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4 08: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舐犊之情》的读后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 "理解作品主题": - 首先,要深入理解《舐犊之情》这部作品的主题,即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关爱和牺牲精神。明确作品想要传达的情感和道理。
2. "明确读后感结构": - "开头":简要介绍作品的基本情况,如作者、作品背景等,并点明自己的感受。 - "主体":详细阐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分析作品如何通过情节、人物对话等方式展现舐犊之情。 - 人物塑造:评价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 作品的寓意:探讨作品想要传达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 - "结尾":总结自己的读后感,强调作品对自己的影响和启示。
3. "注意语言表达": -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过于平淡或生硬的描述。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 保持文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你的观点。
4. "结合自身经历": - 在读后感中,可以适当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作品对自己情感、思想的影响,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5. "避免抄袭和
读《母豺火烧云》有感
育红小学 杜英
豺和狼本是两种不同的物种,但是在我们所学的汉语中,却总是“豺狼”、"豺狼"的叫着。似乎他两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豺和狼的习性非常相近,而关系也是非常的紧张。如果将豺和狼放在一起,肯定是避免不了一场大型的"战争",也就是说在自然界里有豺无狼,有狼无豺。但是在《母豺火烧云》中,我却看到了大不相同的一幕。
那是一匹叫火烧云的母豺,她在她的家一一大肚佛窟诞下了一雌一雄的小豺,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但不幸却发生了:火烧云在一次狩猎回家的路途上留下了气味,而这就给敌人有了可乘之机,果然有母狼循着气味一步一步的来到了火烧云的家中,尽管母豺和母狼习性相近,但豺体型较小,无论问灵敏度和撕咬力都不是母狼的对手,尽管火烧云怎么反抗,母狼还是轻而易举了扼杀了他两个还在摇篮中的孩子。就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霎时间就破碎了。母狼得意洋洋的走了,只留下悲痛欲绝的母豺愣愣的停在原地。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孩子的火烧云漫无目的的走在草原上,不一会儿她便遇到了“杀子之凶”,令火烧云也没有想到的是那匹母狼竟被捕兽夹抓住已经快奄奄一息了,而在她的旁边还躺着两只小狼。这是火烧云的大仇终于得报,他叼起一只小狼。在母狼的面前狠狠的咬了下去,不过一会儿那只小狼便失去了知觉。火烧云正准备叼起第二只小狼时,大母狼却因为失血过多而死掉。百般无趣的火烧云打算把那只小母狼先养一阵,取名甜点心。等她长肥了就把她当点心去吃掉,没想到把甜点心一养就养了一辈子…为了给甜点心争取将来的安宁生活,它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
在此之前我对动物的理解很肤浅,感觉就是人类的配角。沈石溪用细腻的语言刻画出了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在这里仿佛就是一个人类的社会。豺,狼,熊,藏羚羊,蛇……它们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思想。和人类一样,境遇不佳时,会失去耐心,脾气会变得暴躁乖戾,由于生存空间有限,资源空间有限,为了生存利益,不断的上演杀戮情景。动物拥有的不只是为生存而作战的策略,它们有情、有义:有纯色的亲情,有透明的友情,也有彩色的爱情…不需要太多的表达,只用那行动的一点一滴,深深的,烙印在心底。大爱!人有,动物有,万物都有。
豺和狼,本来是一辈子的冤家。是什么支撑着火烧云让她养甜点心一辈子甚至为此而丧命呢?许是互惠,通过合作给自己带来生存的利益,摒弃前嫌选择合作。刚开始小狼崽甜心出于求生本能,黏在火烧云身上,正在哺乳期却失去孩子的火烧云需要甜点心帮它解决掉多余的乳汁,在合作的过程中,仇恨慢慢消融,情谊慢慢滋生。合作到了互相依赖的程度,想要拆散他们恐怕也不容易了吧。也许是母爱,是那种跨越种族的母爱!我相信火烧云一直在把甜点心当自己亲生孩子对待,默默的为她付出。甜点心掉进枯井,火烧云是坐立不定,想尽一切办法去救它,不惜牺牲掉对自己来说有重要作用的尾巴,甚至为保护甜点心的三个小狼仔而勇斗乌雕,差点失去性命。这字里行间都是一位母亲的舐犊情深啊!但实际上是为仇敌的后代在不断的付出。将敌人当做亲人,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如此凶悍的豺和狼都能走到一起,我们这些有理性会思考的人类,还有什么理由彼此仇恨呢?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中值得让我们感慨的爱,大爱无疆,爱在每一个角落,它散布在朋友间,亲人间,甚至是陌生人间。我们用心的去爱周围的一切,而生活,也会因此爱你。
《母豺火烧云》让我看到动物界最真挚、单纯的情感,它比火焰更炽热,比生命更美丽,以至于让豺这样凶猛的动物也蒙上一层圣洁的光辉。它不仅仅是一本动物小说,里面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让我们能从言语中感受到爱……这样的好书,值得我们用心用爱去品读!
