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湘江作文》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4 02:56

3招搞定《湘江作文》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湘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主题明确:确定作文的主题,如湘江的历史、文化、风景、生态等,确保全文围绕主题展开。
2. 结构完整:作文应具备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开头部分简要介绍湘江的背景和特点;中间部分详细阐述湘江的相关内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思想。
3. 内容丰富:围绕主题,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如湘江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自然风光、生态环境等,使文章内容充实、生动。
4. 语言表达:运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湘江的景色、文化等。注意以下几点: a. 词语运用:选用恰当的词语,避免重复啰嗦。 b. 句子结构:运用不同的句式,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c. 段落安排: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层次分明。
5. 视角独特:从个人视角出发,展示自己对湘江的独特认识和理解,使文章更具个性和创意。
6. 情感真挚:在描述湘江时,融入自己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你对湘江的热爱和赞美。
7. 事实准确:在论述湘江的历史、文化、风景等时,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避免误导读者。
8. 引用规范:如需引用他人观点或资料,

断肠明志 青春永恒

作者:刘跃兵

29岁,风华正茂的年纪,也许,你正踌躇满志,奔向梦想;也许,你与相爱的人,在说走就走的旅行中游览大好河山;也许,你发在微信朋友圈的短诗,又获得不少点赞……

他,却在29岁断肠明志,践行了“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豪迈誓言!

他,就是红34师师长陈树湘。

2月25日,记者来到道县烈士纪念园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感悟青春的真谛。

陈列室正中央,屹立着正大声呐喊的陈树湘塑像,让我们瞬间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陈列室负责人陈志军介绍,陈列室以“断肠明志铸忠魂”为主题,分为“坚定信仰”“听党指挥”“牢记使命”“绝对忠诚”4部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图文和影视资料,展示了陈树湘烈士光辉的革命历程。

陈树湘的青春梦想崇高、纯洁,他选择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陈树湘1905年出生在长沙县,1922年秋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马日事变”后,参加北伐军叶挺部,任班长、警卫团排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随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上井冈山。

陈树湘的青春“无我”,心中只有党的事业和广大穷苦大众,铁血担当、无私奉献。

1934年11月,红军主力相继进入道县境内,准备抢渡湘江。而敌人加紧前堵后追、南北夹击,企图围歼红军于湘江东岸。

在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红34师临危受命,担任全军后卫,掩护主力红军抢渡湘江。被后人称为“绝命后卫师”。

1934年11月26日,红五军团34师团以上主要干部会议在道县仙子脚镇蒋家岭村召开,军团长董振堂严肃地说:“任务艰巨,九死一生。”参谋长刘伯承语重心长告诫陈树湘等人:“在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把军团的殿后任务交给你们师,这个担子很重啊!你们既要完成军委赋予的任务,又要有万一被截断后孤军作战的准备!”

明知赴死,义无反顾。陈树湘等庄严宣誓:“我们坚决完成军委赋予的任务,为军团争光!”

陈树湘用“绝对忠诚”的壮举,了青春的意义。他率领“绝命后卫师”6000多将士付出重大牺牲,完成掩护红军主力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抢渡湘江的艰巨任务后,负伤被俘。面对敌人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

1934年12月18日,在敌人将其押送长沙的路途中,陈树湘趁敌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

记者看到,来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参观的人们,不少是全家老少一起前来。资兴市张乐平一家祖孙三代8人来到陈列室,神情庄重地一字一句读着烈士的生平。宁远县居民单述毅带着上大学的儿子单多和他的同学,特意趁开学之前来参观。单多激动地说:“作为00后,应该像陈树湘烈士一样,心向祖国,奉献青春。”

陈列室负责人陈志军介绍,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自2019年6月对外开放以来,接待各界人士已突破70万人次。(刘跃兵)

来源: 湖南日报

湘江战役——这段用鲜血书写的壮烈党史,告诉了我们什么奥秘?

2021年4月25日上午,正在广西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他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靠的是理想信念。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我们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应该抱有这样的必胜信念。困难再大,想想红军长征,想想湘江血战。

湘江战役虽然粉碎了国民党军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后损失最大的一次作战行动。8万6千红军官兵,牺牲和失踪约3万1千人,被俘约6千人。这是"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所造成的严重恶果。此战之所以能够保重红军主力部队渡过湘江,红军指战员靠的是理想信念,在作战中具有高度的政治热情和英勇的献身精神,突破了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敌人的企图。

2017年全国上演的《血战湘江》,作为一部为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献礼的影片,以长征史上最惨烈的湘江之战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领导人在长征中不屈不挠的光辉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倾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惨痛损失,生动表现了红军34师官兵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全力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大无畏精神。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出席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要教育引导全党从党史中汲取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

《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词中表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穿插迂回,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运动战,画龙点睛点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指挥艺术。英国学者迈克尔·爱略特·巴特曼评价说,“毛泽东是掌握打开这个时代军事奥秘之锁全套钥匙的一个时代人物”“是政治军事天才人物”。这把锁全套钥匙的经验之魂,就是毛泽东同志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失败中总结教训,领悟到失败乃是成功之母的真谛,导演了一幕幕令后人叹服的战争活剧,创造了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为全世界所瞩目。

“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受到一次挫折或者遭到一次失败,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挫折、失败之时,常常最容易找到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胜败乃兵家常事,古今中外未有百战百胜的名将。诸葛亮足智多谋,是一位天才军事家,但他也有街亭之失;拿破仑纵横驰骋,威震欧洲,最后还是兵败滑铁卢;毛泽东同志一生成功地指挥了数以百计的战役战斗,但他也多次坦言自己打过几次败仗。战争实践告诉我们:研究失败与总结成功同等重要。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虽历经无数艰难险阻、遇到曲折坎坷,但中国共产党总能披荆斩棘、破浪前行,从失败或成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一次次做出正确抉择。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如果没有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教训的汲取和“湘江之战”教训的反思,就不会有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经典战例。如果说,长征之前,红军遭受第五次反围剿挫折;长征之初,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这都是在饱尝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中央领导照抄照搬苏联模式、违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则的恶果。那么,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红军四渡赤水,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占腊子口,跳出国民党军层层包围圈,实现了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则是坚持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在每个战役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总结作战经验,从胜利走向胜利。

基于此,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要汲取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中营养,追寻其历史轨迹,探究其深刻内涵,阐释其时代价值,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作者:姜强、魏岳江)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