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3 18:50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研究生思想政治考察表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考察目的": - 理解思想政治考察表的目的,即全面了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学术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2. "真实反映情况": - 作文内容应真实、客观,不得夸大或虚构事实。诚实是评价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基本要求。
3. "结构清晰": - 文章应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结尾。 - 正文部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事件性质或思想发展等逻辑进行组织。
4. "重点突出": - 突出反映个人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亮点和进步,如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经历、学术道德表现等。 - 同时,也要诚实地反映自己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内容具体": - 提供具体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评价,避免空洞的描述和泛泛而谈。 - 事例应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
6. "语言规范":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注意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7. "遵守格式要求": - 严格按照学校或学院提供的格式要求撰写,包括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 - 如果有特定的字数
引言:一个发人深省的对比
这两年高校圈出现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某985大学因学生考试作弊,直接开除学籍。而西南财经大学,对仇视四川人、发表"咒四川天天地震"出格言论的研究生白雨默,仅作留校察看处理。
这种"学术零容忍、违法轻处罚"的荒诞对比,暴露出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滑向危险的"重学术轻德育"深渊的趋势。
一、违法事实的无可辩驳性
1. 明确的法律禁区
白雨默的行为,似乎已涉嫌突破《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红线:
- "死猪人"等表述构成公然侮辱
- 朋友圈作为半公开空间符合传播要件
- 截图扩散造成实际危害后果
2. 涉嫌刑事犯罪的严重性
其地震言论触碰多个法律禁区:
- 《刑法》第293条寻衅滋事罪(诅咒灾难)
- 《英雄烈士保护法》精神(侮辱重大历史事件)
- 《网络安全法》第12条(传播违法信息)
3. 司法实践的明确判例
参照2021年案例:某网民因在网上发表"希望河南再发大水",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相比之下,白雨默的言论性质更为恶劣。
二、高校管理的系统性失职
1. 招生环节的"唯分数论"
- 保研审核只看GPA、论文
- 思想品德考察流于形式
- 社交媒体审查完全缺失
2. 日常管理的重大漏洞
- 辅导员未建立心理档案
- 同学举报机制形同虚设
- 网络言行无人监管
3. 处分决定的严重不当
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4条:
- 应开除却仅留校察看
- 变相纵容违法行为
- 向社会传递错误信号
三、法治教育的深层缺失
1. 课程体系的重大缺陷
- 法律必修课沦为"水课"
- 缺少针对性法治教育
- 考核不涉及实践运用
2. 教师队伍的示范缺位
- 导师只问学术不问品德
- 行政人员法治意识淡薄
- 缺少专业法律辅导员
3. 校园文化的价值扭曲
- 追捧"学术明星"
- 忽视公民素养
- 容忍"精致利己"
四、重构德育法治体系的三大路径
1. 建立"法治一票否决制"
- 将法律素养纳入招生指标
- 设置违法行为开除红线
- 建立学生法律信用档案
2. 完善管理监督机制
- 配备专职法治辅导员
- 建立网络言行监测系统
- 推行同学匿名举报制度
3. 强化司法教育联动
- 公安机关驻校办公
- 建立违法快速反应机制
- 定期开展法治警示教育
【结语:教育的根本使命不容迷失】
白雨默事件最令人忧心的,不是个别学生的失足,而是整个教育系统,对法治底线的集体麻木。
当高校把发表顶刊论文,看得比遵纪守法更重要时,我们培养的究竟是栋梁之材,还是高学历"危险品"?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高等教育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根本使命——我们不仅要培养专业人才,更要塑造守法公民。
这不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的重大政治课题。唯有坚守"德育为先,法治为基"的育人理念,才能真正为民族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来源:【长沙发布】
小布获悉,中南大学
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编制管理人员
一起来看
一、招聘岗位
本次计划招聘综合管理岗不超过14名、财务管理岗不超过2名、财务信息化建设岗不超过1名、工程审计岗不超过1名。具体招聘岗位计划可点击阅读原文见附件1。
二、招聘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热爱高等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硕士及以上研究生毕业(截至2025年7月1日前毕业),且本科和研究生均为统招毕业并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3.年龄要求:硕士研究生须为1996年7月1日及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须为1992年7月1日及以后出生,博士后须为1989年7月1日及以后出生。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年龄可适当放宽,最多不超过2岁。
4.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技能或执业资质。
5.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6.原则上,在读博士生不得以硕士研究生身份参加应聘。
7.在职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报名参加本次应聘需经单位同意。
8.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曾被开除党籍、公职的人员,曾在各级公职人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试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被依法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人员,聘用后构成回避关系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名。
三、报名、资格审查及初选面试
01
报名
应聘人员于2025年6月24日0点至2025年7月8日24点通过网上招聘系统(http://rc.csu.edu.cn/)进行报名,学校不设现场报名。应聘人员请于报名截止时间前按要求填报和提交报名信息,凡因网上报名信息填报不符合要求者,责任自行承担。
请特别注意!
