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自我与他人评价的自我》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4 03:14

怎么写《自我与他人评价的自我》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自我与他人评价的自我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作文的主题,是要表达自我评价,还是评价他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主题明确有助于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
2. 结构清晰:作文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主题,正文部分阐述观点和理由,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3. 语言表达:作文语言要准确、流畅、生动。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4. 内容真实:在评价自己和他人时,要尽量做到客观、真实。避免夸大或贬低,以事实为依据。
5.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含糊其辞。观点要具有说服力,有理有据。
6. 举例说明:在阐述观点时,可以适当举例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举例要典型、具体,与观点相符。
7. 适当引用:在作文中,可以引用一些名言、谚语或相关理论,以增强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8. 注意平衡:在评价自己和他人时,要注意平衡,既要展现自己的优点,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对他人的评价要公正、客观。
9. 避免偏见:在评价他人时,要避免因个人情感、偏见等因素

【青海在线网·散文】遇见你,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

我一直很喜欢阅读,小说,诗歌,散文,文史,哲学,有什么读什么,能到手的都拿来读。 我很愚钝,这些书读完后随着合上的书页,读到的内容又还到书里去了,脑子里所剩无几,就算这样,还是喜欢读,好多书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家人说,你越读书越傻了,脑子越笨了。我也不反驳,愚笨的我还是用笨拙的方法一直在阅读。偶尔也会把阅读的感悟写下来,或长或短,或深或浅,只凭一时兴起。有时也会写一些身边的事,自己的心情。写就写了,只当对自己的纾解,也没有其他的想法。

女儿上大学后,我有了更多的时间,阅读量也随之加大,家里的书也多起来。女儿说,你读的多了,有了大量的输入,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可以尝试着输出,把几十年生活的沉淀写出来,说不定能发出来呢。有了女儿的鼓励,我尝试着写了一些。可是,我想,能发出来的文章必定是佳作,能发文章的地方也必定是作家云集,我写的只能勉强算个小作文,哪里值得发?哪里又肯发呢?

2020年,我看到了公众号“青海读书”,发出来的文章都是各行各业的业余作者写的,写的都是生活中的所见、所思、所悟,每一篇文章都很接地气。还有这样一个业余爱好者发文章的平台,不是“家”的人也可以在这个平台发文章,我无比激动,每天关注着“青海读书”发出的文章,读这些文章就是读自己身边的人、事、景,就是读自己的生活。全省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特色美食一一展现在眼前,是一种无比幸福的享受。

美好的悦读体验激励我有了尝试的勇气。2022年秋天,我鼓足勇气参加了“青海读书”的“在线寻秋”征文活动,我的小作文《秋天,请放快你的脚步》获优秀奖。这是我投出的第一篇文章,在100+篇征文中还获奖了。我激动得一夜没睡着,也可能是睡着后笑醒了。我的喜悦在爱人、女儿的朋友圈里蔓展,延伸。学校领导把文章转发到单位工作群里,同事们的工作有人记录,被人看见,都开心地点赞鼓励我。

就是这一次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获奖,让我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我开始有信心提起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在“青海读书”平台上,编辑老师给我开设了专栏后,我写作的兴致更高了。

“青海读书”,顾名思义,注重读书,读写结合。我在这个平台不断发文的同时,也加强了阅读,在原先笨拙的方法基础上寻求新的方法有针对性地阅读,越读越发现自己的浅薄,越觉得自己的粗陋,越生出阅读的动力。

2022年的年会上,我见到了刘志强老师,他坐在大家中间,与大家商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朴实,亲切,诚恳。当我知道刘老师是运动员出身时,更生出由衷敬佩。正如刘老师媒体界朋友在他的小说《男人的村庄》评论中写的“摔跤运动员中你是文章写得最好的,写文章的人中你是摔跤最好的”。这就是爱好,爱到深处,可以随意跨界。我们任何人也可以尝试跨界。

