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3 13:48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统计实习自我鉴定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目的": - 确保你的作文目的是为了总结实习经历,展示你的成长和收获。
2. "结构清晰": - 采用清晰的结构,如引言、主体和结尾。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 - 主体部分详细描述实习内容、学习到的技能和经验。 - 结尾部分总结实习体会,表达对未来的展望。
3. "内容详实": - 详细描述实习期间参与的项目、承担的职责和完成的工作。 - 举例说明你在实习中遇到的挑战、如何克服以及从中得到的教训。
4. "突出重点": - 强调你在实习中学到的核心技能和知识,尤其是与统计专业相关的技能。 - 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将这些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
5. "客观评价": - 客观评价自己的实习表现,包括优点和不足。 - 对于不足之处,要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体现成长": - 展示实习期间的个人成长,如专业知识的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的增强等。 - 体现实习经历对你未来职业规划的影响。
7. "语言规范": - 使用专业术语,但避免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汇。 - 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流畅。
8. "格式
正值研究生新生开学前夕以及高三毕业生填专业之际,希望本人在浙江工商大学读研的这段经历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本人刚刚从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毕业,统院研究生培养的学制均为2.5年。本学院有统计学(027000)、统计学(071400)、应用统计(025200)、计算科学以及数量经济学,其中应用统计(025200)是专硕,专硕每年的学费是10000(住宿费一般一年2000上下,具体看当年政策),学硕为8000。
这段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6月到8月,期间统院会组织一系列的数学建模比赛(6月的校级数模竞赛,8月的数模培训和若干模拟赛以及期间穿插的获奖学长学姐经验分享),建议各位新生空的话都要参加,因为这些数模比赛其实也是为下半年9月底的华为杯数模做准备的,浙工商统院研究生的毕业条件就是华为杯数模比赛获奖(三等即可,当然每年政策都会有些许变化,具体参看当年毕业政策文件;竞赛获奖可以达到毕业条件,发paper也可以达到毕业条件)。大家可以提前关注商大数模这个公众号。
当然,在这段时间大家也是要提前选好导师的,根据导师的安排提前学习相关知识,为后续毕业论文撰写提供坚实基础。若是还没有选定导师也不用担心,开学也是会有双选会的。
最后,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大家免不了出去毕业旅行,但在娱乐的同时,也需尽可能找实习去锻炼自己,因为在读研期间,极有可能因为一系列因素而没有时间出去实习(导师要求、科研压力、课程任务等),因此在这段时间出去实习其实也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为2年后的秋招做好些许准备。
在开学后,学院会要求大家填写好个人学习计划,这个个人学习计划的话其实就是一次性把读研期间要上的所有课全部选好。比如在我们本科期间,我们选课可能是一个学期选一次或是一年选一次,但在读研期间,我们会在刚入学就把要修读的课一次性全部选好,这就是个人学习计划的意义。这边也展示一下我在读研期间修读的课程,供大家参考,大家也可以在暑假期间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前学习相关内容。
研究生课程的绩点在综测评定中的比重只有30%(一般而言,每年综测评定会有变化,但这个比例大差不差),而且研究生的主要任务肯定还是以写项目和发论文为主,所以对于读研期间的课程,大家选择性听就行,注重灵活性。而且一般来说老师给分都还是挺高的,同学与同学间其实是拉不开很大差距的(只针对浙工商统院)。读研期间的课,大多都是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考察,因此条件允许的话,大家其实可以在刚开课就开始写这个课程论文了,这样可以把更多时间投入到自己的科研工作当中。
就本人所读的理学统计而言,研一上学期的测度论以及研一下学期的随机过程应该是比较难的两门课程,而且这两门课的期末都是要闭卷的,所以数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其实是可以在暑假期间稍微补下基础的。至于英语课的话,每年都是有相应的免修政策的,考研英语分数到了就可以申请免修了,满足条件的同学不要忘记!
