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胡佩兰事迹心得体会》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2 19:13

怎么写《胡佩兰事迹心得体会》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胡佩兰事迹心得体会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即胡佩兰事迹带给你的启示和感悟。可以从她的敬业精神、医者仁心、为人处世等方面入手。
2.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具备清晰的结构。通常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安排: - 引言:简要介绍胡佩兰的事迹,引起读者的兴趣。 - 主体:分几个部分详细阐述胡佩兰事迹带给你的心得体会,如敬业精神、医者仁心、为人处世等。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胡佩兰事迹对你的影响。
3. 内容充实:在阐述心得体会时,要结合胡佩兰的事迹,具体举例说明。以下是一些建议: - 胡佩兰的敬业精神:可以从她从医几十年的经历、对待患者的态度等方面举例。 - 胡佩兰的医者仁心:可以从她关爱患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等方面举例。 - 胡佩兰的为人处世:可以从她与同事、朋友的关系、对待生活的态度等方面举例。
4. 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中,要真实地表达自己对胡佩兰事迹的感悟和体会,避免空洞的议论和说教。
5. 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

母亲对他的影响贯穿一生,胡大一分享从医心得:有些医生过度医疗忽略了基本功

□楚天都市报记者 李曼英 郑晶晶 通讯员 崔毅 周绮书 袁嘉欣 摄影:楚天都市报记者 王永胜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这是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仁医胡佩兰老人的颁奖词。

很多人并不知道,胡佩兰就是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胡大一的母亲。“我兄弟四个,两个随母亲姓胡,两个随父亲姓李。我从医受母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贯穿我一生的。”前日,胡大一在江城分享了自己对“什么是医生”“如何做好医生”“如何平衡好医患关系”的看法。

胡大一教授在武昌医院讲课

母亲对工作的态度,潜移默化影响着我

记者:您1岁到9岁都在武汉度过,一晃六十余载,如今回武汉寻根,您心中的感受如何?

胡大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的父亲母亲曾在原武昌铁路医院(现武汉市武昌医院)工作。父亲李公恕曾是位眼科医生,1951年任医院第四任院长,母亲胡佩兰曾任医院妇产科第一任主任。我从小耳濡目染父亲母亲的为医之德。来看看父母曾经工作的医院,也是我多年的心愿。

记者:您走上行医道路,是否受父母亲的感染?

胡大一:我在高考的时候并没有真正想当医生,但由于家庭出身,可选择面比较受限。现在是“爱一行干一行”,当时是“干一行爱一行”。直到干了很多年医生,我才发现母亲对工作的态度,始终潜移默化影响着我。比如母亲特别强调医德,她会在家人面前发脾气,但我从来没见过她对患者发脾气;她工作敬业、拼命,有极强的责任心,从不推卸责任。我记得有次一个患者病情很重,很多人不敢接收,母亲毫不犹豫接下了患者并为她做了手术。这样的例子很多。

记者:母亲让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胡大一:我小时候对母亲的印象就是忙忙忙。就连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总能听到屋外有人喊“胡大夫急诊”,母亲就会起床去医院。

母亲很早就坚持为病人随访。那时电话还不普及,她的本子上写了很多病人的地址。要治疗不孕,不是看一次病就能解决,她需要随访,为妇女调理月经,看患者的家庭情况,夫妻、婆媳关系是否和睦等。后来有了电话,她的地址本就变成了电话本。有了手机之后,她又存了很多患者的电话号码。在不同的时代,她都坚持随访患者。

母亲的这些习惯,也深深影响了我,我也坚持随访患者。我认为,医生是在随访与不断纠错中进步与成长的。医学的未知数太多,大量的是未知的。即使已知的,也不可能做到“开的药就一定有效,没有负作用。”要随访,是确定正确的治疗手段,同时也是纠正错误的医疗方式。我的手机里存有许多患者的电话号码和微信,对于疗效不确切的,如果医生不随访患者,一是很难让患者接受安全有效的治疗;二是医生自己根本无法提高。

过度医疗浪费资源,并不能真正看好病

记者:从医半个多世纪,您如何看待医患关系?

胡大一:我认为,医生看病,看到的应是一个被病痛折磨的、有痛苦的患者,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有病变的器官。我从长年的医疗实践中,设身处地为被疾病折磨的患者着想,不断反思现代西医的局限,1995年开始意识到,不认真学习精神心理这门必修课,很难体贴患者的疾苦,尊重患者的感受,进而明确提出并带头实践“双心医学”。根据多年的“双心医学”实践经验,我总结出一看病情,二看心情,三谈生活工作经历与事件,四看性格的看病模式,这使我能从多层面、多角度,力争全方位理解一个个有疾病的人。

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五指学说”,这也是非常需要强调、却被我们忽视的基本功。所谓五指,第一个(拇指)就是问诊,是调查病情,和患者感情沟通的重要渠道,作为一个医生,患者是否相信你,问诊的过程非常重要。第二个(食指)是望触叩听。第三(中指)就是低成本的无创检查,比如多年行之有效的心电图、X光片等。第四(无名指)是无创伤的检查,成本相对较高,比如超声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等。最后(小拇指)才是CT、核磁等。

我曾经说过,有些医生过度医疗,他们往往本末倒置,上来就先做第三、四步,做成本高的创伤检查,动不动就上支架,而忽略了问诊。没有问诊的时间,忽略了这些基本功,既贵效率也不高,浪费了很多医疗资源,并不能真正看好病。

只重治疗不重科普,医生必然越来越累

记者:您认为,医生的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哪里?

