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同学会读后感》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3 17:13

3招搞定《同学会读后感》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同学会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同学会读后感的主题,即你从同学会中获得的主要感受和体会。主题可以是关于友情、回忆、成长、感悟等。
2. 确定写作角度:根据主题,确定你的写作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同学会的氛围:描述同学会的整体氛围,如热闹、温馨、感人等。
b. 同学间的互动:讲述同学间相互交流、互动的情景,如回忆过去、分享生活、关心彼此等。
c. 个人感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参加同学会后的感悟,如对友情的珍惜、对成长的反思等。
3. 结构安排: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以下是一个参考结构:
a. 引言:简要介绍同学会的背景,引出主题。
b. 主体部分:
i. 描述同学会的氛围和场景。
ii. 讲述同学间的互动和交流。
iii.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感悟和体会。
c.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主题,并表达对未来同学会的期待。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a. 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生动性。
b. 真实感人:以真挚的情感

自古英雄出少年——给90后讲讲马克思(二)

来源:东广新闻台

十七岁,我们都还正在读高中。当时的你,是豪情万丈、慷慨激昂,立志干出一番大事业;还是默默无闻、埋头苦读,安于做一个佛系少年?青年朋友们,当时的你,对自己的未来是否有了清醒的认识和安排?

十七岁时的马克思,还没有留出后来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一脸大胡须,他还只是特利尔中学里的一枚小鲜肉。当他们的校长兼德文老师胡果·维滕巴赫让这些中学生写一篇讨论自己未来理想中的职业的时候,许多同学还并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因而也只是“随便谈谈自己的想法”。但是马克思不一样,他用一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样的作文,让校长读后惊为天人、大加赞赏。那么,这篇文章体现出马克思怎样的择业观呢?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理想的职业,特别是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生活在我们前面展示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理想画卷,吸引着我们认真地思考、判断、争论、选择。青年朋友们,你们想到过么,能够选择自己的职业,能够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人类独有的一种幸福啊。其他动物是无法选择在什么范围内活动,选择自己未来要做什么的!人类一定要珍视这种幸福,同时也要严肃地对待这种权利。马克思如是说:

“这种选择是人比其他创造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权衡这种选择,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听天由命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选择,首先批评了那种仅仅依据自私自利的个人打算或完全基于物质利益选择职业的做法。他这样说的:

“谁要是为名利的恶魔所诱惑,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会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给他的方向扑去。于是,他的社会地位已不由他自己抉择,而取决于机缘和幻想。”

同时,马克思又提醒人们不要被虚荣心所欺编,不要“在幻想中把这种职业美化”,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冷静的讨论。经过仔细地分析,马克思提出了自己选择的标准。我非常愿意把下面这段话和大家分享,这是这篇文章的结尾,这是马克思最终的结论,这段话曾经鼓舞了无数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是非常有名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马克思这里的讨论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世俗的职业范围,他实际上讲的是理想信念和人生志向。

我们要说,这仅仅是一篇中学作文,当然还不是马克思的成熟之作,在马克思的思想宝库里,也不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我们从这篇作文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有了宽广的胸怀,就树立了为人类的伟大目的而献身的远大理想。《马克思传》的作者梅林对此称赞说:

“马克思这个人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争取真理的斗争,他表现出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无穷无尽的精力,无情的自己批评精神,和那种只要情感迷失方向就压倒情感的战斗精神。”

马克思不光是提出选择职业的原则,而且也是按这种原则去选择自己的职业。后面大家还会看到,中学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大学,根据他的学习成绩和家庭情况,谋个有名有利的职业毫无问题,但他毅然走上了一条艰苦的革命道路,决心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奋斗一生。

青年朋友们,当你们了解完马克思整个的生平和贡献之后,希望你们回头再来想一想我们本讲所提到的内容。马克思之所以有非常伟大的功绩,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非常伟大的贡献,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职业的选择曾经有过“认真地权衡”,年轻时就树立了为人类谋幸福的远大理想,并把它作为毕生的使命。

人活着为什么要有理想?没有理想行不行?我们知道有句电影台词是:“人活着没有理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分别?”人活着有了理想,就有了“精气神”,他所散发出来的“气场”,是与芸芸众生区分开来的标志,这种“天地正气”使他的人生富有质感、不虚此行。职业是和理想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选择职业总是受理想的支配,而从事某种职业则是实现理想的手段。个人“小我”只有在理想的“大我”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呈现。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来想一想,如果每个人在人生道路的抉择时只考虑“小我”,那人类的未来,又有谁来考虑呢?

