放总量以及各个流程的碳排放量,管理员便可以根据生成的数据去优化各个环节,确保工厂的碳排放总量可管可控,确保完成碳排放的履约任务。
除了碳核算工作,碳排放管理员还可以进行碳资产的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工作像是无形资产的“理财顾问”,不仅需要摸清各家企业的“碳家底”,还需要协助企业在碳市场中进行配额买卖,“盘活”企业碳资产,算好“降碳减排”这本账,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岗位需求多集中在能源汽车建筑等行业
视频加载中...
今年以来,在招聘网站上,像碳排放管理员这样的“双碳”岗位需求一直持续增长。那么,“双碳”岗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人才缺口有多大?
记者打开了多个招聘平台查看,发现能源行业、钢铁行业等在碳排放相关岗位都有招聘需求,相比去年增长近20%。其中汽车行业尤为突出,尤其是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管控更是新的热点。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正在编制的机动车“国七”标准中,碳排放将首次纳入管控范围,并且扩展至制动系统等非尾气排放领域。
作为碳排放量大户的建筑行业也急需“双碳”领域的人才,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宽,在验收阶段,各个国家对于碳排放的标准各有不同,所以控制好整个项目的碳排放量便成了一大难点。
数据显示,为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全球需新增3000万与碳中和相关的专业人才,但目前我国相关从业者仅10万人左右。并且,绝大多数从事碳管理的人员都是从环保、能源等领域转行过来的,对各项标准、政策、机制等存在了解不足的情况。
相关证书报考热 如何避免被误导
视频加载中...
随着碳排放管理员成为新兴职业,一些机构嗅到了相关证书报考的商机,不仅将证书包装为“速成”,还营造出考证的紧迫感和重要性。
记者在浏览器中输入碳排放管理员时,与“职业资格证”“证书怎么考”相关的词条便立刻跳了出来,记者翻阅后发现,相关证书被包装成了“职业资格证书”,负责人承诺现在报考是很好过的,并且从事该方面的职业不能没有此类证书。
在添加培训机构的微信后,销售人员一味地表示该证书是晋升中“不可或缺”的,并且多次强调是国家和相关协会认可的职业证书。记者随后打开了相关协会的官网发现,准确的名称是“碳减排专业技能培训”,点进详细的培训内容后发现主要是围绕了解、理解碳排放行业相关的动态和发展趋势展开的,与职业技能相关的培训寥寥无几。
记者询问了从事碳排放工作的相关企业,工作人员拿出了多张培训证书并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行业内并没有相关可以证明职业资格的碳排放相关证书,培训也更多是围绕新的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大部分企业更看重的是个人在能源方面的工作能力,而不是所谓的职业证书。
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只有编号为4-09-07-04的“碳排放管理员L”这一职业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具体细分为:碳排放监测员、碳排放核算员、碳排放核查员、碳排放交易员、碳排放咨询员、民航碳排放管理员这六个工种。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 杨子清 景明 吴俊 马鞍山台)
责任编辑:陈思思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