作者简介:
杜英,大学本科学历,育红小学语文教师。执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对教育方式的研究。以爱心感染学生,以真诚感动家长。所带班级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好评。多次被评为区办级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所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曾获省市区级奖项。辅导的学生作品在省市区级获奖。
来源:育红小学
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这样的家书显得弥足珍贵,它们或诞生于革命先烈的临刑监狱里、或急就于战火纷飞的抗敌战场上、或书写在追求信仰的革命道路上,字简而情深,寄托了革命先辈对家国和亲人的浓厚情感。即日起,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将从《百年红色家书品读》一书中,选摘以信仰如铁、忠贞爱国、琴瑟和鸣、舐犊情深为主题的系列书摘,与读者共享。
今天,与读者分享的是以琴瑟和鸣为主题的家书,瞿秋白、周恩来、陈赓三位革命家写给妻子的家书。家国天下大过儿女情长,从他们写给挚爱的红色情书中,读到的不仅有几分儿女情长,更深有家国天下的情怀。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读吧!
01▲瞿秋白之华:
临走的时候,极想你能送我一站,你竟徘徊着。
海风是如此的飘漾,晴明的天日照着我俩的离怀。相思的滋味又上心头,六年以来,这是第几次呢?空阔的天穹和碧落的海光,令人深深的了解那“天涯”的意义。海鸥绕着桅樯,像是依恋不舍,其实双双栖宿的海鸥,有着自由的两翅,还羡慕人间的鞅掌。我俩只是少健康,否则如今正是好时光,像海鸥样的自由,像海天般的空旷,正好准备着我俩的力量,携手上沙场。之华,我梦里也不能离你的印象。
独伊想起我吗?你一定要将地名留下,我在回来之时,要去看她一趟。下年她要能换一个学校,一定是更好了。
你去那里,尽心的准备着工作,见着娘家的人,多么好的机会。我追着就来,一定是可以同着回来,不像现在这样寂寞。你的病怎样?我只是牵记着。
可惜,这次不能写信,你不能写信。我要你弄一本小书,将你要写的话,写在书上,等我回来看!好不好?
秋白七月十五1923年底,杨之华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当时瞿秋白任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两人在这里相识、相恋。1924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纪念日这天,瞿秋白和杨之华在上海结婚。
这是瞿秋白1929年7月15日在旅途中写给妻子杨之华的信,瞿秋白在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浓浓爱意。信的开篇,作者直抒胸臆:“临走的时候,极想你能送我一站,你竟徘徊着。”简单的语句,举笔一挥,就表达了热烈的期望和若有若无的失落。紧接着又写道,“海风是如此的飘漾,晴明的天日照着我俩的离怀”。字里行间,溢满的是离愁别绪。在信里,瞿秋白叮嘱妻子珍惜见到“娘家人”的宝贵机会,认真参加国际劳动工人的会议,尽心做好参会的各项工作。
▲瞿秋白塑像感悟瞿秋白是党内的文学家,在这封信中,他以娴熟的笔触和炽热的言辞,深情诉说了离别的相思、远行人的眷念,表现出瞿秋白优美、真诚、浪漫的文字风格,也表达了革命者事业如山的责任意识。
02▲青年时期的周恩来书信海棠桃李均将盛装笑迎主人——周恩来致妻子邓颖超(1951年3月17日)超:
西子湖边飞来红叶,竟未能迅速回报,有负你的雅意。忙不能做借口,这次也并未忘怀,只是懒罪该打。你们行后,我并不觉得忙。只天津一日行,忙得不亦乐乎,熟人碰见不少。恰巧张伯苓先一日逝去,我曾去吊唁。他留了遗嘱。我在他的家属亲朋中,说了他的功罪。吊后偕黄敬等往南大、南中一游。下午,出席了两个干部会,讲话,并往述厂、愚如家与几个老同学一叙。晚间在黄敬家小聚,夜车回京。除此事可告外,其他在京三周生活照旧无变化,惟本周连看了三次电影,其中以《两家春》为最好,你过沪时可一看。南方来人及开文来电均说你病中调养得很好,颇慰。期满归来,海棠桃李均将盛装笑迎主人了。连日风大,不能郊游,我镇日在家。今日苏联大夫来检查,一切如恒。顺问朱、董、张、康等同志好。
祝你日健!