学位工作主要分为开题答辩、中期检查、预答辩、外审、最终答辩,相应的时间分别为研二上学期的10月份、下学期的4月份、研三9月份、研三10月份、研三12月份。在这个过程当中,就统院而言,预答辩、盲审以及最终答辩其实都是有人会挂的,开题以及中期基本还是走个流程。但不管怎么说,大家对于学位申请工作还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掉以轻心,基本的论文格式以及查重率(20%以内)都应达标,尤其是目前AI工具猖獗,大家不能在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滥用AI工具。预答辩、外审和最终答辩如果挂的话,一般来说就要延毕3个月甚至半年了(具体如何看学院安排),但浙工商统院研究生的学制本身就是2.5年,就算延毕半年其实也是3年毕业,这其实也不会对正式入职产生致命性影响。
和本科毕业类似,研究生毕业的去向也主要是三个:升学读博、就业、创业(少部分群体,这里就不做介绍了)。就本人就读的理学统计学硕而言,班级里也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去选择读本校的博士。建议想要读浙工商博士的同学可以早做准备,最好在研一的时候就和导师沟通好,尽可能申请硕博连读,这样读博年限其实也可以相对缩短,早毕业早做打算,毕竟现在的就业环境一年比一年难,早毕业总归是好事。
就业的话(经济统计学、理学统计以及应用统计基本差不多的),主要就是四个方向:金融机构、三大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公务员与事业单位。
就金融机构而言,一般就是去券商(对bg要求较高,最好带资源进场)、银行、投行等,其中银行肯定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的。浙工商充其量就是双非,因此以双非硕的身份去应聘一些银行的管培往往是比较难的,可能在简历筛选阶段就会被刷。在省会城市(比如杭州),银行管培的bar往往很高(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bar都差不多,92以及两财一贸会优先,且可能存在假管培和关系户的问题),像浙工商这类双非硕很有可能定岗到桂圆or客户经理。因此,有志于往银行发展的同学其实还是要多积累一些实习经历的,争取往金融科技的方向发展。在性格上还是要稍微外向些,毕竟或多或少会涉及到一些营销,在投简历时尽可能面向一些非省会城市的岗。
就三大运营商而言,移动的待遇算是比较高的,在浙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项。但是运营商的工作内容和银行其实是大差不差的,要不就是下沉一线去做一些营销任务,背一些指标,要不就是从事一些运营支持类的工作,或者去一些技术岗。尤其是在省会杭州,像浙工商这类双非硕的优势其实并不明显,自身简历并不出彩的话极有可能定岗客户经理。因此,有志于往三大运营商发展的同学,实习必不可少,其次尽可能避开省会城市,最后当然是做好从事营销工作的心理准备,因为运营商的工作各个地方总归有些差别,也看领导风格,可能在有些方法这个岗位较为轻松,没有营销任务,但在其他地方该岗位工作强度就很大。
就互联网企业而言,一般就是从事开发工作(大数据开发)、算法工作、数据分析(BI)以及运营工作(这个运营其实就和你的专业没有太多关系了)。对于有志于冲击互联网企业的,实习至关重要,没有几段好的实习经历基本就没机会进去了,建议在研一暑假就要出去实习了(有条件的研0暑假就应该要去)。然后大家在实习前也是有必要去学习一些基本知识的,像SQL基本就是必须要会,日常Leetcode刷题不可少,要养成习惯。互联网企业总归是比较卷的,尤其是在杭州,且需要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对于出现的一些前沿技术要及时捕捉到并加以吸收。互联网企业的工作强度肯定是比较大的,淘汰也很残酷,但薪酬也是可观的。