胡大一:我认为,医生的成就感,不应仅仅来自于抢救病人,更应考虑如何减少发病。《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治未病,才应该是中国医生最需要继承的优良传统。比如说很多35岁、40岁的人突发心肌梗死,这是人生的悲剧。实际上,心血管事件与其说是治疗的开始,不如说是医疗的失败。大部分心肌梗死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发生的。这就需要更多的医生走出诊室,面向大众,成为健康教育的领军者,占领健康科普的制高点。因为实践证明,只重临床治疗,不重健康科普,医生必然越来越累,患者也越来越痛苦。

记者:这也是您从很多年前起,就转型成了健康科普专家,倡导通过运动、营养等综合处方来做好慢病的防控的重要原因?

胡大一:是的。当前,生活方式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在全球范围都已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4大健康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我多年也一直坚持做脏器康复相关的医生、患者宣教,提出心脏康复要落实“五大处方”:药物处方、心理处方、运动处方、营养处方、戒烟限酒处方。如今我已经70多岁,仍坚持每天步行一万多步,并且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比如在高铁上、在候机时、在打电话的间隙。作为医生,坚持运动,身体健康本身就是一种示范。

心肺预防康复事业,需要向基层推广

记者:你这些年一直在推进心肺预防康复事业,它的意义是什么?

胡大一:社会传统上将康复局限于肢体功能的伤残,而对脏器康复的认识非常欠缺。就像大家常见的,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安装支架后,就处于放养状态。他们不了解心肺康复具有手术与循证用药基础上附加的防病治病效果,有益于减少疾病复发、反复住院和再次手术,降低心血管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并降低医疗成本。我国心肺预防与康复事业迫切需要向基层(社区和乡镇)推广普及,探索社区(乡镇)康复、家庭康复或二者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电子医疗、远程医疗、智慧医疗和预防/康复+互联网的功能与作用。

心肺预防与康复事业的再次起航,将成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移,改变广大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坐堂行医、重治轻防,甚至只治不防,越治越忙的被动局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全人群、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和医疗保障。

绵绵情丝连故乡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一声声喊我乳名……多少亲昵,多少疼爱,多少开心!啊,父老乡亲……我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啊,父老乡亲……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每当听到《父老乡亲》这首歌,我的这颗虽已变老但依然爱激动的心,立刻就向辽南大地飞奔,奔向盖县文化馆亲切的大院,那几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牵动着我的魂;奔向故乡那些坦诚、朴实、多才多艺的文友,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关心和鼓励,我前进的步伐才迈得踏实稳健,在他们辛勤耕耘的文学田园里,有我扎下的深深的根。

打开历史篇章,拂去岁月风尘。“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1948年一开春,解放战争转入大反攻,是大决战的时刻。我带着受苦人得解放、睡梦中也要笑醒几回的喜悦,走进村小学的大门。开学没几天,老师就发现了我响亮的童音,让我当合唱队领唱。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小学生经常参加文艺演出。我三年级时登台说快板、拉洋片、演双簧, 短小精悍的节目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我在表演唱《大苞米》《齐上文化山》中饰主角,在《喜》《强扭瓜不甜》《互助》等歌剧中扮演角色,还演出了《兄妹开荒》《夫妻识字》。这些活动让我懂得文艺演出可不是玩玩乐乐,是党领导宣传工作的一部分。实行农业合作化,寒假时,16岁的我把村里的小伙伴们组织起来,演出当时十分走红的话剧《黄花岭》,成为故乡的佳话。在语文老师王振宏、胡佩兰的精心教导下,我不仅试着写散文和小说,对戏剧创作也很着迷。

在创作过程中,专家的指点非常重要,让人茅塞顿开。古城盖州颇有名气的文化人由志正,在《辽东文艺》发表了散发着泥土芬芳的话剧《夫妻俩》,展露出不凡的才华,获得一片喝彩声。1956年3月他出席了全国第一次青创会,使盖州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声大振。他又在丁玲主办的中央文学讲习所进修了三个月,为他讲课的有大名鼎鼎的老舍、曹禺、贺敬之和赵寻。他的创作有了很大的飞跃,又创作了话剧《妯娌之间》。这是一个乡土气息非常浓郁的新颖之作,全国10多个文艺团体将它改编成地方戏,演遍了大江南北的城镇乡村。《妯娌之间》是20世纪剧坛的一株奇葩,可与孙芋的《妇女代表》、崔德志的《刘莲英》、舒慧的《黄花岭》并驾齐驱。我认为,论艺术性和人物性格塑造,《妯娌之间》更具有精品水准,其荣获了《剧本》作品一等奖。我非常想认识这位奇才。