最近一年多来,各种闹心的原因所致,我整日沉闷,浮躁,烦乱,进入不了阅读状态,翻开书页,文字在眼前跳动,却跳不进心中,脑中,跳着跳着,不知跳到那里去了。更无法提笔写点什么,有时脑子里一团乱麻缠缠绕绕,有时脑子一片空白只剩茫然。这样的时日让我很痛苦也很无奈。去年夏末,强迫自己花了三天时间搜肠刮肚拼凑的《回了一趟没有家的老家》在平台发出,刘老师又发到了《人民日报》客户端。刘老师的这一举动如一阵清凉的风,吹走了罩住我的阴霾,还我一片天朗气清,让我在初秋的金色阳光里看到眼前的田野,河流,树林,看到远处闪着雪光的青山。不急不躁的秋风里我又慢慢找到了自己。感谢“青海读书”,感谢刘老师。

退休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拾捡起年轻时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与“青海读书”的各位老师一样,阅读,写作,画画,写毛笔字。

“青海读书”,遇见你,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

十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十年里,“青海读书”陪伴着像我一样跌跌撞撞的作者们从全省各地走来,形成一个和谐、向上、团结的民族大家庭,扶持每一个家庭成员不断成长乃至成熟。这个大家庭以自己独有的样子在高原文化媒体中稳稳地占有了一席之地,以朴素的亲和力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以平等的态度包容着各种差异。

十年前的星星之火,如今已燎原。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红火。

张瑛,爱生活,爱文字,互助作家协会会员,徜徉于家乡的山水间描摹生活。

一旦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大发脾气,这样的心理在成年人身上也不少


今天媳妇带娃娃在小区内活动,碰到了一个宝妈,带着一个四个月左右的宝宝,小宝宝躺在婴儿车里,我家的娃娃非常喜欢小孩子,一会想要拍拍小宝宝,一会想要亲亲,和小宝宝玩得不亦乐乎。


可是玩了一会,小宝宝想要起来,我家的娃娃却不想让他起来,抓住小宝宝的衣服说:“躺下,躺下,躺下......”最后哭着依然还在说“躺下”。


对于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孩子,是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尤其是父母对他的呼应有求必应,尽可能地满足他的一切需求,容易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也让我们不禁反思,作为父母,除了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外,也应该关注孩子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孩子的心理发展。小孩子的需求不能无限地满足,尤其是对于不合理的需求,更是要坚决拒绝,比如该睡觉的时间了还看手机,比如吃太多的糖,又或者非要踩井盖等危险行为,必须向孩子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并试图让他理解背后这样做的原因。


老话讲,惯子如杀子,溺爱的蜜糖里生命无法健康成长。


现实世界是非常残酷的,要让小孩子从小认识到一件事:这个世界不是自己想干啥就干啥的。


其实很多成年人的身上依然有这种被“惯坏了”气质,一旦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就非常烦躁,甚至会发脾气,他们无法坦然接收别人的拒绝,也无法接受事情的发展脱离了自己的掌控。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的利益是第一位的,任何背离他们利益的行为都会让他们不爽,形容这样的人有一个词汇,叫做“巨婴”,顾名思义,巨大的婴儿,身体发展成熟了,心理却不成熟。


之前就有这样的一个同事,当他有事需要换夜班的时候,同事们都是慷慨相助,但等到别人有事需要他帮忙的时候,总是推三阻四,久而久之,成了人人敬而远之的对象。


很多人虽然不像这位前同事这样极端,但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会潜伏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影子,


面临求而不得的时候,从小时候的发脾气逐渐转变为生闷气,攻击性从外转向了内,压抑自己的情绪,其实这也是一种更加有害的处理方式。


化解这种负面的情绪,应该向内求,以第三人的视角甚至是上帝视角来观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从而得出相对客观的评价。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叫做:允许一切发生。


这个观点并不是说是要坐视不管,一下子摆烂就好了。不是这样的,而是说面对许多不可控的事情,要有一个接纳同时积极行动的心态,比如上面说的小事中,小宝宝要坐起来,这对于我家娃娃来说就是一个不可控的事情,是一个他无法改变的事情,那么坦然接受就是最好的选择。


那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一个我们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比如敌人的攻击,那么允许一切发生就是不反击了吗?恰恰相反,既要认识到这种事情的发生是在规律之中的,同时又要借助规律的力量狠狠地反击,无论成败,都不要用情绪的宣泄来代替真正的努力。


溥仪,这个末代皇帝,一生做傀儡,没有一天自己能说了算的,这是他的命运,说了不算,生活就不继续了吗?


如何与求而不得相处,是我们一生的课题。


我是马二,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还可以,请点赞加关注,人生路上不迷路。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