周恩来一九五一·三·一七▲周恩来和邓颖超品读这是1951年3月17日,周恩来写给邓颖超的一封家书,主要是交流与南开学校老朋友的重逢,体现了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周恩来写这封信时,邓颖超身患小恙,3月23日,邓颖超回信中说:“不像情书的情书,给我带来了喜慰。回报虽迟,知罪免打……先寄语桃、李、海棠,善备盛装迎接主人呀。”3月31日,周恩来在信中接着写道:“昨天得到你二十三日来信,说我写的是不像情书的情书。确实,两星期前,陆璀答应我带信到江南,我当时曾戏言:俏红娘捎带老情书。结果红娘走了,情书依然未写,想见动笔之难……现时已绿满江南,此间方始发青,你如在四月中北归,桃李海棠均将盛开。我意四月中旬是时候了。忙人想病人,总不及病人念忙人的次数多,但想念谁深切,则留待后证了。”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里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塑像感悟读完周恩来写给妻子的信,想到了“风花时节,最是深情”这样的话语。周恩来与邓颖超感情甚笃,两人相濡以沫、相敬如宾,既是恩爱夫妻,又是革命战友。他的这封信,表达简约,富有诗意,言辞幽默,是一封情感充沛的红色情书。
03▲陈赓旧照书信亲爱的涯:
在南京整整工作十一天,检查了军事学院、总高级步校及南京军区的工作。收获确是不小,但是没有得到休息。失眠又发作,只好恢复吃水药,吃水药后又可以每夜睡到六小时了,只是没有水药就不行。明天准备去长江两岸及宁沪线上作实际勘察,预料半个月后才能到达上海,这样的勘察旅行,可能对我的身体有好处。这次在南京,曾乘暇去雨花台凭吊烈士,在许多陈列的照片中,发现了很多是我过去的老战友和难友,一时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因此,想到我还活着,较之他们(烈士)占了大便宜,若果我还不振作,如今有些疲惫感的话,那我太对不起他们了。
这几天总是想着您和儿女们,涯子的活泼天真时时绕着我的心灵,有时竟想早些言归,但我不能这样做。你们的情况希望得到您的报知,到上海后无论如何要通一次电话。我这次准备到宁波,我很想去沥海所一游。到上海再写信给您。
祝
你好!
吻你并建、进、庶、涯!这是1957年3月8日陈赓写给妻子的家书,通告自己在南京检查工作的情况,交流去雨花台凭吊烈士的感想。陈赓是党的资深的领导干部、我军著名的高级将领,历经无数大战、血战,一生纵横捭阖、功勋卓著。他参加革命很早,是黄埔军校一期生,与国共两党诸多高级领导和著名将领多有交集,与许多牺牲的革命烈士有着深厚的感情。
写这封信时,他南下到江苏检查工作,下一站要去上海勘察。去雨花台烈士陵园凭吊烈士时,在许多陈列的照片中看到很多过去的老战友、难友,禁不住潸然泪下。想起过往共事的这些革命同志,陈赓诚挚感叹烈士为革命事业作出的牺牲,发出了生者当更加振奋精神、奋力工作的心愿。
▲陈赓塑像感悟这封信纸短情长,是铁血将军侠骨柔情的自然宣泄。陈赓大将对战友情深义重、对家人关切牵挂,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深沉厚重,这份坦诚的心迹弥足珍贵。全信情真意切,虽只寥寥三四百字,读来却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来源:综合整理自:《百年红色家书品读》、党建网、国际在线、中国新闻网、中国妇女报、搜狐网、网易新闻、百度网
作者: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声明:本号是为服务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的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