1.应聘人员只能应聘1个岗位。
2.个人提交的报名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
02
资格审查
报名结束后进行资格审查,并于2025年7月18日前在中南大学人事处网站公告资格审查通过人员名单。
03
初选面试
通过资格审查的应聘人员进入初选面试,初选面试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现场资格确认、心理测试
及初选笔试
04
现场资格确认
初选面试通过人员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携带以下材料参加现场资格确认:
1.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2.各学历阶段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和复印件。国(境)外获得学历学位者,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3.其他证书:具体岗位要求所需的资格证书或职称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在职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需提供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参考模板见附件2)。
5.应聘要求为中共党员岗位的人员需提供所在单位党组织开具的党员身份证明(参考模板见附件3)。
初选面试通过人员应在指定时间、地点参加现场资格确认,各类证书和证明材料需真实、有效、规范、完备,如材料不全或所提供的材料与岗位条件、网上报名信息不相符的,即为未通过现场确认。如有弄虚作假、一经发现,取消应聘资格。逾期未参加或未完成确认者,即视为未通过现场确认。
05
心理测试
通过现场资格确认人员在指定时间和地点,携带身份证参加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心理健康测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心理测试后,再参加初选笔试。
06
初选笔试
1.管理人员初选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初选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考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进行合成。
2.初选笔试通过人员入围终选;入围终选人数与岗位招聘人数的比例不超过3:1。
五、终选(含思想政治考察)
1.终选包括笔试和面试。终选笔试和面试成绩各占50%的权重,合成终选成绩,终选成绩即为最终成绩。
2.入围终选人员需提供原工作单位或毕业学校出具的近期思想政治表现材料,并加盖公章,联系人亲笔签名、注明联系方式。密封后,待参加终选时,交工作人员。思想政治考察不合格的直接淘汰。
六、确定拟聘人员及体检
按照最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名(最终成绩相同的,笔试成绩高者优先,下同),在招聘岗位数内择优确定拟聘人员;如拟聘人员自愿放弃,则按照最终成绩高低依次递补。
拟聘人员在指定医院参加体检,体检时间、体检地点及人员名单另行通知。因未按要求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等出现的空额,按照最终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等额递补一次。
七、公示
人事处网站公示拟聘人员名单,接受监督和举报。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对举报问题查实有据发现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有其他不宜聘用情况的,取消被公示人拟聘资格。被公示人因被举报查实取消拟聘资格后出现的空额不再递补。
八、报到
通过公示人员携带相关证件和证书原件,办理入校报到手续。
九、有关说明
1.凡与学校二级单位职工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或其他亲属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参加该职工所在二级单位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应聘。
未如实填报回避信息者,取消应聘资格。
2.入职后,发现个人档案材料或者报名材料不实、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等情况之一的,一律取消聘用资格。
3.聘用人员实行事业编制合同聘用制,三年一个聘期(第一年为试用期),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管理,落实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聘期考核,实现择优聘用。
4.本科专业分类参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1034/s4930/202403/W020240319305498791768.pdf);研究生专业(或学科)按照《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2209/W020220914572994461110.pdf)列出。
对于以上专业(学科)目录中没有具体对应的自设学科(专业)和境外留学专业,将根据岗位专业需求进行审核。
十、本次招聘工作事项
由人事处负责解释
人事处联系人:
高老师 0731-88876603
文老师 0731-88830402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附件
1.中南大学2025年管理人员公开招聘岗位计划表
2.单位同意报考证明参考模板
3.党员身份证明参考模板
来源丨中南大学
编辑丨王宙 校对丨汤威
审核丨杜进
这些精彩内容不要错过!
小布快报>>>
►“雨”你有关!这些保命知识请牢记!
►强降雨持续 注意安全!
►暴雨来了,怎么办?
戳这里,让小布知道你“在看”~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