人类历史很多伟人都是这样考虑的,他们正是有着远大的理想,所以才能抛弃个人的利益,以全人类的未来为主要的考虑,为天下谋利益。有太多的政治家、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等等,都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马克思本人自不待言,我们已经讲过了。我们来谈几个大家很熟悉的例子吧。我们先来谈一谈我们的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少年时代在湖南一师读书时,就非常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很少考虑个人的问题,在同学中提倡“三不谈”,大家知道是哪“三不谈”吗?——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毕业后,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走上了艰难的革命的道路,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

我们再来谈一谈大家都很尊重的周总理。周恩来出生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但他从小不以物质享受为重,当他说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大家知道当时他多大码?仅仅12岁。中学时,周恩来和一些进步青年同学发起组织了“敬业乐群会”这样一个组织,他在会刊《敬业》上发表了许多战斗的诗篇和文章,抒发了他立志改造中国的远大理想,朋友们,那个时候,他也只不过是一个中学生啊!周恩来一生都贯穿着这样的理想信念和人生志向。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支撑青年人不断前进的最重要的力量,“奋斗的青年”比“佛系的青年”更可贵。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些伟人的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青年时期根据什么样的理想选择职业,对他日后的发展和一生为人类为世界贡献的大小,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人追求的理想不一样,他对职业的要求也就不一样,日后的发展和贡献也就千差万别。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这句话同时是马克思说的。

马克思在中学时期就确立了为人类而献身的伟大抱负,也看准了实现这一抱负的途径,奠定了他今后的人生道路。自古英雄出少年,道理莫过于此。青年朋友们,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对自己的人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如果是,希望大家坚持下去。如果不是,当十七岁已经远去,我们还有重新选择的可能么?当然!只要我们想明白,任何时候都不晚。

心仪的母校,温馨的摇篮——有感于同学聚会

文/孙桂廷

一九六五年,

我们这些

十几岁的

懵懂少年,

踏着绚丽的朝晖,

跨进心仪的母校

招远一中的大院。

十六级一班,

我们筑巢

梦幻的小家,

我们温馨

成长的摇篮!

老同学,

您可曾想起,

我们那青春

燃烧的岁月?

您可曾记否

我们的心志学养

就是从这儿起跑!

五十年走过,

几多风雨,

几多风采,

几多追怀,

几多感慨!

忘不了班主任

李宝春老师,

同我们一起学习

《纪念白求恩》,

读着读着,

他声泪俱下;

忘不了

杨德成老师

绘声绘色

给我们讲授

语文课里的

《中华民族》;

忘不了

王野萍老师

给我们纠正

俄语“P”的发音;

忘不了

张平老师,

使我们开阔视野

在广袤的神州地图上,

同我们一起指点江山;

也忘不了,

迟泽沛老师,

不仅教我们书法,

还教我们放歌未来!

我们每个人

抑或都有

成就感,

然而恩师

劳作的身影

常常辉映在

我们的心田。

古往今来,

不管是学说,

还是发明创造,

无不飘逸着

师者的芳香;

古今中外,

无论是专家教授,

还是将军英豪,

无不寄托着

师者的热望!

敬爱的老师,

您给我们

点燃了多少希望,

复苏了多少自尊,

挖掘了多少潜能,

扬起了多少风帆!

难忘柳毓庭老师

教我们引吭高歌

“我们这一代

豪情满胸怀,

走在大路上

东风扑面来。

脚下踩着山和水,

怀里揣着全世界!”

想当年,

我们调皮不厚道,

互相起着外号,

常常争风逗高,

在水库里嬉戏,

在宿舍里疯闹。

尽管我们的生活

俭朴得不能再寒酸,

尽管穿戴土得掉渣,

但却从不拒绝欢笑。

因为在我们

小小的心灵

已经浇铸下

质朴与勤劳。

无涯学海,

淘不尽

我们的

一路风尘,

浩瀚书林

禁不住

我们去

飞向蓝天。

当岁月的年轮

把我们甩得

离老家渐行渐远,

五十年尘埃

由同学聚首

一层层拂开,

记忆的闸门

霍然敞开了,

久违的思绪,

汹涌澎湃了!

再看一次

老校址,

再问一声

老师好!

学子安能

忘母校,

纵然在

天涯海角!

(此阶梯诗朗诵于同学聚会,欣闻母校招远一中行将百年校庆,遂修改投稿。2023年7月14日于英格兰)

壹点号Sharms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