就公务员与事业单位而言,相关的备考经验网上应该很多了,这里就不多赘述,主要是谈一谈读研期间备考的时间规划。一般而言,在研二暑假前夕就应该要开始准备公务员的考试了,因为研三一开学马上就是论文答辩事宜,很难抽出完整时间去复习和保持做题手感,因此暑假这段时间尤为关键。浙工商是省属重点建设高校,是可以参加浙江省的选调生考试的(县乡岗位),此外还有国省考,过完年的事业单位、烟草招聘以及地方人才引进,因此大家若是想往体制内靠的话,这些考试都应该要去试一下,不断积累笔试以及面试经验。就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来说,相对来讲工作压力会小一些,但薪酬肯定是比不上互联网的,主要胜在稳定性。浙江省公务员的收入其实还是比较可观的,是一个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当然,就本人就读的理学统计学硕而言,去中学当一个数学老师也是不错的选择,具体大家可以参考各个地方的招聘要求。
除了上述的一些就业去向,其他就是去一些地方国企或者中小企业工作了,这就要结合个人的实习经历和发展规划来看了,这里就不加赘述了。总的来看,就浙工商统院而言,其实大多数同学都会去选择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类的工作,这应该是浙工商和浙财经这类文科类院校性价比非常高的一个选择了,不单单局限于统计学专业。
导师相关:其实我在上文中并没特别提到导师相关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导师风格都不一样,有的放养,有的非常严,日常任务多。因此大家在与导师相处时,还是要明确自己未来到底要不要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如果想继续读博的,那其实是非常有必要和导师搞好关系的,他能够为你未来的科研工作提供不少有用的建议。但如若是想马上就业,那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完成导师的一些任务时寻求一个及格线就行了,并且要注重灵活性,有些时候不要太过于老实。当然,日常与导师沟通协调必不可少,尤其是想要往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同学,那最好在研一的时候就把小论文投出去,或者竞赛获奖达到毕业条件,这个过程要和导师提前沟通,同时自己也要早做规划。
实习相关:杭州互联网企业众多,大家找实习的时候可选方向还是很多的。同时学院学校也会组织一些就业宣讲会,大家有空的时候都可以去看看,合适的话找个实习工作去试一试,敢于走出第一步。要用好寒暑假,像研0暑假、研一寒假、研一暑假、研二寒假这四个时间段应该是大家读研期间比较空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合理规划,切勿摆烂。
评优相关:在研一入学时辅导员一般就会公布综测评定办法,对于有志于评优的同学,要尽早研读,确定方向。一般来说,多参加志愿活动、多参加竞赛(具体什么竞赛结合当年综测文件,对于能算综测的竞赛当然要多参加,不算入综测的则要结合自身实际再去参加)、多写项目、多发paper是评优的通用条件。
读博相关:要继续深造的同学,我的建议是早做规划,想在本校读博的尽量选择在研一或者研二的时候就申请硕博连读。当然,平台和导师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虽然浙工商统计学是浙江省登峰学科,是学校的王牌专业,实力强劲,但掩盖不了浙工商双非的事实,因此最好选择一个双一流高校作为自己读博的目标院校。其次导师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导师能让你的读博生涯事半功倍,一定要广泛搜集信息,谨慎选择导师。
在今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中,舞蹈治疗是新增的29种本科专业之一,首个布点设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今年就开始招生。
光听名字,您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舞蹈能用来治疗?学习这个专业能干什么?其实,在许多医院的心理康复科,已经有了“舞蹈治疗”的相关项目,人才需求也日渐增长。在这个专业,舞蹈与心理学携手,帮助人们尤其是一些特殊群体表达情绪,疗愈心灵。
舞蹈治疗:用身体点亮心灵的新专业
视频加载中...