我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1957年风和日丽的五月天,盖县文化馆的由志正要举办戏剧创作系列讲座。消息传到熊岳高中,乐坏了我们爱好文艺的众伙伴。我在头排抢了座,场场不落。当时由老师刚满30岁,气宇轩昂。他不像有的老师那样死教条,而是从艺术构思入手,讲得深入浅出,直奔人的心坎。他说文艺创作人物最重要,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创作故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提炼生动活泼的语言是关键,要脚踏实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那里是文学语言的源泉。切记避免学生腔,不要让陈词滥调腐蚀笔尖。若能从头到尾背会几出大戏,会让你受益一辈子,落笔着墨不为难,保你笔下定有神。说着他把《白毛女》从头到尾演唱了一遍,既演喜儿、王大春的纯朴可爱,又让大家看到黄世仁狰狞可憎的嘴脸,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泪水涟涟,俨然一个全才的大演员。大家都惊呆了,连连发出敬佩的赞叹。听了由老师的讲座,我心里开了窍,仿佛站在望儿山之巅,看到了山外青山天外天。

由老师的家在离我们村只有七八里路的黄哨村。几天后,在去熊岳温泉洗澡的路上,我恰巧与由老师相遇。他对话剧《日出》《雷雨》的结构讲了他的真知灼见,我听得入了神,对戏剧结构懂得了很多。听了由老师的这席话,我仿佛冲破了重重云雾,见到了绿意葱茏、蜿蜒连绵的一片青山;也好像绕过高耸狭窄的三峡,眼前展现出宽阔无垠的长江江面。我模仿由老师的笔调,写了一出独幕话剧《母女俩》。不久,学校让我写一部小歌剧参加1958年全县文艺大汇演。在教师宿舍我找了一间冷飕飕的屋子,关起门来苦苦奋战三天,终于让小歌剧《太平山下情谊长》呱呱坠地。李长发同学拿去谱了曲。

《太平山下情谊长》赞美了青年学生与农民之间的情谊,在全县文艺汇演中获得了创作和演出一等奖,喜讯在全县城乡四处传。它是我文艺生涯的处女作,载入《盖州文化》书中“文学艺术卷”。我的文学之根就是在故乡扎下的。

盖县文化馆、文联把我列入重点作者名单。文化馆要创作八场影腔戏《望儿山下红旗飘》,请我进了创作班。创作班共有十来个人,由志正和李钟敏是骨干。我对他们很尊敬,我们兄弟般地相处了15天。我并没有对此剧的创作出大力,只是帮助复印、刻钢板,但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见到不少文学行家,听到许多文学高见,结识了盖县、辽宁省的一些文化名流。李钟敏是我感到最亲切的人,做人、作文我都以他为榜样。

1959年我考上大学来到北京,迄今已离别故乡63年。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与故乡的联系、与文友们深厚纯真的友情却有增无减。

1960年春天,盖县文化馆第一个文艺杂志《苹果花》创刊,由钟敏大哥主管,他约我写了散文《幸福泉水滚滚流》,还亲自为此文作题图。与我打交道的报刊有数十家,最早还是故乡的《苹果花》为我开的篇。

1983年,盖州文化馆重打锣鼓,创办文学刊物《望儿山》。创刊号上发表了我的散文体小说《金色的玉米饽饽》,当时此作轰动了辽宁文坛。著名诗人、散文家吕公眉评价道:“恩波的此作很感人,读后叫你心里又甜又发酸。”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金华在写给我的信中感叹道:“您的作品表现了人间最美好的情感,读后我流了泪,一连几夜未入眠……”我的小说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有钟敏大哥的功劳。

1993年正月初六,盖州市委宣传部、盖州市政府老干局、盖州市文联联合召开研讨会,向各界人士推介《望儿山·多瑙河·紫禁城》这部散文选。这是我对盖州市父老乡亲和望儿山开发的献礼,表达了我对盖州大地的赤诚与深深的眷恋。当年我的校长——民进营口市委原主委鲁克承不顾严寒和路途遥远,从营口赶来。高中语文老师胡佩兰、郭增益很激动,他们体会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幸福与甘甜。会上,众多发言者的话语令我感动,吕公眉的讲话对我充满了鞭策与鼓励。宣传部部长杨兴华倡议,从我的散文选中精选15篇,印一本乡土教材,发给全市中小学生和教员。半年后《故乡情丝》正式出版,这本书是故乡父老兄弟对我的最高赞赏。

1993年、1994年是我与故乡文友合作硕果累累的丰收年。我与李钟敏、张柏、王一鸣齐心协力,编了一部八斤重、为人称赞的《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中国戏曲研究泰斗郭汉城为此书题写了书名,著名文艺理论家、红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希凡作了序。

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故乡文友托我办什么事,总是二话不说立刻就办,这些年为盖州市作家协会、熊岳高中等的文友们的著作撰写了多篇序言。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今年我已83岁,今后我还要尽力为故乡多干事,誓做故乡人民的好儿男。(郑恩波)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