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4 08:14
写作核心提示:
在校护理自我鉴定作文注意事项:
一、明确自我鉴定的目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我鉴定的目的。在校护理自我鉴定是为了总结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
二、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
在写作过程中,要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既要展现自己的优点,也要诚实地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使自我鉴定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三、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内容
1. 学习方面:总结自己在专业课程、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学习成果,突出自己在护理技能、理论知识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工作方面:描述自己在实习、兼职等工作中所担任的角色,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3. 生活方面:展示自己在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表现。
4. 个人品质:阐述自己的道德品质、责任感、敬业精神等。
四、运用具体事例佐证
在自我鉴定中,要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五、注意语言表达
1. 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啰嗦。
2. 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更具文采。
3. 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结构完整。
六、遵守格式规范
1. 标题:简洁明了,概括文章内容。
2.
小伙伴们去KTV唱歌时
有没有注意过话筒是否干净?
近日
浙江一位女子称曾去KTV唱歌时
因嘴巴离话筒太近
导致感染单纯疱疹病毒
女子称自己去诊所挂消炎针好了后没在意,之后又复发才知是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这个病毒终身携带,目前市面上无药可治,只能用药缓解,只要免疫力一低就会复发。”
这些疱疹不仅只长在嘴巴鼻子周围,还会长到脸颊上。对此,建议大家在公共场所使用公共用品时,应保持安全距离。
什么是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HSV)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指的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的疾病,最基本的皮疹类型是水疱,所以病名里面有提到“疱疹”二字。
单纯疱疹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
这和感染的单纯疱疹病毒类型
关系也比较大
↓↓↓
1型单纯疱疹病毒
主要通过口腔接触传播,引起口腔内或口腔周围的感染,只在很少数情况下感染其他部位。当出现嘴唇和周围的单纯疱疹时也称作“唇疱疹”。
1型单纯疱疹病毒是最普遍的类型,大多数人长的单纯疱疹都是它。
2型单纯疱疹病毒
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引起的单纯疱疹叫作“生殖器疱疹”,医学界把这种疱疹定义为性传播疾病,这种感染在普通群体中较为少见。
单纯疱疹如何治疗?
如不慎感染单纯疱疹病毒
可以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方式
减轻症状
01
有效治疗:缓解疼痛,加速愈合
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对于缩短发作期和减轻症状非常有效。研究表明,在发病早期使用可以加速愈合进程。
局部治疗:应用抗病毒药膏、痱子粉,可减少不适感。
疼痛管理: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有助于缓解疼痛和炎症。
02
自我护理:日常生活中的防护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对增强抵抗力有显著帮助。
避免触碰疱疹:避免用手触碰,以防病毒传播到其他部位或他人。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使用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预防感染。
03
营养补充:加速康复
富含赖氨酸的食物:鸡蛋、豆类,可能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
维生素C和维生素E:促进免疫系统健康,加速皮肤愈合。
如何预防单纯疱疹的感染与复发?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人体后
无法被彻底消灭
感染后,这些病毒会进入潜伏状态
有一定的概率会出现再次激活
引起病变,导致复发
尽管无法被“根治”
但这些方法
能有效降低感染和复发的风险
总结自己每次发作前的诱发因素,生活中尽量避免。常见的诱发因素有:暴晒、长时间日晒、精神压力大、发烧、创伤/手术、生病等;
如果疱疹发作特别频繁,比如每个月都发作,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律的抗病毒治疗。
大多数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来自亲密接触
因此
有疱疹的家人
是风险最大的传染源
如果还从来没有感染过
为了避免未来被这种病毒感染
可以做的是
↓↓↓
主动避免共用家人的个人卫生物品,尤其是口水和疱疹会接触到的物品;
家人患病期间,尽量减少皮肤和皮肤的接触,并及时洗手,保护好自己的皮肤,避免受到外伤;
督促家人及时用药治疗现有的疱疹,快速度过感染活跃期。
湖北发布编辑部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综合:湖北发布、人民日报、科普中国、成都市场监管
来源: 湖北发布
视频加载中...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6月21日电 题:“生命是我最看重的”——记为救人牺牲的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生张军桥
新华社记者华洪立
“抛弃所谓的国籍、人种,生命是我最看重的。”2025年6月15日父亲节当天,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张军桥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理念和追求。