记者在舞蹈课上看到,同学们的动作并不追求整齐划一,也不强调美感,而是在探索动作背后的心理状态。
比如“镜像练习”,就是舞蹈治疗中的一种经典技法。通过模仿对方的动作、表情甚至呼吸,在简单的互动中搭建起理解彼此的桥梁。
在这里,你会学到如何用身体动作引导自闭症儿童表达自己。舞蹈治疗的独特魅力,正是通过身体语言打开内心世界,让情感在动作中流动。
学习这个专业,你不仅需要学习现代舞、即兴舞蹈、动作分析等舞蹈专业课程,还将学习心理学、心理治疗等心理健康课程,以及教育学课程。这个专业还非常重视实践,大四时将去相关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进行实习,积累实践经验。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院长张强:这个专业其实是一个“文理医艺”甚至包括“技”跨界融合的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比如可以在综合医院参与心身疾病的康复,在特殊教育学院里帮助孤独症儿童提高他的社交能力,还能够为普通学校设计情绪管理的相关舞动课。
虽然舞蹈治疗是个刚刚设立的新专业,但面向的群体可不少。如果你对探索人类内心世界充满好奇,渴望用特别的方式帮助他人、疗愈自我,这个专业将为你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
用艺术守护“心”健康 这些专业可以学
这几年,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越来越关注,艺术在帮助人们恢复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被更清晰地认识。通过表达性艺术,比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进行身心放松和心理疗愈的艺术治疗,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实践。
这些年高校也在紧跟需求、调整和开设相关的专业。比如,“音乐治疗”在2018年就被批准增设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等学校都开设了这一专业。
随着临床需求的增多,“音乐疗法”前几年还在四川被纳入医保。“舞蹈治疗”在成为本科新专业之前,北京舞蹈学院等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北京师范大学2023年开启舞蹈治疗专业硕士招生。
毕业后去哪?听从业者说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认识艺术治疗相关的专业未来从事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一起听听两位音乐、舞蹈治疗工作者的讲述。
以歌为药
让失语患者“唱”出心声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音乐治疗师张晓颖:我是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的一名音乐治疗师,读书的时候学习的是音乐治疗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医院工作,因为在这里可以用音乐帮助到更多的人。
这里是综合音乐治疗室,有很多大型乐器设备,钢琴、架子鼓、唱机设备、非洲鼓,还有电子琴。
平时张晓颖就是用唱歌、演奏乐器、节奏律动等这些方法来帮助患者进行音乐训练。患者有因为脑卒中、脑外伤导致语言认知或者行动困难的成年人和老年人,还有需要呼吸训练缓解疼痛的慢性病患者。
如何用音乐帮助患者进行康复呢?
面对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像失语症患者,想要教会他说“喝水”这个词,张晓颖会先让他唱一首熟悉的歌《万泉河水清又清》。这个中间就有“喝”“水”两个有效词汇,这样慢慢地,他就一点一点说出来了。
对于认知、记忆能力下降的患者,张晓颖会设计一些音乐活动,使用歌曲帮助他们识别方位、地点、时间,并进行简单的行动锻炼。
对于情绪低落或社交孤立的患者,会用团体音乐活动来给他们一些支持,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结。
音乐治疗对于康复的作用这几年越来越得到重视,因为音乐对于受伤大脑的训练,能有助于脑区之间进行功能重组,有助于康复。音乐像是埋在大脑深处的种子,治疗师只需要不断地去浇灌它,帮助它破土而出。
张晓颖的音乐治疗中心从成立到现在,已经接诊过4000多例长期治疗的患者。有些患者从不会开口说话到顺利说出了“你好,我叫某某某”,有些患者从发不出声音到可以大声喊“妈妈,快来接我”。这不光是音乐的力量,也是整个康复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音乐治疗师是大脑的修琴匠,在神经的断弦处延续希望。
在舞蹈治疗中
唤醒“星星的孩子”
上海体育大学教师舞蹈治疗师马古兰丹姆:我是上海体育大学的一名老师,也是一名舞蹈治疗师。谈起与舞蹈治疗的结缘,始于2012年的一次海外进修。当时,我参与了一个舞动帕金森的项目,我发现,动作可以成为直达内心的沟通方式。回国后,我系统学习了舞蹈治疗的全部课程。
2016年,马古兰丹姆遇见了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最初,她很忐忑:舞蹈真的能成为打开这些自闭症儿童世界的钥匙吗?九年持续的陪伴,让她找到了答案。
她的课堂没有复杂的舞步,更像一场充满童趣的肢体游戏。
舞蹈治疗的核心,就在于“模仿”与“镜像”。当“我在动,你也在动”同步发生时,动作本身就传递着无声的“共情”。当孩子们第一次跟随节奏摆动,当观望的眼神终于化作主动参与的雀跃,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有个叫小林的孩子,马古兰丹姆用了整整五年时间,见证他从课堂边缘走向课堂中央,从沉默寡言变得主动互动。
自闭症至今无法治愈,舞蹈治疗更像一束理解的光,一份温暖的陪伴,为孩子们搭起理解与接纳的桥梁。
在中国,舞蹈治疗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特殊人群关怀领域。舞蹈治疗这条道路或许漫长,但当你看到那些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笑容,就会明白所有的坚持,都值得被期待。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