15日下午,一名坦桑尼亚民众在达累斯萨拉姆市海边溺水。目击者向记者提供的照片显示,张军桥在海中奋力托举着落水者,不顾自身安危,对其展开施救。不幸的是,在落水者获救上岸后,张军桥因体力透支溺水,虽经抢救,仍不幸离世,年仅38岁。
2025年6月20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穆欣比利国立医院,人们在追悼会上向张军桥医生遗体告别。新华社发
“必须带人,必须留下东西”
2024年年初,张军桥率第27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抵达达累斯萨拉姆,常驻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开展麻醉医疗与教学培训工作。
张军桥出事的消息传来,医院医护人员悲痛不已。
“我至今无法相信他已经离开我们了。”麻醉科护士埃利克·姆瓦卡通吉拉哽咽地说,“他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老师。他耐心又温暖,手把手地教我成长。”
穆欣比利国立医院是坦桑尼亚国家级医院,设有多个手术中心,但长期面临麻醉人手短缺难题。张军桥生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这种情况让他意识到,“必须带人,必须留下东西”。
他从教学抓起,组织多场面向本地医护人员和医学生的麻醉技术专项培训。他主导的“超声神经阻滞”培训,被坦方医学专家视为“坦桑医护人员和学生急需掌握的前沿医学知识”。在课堂上,张军桥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反复示范、手把手带教。
在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坦桑医护人员心中,张军桥不仅是中国来的医生,更是他们的“引路人”。
“张医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方法,还有温暖。”医院麻醉科主任丹尼尔·穆努比说,“他是一座桥,连接了两国医生之间的知识、责任和感情。”
如今,张军桥虽然离开了,但他教授的插管手势、他带出的学生,依旧在病房中挽救生命。他的精神留在了这里,他为坦桑尼亚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2025年6月20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穆欣比利国立医院,人们在追悼会上向张军桥医生遗体告别。新华社发
“挽救每一个生命,是我们的职责使命”
当地时间20日上午,穆欣比利国立医院举办张军桥医生追悼会,300余名医院职工、坦桑民众以及在坦华人前来凭吊。
哀悼会会场中央,鲜花环绕着张军桥的遗照。照片中,他身穿绿色手术服,胸前印着五星红旗,他微笑着,笑容真诚、温暖。
医院医护人员身着统一白衬衫,这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同事们缓缓上前,鞠躬、告别,默默垂泪。
“他是中国人,也是我们坦桑尼亚人永远的家人。”一位护士哽咽着告诉记者。
追悼会上,坦桑尼亚卫生部、外交与东非合作部代表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域主任相继致辞,向这位中国医生致敬。
在援坦医疗队队员眼中,张军桥对工作始终怀着敬业精神。作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自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张军桥先后荣获“潍坊好人”“山东好人”“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潍坊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感动潍坊”十大人物等十余项荣誉称号。
张军桥的离世也在坦桑尼亚普通民众中掀起巨大反响。一名当地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说:“我们失去了一位真正的医生,一位选择逆流而上的人。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别人的生命。”这条帖文收获数千点赞与转发,引发强烈共鸣。
“他不是我们国家的人,却为我们国家的人付出了生命。”
“你为我们做的一切,我们不会忘记。”
“愿你在天堂继续行医,那里也一定需要像你这样的人。”
在一段生前拍摄的视频中,张军桥留下了这样的话:“我们想办法尽量挽救每一个生命,或者让他生活得更好,这是我们的职责,这是我们的使命。”
2025年6月15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海边,张军桥(左)营救溺水的当地女子。新华社发
“我这一辈子就是医生,我就要把这个干好”
在坦桑尼亚工作期间,除了日常手术与教学,张军桥还积极组织团队前往该国其他地区开展义诊活动,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当地公益和志愿服务,将中国医生的大爱传递到非洲大地更多角落。
达累斯萨拉姆郊区一家孤儿院负责人哈桑回忆道,有一次,张军桥为80多名孤儿义诊送药,普及卫生防护知识。“他和孩子们说笑着,动作很轻,却特别认真。孩子们都记住了这位中国医生。”
6月15日是一个周末,张军桥没有穿白大褂,没有站在急救台前,但医生的本能让他义无反顾。在异国他乡,他用生命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对张军桥而言,治病救人不是壮举,是日常。他曾叮嘱年轻同事“救一个是一个”,也曾说过“我这一辈子就是医生,我就要把这个干好”。
6月8日,张军桥在朋友圈写道:“为人民服务没有国界。作为一名走出来的中国医生,我很为我的祖国和我的职业骄傲,让坦桑尼亚的同行们感受中国和中国医生的力量。”这是他最后一条朋友圈。
他是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是温暖人心的平凡英雄,更是跨越山海、播撒善意的和平使者。他用生命践行了大爱无疆的精神,也用行动续写着中国和坦桑尼亚人民之间最动人的友谊篇章。
2025年5月18日,第27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张军桥在达累斯萨拉姆穆欣比利国立医院留影。新华社发
2025年5月25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张军桥医生(中)为当地医学生讲课。新华社发(第27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供图)
2024年12月8日,张军桥医生在坦桑尼亚奔巴岛参加义诊活动时与当地儿童合影。新华社发
2025年5月9日,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张军桥医生(左二)示范心肺复苏急救。新华社发(埃马纽埃尔·赫尔曼摄)
2025年3月21日,张军桥医生(右)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穆欣比利国立医院的手术台上工作。新华社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